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荔湾区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广州荔湾区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广州荔湾区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广州荔湾区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广州荔湾区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荔湾区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中国共产党第95个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激情四射,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B.近日,调查机构发布了针对家庭用户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已经高居第二位,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C.在公共场合,如果你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选择后者。D.对于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一位老农看似无心地回答却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理解还是肤浅的。2、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的描写:“______,______”。黄州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______,______”(《离骚》)。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①文言文中“孔明所谓诸有作奸犯科者……非不甚严也”一句,其意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原句是“___,___,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②翻译家楚图南,他的名字化用了庄周《逍遥游》中的“背负青天,__,___”。③某位同学对自己高一高二虚度了光阴感到后悔,决心在高三努力学习。用古诗文名句来说,此可谓“___,_____”。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岑参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B.三、四两句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强烈。C.五、六两句写天山雪光华亮如明月,一个“逐”字不但写出雪的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D.“都护宝刀冻欲断”写都护的佩刀被冷冻得几乎要折断,用夸张的手法叙写天山雪的奇寒。2.这首诗结尾的“松树枝”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6、按要求选择。(1)学校迎来校庆,为欢迎返校的校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B.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D.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2)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下列各项中存在逻辑错误且错误类型相同的两项是A.《风景谈》是茅盾的小说。B.坐在主席台上的是校长和校领导。C.东方明珠和南京路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D.《红烛》这首诗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序诗。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丰子恺论周启丰子恺的画儿是用速写画的手法作成的漫画,画面上,所能找得着的仅粗粗的墨线,他所用的墨线十分结实,苍老坚韧。用这种线条所表现的人物,简单浅显,一眼看去便可明其意义,常常不用什么背景,“简单明了”四字,已可说明丰子恺的画儿的形式的了。我们每看到丰子恺的漫画,心里便会觉得十分轻松,这固然是由于他的笔触的明快简练,毫无晦涩,而其内容也是与这很有关系的,我们在丰子恺的画里有时候看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谐,平凡,但不出你日常所闻的领域,一切都是极其普通。画儿所内涵的情趣,也是冲淡平和的,不过冲淡平和中却带了苦涩的成分,而这样苦涩,只要是人间,随地便可把它找得到,表现得自然,无雕琢,更是他的特点,好比孩子们的馋嘴吧,孩子们看见了某物便流下了口水,这给丰子恺见了便在孩子的嘴上挂下一长串的圈圈点点,大小不求整齐匀称,画来似乎很不费劲,却是颇有趣味。有人以为丰子恺的画儿太浅近,没有什么奥妙与新奇,可是画里的含义并不肤浅,你不信,请瞧,哪一处不显现着人生?偶一体味吧,你便会从中发现你自己的悲苦与烦恨,而觉得这画儿能够作你悲苦的代言人。丰子恺的漫画所以流行不衰,并不是他的技巧比人特别高妙。也不是画意格外深浓,都是因他画得浅显,谁都不用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含义,尤其是因取画的人物的通俗,使得看画的人不觉得是看了画,都是如同看见了邻居的“三娘娘”的生活,自己家里的狗子、房屋,猫,木匠司务的孩子,看来毫不生疏而和自己的生活密切地关联着的。画儿与丰子恺相似的人很多,但是当大众需要黑面包的候,他们去制造了些干牛酪冰淇淋,所以丰子恺的画儿被大众所爱好,于今为时已颇悠长了。(选自《艺术咏叹》有删改)1.写出文中画线词“三娘娘”的具体内涵。2.结尾加线的“黑面包”及“干牛酪冰淇淋”借指什么?结尾的弦外之音是什么?3.根据文章,简要概括丰子恺画的特点,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将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兄弟睦,孝在中”。义与悌更是紧密联系。“义之实,从兄是也。”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当之意。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反映了义的内容和要求。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弟弟要时刻为兄长考虑,日常中尊敬顺从兄长。兄姐要用“友”回报“悌”,关心爱护弟妹。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崇尚同居共财,甚者有十世同居,几千人吃一口大锅饭,而不闻争吵之声。即便兄弟成年后分家,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分家之后各支仍旧相互扶持,荣辱与共,兄姐弟姐之间的悌德成为家庭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因素。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与强调父子关系的孝相结合,培养出每个人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今天,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颗友好善意的心来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人情冷淡的现象,正是因为对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热情,而习惯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际间的关系所致。将悌道贯彻于社会中,不仅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推动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创新。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导层面的人伦关系。——摘自丁成际《悌之道》(《光明日报》2020年3月21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子女对父母的孝和兄弟姐妹间的悌“一纵一横”地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B.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确立了兄长核心,使兄弟相互扶持,荣辱与共。C.在当今社会中,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D.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悌道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能建立融洽社会关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以《论语》和孟子的话说明了“悌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中的重要地位。B.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思路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悌文化在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作用。C.文章联系社会人情冷淡的反面现实,论证了悌文化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的观点。D.在论述悌文化的作用与重要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在弘扬悌道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具有辩证的思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兄弟睦,孝在中”,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因此,“悌”与“孝”联系紧密。B.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只要做好了孝悌,就能顺其自然地做到仁义礼智。C.今天,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的对象也应该由兄弟姐妹扩大到陌生人。D.因为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弘扬悌道时走向极端,效果会适得其反。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废墟的辉煌刘上洋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②到达意大利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这天天气特别好,秋阳灿灿,秋风习习,高速公路两旁的松树就像一把把张开的绿色巨伞,撑着蓝天白云,景象美丽极了。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③我不禁有些失望,谁能料到举世闻名的罗马竟会是这般模样。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1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1.1万名观众,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不要说在两千年前,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陪同的宋先生告诉我们,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1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建筑,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④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了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为了纪念贵族与平民之间修好的和平神庙,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维纳斯女神庙、米利亚殿堂、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也都化作了一堆堆的碎石和乱砖。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⑤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⑥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⑦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以伦比的财富。⑧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2.第②段列举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天使城堡和艾曼纽二世骑像纪念碑等众多罗马著名建筑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段画线句中“兽性”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4.本文与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写到阿房宫,两者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5.简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首段设疑,末端释疑,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突出了“罗马废墟”的价值。B.第2段先扬后抑,从美丽的自然景色入笔,继而描写“一切都是旧的”的罗马。C.第3段详写斗兽场的规模和功用,目的是诅咒罗马这段充满野蛮与血腥的历史。D.没有故都风采和异域风情,本文匠心独运,从破旧的废墟着笔表现独特的罗马。E.罗马人纳新不吐故,这份直面废墟的勇气与胆识,体现出对历史和废墟的尊重。7.最近,“圆明园到底要不要重建?”这一话题争议又起,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节选自《明史·彭时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B.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C.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D.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B.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入阁。C.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D.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B.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C.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D.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2)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廷议数日,方从岘奏,全活甚众。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B.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C.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D.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荫: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B.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C.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D.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2)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小猫感慨地对老猫说:“猫喜欢吃鱼,却不会游泳,很难抓到鱼;鱼喜欢吃蚯蚓,却上不了岸,很难吃到蚯蚓。上天给我们安排了很多诱惑,却总是让我们求之不得。老爸您说,这种难题有解吗?”老猫沉思片刻,对小猫说:“想办法,就有办法。我们不会游泳,不必去深水区冒险但可以在浅滩池塘沟渠有所作为。我们没本事抓大鱼,但可以抓些小鱼小虾。”小猫听了,若有所思。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A【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有贬义,语境主要讲“演讲比赛”,不合语境。B项,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修饰“需求”,符合语境。C项,无动于衷:意思是一点儿也不心动。指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主要讲“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是一点不关心,还是……,符合语境。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修饰“感觉”,使用正确。故选A。2、C【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分析构图要素,展开合理的联想,再对照选项内容,从中选出最贴切的答案。解答此题,首先分析画面的构成,画面中是一位妇女牵着一个孩子的手,正在看落花。A项,画面表现的是花儿落下,与“春色”所表现的季节不符,另外,“一枝红杏”也不符合画面内容。B项,画面中没有流水,“窅然去”也没有显示。C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画面的内容相符,而且此句诗所反映的对下一代的培养也和画面中母亲教导孩子的寓意相符。D项,虽然显示出孩子“数落花”,但“因坐久”没有体现。故选C。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湍、潭、倒、横、太、涕、兮、艰。【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作奸犯科”“有司”“庭”“刑赏”“偏私”“异法”“夭阏”“图南”(“图”,动词,“往、到”的意思)“是”(形容词,正确的意思)“非”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5、1.C2.①借“松树枝”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冰天雪地,边塞奇寒,作者无以为赠,只好以“松树枝”传递对好友离别的依依难舍之情。②借“松树枝”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激励。借青松傲雪的坚毅品格,激励友人要有青松不畏严寒,不怕风雪的精神。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勉励。③借“松树枝”表达对保国安民的戍边将士的赞颂。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远离故土,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一个‘逐’字不但写出雪的光华照人”错,“复逐胡风过铁”指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所以“逐”字不能写出雪的光华照人。故选C。2.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结尾的‘松树枝’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这既是读诗歌情感的考查,也是对“物象”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结合诗句理解“松树枝”形象的特点,再分析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作用。“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意思是: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首先,是在离别时赠与朋友“松树枝”,可从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传递对好友离别的依依难舍之情角度分析。其次从“松树枝”的生长环境角度分析,在冰天雪地之中唯有“松树枝”傲然挺立,表现了青松傲雪的坚毅品格,由此也是激励友人要有青松不畏严寒,不怕风雪的精神。最后从戍边将士角度分析,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借“松树枝”表达对保国安民的戍边将士的赞颂。【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6、(1)B(2)AC【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需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还需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题干要求选择“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言”的一项,本题中,A项,“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意思是:问你为何远行,又何时归来,我孤坐空房痛苦伤悲。诗句意在表现夫妻分离的痛苦,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B项,“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意思是:让我告诉那罗浮山(在广东南部,即友人所去之地)上的云影吧,请她捎个信儿,叫您早点儿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那天外回来吧!是呼唤友人早日归来,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C项,“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意思是: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诗句抒发诗人仕途蹉跎想要归隐的感情,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D项,“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意思是: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诗句是苏轼悼念亡妻所作,不适合“学校校庆,欢迎校友返校”的语境;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逻辑关系的能力。概念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①全同关系。如“教师”与“老师”;②包含关系。如:“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资金”与“流动资金”;③交叉关系,如“全体党员”和干部;④矛盾关系。如:“生”和“死”;⑤反对关系。如:“中国人”与“美国人。本题中,A项,“《风景谈》”是散文,不是小说,不属于全同关系;B项,“校长”和“校领导”存在包含关系,不能并列;C项,“东方明珠和南京路”不是建筑,不属于全同关系;D项,“《红烛》”是“诗”,这首诗是“诗集《红烛》的序诗”。正确。故选AC。7、1.取画人物通俗,亲切毫不生疏,密切关联生活2.黑面包,贴近大众的通俗之画,干牛酪冰淇淋,远离大众的高雅之作,丰子恺的画作因适合大众胃口被大众喜爱而得以长久流传。3.墨线苍老坚韧而十分结实,笔触简练明快而毫无晦涩,情趣冲淡平和而带了苦涩,内容浅显平凡而不失高深。【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本题要求回答“三娘娘”的具体内涵,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稍微变通一下即可。“谁都不用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含义,尤其是因取画的人物的通俗,使得看画的人不觉得是看了画,都是如同看见了邻居的‘三娘娘’的生活,自己家里的狗子、房屋,猫,木匠司务的孩子,看来毫不生疏而和自己的生活密切地关联着的”,结合这段话以及“如同”一词可以看出,此处的“三娘娘”和前面提到的“因取画的人物的通俗”和后面提到的“己的生活密切地关联”有关,所以,“三娘娘”的具体内涵是取画人物通俗,亲切毫不生疏,并且与生活密切关联。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词语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或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或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文章第一段谈到“用这种线条所表现的人物,简单浅显,一眼看去便可明其意义,常常不用什么背景,‘简单明了’四字,已可说明丰子恺的画儿的形式的了”,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又谈到“丰子恺的漫画所以流行不衰,并不是他的技巧比人特别高妙。也不是画意格外深浓,都是因他画得浅显,谁都不用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含义”,可知,丰子恺的画通俗,而大众喜欢丰子恺的画,正是表明大众喜欢通俗,此处的“黑面包”本义指很普通的食物,此处借指贴近大众的通俗之画;与之相对的,就是远离大众的高端食品,借指高雅之作,这正是“干牛酪冰淇淋”的含义。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的题目,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不能断章取义。本题要求“根据文章,简要概括丰子恺画的特点”,回答时要注意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第一,由文中的“画面上,所能找得着的仅粗粗的墨线,他所用的墨线十分结实,苍老坚韧”这些话语可以看出,丰子恺的画的墨线苍老坚韧而十分结实;第二,由文中“我们每看到丰子恺的漫画,心里便会觉得十分轻松,这固然是由于他的笔触的明快简练,毫无晦涩”的这些话语可以看出,丰子恺的画笔触简练明快而毫无晦涩;第三,由文中“画儿所内涵的情趣,也是冲淡平和的,不过冲淡平和中却带了苦涩的成分,而这样苦涩,只要是人间,随地便可把它找得到”这些话语可以看出,丰子恺的画情趣冲淡、平和而带了苦涩;第四,由文中“有人以为丰子恺的画儿太浅近,没有什么奥妙与新奇,可是画里的含义并不肤浅”这些话语可以看出,丰子恺的画内容浅显平凡而不失高深。8、1.D2.B3.B【解析】

1.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本题中,A项,“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错,根据语文“‘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可知,“孝”和“悌”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不是全部内容。B项,“确立了兄长核心,使兄弟相互扶持,荣辱与共”错,根据原文“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可知,“悌”确立的是家庭内部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为核心,不是所有兄长都可以。C项,“在当今社会中”错,根据原文,“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可知,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是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而当今社会法制健全。故选D。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层层递进的思路结构”错,根据原文“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三个“有利于”是属于并列结构,并非层层递进。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只要……就”过于绝对。根据原文“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导层面的人伦关系”可知,我们要辩证的对待悌道,做到仁义礼智,除了悌道,还需要其他。故选B。9、2.表现作者想象中的罗马的美丽和繁华,反衬真实罗马的陈旧。3.斗兽场上野兽的嗜血凶残统治者和权贵们的野蛮残忍4.本文以处处布满废墟的罗马与早已湮没的阿房宫作对比,表达了对着力保护历史建筑废墟的罗马人敬佩,对中国缺乏古建筑废墟保护意识的遗憾。《阿房宫赋》旨在借古讽今:嘲讽秦王朝的残暴与贪婪;警告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王朝后尘。5.运用排比,突出罗马城“废墟的世界”的特征,表达对罗马人原封不动保存废墟的惊叹与钦佩。2.BC7.(1)我不支持重建。(2)理由是:①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圆明园本是皇家园林,其美丽与魅力自不必说。看到废墟,可以想象当初的繁盛。②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美丽的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破坏,掠夺,最终成为了废墟,保留废墟,更能让国人铭记这段耻辱的历史,进而产生奋进的力量。③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重建圆明园就是要毁掉废墟,对圆明园来说,废墟意义重大,远胜于重建。【解析】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本题题干说作者的“用意”,其实就是在问作用。第二段“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从内容上看,这段内容可以由此概括为:写出了作者想象中罗马的美丽和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然而”表示转折,写这段内容,是为了和后文内容对比反衬。后文内容写出了真实罗马的陈旧。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原文第三段:“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这里有人与兽的搏斗,一般情况下,人很难与猛兽相搏,这里鲜血流尽了了,当指人的鲜血流尽了,后文说兽性满足了,当首先是野兽得到了满足,这是表层义。“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可见,兽性还指统治者和权贵们野蛮残忍。4.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从作品本身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还须从作品本身出发,在文章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作答,尤其是文章主题方面。本题要求对本文和《阿房宫赋》创作意图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首先说,《阿房宫赋》的创作意图。作者杜牧在文章最后揭示其创作意图: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可见,其创作意图指向秦亡的教训和后世的鉴戒。而本文提到阿房宫是在第三段:“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象它的辉煌壮丽了。其实,岂止是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文中“庆幸”的是罗马队古建筑废墟的保存,与之相反的是阿房宫之类的建筑荡然无存。创作目的便在于此。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1)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本题运用方法(3)(4)(1)即可做出答案。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回归原文,扩展语境,即结合上下文来丰富答案,提示或加深理解。第五段的划线句紧承“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后文又说“尤其让人惊讶的”,可见,作者对“废墟的世界”的惊叹和赞美,划线句构成排比,强调废墟触目可见,罗马成为一个“废墟的世界”的特点。2.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B项,“第2段先扬后抑,从美丽的自然景色入笔,继而描写’一切都是旧的’的罗马”归纳错误。先扬后抑,先表扬,再控制、压抑,批评。第二自然段先写景色的美以及听说和想象中的美好繁华的罗马,“然而”一转写到眼前所见罗马“一切都是旧的”。这一段确实有“先扬后抑”的手法,但是“扬”和“抑”的内容表述错误。应该是想象和印象中的罗马(人文景观)和真实所见的罗马之间形成对比衬托关系,即“先扬后抑”,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罗马之间并非先扬后抑的对比关系。C项,“第3段详写斗兽场的规模和功用,目的是诅咒罗马这段充满野蛮与血腥的历史”,表述错误,文中“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作者用大量笔墨在写“保存至今而庆幸”,可见其目的不仅仅是诅咒。故选BC。7.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属于向外延伸。可以同意重建,也可以不同意。态度一定要明确,理由一定要充分。根据本文内容,选择不支持重建更好回答。文中部分内容可以作文自己借鉴的理由。如:第四段结尾、第五段结尾、第七段的中间部分“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的文明。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如果支持重建,也要从文明、历史等角度作答,自圆其说即可。答题的时候还要注意问题是“圆明园要不要重建”,应该体现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点睛】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无中生有:即题目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出现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或者出现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任何一处找到相关依据。2、混淆范围

:命题者经常故意删掉原句的有关部门部分,使选项与原文对应句相比,或扩大了表达的范围,或扭曲了意义内涵。3、夸大其词

:这种设题,或在范围上将原文的部分变为全部,或在程度上将原文轻的变为重的。4、正反混淆1、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6、以偏概全

:故意缺漏某一方面的内容,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第10题A项也属于这一类型。7、张冠李戴

: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8、由或然推出必然

:这种错误,原文用了“可能”“可以”“能够”“也许”等词语,而推断中常常用了“必定”“必将”“一定”“定然”“定要”等词语,因而造成了错误。9、由未然推出已然

:也就是原文中表达事物的可能性,在选项中当成了现实性来表述;原文中的预测,在选择项中却当成了事实。10、1.B2.C3.C4.(1)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2)平时安居没有懒惰之容,在服饰车马器用方面俭省节约,没有声乐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会索取,有古代大臣的风采。【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的重点是对“时引义争可否”的理解,从上下句可知,“时”是指“彭时”,应为此句主语,与“引义争可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语句,由此即可排除其他三项。断句出现误判,有时是因为对句子的结构成分分析不准确,不知道句子中的主谓宾是什么,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列分主、谓、宾时,则很容易解决。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释褐”不是指“脱去丧服”而是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始任官职。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他向皇上建议”错,文中为“贤称善,即奏行之”,是李贤向皇上建议,而不是彭时。4.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或,有人;矍然,吃惊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经济,古今异义词,经世济国;去,罢免,使离开;直,为……申辩。第二句中,燕居,指退朝而处,闲居;声乐,声乐歌舞;风,风采。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第二年郕王监国,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与重要事务。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没有答应,他这才受命。(他)当官一年多即参与大的政事,这还是前所未有的。天顺元年(1453年),徐有贞获罪,岳正、许彬也相继被罢免。皇上坐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蒹任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从三杨之后,进退之礼都很轻慢。为皇上所亲自提拔的,只有彭时和岳正二人。而皇上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向来看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常常引据大义与他争论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动了真气。李贤刚开始时有点不高兴,时间长了也佩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是真正的君子。”慈寿皇太后上尊号,下诏公告天下。彭时想请皇上施恩惠于人,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行优待老人的制度。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应给予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贤很赞赏,立即上奏实行。门达陷害李贤,皇上受到迷惑,说:“罢免李贤,那将专用彭时了。”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去,彭时不会独自留下。”皇上听到这话,对李贤的怒意才消解。天顺五年(1469年),他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于朝参。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聚敛、搜刮非常严重。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请(皇上)革除这些弊端,以惠小民。”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畿辅、山东、河南干旱,彭时请求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向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京师米价高,请求发出仓库储米五十万石来平价卖出。(皇上)都听从了。彭时以旧臣身份受到倚重,遇到事情他都极力争执,毫不回避。而那时候皇上怠于政事,大臣很少得到召见。万安同在内阁,交结显贵的宦官和外戚,使君臣上下隔绝,彭时很担忧。彭时在朝三十年,勤奋努力地侍奉国家,力持正理,保全大体,公事回来后从不对子弟谈论政事。有什么论奏和推荐,都不让当事人知道。平时安居没有懒惰之容,在服饰车马器用方面俭省节约,没有声乐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会索取,有古代大臣的风采。11、1.C2.B3.D4.(1)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2)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这句话的含义是: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根据对文句的理解,“天宝十三载”表时间,应断开;“京兆尹”是“归咎”的对象,不能断开;“时”引出“米贵”的事实,不能断开;“无过”强调“追李岘”,不能断开。故答案选C。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注意平时多积累。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说法有误。制敕:指皇帝的诏令。故答案选B。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考点考向的要求,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仔细比对选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D,“尽数免除……死罪”于文无据,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李岘不提倡“一概处死”,但未提出“尽数免除”。故答案选D。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解答翻译试题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希旨”逢迎旨意;“深刻”严峻苛刻;“惩劝”惩戒警示;“从”听从。(2)“行诛”处死;“坚”坚定;“之”结构助词,的;“更”更改。【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依靠祖上功勋入仕,多次升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他理政时就是如此深得人心。乾元二年,与吕諲、李揆、第五琦同时拜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诸公不敢表态,全由李岘独自裁决。起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天在银台门处理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是皇上颁下的诏令。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带在身上。等到李岘任宰相,叩头上论李辅国专权乱国,皇上感悟,赏识李岘的正直,这些事情都被革除。代宗即位,征用李岘任荆南节度使。时逢皇上前往陕州,李岘路经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回到京师后,拜任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待宾客,当时天下多事,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来到中书省,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并设置榻床接待;李岘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人数不限。刚收复京师时,讨论如何处置接受叛贼官职的陈希烈以下数百人,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当时李岘任三司使,坚持说:“凡事有首恶有胁从,罪行有轻有重,如果不加区分全都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也不符合国家允许改过自新的法典。古时贤明的君王施用刑法,只是杀掉他们首恶,胁从不问。何况现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残敌尚未平定,许多官吏身陷贼中,如果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如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困兽犹斗,何况数万人呢!”崔器、吕諲,都是死守条文的官吏,不明大体,一点都不知变通。朝廷争议了数天,才听从了李岘的奏请,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最后因受到宦官的排挤,免去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12、【例文】永不知足,方成大器  “我们没本事抓大鱼,但可以抓些小鱼小虾”,爱吃鱼却不会游泳的老猫对自己的开解,是不少人面对“求不得”的人生无奈时所采取的态度。然而,正是这样的处世之道,将人们的理想扼杀在了名为“能力范围”的舒适圈内,唯有永不知足,方能成就人生大器。老猫力求“在浅滩和沟渠有所作为”,看似是认清现实的成熟与明智,实际上则是对现状的妥协。猫爱吃鱼,却轻易在“不会游泳”的铁壁前回到原点,说服自己在捕获小鱼小虾的安稳中度过余生。人们又何曾没有过远大的志向,可他们也总在客观差距前举起白旗,在“算了,这样也不错”中沦为现实的俘虏。永不知足,不仅是用勇气来挑战一切不可能的气概,更是对自己的理想与人生负起责任的一种人生态度。抓起眼前的石头是轻松、舒适的,可但凡实现人生志向,推动社会向上的,总是那些永远怀着热望,企图去摘取星星的人。鲁迅怎么不知道在封建社会的重压下,个人的声音是多么微弱?可他依旧以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