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平面向量的运算》解答题-(6)(含答案解析)_第1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平面向量的运算》解答题-(6)(含答案解析)_第2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平面向量的运算》解答题-(6)(含答案解析)_第3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平面向量的运算》解答题-(6)(含答案解析)_第4页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平面向量的运算》解答题-(6)(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平面向量的运算》解答题(6)一、解答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60.0分)已知向量a=(2+sinx,1),b=(2,-2),(1)若x∈[-π2,π2(2)若函数f(x)=a⋅b(3)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a+d)⊥(b+c)?若存在,求出k的取值范围;已知向量a=(cosx,sinx),b=3,-(1)若a//b,求(2)记函数f(x)=a·b,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相应x的值.

在四边形ABCD中,|AC|=2,BA⋅BC=7(1)若cos∠ABC=1213,求△ABC(2)若BE=2ED,求DA⋅DC的值.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AD=1,∠BAD=60(1)求AB⋅(2)求cos∠BAC.

已知圆O内接△ABC,点D为边BC上一点,点E为边AC中点,AD与BE交于点P,且BP=4PE.

(1)用向量BA和BC表示BP;

(2)若AD=x(3)若AB=AC=2,则AO⋅AD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延长CD至E,使得DE=CD,连接AE.若动点P从点A出发,按如下路线运动:A→B→C→D→E→A→D,其中AP=λ(1)当点P为BC的中点时,求λ+μ的值;(2)满足λ+μ=1的点P有几个⋅

已知向量e1,e2,且|e1|=|e2|=1,e1与e2的夹角为π3.m=λe1+e2,n=3e1-2e2.(1)若|已知|a→|=4,|b→|=2,且a与b(2)|2a(3)a→与a→+b→的夹角.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CB=π3,AB=3,AC + BC=3,AC> BC,AB // CD.点E为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劣弧(1)证明:AB⊥BC;(2)若,设∠DAE=α,y=f(α),求f(α)的最小值.

已知a=(1,2),b=(1,λ),分别确定实数与的夹角为直角;

与平行;

与的夹角为锐角.

已知四边形ABCD中,BC//AD,BC=1,AD=3,△ABC是等边三角形,E为CD的中点,设AB=a,AD=b

(1)请用a,b来表示AC,AE

(2)求向量AE与向量AB的夹角的余弦值.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5(1)若C=2B,求cosB的值(2)若AB⋅AC=CA⋅CB,求cos(B+π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1)求AB•(2)求cos ∠BAC.

已知三个点A(2,1),B(3,2),D(-1,4).(1)求证:AB⊥AD;(2)要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求点C的坐标以及矩形ABCD的两对角线所成的锐角的余弦值.

如图所示,在▵ABC中,AQ=QC,AR=13AB,BQ与CR相交于点I,(1)用AB和AC分别表示BQ和CR;(2)如果AI=AB+λBQ=(3)确定点P在边BC上的位置.

如图,已知|OA|=1,|OB|=2,|OC|=10,OA与OB的夹角为120∘,OA与OC的夹角为60∘,用OA与OB

如图1,在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为BC,AC,AB边上的点,且满足AF=EC=CD=1.将△AEF沿EF折起到△A1EF的位置,使平面A1EF⊥平面EFB,连接A(1)证明:DE⊥平面A1(2)求平面A1BD与平面A1E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已知|a|=2,b=3,向量a与向量b夹角为45°,求使向量a+λb与λa+b的夹角是锐角时,λ的取值范围.已知|a|=1,(1)若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为135°,求|a+b|(2)若向量a-b与向量a垂直,求向量a与b的夹角.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O为坐标原点,A(-1,0),B(cosθ,sinθ)(θ∈(0,π)),Q(1,3),(Ⅰ)若OQ⊥OC,求θ的值;(Ⅱ)记f(θ)=OA⋅OC+S,求f(θ)的取值范围.

已知椭圆E:x2a2+y2b2=1(a>b>0)过点Q(22,32),椭圆上的动点P与其短轴两端点连线斜率乘积为-12.

(1)求椭圆E的方程;

(2)设F1,F2分别为E的左、右焦点,直线l过点F已知向量a

= (cosx,sinx),

b

= (cosy,siny)(1)若2|a+b|=|a-b|,求cos(x-y)的值;

(2)若m=(-1,1),m⊥b,x,y在锐角Δ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D点是BC边上的中点.(1)

求AD(2)若BC=2,且满足c(1+cosA)=a(2cosA+cosB),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已知向量a=(12(Ⅰ)若函数y=f(x+φ), φ∈(0,π)为偶函数,求φ的值;(Ⅱ)若f(θ)=1, θ∈(0,π),求cosθ的值.

已知向量a=(1)求a-b的坐标以及a-(2)当t∈-1,1时,求a-tb的取值范围.

如图,点C是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点D是线段OB的一个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设AB=(1)用向量a与b表示向量OC(2)若OE=45OA,求证:C,D,E三点共线.

设P是椭圆C:x2a2+y2b2=1(a>b>0)上异于长轴顶点A1,A2的任意一点,过P作C的切线与分别过A1,(1)求椭圆C的方程;(2)以B1B2为直径的圆是否过x轴上的定点?如果过定点,请予以证明,并求出定点;如果不过定点,说明理由.

已知a,b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1)记OA=a,OB=tb,OC=13(a+(2)若|a|=|b|=1,且a与b的夹角为120°,则当实数x为何值时,|a-xb|的值最小已知a,b,c在同一平面内,且a=(1,2).

(1)若|c|=35,且a//c,求c;

(2)若,且(a+2b)⊥(a已知向量a=sinx,-3(1)若a⊥b,求(2)在▵ABC中,AC=2且fB=0,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与解析】1.答案:解:(1)∵b+c=(∴-(2+sinx)=sin又x∈[-π2,π(2)∵a=(2+sin∴f(x)=a⋅又x∈R,∴当sinx=-1时,f(x)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0(3)∵a+d若(a+d即(3+sin.由sinx∈[-1,1],得k∈[-5,-1]∴存在k∈[-5,-1],使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属于中档题.

(1)先求出b+c,再根据a//(b+c)找到向量坐标满足的关系式,根据x的范围,就可求出x的值;

(2)根据向量的数量积求出f(x)=2sinx+2,然后根据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即可求出f(x)的最小值;

(3)先假设存在实数k,使(a+d)⊥(b+c),则所以-3若cosx=0,则sinx=0,与sin2故cosx≠0.于是tan又x∈[0,π],所以x=5π(2)f(x)==3=23因为x∈[0,π],所以x+π从而-1≤cos于是,当x+π6=π6,即x=0当x+π6=π,即x=5π6

解析:本题考查向量共线、数量积的概念及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辅助角公式、三角函数的值域.

(Ⅰ)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运算法则,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解;

(Ⅱ)利用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辅助角公式化简f(x),再结合x的范围求解.

3.答案:解:(1)∵cos∠ABC=1213,∠ABC∈(0,π),

∴sin∠ABC=1-(1213)2=513,

∵BA⋅BC=|BA||BC|cos∠ABC=|BA||BC|⋅1213=7,

∴|BA||BC|=9112,解析:本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数量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解决向量问题的方法,以及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1)容易求出sin∠ABC=513,并且可求出|BA||BC|的值,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ABC的面积;

(2)可以E为坐标原点,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可得到A(-1,0),C(1,0),并设D(x,y),根据条件可求得E点坐标,从而求出BA,BC的坐标,进行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即可求得x2+y2=2,这样便可求出DA⋅DC的值.

4.答案:解:(1)由题意,在□ABCD中,AB=2,AD=1,∠BAD=60°,

所以A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正弦定理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属于中档题.

(1)利用向量的加法和数量积运算即可求解;

(2)先求出AC=7,然后利用正弦定理即可得,再由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即可求解;

5.答案:(Ⅰ)因为点E为边AC中点,AD与BE交于点P,且BP→所以BP→(2)因点D为边BC上一点,所以存在实数t,使得BC→因此BP→因为A,P,D三点共线,所以25t+2即BC→=32BD又AD→=xAB→+y(Ⅱ)分别取AB,AC的中点M,N,连接OM,ON,则OM⊥AB,ON⊥AC,

所以AO→⋅AB又AB=所以AO=46+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以及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由向量的运算法则,得到BP;

(2)设BC→=tBD→,根据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得到t=32,再由向量运算法则,用(3)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得到AO→⋅AB→=

6.答案:解:(1)连接AC,因为点P为BC的中点,所以AP=1因为DE=CD,所以CE=2所以AE=因为AP=λ所以AP=(λ-2μ)AB因为AB,AC不共线,由 ① ②可得λ-2μ=12所以λ+μ=2.(2)若λ+μ=1,则λ=1-μ,因为AP=λ所以AP=(1-μ)所以AP-AB=μ(所以B,P,E三点共线,所以动点P运动至点B,E以及BE与边AD的交点时满足条件,即满足λ+μ=1的点P有3个.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计算及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属于中档题,

(1)先得到AP=12AB⇀+ 12AC,再得到AP=(λ-2μ)AB ⇀+μAC,根据向量相等的条件,建立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2)即(λ因为e1=e2=1,e所以λ2即λ2+λ-6=0.所以λ=2(2)由前面解答知e12=e2而|m|2=(λe1+e2)2=化简得3λ所以λ=2或λ=-13.经检验知λ=-

解析:本题考查向量的模、数量积问题,属于较难题.

(1)利用模相等可得(λ2-9)e1+(2λ+12)e1⋅e(1)由题意,a⋅所以(a(2)因为(2a所以|2a(3)因为(a所以|a+b所以cos<所以a→与a→+

解析:本题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模长的计算,考查了向量的夹角公式,属于基础题.(1)先计算a→⋅b(2)先对2a(3)先对a→+b

9.答案:解:(1)在△ABC中,,AB=3,

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

所以3=(AC+BC)2-3AC⋅BC,

又因为AC+BC=3,所以AC⋅BC=2,

所以AC,BC分别为方程x2-3x+2=0的两根,

因为AC>BC,所以AC=2,BC=1,

所以AC2=AB2+BC2,所以AB⊥BC,

(2)因为AB⊥BC,所以AC是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的直径,AD⊥DC,

所以四边形ABCD为矩形,连接DE,∠AED=∠ACD=π6,

设AE交CD于F,作CG平行于AF且交AB于G,则四边形AGC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C=AG+AF,

因为AC=xAB+yAE(x,y∈R),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AF=yAE,

所以y=AFAE,

在△ADE中,因为∠AED=π6,∠DAE=α解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和向量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较大,

(1)在△ABC中,∠ACB=π3,AB=3,由余弦定理求出,AC=2,BC=1,应用勾股定理可得答案,

(2)首先说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连接DE,∠AED=∠ACD=π6,

然后说明四边形AGCF为平行四边形,可得y=AFAE,利用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可得答案;

10.答案:解:设与的夹角为θ,,|b→|=1+λ2,.

(1)因为与的夹角的直角,所以,

所以1+2λ=0,所以λ=-12;

(2)因为与平行,所以λ-2=0,∴λ=2;

(3)因为与的夹角为锐角,

所以cosθ<0且cosθ≠-1,

即且、不同向.

由,得λ>-12,

由与同向得λ=2.

所以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向量的夹角以及数量积的运算.

(1)根据两个向量的夹角为直角,即可求出λ的值;

(2)根据向量平行得出坐标的比例关系,求出λ的值.

(3)根据两个向量的夹角为锐角,得到cosθ的范围,继而得到有关λ的不等式,求解即可.

11.答案:解:(1)由图可知AC=因为E是CD的中点,

所以AE=(2)因为BC//AD,△ABC为等边三角形,BC=1,

所以,AB=1,所以a⋅所以AE⋅|AE设AE与AB的夹角为θ,

则cos θ=所以向量AE与AB夹角的余弦值为-13

解析:本题考查了向量的三角形法则、数量积的运算性质、向量的夹角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利用向量加法运算,直接计算AC=AB+BC=AB+13AD,AE=12(AC+AD)即可.

则由正弦定理,得sinC=5又C=2B,所以sin2B=即4sinB又B是△ABC的内角,所以sinB>0,故cos(2)因为AB⋅所以cbcos则由余弦定理,得b2得a=c从而cos=c又因为0<B<π,所以sinB=从而cos=3

解析: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1)由正弦定理,得sinC=52sinB,又C=2B,即sin2B=52sinB,即4sinBcosB=5sinB,从而可求cosB的值;

(2)由AB⋅AC=CA⋅CB,可得cbcosA=bacosC,

由余弦定理得b2+c2-a2=b2+a2-c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正弦定理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属于中档题.

(1)利用向量的加法和数量积运算即可求解;

(2)先求出AC=7,然后利用正弦定理即可得,再由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即可求解;

14.答案:(1)证明:∵A(2,1),B(3,2),D(-1,4),

∴AB=(1,1),AD=(-3,3),

∴AB⋅(2)解:∵AB⊥AD,四边形ABCD为矩形,

∴AB=DC.

设点C的坐标为(x,y),

则DC=(x+1,y-4).

又∵AB=(1,1),

∴x+1=1,y-4=1,

解得x=0,y=5.

∴点C的坐标为(0,5).

∴AC=(-2,4),BD=(-4,2),

∴|AC|=25,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垂直的判定与运用、向量相等的坐标间关系、向量的夹角与数量积,向量的坐标运算,属于中档题.

(1)计算向量AB,AD的坐标,通过计算它们的数量积为0判定垂直即可;

(2)根据题意得到向量AB=DC进而列方程组求得点C坐标,最后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及夹角公式求得结果.

15.答案:(2)由(1)知:AIAI∴1-λAB→+(3)设BP→=mBC→,AP∴又BP∴n5-1AB∴BP→=23BC→,即BPPC=2.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中档题.(1)直接利用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解答;(2)由(1)知:AI→=AB→+λ12AC→-(3)设BP→=mBC→,AP→=nAI→由(2)知:AI→=15

16.答案:解:以O为坐标原点,向量OA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下图:

因为|OA|=1,|OB|=2,|OC|=10,OA与OB的夹角为120∘,OA与OC的夹角为60∘,

所以OA=1,0,OB=2cos120°,2sin120°=-1,3,解析:本题考查了向量的模,向量的夹角,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应用和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属于中档题.

以O为坐标原点,向量OA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得向量OA、OB和OC的坐标,设OC=xOA+yOB,利用向量加法和数乘的坐标运算得5,53=x-y,3y,再利用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得x-y=53y=53,最后计算得结论.

17.答案:由正三角形性质知DE // BF,所以DE⊥EF,所以在图2中,A1F⊥EF,因为平面A1EF⊥平面EFB,平面A1EF∩平面EFB=EF,所以DE⊥平面A1(2)解:据(1)知A1F,EF,BF两两垂直,故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2,0,0),D(1,3,0),A1(0,所以BD=(-1,3,0)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为m⊥BD,m⊥BA平面A1EF的一个法向量为设平面A1BD与平面A1EF所成锐二面角为所以,平面A1BD与平面A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性质以及二面角的求解,建立坐标系,利用法向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中档题.

(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即可证明DE⊥平面A1EF;

(2)建立空间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即可求平面A1BD与平面A1EF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设a+λb与λa+b∴cosθ=a+λb∴a+λb·∴2λ+31+λ2解得λ<-11-856当a+λb与存在k>0,使得a+λ即得kλ=1λ=k,∴k=λ=1,

因为a,b综上,λ的取值范围为(-∞,-11-

解析: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和夹角,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根据题意,由向量a+λb与λa+b的夹角是锐角可得a

19.答案:解:(1)由已知得|a+b|2=(b在a上的投影向量为bcos(2)由已知得(a-b)⋅a=0,即a2∴向量a与b的夹角为π4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夹角的计算,投影向量的求解,属于中档题.(1)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求出a+b,再根据投影向量公式求出b在(2)根据向量垂直,数量积为零,即可得到a⋅

20.答案:解:(Ⅰ)由已知条件,

因为OQ⊥OC,所以OQ⋅OC=0,

即,

又∵0<θ<π,∴π6<θ+π6<7π6,

所以θ+π6=5π6,可得θ=2π3;

(Ⅱ,

由OC=OA+OB,可知四边形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数量积,辅助角公式,正弦型函数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Ⅰ)由OQ⊥OC,所以OQ⋅OC=0,即,即可得出θ的值;

(Ⅱ)由OC=OA+OB,可知四边形OACB为平行四边形,则S=sin(π-θ),所以,即可得出f(θ)的取值范围.

21.答案:解:(1)设B1(0,b),B2(0,-b)为短轴两端,则x2a2+y2b2=1;

由于y-bx×y+bx=y2-b2x2=-b2a2=-12,所以a2=2b2,①

又Q在E上,所以12a2+34b2=1②

解①②得解析: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性质,以及直线和椭圆的相交问题,属于中档题.

(1)设B1(0,b),B2(0,-b)为短轴两端,则x2a2+y2b2=1;由于y-bx×y+bx=y2-b2x2=-b2a2=-12,所以a2=2b2,①又Q在E上,所以12a2+34b2=1②求得a,b的值即可;

(2)设直线l:x=my-1,代入x22+y2=1得m2+2y2-2my-1=0③设A(x1,y1),B(x2,y2)则y1+y2解析: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和性质,向量的平方即为模的平方,考查正弦型函数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1)运用平方法,结合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和性质,向量的平方即为模的平方,再由两角的差的余弦公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值;

(2)运用向量垂直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可得

b=(22,22),利用数量积运算可得a·b=sinx+π4,从而可得答案.

23.答案:解:(1)由AD=12(AB+AC),

得|AD|=12(AB+AC)2

=12AB2+2AB·AC+AC2

=b2+c2+2bccosA解析:本题考查向量的加法运算,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考查三角恒等变换及二次函数性质,属于较难题.

(1)由AD=12(AB+AC),结合|AD|=12(AB+AC)2,即可求得;

(2)由正弦定理及三角恒等变换可得b+c=2a=4,由锐角得b的范围,结合(1)可得|AD|=4(b-2)2+122,即可求得中线AD的取值范围.

24.答案:解:(Ⅰ)∵a=(12,sin2x),b=(1+cos2x,32),

∴f(x)=a·b=12(1+cos2x)+32sin2x=32sin2x+解析:本题考查函数y=Asin(ωx+φ)的奇偶性、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属于中档题.

(Ⅰ)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化简f(x),再利用y=f(x+φ)为偶函数,即可求得(Ⅱ)由f(θ)=1,可求得θ的值,进而求得cosθ

25.答案:解:(1)因为向量a=(1,3),b=(-2,0),

所以a-b=(1,3)-(-2,0)=(3,3),

设a-b与a之间的夹角为θ,

则cos(2)∵a-tb=(1,3)-t(-2,0)=1+2t,3

∴a-tb=1+2t2+3=4t+1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模,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属于中档题.

(1)由已知条件能表示出a-b的坐标,设a-b与a之间的夹角为θ,根据cos θ=(a-b)⋅a|a-b||a|,代入求值即可得出结果;

(2)求出a-tb的坐标,由|a-tb|=(1+2t)2+3=4(t+12)2+3,结合函数的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出取值范围.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向量的共线定理,后者是难点,在利用向量法证明三点共线时,我们可利用三点构造出两个向量,先证明这两个向量共线,再说明它们有公共点,进而得到三点共线.

(1)由点C是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则A为BC的中点,由于OC=OA+AC,CD=CB+BD=CB+13BO=CB+13(BA+AO),结合已知条件,及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我们易得结论.

(2)要证明C、D、E三点共线,我们可以证明存在一个实数λ,使CE=λ(2)设P(x0,y0),由于P是异于长轴顶点A1,A2的任意一点,故切线斜率存在.

设过P的椭圆的切线为y=kx+b,联立方程y=kx+bx24+y23=1,

得(3+4k2)x2+8kbx+4b2-12=0,Δ=(8kb)2-4(3+4k2)(4b2-12)=0,

结合y0=kx0+bx024+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