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八章课件教材_第1页
思修第八章课件教材_第2页
思修第八章课件教材_第3页
思修第八章课件教材_第4页
思修第八章课件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宪法制度基本知识的学习,熟悉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及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责;(2)通过对我国实体法律制度的学习,掌握刑法与民法的主要内容,熟悉民事主体、民事行为、代理、时效制度,熟悉我国关于犯罪的相关制度规定,懂得用法律知识分析判断简单的法律问题;了解主要的行政法律法规与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3)通过对我国程序法律制度的学习,树立程序意识,掌握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熟悉诉讼流程,懂得如何按诉讼流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学重点:(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2)民事主体制度(3)犯罪(4)基本诉讼程序教学难点:(1)公民的权利(2)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区别(3)故意犯罪的形态、排除犯罪的事由第一节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一、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宪法概述

1、宪法是指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根本法,它是有关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的联邦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1918年苏俄宪法清末:《钦定宪法大纲》新中国成立,先后于1954、1975、1978、1982颁布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1988、1993、1999、2004年修正案2、宪法的基本特征

第一,宪法的内容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性的问题。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三,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有特殊的规定。3、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一)国家性质国家性质简称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我国的国体或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内容(二)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或国家管理形式简称政体,是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形式。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或建议,修改宪法;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监督宪法的实施;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提名,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名,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般为前任中国共产党的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并经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批准;

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经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批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教学内容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式。单一制是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别行政区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关系的基本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五)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内容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公民、国民、人民的区别?(二)公民的权利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受法律保护,违法时受法律的平等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守法上一律平等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科学家杀妻案

45岁的徐建平是浙江省绍兴县人,绍兴轻纺科技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被害人丁遐是徐的妻子、该公司董事长。2002年5月26日晚,二人发生争吵,丁遐打了徐建平两个耳光。徐此前喝了些酒,借着酒劲,一手拿起茶杯击打丁遐头部,一手又使劲按住丁的后颈部,导致丁遐窒息死亡。之后,徐为掩盖其行为,将妻子的尸体肢解,抛尸灭迹后潜逃外地,直至当年11月15日被警方抓获归案。该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4月1日,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徐建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判处徐建平向丁遐父母支付3万元经济赔偿。然而在一审判决前后,近200人上书法院请求枪下留人。他们的呼吁,缘于徐建平为中国纺织行业、为地方轻纺科技事业作出过的突出贡献。以徐建平名义申报的国家专利有10项。他主编的《中国轻纺面料图集》,是纺织界广大设计人员及商贸人员重要的花样选定参考工具书,填补了国内空白。从1994年10月起在全国试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先进技术,结束了国内印花布手工传统描稿的历史。绍兴轻纺科技中心有限公司,是世界上能生产数控印花机的仅有的两家公司之一。此外,徐建平组织开发的“金昌EX6000”印花电脑设计分色软件,是当时国内少有的可参与国际竞争的专业软件,仅在绍兴县推广后,每年轻纺业增加的附加值就达3.5亿元,目前依然占据着全国纺织业50%左右的市场,还销往许多国家。其主持攻克的转移印花辊筒雕刻工艺,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支持开发的数控激光直撞制网机,是国家两个五年计划都没有攻破的项目,徐建平仅用两年时间就一举攻克。因此,许多科技界人士主张让他“戴罪立功”。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王寅生在写给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呼吁信中说:从长计议留下徐建平一命,对家庭、对企业、对地方经济、对轻纺科技、对国家纺织行业都为最理想的选择。本案局限在家庭内部范围,不同于其他危害社会范围的刑事案件。从徐建平的社会贡献看,他是一般企业家难以与之比较的。如果不处以极刑,他就有可能继续这种常人难以做出的贡献。华中科技大学激光研究院研究员何云贵也致信法院:“鉴于徐建平在中国轻纺技术行业内所处的重要地位,恳请法外施恩,枪下留人。”那么。这样的杰出的科学家?能否“法外开恩”了?2003年12月25日,科学家杀妻案终于画上句号,杀妻者徐建平被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核准死刑。徐建平已被注射执行死刑。此案在新闻媒体上引起争论,许多人质疑社会贡献能否代替法律惩罚?科学家杀人就该法外施恩?就社会贡献来说,有大有小,“杰出科学家”是大,普通人是小。如果杰出科学家能用“大贡献”抵罪,那么是否意味着普通人可以用“小贡献”抵罪呢?贡献社会与杀妻分尸,在法律面前,这两者风马牛不相及。“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罪犯可从轻处罚”,法律确实有这样的条款,但这个“重大立功表现”同时也是有明确限定的。我们只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人提出,人是平等的,平等的原因就是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可见其宝贵。如果一个人为国家、为地方作过一些贡献就可以随意杀人,将人的生命视如草芥,那么,生命的尊严何在?法律何以维护尊严?依法治国又从何谈起?有人说,没有法制时要呼吁立法,有了法制了要法外留情。专利证书可不是铁券丹书,能当免死牌用。功是功过是过,不能用功抵过,是现代法制社会的特点;功可以抵过是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功应赏,他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社会已经给了他应有的回报,现在犯了法,也要依法处理。如果搞以功抵过,此例一开,必后患无穷。

2、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1)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2)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3)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讨论:为什么要保护宗教信仰?首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和过程。现阶段宗教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其次,宗教信仰属于思想领域问题,解决的最好办法是进行说服教育,而不能简单地强制取缔。第三,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特点,要慎重地对待宗教问题。4、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重点)(1)人身自由(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它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住宅权不受非法侵犯(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

(1)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3)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1)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3)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参与经济活动和获取法定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以及获得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其中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8、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宪法这一规定不仅是指导婚姻家庭生活的宪法原则,也是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三)公民的义务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国家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四、我国的国家机构(了解)(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国家机构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互有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和。(二)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法制原则;责任制原则;精简和效率的原则;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三)国家机构体系我国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一、我国行政法律制度(一)行政法的概念与原则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没有统一的法典!行政合法性原则主体合法职权合法程序合法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在合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二)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行政机关是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享有并行使国家政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管辖的地域范围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代表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的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公务员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录用的一般程序(三)行政行为行政行为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特点:可以反复适用,适用对象具有普遍性。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

特点:针对具体的人,且只能适用一次!具体行政行为详细分类见下表(四)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特征

A.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B.行政责任以行政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

C.行政责任是对行政违法或不当的法律救济,与民事和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同责任法定原则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则补救\惩罚和教育相结合原则追究原则承担方式通报批评例: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7个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典型违法案件,有的过度开发旅游项目,有的在保护区建煤矿或水电站。

(参见课本第106页)阅读案例湖南省将严查新墙河砷污染事件有关行政责任人(点我阅读)什么是行政不作为?为什么不作为也要承担行政责任?(四)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1、行政处罚(1)自由罚:行政拘留、劳动教养(2)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3)财产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声誉罚:警告、通报批评注:课本第94页的治安管理处罚系行政处罚!2、行政复议行政相对人认为某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利益,依法向特定的机关提出申请,由该机关对该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不收钱的程序阅读案例当官的“不作为”(点我阅读)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1、民法的概念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调整对象(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法调整的范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3、民法的原则(1)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3)公平(4)诚实信用原则(5)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二)民事主体制度民事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民事客体:指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标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自然人(公民)民事主体

法人

其他组织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始于成立法人或其他组织终于终止死亡:自然死亡;宣告死亡;宣告失踪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两个标准:年龄;精神是否正常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精神正常的公民已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一、案情: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二、问题:此买卖是否有效?三、分析:此买卖合同完全有效。因为合同成立时张某已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的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张某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患上精神病丧失行为能力是在合同成立之后,这不影响他在此前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监护制度法人法人概念和特征

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作为口语,有时将法人代表也称为法人。

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两者相比较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其依法产生、消亡。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规律进行,具有自然属性,而法人不具有这一属性。第二,虽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体,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体,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体。例如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公司法人必须由两人以上的股东组成。对比之下,自然人则是以个人本身作为民事主体的。第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据《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须是经国家认可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成立法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如机关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规或行政审批而成立的。二是经过核准登记而成立。如工商企业、公司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后,成为企业法人。

(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法人必须拥有独立的财产,作为其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对特定范围内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支配,同时排斥外界对法人财产的行政干预。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标志符号。名称应当能够表现出法人活动的对象及隶属关系。经过登记的名称,法人享有专用权。法人的组织机构即办理法人一切事务的组织,被称作法人的机关,由自然人组成。法人的场所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或社会活动的固定地点。法人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法人的住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指法人对自己的民事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法人的组成人员及其他组织不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责任,同样,法人也不对除自身债务外的其他债务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法人的权利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三)民事行为制度1、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3、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及形式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条件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众利益

口头形式形式书面形式其他形式(推定、沉默)

[案例]:少年买彩票中汽车一案15岁农村少年陈利刚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由父亲抚养。一日,正好住在母亲家的陈利刚用母亲给的零用钱去买彩票,中奖获一夏利轿车。母亲却与儿子争夺中奖轿车。对于中奖轿车的所有权应该归谁?[分析]:

本案争执的焦点无疑是中奖轿车的所有权归属问题,陈利刚购买彩票的行为是否有效,是否是母亲委托其购买,其后果由谁承担?陈利刚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零用钱具有独立支配的能力,并且母亲不能证明对陈利刚有委托行为,所以中奖轿车由陈利刚所有。但其未成年,由其父代其保管。4、代理

是指代理人依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或者法律规定以及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指定,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特征(1)代理人必须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2)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独立作出意思表示(3)代理行为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4)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案例9]:2009年5月,学校委托王某到北京某公司购买一批教学设备,王某到达北京后,以学校的名义与该公司其就有关事项谈妥,签订合同,交了预付款。王某的行为,就是代理。在这个代理行为中,①必有三方当事人:王某(代理人)、学校(被代理人或本人)、公司(相对人或第三人);②王某必须严格依照学校的授权和要求,不得超出这个范围;③必须以学校名义,不以自己名义(对方应知被代理人是谁);④必须是民事法律行为;⑤学校承担法律后果。代理的种类:1、委托代理2、法定代理3、指定代理(四)民事权利制度

物权

债权

民事权利

知识产权

继承权

人身权

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物权: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1.财产所有权概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2.财产所有权的种类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1、概念指非所有人对所有人的财产享有的占有和收益的权利。2、几种主要的财产用益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2)国有企业财产经营权(3)相邻权

指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相邻关系中的一方不得无理损害他方利益。债权1.债的概念2.债发生的依据(1)合同(2)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不法地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因侵权行为的实施在受害人与侵害人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侵权行为也是债的发生原因。(3)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事实。不当得利可因各种原因发生,但作为债的发生原因,则不论其是因何原因造成的,只要发生不当得利的后果,就在当事人间产生不当得利之债(4)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的事务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管理人或者服务人可要求受益人偿付的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受到的实际损失。

案例:王某承包村里的鱼塘,经过精心饲养,收成看好。就在鱼出塘上市之际,王某不幸溺水而死,而其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无力照管鱼塘。王某的同村好友李某便主动担负起照管鱼塘的任务,并组织人员将鱼打捞上市出卖,获得收益4万元,其中,应向村里上缴1万元,李某组织人员打捞出卖鱼所花费劳务费及其他必要费用共计2000元。现李某要求王某的继承人支付2000元费用,并要求平分所剩2.8万元款项。[问题]

1.公民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

2.李某的要求是否合法?分析:无因管理及其效力

1.李某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在本案中,在王某死后其鱼塘无人照管的情况下,李某为了王某的利益,主动为其管理,应认定为无因管理。

2.李某提出支付2000元费用的要求应予支持,平分2.8万元余款的要求不予支持。《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可见,2000元费用属于无因管理必要费用,应得到偿付;而李某要求平分2.8万元余款的要求无法律依据,不予支持。案例:在马路上捡钱,属于不当得利,还是无因管理?1.如果你捡到之后,放进自己口袋准备为自己所用的,不当得利.2.如果你捡到之后,站在原地等待失主来认领的,那么在这之间所支出的必要费用,无因管理.(5)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人身权1.概念人生权是指同生命和身份不可分离而不具有直接财产的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2.种类(1)人格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指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公司和法人都具有姓名权,法人的姓名表现为法人的名称,即企业名称或商号。肖像权:是指对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包括照片、画像、雕像。“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案例:

2000年5月9日,张柏芝和“东洋之花”签订协议书,规定沐浴露的广告物使用日期为自2000年6月15日起至2002年6月15日止。2003年7月,张柏芝发现被告生产销售的沐浴露产品上仍附有原告之肖像。

张是否可提出赔偿要求?评析:可以,侵犯了张肖像权,其提出高达125万的赔偿要求,并且胜诉。名誉权荣誉权自由权(2)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权利。包括:亲权;监护权;署民权;配偶权等(五)民事责任制度概念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为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特征1、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2、民事责任是违反民法规定,不履行民事义务而承担的法律责任构成民事责任的要件1、要有违法行为的事实2、要有损害结果3、要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要有过错《民法通则》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有规定的除外。”民事责任的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2、法定责任原则《民法通则》106条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3、公平责任原则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害;(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目的: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民事权利。诉讼时效分类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20年)短期诉讼时效(1年)一般诉讼时效(2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诉讼时效的计算:(1)诉讼时效的开始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律不予保护。(2)诉讼时效的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什么时间消除中止?即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从此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时间。一、案情:

2006年12月,胡某所在单位决定派他到加拿大学习两年,因办理出国手续一时钱不够用,遂向朋友张某借款3万元,并立字据约定胡某在出国前将钱还清。但胡某直到2007年7月27日出国,都一直没有还钱。此前张某虽然经常来看望胡某,但也对钱的事只字未提。胡某在国外两年与张某也有过联系,但都没有说钱的事。2009年8月,胡某回国。2010年5月张某因买房急需用钱,找到胡某,胡某当即表示,全部钱款月底还清,并在原来的字据上对此作了注明。6月5日,当张某再次来找胡某要钱时,胡某却称,他的一个律师朋友说他们之间的债务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可以不用还了。张某气愤至极,第二天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胡某偿还3万元的本金和利息。二、问题:1.胡某对张某债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是否已经届满?2.胡某在2010年5月在字据上对月底还钱作注明的行为有何种效力?3.张某能否通过诉讼要回胡某所欠的钱?1.《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该规定,民事权利一般在两年后法院不再予以保护,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本案中,胡某于2006年12月向张某借的钱,直到2010年5月张某才第一次向胡某要钱,其间已过了近4年,胡某债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早已届满。因此,当时胡某如果表示不愿偿还此款,张某将无法通过诉讼索回他的钱款。2.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1条的规定,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反悔的,不予支持。此处义务人履行义务不仅仅指义务人实际履行义务,也包括义务人对履行义务重新作出承诺。本案中,胡某2010年5月在字据上的注明即是一种重新承诺,不得反悔。3.张某要求法院判决胡某还款的请求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但不是因为时效没有届满,而是因胡某已重新作出承诺。

(3)诉讼时效的中断指诉讼时效期内,由于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要求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或者由于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原诉讼时效期限的计算中断,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限统归无效。并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4)诉讼时效的延长(七)合同法律制度1、概念:

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合同的内容

书面形式2、合同的形式口头形式

其他形式3、合同的主要条款:

(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合同的订立要约

甲乙

承诺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1)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包括以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形式创作的作品。专利权:

《专利法》的保护对象是依照专利法可以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一)经济法的概念和原则1、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原则:(1)国家适度干预原则(2)效率公平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消费者享有的权利:争议解决的途径:1、和解2、调解3、申诉4、仲裁5、诉讼(三)税收法律制度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简单说来,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的总称。具体说来,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四、我国刑事法律制度--《刑法》我国刑法的任务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刑法的任务1.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西方经典案例1:法国一名被关押的犯人通过与狱外人员串通,在一个防风的时候被狱外人员开来的直升机就走。当他被抓获时,被指控犯有越狱罪,而律师在辩护中称,法国刑法中规定的越狱罪是指以攀墙、掘洞、蒙混的方式从狱中逃脱,并没有规定要以直升机出逃。法官采纳了辩护律师的意见,宣布其越狱罪不成立。西方经典案例2:一个英国公民在飞机跑道中央阻碍了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按照英国刑法,在飞行器跑道周围活动,影响飞行器正常升降的,将被判处阻碍飞行秩序罪。而律师为他进行了无罪辩护,声称法律所规定的是在跑道周围,而其代理人是在跑道中央,并不构成阻碍飞行秩序罪,因为法律对其行为并无明文规定。法官最终也一致同意了他的辩护意见。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二)犯罪概述1、犯罪的概念所谓犯罪,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的特征1.社会危害性3.应受处罚性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本质特征案例:迷信犯被告人陈某,男,56岁,某县山村农民

2007年冬,陈某想盖房子,但村委会未批给他自己选好的地址,陈某认为是村支部书记马某故意卡自己。2008年春节过后,陈某即向乡、县政府写信,揭发马某“以抓计划生育为借口,收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人员的财物,并挥霍浪费集体钱粮”等问题。经有关部门调查,有少数问题属实,对马某进行了批评。马某知道是陈某揭发他以后,便多次借故刁难陈某,并鼓动几个人辱骂陈某。陈某见马某不仅未下台,自已反而更受欺侮,便产生了将马某整死或整残的念头。2008年11月12日,陈某听说邻村有个神汉柳某能用“邪法”把人整死,就去找柳某询问。柳某说:“我只要捏一个想整死的人的面人像,每天给他胸口孔上一根针,再焚香祈祷七七四十九天,那个人就会胸口剧痛而死。”陈某即提出把马某整死的要求,柳某满口答应,但提出要陈某付500元钱。陈某答应先交300元,待事成后再交200元,两人还签了合同,内容为:柳某负责用“邪法”将马某整死,事成后,陈某付给柳某500元。如果只是整残,就只付给300元。之后,陈某即领着柳某暗中指认了马某,让柳某照马某的外貌捏面人,陈某回到家中,即耐心等柳某的佳音。一周以后,柳某因赌博被抓,公安机关从其身上搜出杀人合同,即将陈某、柳某二人一起拘留。分析: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或者根本不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现实性,它就根本不可能构成犯罪。因此,对行为人使用自己臆想的超自然力的方法意图达到犯罪目的,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中,行为人虽有犯罪的表示,但其所实施的迷信行为,不具有犯罪的行为,不能以犯罪论处。陈某用诅咒的方法,不可能对被害人造成人身危害,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2、犯罪构成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等四个要件。(见下图)主观要件客观要件犯罪构成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1)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A.自然人的年龄与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完全无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限定刑事责任,只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适用死刑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适用死刑满18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不因年龄而受到“特殊照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案例:

王某,男,1983年10月出生。1998年8月21日,王见一女孩(10周岁)在塘边放牛,王要牵牛玩水,女孩未理,即刻骑上牛回家。王怒,用手中锄柄赶牛下塘,欲使女孩惊吓。不料牛入深水后,女孩受惊落水,王十分得意,但后见女孩沉没,急忙下水营救未果,女孩被溺死。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案例:丁某是否需负刑事责任?被告人丁某,女,15岁。丁某一日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车速快,撞着同方向行走的李某左脚的左侧。丁某从自行车上摔下,将李压倒在身下。丁即将李送往医院。但李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丁某应否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为什么?【评析】丁某不需负刑事责任。因为丁某并非故意撞倒、撞死李某。丁某只有15岁,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要不是故意杀人等8种严重故意犯罪行为,丁某就无须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少年犯B.自然人的精神精神障碍、生理缺陷与刑事责任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醉酒人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C.单位犯罪中的犯罪主体问题新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犯罪的,是单位犯罪。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因素。(2)犯罪的主观方面A.犯罪的故意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明知而追求明知而放任2008年7月1日9时40分许,犯罪嫌疑人杨佳携带刀具等作案工具伺机窜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大楼,在多个楼层先后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公安民警,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受伤,杨佳被民警当场擒获。到案后,犯罪嫌疑人杨佳对上述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同年11月26日,以故意杀人罪被执行死刑。本案中,杨佳因对2007年10月5日晚在上海市受到闸北公安分局芷江西路派出所民警的依法盘查及公安机关对其投诉的处理情况不满,经精心预谋和周密准备,持刀闯入公安机关连续杀害六名民警。六名民警与其均不存在任何利害冲突,杨佳无视他人生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恣意持刀行凶,危害后果极其严重,其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不可谓不大。足见杨佳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故意,意志因素为希望而非放任。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该案认为,被告人杨佳为泄私愤而报复杀人,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应依法惩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核准杨佳死刑的裁定。

案例:

甲欲毒杀其妻乙,就在与妻子、儿子吃饭的时候往盛饭的电饭煲中投下了剧毒药,结果母子均中毒死亡。

案情分析:此案中,甲明知投毒后其妻必然吃饭而中毒身亡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甲对其妻的死亡结果是直接故意杀人。但甲对其孩子死亡发生的心理态度就不同,他预见到的是孩子中毒死亡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他对孩子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是希望,而是为了达到杀妻的结果而予以有意识的放任,这就完全符合间接故意杀人的特征,应构成间接故意的杀人罪。

B、犯罪的过失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疏忽大意过于自信应当预见,因疏忽大意而未预见已经预见,因过于自信而未能避免案情一:某医院药房的张医生认为丢失标签的一种药是芒硝,于是就贴上“芒硝”的标签,在中药房使用。过了没多久,有人就将“芒硝”给病人使用,后来发生中毒的情况,造成两人死亡,经检验死于砒霜中毒。

案情二:一个大学生从表兄那里借来一支枪,拿着到宿舍打树枝玩,后来看见有几个同学在楼底下走,结果照着两个同学的中间开了一枪,按行为人自己的心态想把中间的泥土打起来,吓唬同学,与他们开玩笑,没想到打中了后面的一位同学,该同学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例分析:案情一:判定是否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看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能够预见。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则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如果行为人有违反法律、法规和一般规章制度的行为,通常应当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重大责任事故、医疗事故案件、玩忽职守通常属于此类情况。

*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通常违反了一般的注意义务。这涉及到行为人是否负有注意义务和具有注意能力。

案情二:这名大学生对自己的枪法过于自信,又过高的估计了当时的有利条件,认为自己肯定能打中两名同学之间的泥土,不会伤到同学,所以导致结果的发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意外事件刑法第16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案例:意外事件

沈某,男33岁,汽车司机。某日下午,某县城镇供销社业务员吴某在外县乡购买农副产品后,要找地方住宿。该乡保管员田某将吴安排在该乡汽车库院内小东屋。田曾对吴说:“晚上11点左右,汽车才回来。”吴在小东屋躺了一会儿,因天气太热,便搬到院内睡觉,并用塑料布(长3米左右,宽1.6米)蒙头盖脚睡在地上。晚上11点左右,天下小雨,院内漆黑,司机沈某驾驶柴油解放车返回,乘车的副司机下车将车库门打开,沈关灭大灯,只开小灯驶进院内。在调头准备倒车时,左前轮将睡在地上的吴某当场轧死。分析:沈某对吴某的死亡不应负刑事责任。理由是:吴某当天在院内睡觉,没有任何人对沈某予以提醒,吴某在睡觉时,又用塑料布将自己从头至脚蒙起来,在天下小雨、晚上11点左右的漆黑天气的情况下,沈某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吴某。之所以没有预见,是因为根据当时的条件,沈某不可能预见。既然沈某对吴某睡在院中不可能预见,在倒车时将其轧死也属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不应负刑事责任。

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我国刑法将犯罪分为十种:

(3)犯罪客体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根据犯罪客体划分)(注:本部分即教材第167页(四)的内容)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五)侵犯财产罪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八)贪污贿赂罪

(九)渎职罪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4)犯罪的客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外在表现或客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犯罪行为作为(用积极的行为来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作为(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够实行某种行为,但却消极地不去履行,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危害行为不作为构成的条件:(1)有法律上、职务或业务上或先行行为导致的作为义务;(2)能作为而不作为(3)不作为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案例:小偷跳河淹死失主被判刑

2007年5月25日,一个小偷遭失主等三人殴打,挣脱后又被追逐,跳入河中逃走时溺亡。面对在水中挣扎的小偷,失主等三人“见死不救”。最终,浙江湖州市南浔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三名被告人以故意杀人罪分别获刑。宣判后,三人没有提出上诉。

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3、排除犯罪的事由(1)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不法侵害客观存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出于防卫的目的or假想防卫事前、事后防卫防卫挑拨针对不法侵害者本身可能构成犯罪女司机开车撞死劫匪

法院认定为正当防卫

2008年7月13日清晨,顺德女司机龙女士从车库门口开车出来后,被三名劫匪砸烂车窗,揪住头发,大刀抵住脖子,一个装有80360元现金和票据的手袋当场被抢走。劫匪得手后坐摩托车逃窜,龙女士随即快速追赶,开了100米远,驾驶汽车将摩托车撞倒,三名劫匪一死一伤,另外一名没有受伤的劫匪则被捉拿归案。佛山中院认为龙女士的行为属正当防卫,并依法判处两名被告有期徒刑12年和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00元、11000元不等。防卫过当:(1)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2)造成重大伤害无限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2)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a、前提:危险的发生危险自然因素:灾害、动物袭击等人为因素:违法犯罪等比较: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b、时间:危险正在发生c、主观: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d、限制条件:必须在不得已的条件下e、针对: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比较:正当防卫针对“不法侵害者”f、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牺牲的利益保护的利益<4、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与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状态。具体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状态。犯罪未完成状态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施阶段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犯罪未遂(1)犯罪既遂: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构成要件的一种犯罪完成形态。(2)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行为人以积极的行为促使犯罪结果发生,属于犯罪行为。“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愿而不能(3)犯罪未遂: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未遂犯的刑事责任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构成条件:第一,犯罪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第二,犯罪没有得逞;第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也即遇到了意志以外的主客观障碍,而非自己主动停止。愿而不能(4)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条件:第一,必须发生在犯罪既遂之前,也即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第二,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第三,必须是彻底有效地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能而不愿思考题:下列属于哪种犯罪形态?1、甲蓄谋杀害乙。有一天,甲发现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某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2、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5、犯罪组织形式——共同犯罪(1)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单独犯罪的对称,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需要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就犯罪主体来说,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第二,就犯罪主观方面来说,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第三,就犯罪的客观方面来说,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2)共同犯罪人的种类:a、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犯罪集团中以及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主犯可能是1人,也可以是几人,主犯不仅要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负责,而且还要承担共同犯罪的全部责任。我国刑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b、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辅助作用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胁从犯被逼参加共同犯罪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教唆犯教唆他人产生犯罪故意教唆未成年人被教唆人未犯教唆之罪的刑法第29条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三)刑罚制度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制裁方法。1、刑罚的种类(见下表)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刑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死缓刑期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3年。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1年。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终身考验期为2年刑种及刑期(了解)管制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管束和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3年,管制期从判决执行之日算起。如果在判决前已经羁押的,羁押1日抵管制2日。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予以执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它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主要适用于罪行较轻但仍需实行短期关押改造的犯罪分子。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拘役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算起,在执行期间,允许犯罪分子每月回家一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一定期限的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最多不得超过20年,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1日。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符合一定条件的还可以假释,在国家发布特赦令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也可被赦免。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其实际执行的期限不能少于10年。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仅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是指从侦查羁押时起至审判的全过程。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如果发生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仍视为孕妇。罚金:罚金是由人民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具体罚金数额根据犯罪情节和犯罪分子的实际经济状况而定,逾期不缴纳的由人民法院强制缴纳,不能全部缴纳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如果遭遇到不可抗拒的灾难,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收或者免除。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主要是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权利,以及担任国家机关职务和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把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主要适用于罪行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没收财产只限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不能没收其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对于犯罪分子所欠的债务,需要以没收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