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_第1页
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_第2页
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_第3页
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_第4页
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兼顾学生能力、观念、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培育,为其未来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及要求,随后对新课标之下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5

013-015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所具备的、能够促进其自身及社会未来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及必要品格。学生每个阶段所养成的核心素养,将会对其思想意识、行为实践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若想更好地履行育人职责、更好地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就需要充分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学生创设更能符合其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站在学科的角度来说,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有一定差别。新课标明确指出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致力于通过特定学科领域内知识、能力、思维等各方面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科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需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设计、融合教学方法,致力于在新课标背景下,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科学观念。科学观念指的是学生能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待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该观念的养成需要建立在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科学规律、理解科学概念及原理,如此才能明白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而以科学的视角解读生活现象。此外,科学观念还强调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事物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等等。培养学生科学观念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步,能够为其他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其二,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指的是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研究出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包括但不限于建模思维、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以推理论证为例,表示学生可以通过现有的证据及已有的思维逻辑,通过分析、实践、归纳、总结等方式,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研究解决办法。这些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学生认知能力、逻辑思维的支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其三,探索实践。探索实践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具备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不惧怕失败、敢于尝试。探索实践素养还包括学生实践技能,当学生面对问题时,能针对实际情况给出探究方案,并能结合所学对方案进行优化,最终找出最佳解决措施,达到想实践、敢实践、会实践的目标,形成通过自主实践发现、分析、解決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其四,情感、态度与责任。态度与责任素养建立在以上三种素养的基础之上,如养成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勇于探索科学,并具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持积极、科学的学习及生活态度,敢于质疑、论证、创新。能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生命,善于合作互助、乐于分享成果等。总之,情感、态度与责任侧重于学生思想意识、精神品质的培育,能让学生以积极意识引导实践、促进发展。二、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一)依照核心素养内容,确定科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科学教学的首要环节,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还可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为后续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奠定基础,对教学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将产生直接影响,值得教师予以更多关注。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依照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及主要内容,为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再按照“教学评一致性”原则,为学生设计教学流程、完善教学评价。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系统的、广泛的,需要通过每节课程的分化目标来实现。依照第一部分中核心素养主要内容分析,教师可将科学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几个方面,通过不同教学目标的精细化设计,逐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内容。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大自然当中的常见生物,能理解大自然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体,能了解生物的统一特点及生存需求;过程与方法:能掌握观察生命体的能力,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画图等方法来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生命体,能够具备分辨一件物体是否有生命的能力,能够基于一个目标完成观察、交流、研究等活动,能总结完成这些活动所运用的方法;情感与态度:能够养成尊重、爱护生命的意识,能够感悟探索生命的乐趣,能够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平等的。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能兼顾学生知识、能力、思维、意识、精神等多个方面的教育,通过不同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将更加全面。这将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二)以科学视角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观念的发展需要学生自主性支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输出的授课形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一定概念,但其理解程度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无法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及原因,不利于知识的内化发展,也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科学观念。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变单向输出为学生主动思考,尤其是在理论教学当中,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理论的形成,并引导学生以理论为基础观察、思考生活,以生活现象反思科学原理,用科学概念解释并优化生活。比如,在学习“动物、植物、人”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本质关系,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其中相关概念对小学生而言相对遥远,因此理解上容易出现问题。教师可先用视频为学生播放讲述这三者关系的动画,如人类的行为会对动物、植物产生哪些影响,动物与植物的发展对人类会产生哪些反作用等,用真实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并让学生反思如何才能促进植物、动物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构建起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以科学原理解释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而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养成。(三)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素养要求学生能用科学的思维思考问题,能基于所学知识研究出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但实际问题通常具有复杂性及综合性,单纯依靠科学这一学科明显不足。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与多个学科产生联系。多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够为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灵活整合、运用各类知识来解决。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还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可尝试运用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完善思维体系。比如,在学习“太阳钟”这部分知识时,能够与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认识方向”这部分知识相连接。教师可先通过视频为学生回顾时间这部分数学知识,为学生展示一些钟表表盘,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时间,并以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钟表的时间规则是如何得来的吗?为什么时针、分针、秒针都是按照顺时针方向、圆形的轨迹行走?为什么夜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临?没有钟表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判断时间?”教师可基于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再结合学生的答案引出地球、太阳、月球等运动规律及特征,引导学生探索宇宙规律、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知识。通过学科整合与研究,学生的思维更加完善,在数学学科的辅助之下,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也更加轻松,且能够站在科学的角度思考不同学科知识,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并结合所学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未来生活中面对相同实际问题时,学生也能运用科学思维分析、解决。(四)组织科学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探索实践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学生在科学课程中所学内容,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内化、创新。在实践的支持下,学生能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运用”的力量,充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活动是教师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通过组织科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实践能力,推动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让学生享受探究科学的过程,激发其自主实践兴趣,充分突出其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国旗怎样升上去”这部分知识时,会涉及力学、机械运动等方面知识,教师可先结合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知识原理,后续可为学生准备好实操材料,如小国旗、绳子、滑轮、木棍或铁棍等,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成小组自制国旗升降台。学生在实践期间,不仅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内化,还能锻炼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能养成即学即做的学习习惯、主动运用知识的意识及能力。这些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大有裨益。(五)创设科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责任素养态度与责任强调的是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更倾向于德育内容,能够让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引导实践行为,未来促进自身及社会的长远发展。情境教学是当前小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法,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置于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在情境中能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是主要以情感为驱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在学生情感、态度与责任素养的教育中再合适不过。比如,在学习“认识呼吸和心跳”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迷你听诊器”,让学生运用听诊器相互听对方的心跳,为对方数一数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引导学生从心跳中感受生命的力量。随后,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心脏在人体中运动的过程及其对人体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血液在心跳的作用下一次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渺小与强大。通过这些知识向学生渗透珍爱、尊重自己及他人生命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学会为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下得到沉浸式学习体验,得到的感受更加真实、更触动其内心。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思想意识的最佳时机,此时学生对教师输出的观念、情感、态度都更加认可、印象更加深刻,且愿意在生活中以这些积极思想为指导。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