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挡土墙、边坡、给排水、箱涵、电气照明、桥梁、交通、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道路、挡土墙、边坡、给排水、箱涵、电气照明、桥梁、交通、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道路、挡土墙、边坡、给排水、箱涵、电气照明、桥梁、交通、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道路、挡土墙、边坡、给排水、箱涵、电气照明、桥梁、交通、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道路、挡土墙、边坡、给排水、箱涵、电气照明、桥梁、交通、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公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TOC\o"1-2"\h\z\u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1第一节编制说明 1第二节编制依据 2第二章工程概述 1第一节项目概况 1第二节参建单位 2第三节气象、水文概况 3第四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第五节设计概况 11第六节施工目标 15第三章技术要求及施工要点 1第一节道路工程 1第二节挡墙工程 23第三节边坡支护工程 28第四节给排水工程 33第五节电气、照明工程 38第六节桥梁工程 41第七节交通工程 47第八节景观绿化 52第四章管理组织机构 1第一节项目组织机构 1第二节管理模式 2第三节管理人员职责划分 3第五章施工总体策划 1第一节施工总体目标 1第二节施工总体部署 1第三节施工总体安排 6第六章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1第一节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1第二节针对措施要点 2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7第一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7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8第八章资源投入计划 1第一节劳动力需求计划 1第二节施工材料需求计划 3第三节施工机械需求计划 10第九章施工技术方法及工艺 1第一节道路工程 1第二节挡墙工程 24第三节边坡工程 33第四节给排水工程 57第五节电气、照明工程 63第六节桥梁工程 74第七节交通工程 111第八节景观绿化工程 121第九节交通疏解工程 146第十章施工协调措施 150第十一章安全保证措施 152第十二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64第十三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85第十四章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99第十五章应急预案 205PAGEPAGE212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第一节编制说明施工组织设计以施工项目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以指导建设过程中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保证本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安全,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遵循下列指导思想:(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2)采用现代建筑管理原理、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地施工;(3)认真编制各项实施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作好环境保护;(4)充分利用施工机械和设备,提高施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5)科学安排台风、雨季、夏季高温条件下的施工,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6)尽可能利用永久性设施和组装式施工设施,科学地规划施工总平面,努力减少施工设施建造量和施工用地;(7)优化现场物资储存量,确定物资储存方式,尽量减少库存量和物资损耗。第二节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6);(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5);(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2014);(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11)《岩土锚杆(锚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4)《钢筋焊接及验收》(JGJ18-2012);(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6)《深圳市道路设计指引》(深圳市道路设计指引2016年7月27日)(17)《关于印发深圳市泥头车安全管理“两牌两证”实施办法的通知》(18)《XXX改造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19)《XXX改造工程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图》(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现场实地踏勘场地周边环境情况。第二章工程概述第一节项目概况《XXX改造工程》主要分为道路系统和景观慢行系统两部分。道路系统主要涉及现状XXX路、XXX路、XXX路、XXX改造,工程起点XXX,终点至XXX,道路红线宽10~50m,双向2~4车道,道路全长约24.068km,其中新建段7.012km,改造段17.056km。景观慢行系统主要包含新建绿道18.7km;绿道改造提升6.1km;山体绿道12.5km;新建海滨栈道11.6km。本项目为XXX改造工程,XXX路现状已建成,但由于主要通行车辆为公交、危险品运输车辆和社会车辆,且道路年久失修,缺少养护,路面破坏严重。同时,道路现状排水及综合管线、绿化景观等设施较为陈旧,已不能适应区域发展的要求。为了积极推动本项目的进程,拟先实施,本次桩号KO+XXX~K0+XXX为旧路改造段,起点为XXX,终点至XXX,长约4.5km,道路红线宽度13~23.5m,双向2~4车道,设计车速30km/h(部分路段限速20km/h),含一座跨河道的XXX小桥,两座绿道桥梁,一座机动车道、绿道共用桥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桥梁、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绿道及景观绿化。总工期为XXX日历天。项目位置图第二节参建单位工程名称:XXX改造工程建设地点:深圳市XXX新区建设单位:深圳市XXX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设计单位:XXX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X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深圳市XXXX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广东省XXX有限公司第三节气象、水文概况1、气象拟建场地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影响区,根据深圳市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深圳市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28.6℃,最高气温为38.7℃。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2、水文深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第四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现状沿线多为滨海滩涂、丘陵、台地以及台地间冲沟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较茂盛。沿线地层大致可为分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土层、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土层、坡残积土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侵入花岗岩,白垩系砾岩,石炭系灰岩。2、岩土层特征及描述根据钻探揭露,线路范围内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分述为:(1)、人工填土层(Qml)①素填土(地层编号①1):褐黄、褐红、灰黑等色。主要由黏性土混15~20%砂砾以及碎石组成,硬杂质含量>30%。场地内大部分钻孔见及,层厚0.30~9.80m。层底标高在-0.57~52.64m。为Ⅱ级普通土。该层多位于现状路下部,因道路修建年限较久(>5年),填土经长期碾压,填土总体呈稍密状,局部松散。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勘察钻孔间距较大,孔间未钻探部分填土的性质和组成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硬质物的含量、粒径的差异对处理工法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②人工填石(地层编号①2):灰白、麻灰色,主要由块石组成,其它由黏性土、碎石等充填,块石含量55~70%,结构呈松散~稍密状。场地内部分钻孔见及,层厚0.50~6.60m。层顶标高在4.80~43.93m。为Ⅳ级软石。(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①淤泥质黏土(地层编号④1):深灰、灰黑、黑色,含少量量腐木,略具腥臭味,含少量有机质,局部含少量石英质砂。饱和,软塑。具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属高压缩性土。层厚1.20~5.70m。层顶标高在-6.55~-3.64m。为Ⅰ级软土。②中砂(地层编号④4):灰白,灰黄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含贝壳碎屑,饱和,松散~稍密,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局部夹黏性土。层厚2.50~12.20m。层顶标高在-2.75~12.20m。为Ⅰ级松土。(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①黏土(地层编号⑤1):褐黄、黄白、灰白等色,局部含砂。湿,可塑为主,局部硬塑。具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中等。主要分布在台地以及丘间冲沟。层厚1.50~2.80m。层顶标高在-6.64~5.96m。为Ⅱ级普通土。②中砂(地层编号⑤2):灰白、灰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含贝壳碎屑,饱和,松散~稍密,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层厚1.40~4.10m。层顶标高在-12.25~-8.84m。为Ⅰ级松土。③卵石土(地层编号⑤3):褐黄、褐灰、灰白等色,饱和,稍密为主,局部中密。主要由卵石夹砾砂、圆砾及少量黏性土组成,局部变相呈黏性土和砾砂状,偶见漂石。分选型较差,级配一般。卵石成分主要为石英质,直径2~10cm,含量在50~60%。主要分布在丘间冲沟,揭露厚度6.90m。为Ⅲ级硬土。(4)、第四系上更新统湖沼沉积层(Q3h)淤泥质黏土(地层编号⑥1):深灰、灰黑、黑色,含大量腐木,略具腥臭味,含有机质,局部含少量石英质砂。饱和,流塑。具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属高压缩性土。揭露厚度1.90m。为Ⅰ级软土。(5)、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坡积层(Qdl)①含砾黏土(地层编号⑦):褐红、铁红、黄白等杂色相间,网纹状结构,局部含较多石英砾和铁氧化物。稍湿~湿,可~硬塑。主要分布在山前、山腰等地带。为Ⅱ级普通土。(6)、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el)本次勘察钻探及地质调查结果揭露,沿线地段地层岩性为燕山期侵入岩花岗岩,其风化残积产物砾质黏性土(地层编号⑧1)由燕山期侵入岩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其具体特征描述如下:砾质黏性土(地层编号⑧1):褐黄、灰白、褐红等色,由下伏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已破坏,不均匀含石英砾。稍湿~湿,可~硬塑。遇水浸泡易软化,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为Ⅱ级普通土。(7)、燕山期侵入花岗岩由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质坚硬、均匀,完整性、稳定性好。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在勘探深度内据其风化程度及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以下4层(带):①全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⑨1):褐黄、肉红夹褐黑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尚可辨认,裂隙极发育,除石英外长石等矿物风化成土状,岩芯呈坚硬土状,手捏可碎,浸水可捏成团,局部夹有强风化岩块。为Ⅱ级普通土。②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⑨21):褐黄、肉红夹褐黑色,风化剧烈,裂隙发育,斜长石已风化成土状,钾长石矿物尚存,手捏可碎。岩芯多呈坚硬土状,局部夹碎块状,碎块用手可折断,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为Ⅲ级硬土。③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⑨22):褐黄、肉红夹褐黑色,风化剧烈,裂隙发育,斜长石已风化成土状,钾长石矿物尚存,手捏可碎。岩芯多呈碎块状状,用手可折断,遇水易软化,局部夹中风化碎块。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为Ⅳ软石。④中等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⑨3):褐黄、灰白色等,裂隙发育,裂隙面具铁染。岩芯多呈块状,锤击易碎,合金钻进较难。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为Ⅴ级次坚石。⑤微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⑨4):白色、灰绿色夹肉红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稍发育,裂隙多呈闭合状。岩芯多呈碎块~柱状,岩石锤击声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为Ⅵ级坚石。(8)、地下水类型本线路穿越低丘、丘间沟谷、滨海地貌及冲洪积平原等多种地貌单元,沿线路段因所处地貌单元不同,地下水的赋存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勘察期间,大部分钻孔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中的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三种。①上层滞水:主要赋存表层土层中,水量较小,丘间沟谷和冲积平原此种类型以地下水为主,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因季节、降雨情况而异。②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中砂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中砂、卵石层,其含水量丰富。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与周边河流、溪流有一定的火力联系,水位因季节、降雨情况而异。③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燕山期侵入花岗岩、石炭系灰岩、白垩系砾岩中,具有承压性;岩溶水分布于下石炭系的石灰岩的溶沟溶槽等中,水量大,连通性极好。混合稳定水位高程为-5.40~57.42m,由于受季节变化、降雨变化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会有所变化。(9)、岩土承载力线路范围内除人工填土外,其余地层作为天然地基时,各地基土、岩层的容许承载力[fao]、压缩模量Es等指标,采用下表:采用桩基础时,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采用下表:支承在基岩上或桩入基岩内的钻(挖)孔、沉桩的单桩轴向承载力容许值[Ra],场地基岩岩石饱和抗单轴压强度及岩石破碎程度、系数选取见下表。边坡支护有关力学等参数采用下表:(10)压实度及填料1)机动车道土基的压实度及填料粒径要求见下表:2)人行道及慢行绿道系统路基填料要求同上表,压实度不得低于92%。第五节设计概况桩号K0+XXX~K0+XXX为旧路改造段,起点为XXX,终点至XXX,长约4.5km,道路红线宽度13~25.5m,双向2~4车道,设计车速30km/h(部分路段限速20km/h)。含一座跨河道的XXX小桥,两座绿道桥梁,一座机动车道、绿道共用桥梁。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桥梁、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绿道及景观绿化。1、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旅游性干道,采用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2)设计车速:30km/h(局部路段20km/h);(3)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年限:15年;(4)交通等级:中等交通:(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6)路幅宽度:13—25.5m;(7)暴雨重现期:3年;(8)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9)平曲线半径:最小平曲线半径23m,最大平曲线半径280m;(10)机动车道纵坡:最小纵坡0.396%,最小坡长98.862m;最大纵坡7.992%,最大坡长424m;(11)绿道纵坡:最小纵坡0.137%,最小坡长20m,最大纵坡8%,最大坡长215m;道路横坡:车行道横坡单向2%,最大超高2%;人行道、绿道单向2%;2、平、纵线形设计2.1平面设计要点本项目为旧路改造项目,原旧路为S360局部段,原线形为公路线形,受地形限制线形较差,并且机动车道宽度不满足标准车道要求。本次改造按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30km/h(部分路段限速20km/h)、单车道宽度3.5m的设计标准进行线形设计。溪涌建成区K1+903.45~K2+539.969法定图则线位并与周边更新范围结合,溪涌建成区以前及以后路段采用不开挖北侧山体、基本向南侧偏移的平面线形方案。(1)平曲线半径:最小平曲线半径23m,最大平曲线半径280m;(2)设计起点桩号K0+XXX,坐标X=25301.426,Y=144934.192,设计高程21.117m;(3)设计终点桩号K0+XXX,坐标X=26598.606,Y=147384.122,设计高程16.79m;(4)道路在桩号K1+922处与溪坪路T型相交,道路在桩号K1+980处与溪坪南路T型相交;(5)桩号KO+XXX、KO+XXX、K1+XXX、K2+XXX、K3+XXX、K3+XXX留用周边用地单位机动车道进出口;(6)为方便残疾人通行,交叉口及单位出入口均设置无障碍通道;(7)本工程采用的坐标系为深圳独立坐标系。2.2纵断面设计要点(1)满足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2)满足雨、污水排放需求;(3)与之相接的现状道路高程;(4)结合地形、地物及道路两侧场地高程,尽量减少填挖方数量,节约工程成本。(5)满足规划要求。经综合考虑,最后确定的道路机动车道纵坡:最小纵坡0.396%,最小坡长98.862m;最大纵坡7.992%,最大坡长424m;绿道纵坡:最小纵坡0.137%,最小坡长20,最大纵坡12%,最大坡长215;2.3、横断面设计要点道路红线宽度为13-25.5m,(KO+000~K1+903.450、K2+539.969~K4+270)断面划分如下:3.75m机动车道+3.75m机动车道+1.5m绿化带+4m绿道=13m(K1+903.450~K2+539.969)断面划分如下:3~5m人行道+7.5m机动车道+7.5m机动车道+1.5m绿化带+4m绿道=23~25m机动车道横坡单向2%,最大超高2%,人行道、绿道单向2%。3、主要工程量表:序号工程工程项目名称单位施工图工程量备注1机动车道5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砼(SBSAC-13C)m243008.62沥青粘层(改性乳化沥青PC-03,用量0.5L/M2)m243008.638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砼(SBSAC-20C)m243008.640.8cmES-3乳化沥青稀浆封层m243008.65改性乳化沥青透层PC-2(1.5L/m2)m243008.6632cm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m245159.07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m249674.98绿道5cm彩色高粘度透水改性沥青混凝土(PAC-13)m215072.8920cm厚C20透水水泥砼m215072.81015cm厚级配碎石m215072.811人行道6cm彩色陶瓷透水砖(20x10x6cm)m22759.6123cm中粗砂m22759.61315cm厚C20透水水泥砼m22759.61415cm级配碎石m22759.615立缘石花岗岩立道牙(12x35x49.5cm)m9032.5162cm1:3水泥砂浆卧底m21083.917C15现浇砼基座m3745.218平缘石花岗岩平缘石(8x20x49.5cm)m8809.4192cm1:3水泥砂浆卧底m2704.820C15现浇砼基座m3246.721拆除工程拆除临时房m2163.922拆除砖房m2839.123拆除混凝土房m22755.024拆除围墙m185.425拆除防撞护栏m3928.726拆除绿道护栏m954.927破除机动车道路面m235748.228破除绿道路面m26435.729拆除边沟m4508.430拆除桥梁面积m2206.331边坡底梁m230.032顶梁m230.033框架梁m8934.234锚杆(16m)m14294.735锚杆(25m)m289341.736挂网喷厚层基材绿化护坡m210721.037坡面挂网支护(SNS防护)m217048.038坡顶截水沟m1045.039盖板排水沟m4300.040跌水踏步m1000.041填方m313530.042挖方m360847.043监测点个480.044栏杆波形护栏(机动车道)m4292.045防护栏杆m4290.0第六节施工目标1、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2、工期目标本工程总工期为XXX日历天。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安全生产:按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文明施工:按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我单位文明施工组织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和治理噪音、浮尘、各种废弃物。第三章技术要求及施工要点第一节道路工程一、机动车道1、现状道路的路面结构、状况及处治方式现状道路路面结构为复合路面,原有水泥砼路面上罩面沥青砼形成,现状道路路面宽约6m、双向横坡,现状路面状况一般;为了减少对道路北侧山体的破坏,尽量不开挖北侧山体,同时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车道拓宽、超高要求,本次道路中心线无法与原有道路中心线重合,故拓宽宽度渐变不等、超高坡率与现状不同、加宽宽度不同等原因,在施工阶段根据现状实际情况,利用现状路面结构的基层作为本次路面结构的底基层。2、结构组合及弯沉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计算采用中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轴载为BZZ-100标准轴载,车道累计轴载数为1.55×107次,结构组合为:5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SBSAC-13C)+8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SBSAC-20C)+32cm5%水泥稳定碎石+20cm4%水泥稳定碎石,上、下面层改性沥青改性剂采用SBS。路面计算材料参数取值及各层顶面设计弯沉值见下表:3、材料1)32cm5%、20cm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底基层用水泥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初凝时间应大于4h,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基层、底基层集料集料的最大粒径分别应不超过31.5mm和37.5mm,集料压碎值≤25%。集料应洁净、无杂质。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型。集料级配要求见下表:基层压实度≥98%,7d无侧限抗压强度3.0~4.0MPa,设计水泥用量5%,实际施工时水泥用量以达到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准。底基层压实度≥97%,7d无侧限抗压强度2.0~3.0MPa,设计水泥用量4%,实际施工时水泥用量以达到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准。2)8cm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下面层为8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组成可参考下表。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b.粗集料粗集料可采用碎石或破碎砾石。石质应坚硬、耐磨、洁净,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c.细集料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以及加工砂砾时产生的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要求。d.填料填料使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要求。e.沥青上面层基质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采用I-D型),技术标准必须符合下表的要求:3)5cm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上面层为5cm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剂采用SBS,掺量为沥青重量的4%。矿料级配组成可参考下表。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b.粗集料粗集料可采用碎石或破碎砾石。石质应坚硬、耐磨、洁净,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c.细集料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以及加工砂砾时产生的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d.填料填料使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e.沥青上面层基质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采用I-D型),技术标准必须符合下表的要求。4)透层、黏层、封层(一)透层(1)为了使基层与沥青混合料面层具有良好的结合条件,半刚性基层顶面必须浇洒透层沥青,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透层沥青采用乳化沥青(PC-2),透层应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干且尚未硬化时喷洒,透层油的用量0.7~1.5L/m2,应通过试洒确定(本工程建议用量1.5L/m2)。(2)透层油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10mm(无结合料基层),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透层油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第4章的要求。(3)透层油的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用量或乳化沥青的浓度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不小于100。透层用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允许根据渗透情况适当调整,当使用成品乳化沥青时可通过稀释得到的要求的粘度。透层用液体沥青的粘度通过调节煤油或轻柴油等稀释剂的品种和掺量经试验确定。(4)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5)在无结合料料粒基层上洒布透层油时,宜在铺筑沥青层前1~2d洒布。(6)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均匀,使用的喷嘴宜根据透层油的种类和粘度选择并保证均匀喷洒,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均匀时宜改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7)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二)黏层(1)本工程中黏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黏层PC-3黏层油,用量0.5L/m2,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2)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的量保持稳定;沥青温度在150~170°C之间,气温低于10°C时不得喷洒黏层油;寒冷季节施工不得不喷洒时可以分成两次喷洒。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黏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3)喷洒的黏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黏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4)黏层油宜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挥发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黏层不受污染。(三)封层(1)采用ES-3乳化沥青稀浆作为新建沥青路面的下封层,厚度为0.8cm。(2)下封层材料、用量及施工方法详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a、矿料级配组成可参考下表。b.粗集料粗集料可采用碎石或破碎砾石。石质应坚硬、耐磨、洁净,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c.细集料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以及加工砂砾时产生的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要求。(3)面层抗滑指标上面层:SFC60≥54,TD≥0.55。二、绿道路面结构绿道系统路面结构路基部分采用:5cm彩色高粘度透水改性沥青混凝土(PAC-13)+20cmC20透水水泥砼+15cm级配碎石。土基压实度不得低于92%。彩色高粘度透水改性沥青混凝土(PAC-13)应满足《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_T190-2012)中的要求,彩色沥青砼的颜色在施工前应征求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的意见,并统一确定方可实施。C20透水水泥砼应满足《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中的要求。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细集料中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按Ⅲ级标准:≤0.06。三、人行道人行道路面结构采用:5cm彩色陶瓷透水砖(20x10x6)+3cm中粗砂垫层+15cmC20透水水泥砼+15cm级配碎石。土基压实度不得低于92%。彩色陶瓷透水砖的颜色在施工前应征求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的意见,并统一确定方可实施。彩色陶瓷透水砖的技术要求:(1)抗压强度:(等级C40)平均值≥40.0MPa,单块值≥35.0MPa;(2)抗折强度:平均值≥5.0MPa,单块值≥4.2MPa;(3)抗拆破坏荷载:≥6000N;(4)耐磨性:磨坑长度≤35mm;(5)防滑性能(BPN):≥60;(6)保水性:≥0.6g/cm2;(7)透水系数:(水温15℃)≥1.0x10-2cm/s;(8)抗冻性:25次冻融循环后满足外砚质量要求,且抗压强度损失率不得大于20%;(9)外观质量:正面粘皮及缺损的最大投影尺寸≤10.0mm;缺棱掉角的最大投影尺寸≤15.0mm;非贯穿裂纹长度最大投影尺寸≤10.0mm;贯穿裂纹:不允许分层:不允许色差:不明显(10)尺寸偏差:长度、宽度±2mm以内;厚度±2mm以内;厚度差±2.5mm以内;垂直度≤2.0mm;平整度≤2.0mm;直角度≤2.0mm;(11)其它未尽透水砖技术要求按《透水砖》(JC/T945—2005)执行、施工及验收按《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执行。四、施工要点1、施工技术规范路基施工、排水工程、防护工程等所有工程施工,除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必须按现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等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要求执行。2、施工准备1)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内容,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2)控制性点现场交桩,并按相应的施工规范规定进行控制测量,复测平面及高程控制桩。据此测出相应道路中心,路面宽度及纵横高程等样桩。3)有碍施工的建筑物,管线等,该拆除的均应拆迁完毕,不能拆迁的应作好保护工作。4)应沿道路路基边界作好排水措施,场地内水系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加以沟通,以保证施工期场地雨水排放,避免施工期场地积水。3、施工放线1)道路施工放线应以道路中心坐标及曲线要素为依据,道路边线以道路平面图中给出的座标及标注的道路宽度为准,放线精度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2)道路标高及纵坡应以道路纵断面为准,道路纵断面图中路面设计标高为道路设计中线处路面标高(详见标准横断面图中示意),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给定的路拱横坡度进行施工。4、路基1)路基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填方地段应对地面进行清理,清除草皮、树根、杂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并整平压实,达到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填方作业。如若遇到现场工程地质情况与详勘资料不符或地面清理后碾压不能满足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现场进行研究处理。2)路基施工前,必须先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措施,才能进行路基施工。临时排水设施尽量与道路永久排水设施结合。3)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有机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捣碎后的耕植土可用于填筑路堤边坡表层、中央分隔带和绿化带表层。4)填挖交界过渡段:填挖交界过渡段分纵向和横向,为减少路基的填挖交界处的不均匀沉降,填挖方路基衔接位置(包括半填半挖路基、路堤和路堑衔接位置),应根据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开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朝挖方方向设4%的坡度。5)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结合清除草皮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应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6)路基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应按压实机的吨位进行确定,但不应超过30cm,路基顶面最后一层不得小于8cm。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确保路基全宽的压实度。7)土方路基碾压施工应在最佳含水量±2.0%范围内进行,超出上述范围时应采取晾晒或洒水等措施。8)地下水埋深较浅,水下部分填筑材料应选用水稳定性好、塑性指数不大于6,且压缩性小、不易风化的透水性材料填筑,如沙砾、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片、块、碎、石等。9)路堑开挖时,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路堑边坡不得超挖,严禁超挖后用土补填。5、路面5.1、路面垫层施工注意事项1)根据各路段底基层宽度、厚度及松铺系数(通常约为1.2),按计算间距严格控制卸料位置和数量。用平地机或其它合适机具将粗碎石均匀地摊铺平整。2)初压,用8t两轮压路机压稳就位。碾压时由边到中,由低到高,每次重叠1/3轮宽。3)撒铺填隙料,用石屑撒布机或其它合适机具将干填隙料均匀地撒布在已压稳的碎石层上,松厚约2.5~3cm。必要时,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扫匀。4)振动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振动轮每米宽的重量至1.8t)将全部填隙料振入碎石间的空隙中。5)再次撒布填隙料,撒铺松厚约2~2.5cm,扫匀。6)再次振动碾压,碾压过程中,对局部填隙不足处,人工找补;如有局部的多余填隙料则应扫到不足之处或扫到路面外。7)局部补撒石屑并扫匀,振动碾压,直到全部填满为止。填隙料不得在碎石表面局部自成独立一层,表面必须能见碎石(一般外露3-5mm)。8)洒水终压,碎石表面空隙全部填满后,用12-15t三轮压路机压密。在碾压过程终不应有任何蠕动现象。碾压之前,宜在表面先洒少量水,洒水量3kg/m2或以上。5.2、路面基层施工注意事项1)路槽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的施工必须遵循《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相关规定。2)水泥稳定混合料拌和方法可采用机械拌和、人工拌和,但为了严格控制拌和均匀性,宜采用机械拌和法。3)碾压前必须检查控制混和料的含水量和拌和的均匀性,应在混和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压实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每次压实厚度最小为10cm,最大为20cm。超过20cm应分层压实,下层压实后,表面洒水润湿,即可施工上层。4)松铺厚度为压实厚度乘以压实系数,压实系数应按试铺确定。为了防止碾压推移,在碾压时应自两侧压向路中。最后应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5)压实过程中要注意找平,填补处要翻松加料,重新压实成整体,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进行找平。6)分段施工的衔接处要注意留出一定长度不压,预留衔接处要适当加水泥和水重新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衔接处也可先压实,待下段施工时再挖松,并适当加水泥和水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7)水泥稳定混合料从加水泥拌和到完成压实的延迟时间(包括干拌时间在内),不应超过3小时。8)压成型后,必须及时洒水养护,禁止用水管冲洒,一般养护期不得小于七天,养护结束后应立即施工面层。每天洒水数次,以保持表面润湿为宜。9)雨季施工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根据天气情况,采取分段施工,保证雨前压实。如未经压实,被雨水冲刷,雨后凉至最佳含水量后,再加水泥拌和压实。5.3路面面层施工注意事项1)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时施工。2)改性沥青混合料通常宜在规定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基础上提高10℃~20℃,特殊情况由试验另行确定。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压实时施工温度要求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2.2-2和表5.2.2-3,同时还应满足表5.6.6中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要求。3)沥青层的施工应采用机械化作业。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实际的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由试铺试压方法或根据以往实践经验确定,也可按1.15~1.35的松铺系数选用。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及路拱、横坡,并按下式由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检验平均厚度,不符合要求应根据铺筑情况及时进行调整。T=100M/(DxLxW)式中:D:压实成型后沥青混合料的密度,t/m3;L:摊铺段长度,m;M:摊铺段沥青混合料总质量,t;T:摊铺层压实成型后的平均厚度,cm;W:摊铺宽度,m。4)摊铺前应检查工程施工范围内的井盖框、路缘石等是否已固定至要求高程,侧壁是否已涂好沥青黏层,顶面是否已有保护隔离措施。喷透层油或黏层油时,宜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油管宜与路表面形成约30°角,并有适当高度,以便路面上喷洒的透层油或黏油层形成重叠。5)沥青混凝土应尽可能用摊铺机铺筑,摊铺机宜有自动调平装置。6)摊铺应尽可能采用全路幅铺筑,如采用数台机械联合摊铺,各机纵向相距约10~20m,纵向搭接至少10cm,以利接缝密合。摊铺机后应配备人员作辅助工作,及时整形。7)铺筑多层混合料时,上下层的接缝应错开,纵缝至少15cm,横缝至少1m。道路面层接缝应削齐接平,粗粒混合料和联结层允许斜接,接缝处均应涂刷沥青黏层,接缝表面应予烫平。8)碾压自路边压向路中。要配备与摊铺速度相适应的压路机数台,使碾压温度能达到规范要求。碾压顺序如下:接缝处预压-初压-全路复压-全路终压。每次来回轨迹重叠,双轨压路机重叠30cm左右,三轮压路机重叠后轮宽度1/2左右。9)压路机型的轻重选择一般为:初压轻型-复压重型-终压轻型。如沥青摊铺机已有夯实装置,亦可省去初压工序。10)压路机宜有自动洒水设备,防止混合料粘轮,如无自动洒水设备,应有专人跟轮涂布油水(1:3)混合液。11)施工遇雨应及时通知拌和厂停止供料,已出厂和已铺好的沥青粗粒式混合料,应立即快铺快压,抢工铺料完毕;如中粒式混合料施工遇雨,除已铺筑的做齐施工缝抢压完毕外,其余不得继续铺筑。12)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合理采用透层、封层和黏层措施,以加强路面结构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提高路面结构整体性,使各结构层之间不产生层间滑移。13)在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上必须浇洒透层沥青。14)透层沥青浇洒前,应对基层表面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15)透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浇洒透层前,路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16)透层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17)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浇洒透层沥青。气温低于10℃时,不宜浇洒透层沥青。18)应按设计的沥青用量一次浇洒均匀,当有遗漏时,应补洒。在铺筑沥青面层前,若局部地方尚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未渗入基层时,应予清除。19)浇洒透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通过。20)在无机结合料稳定半刚性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后,宜立即撒布用量2~3m3//1000m2/的石屑或粗砂。撒布石屑或粗砂后,应用6~8t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当通行车辆时,应控制车速。在多雨季节施工,宜用层铺法的单层表面处治做下封层,以防雨水渗入基层。在铺筑沥青面层前如发现局部地方透层沥青剥落,应予修补;当有多余的浮动石屑或砂时,应予扫除。21)透层洒布后应尽早铺筑下封层或沥青面层。22)在摊铺下面层和上面层之前,必须浇洒黏层油。23)黏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或涂刷,浇洒过量处应予刮除。24)路面有脏物尘土时应清除干净。当有沾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25)当气温低于10°C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黏层沥青。26)浇洒黏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他车辆、行人通过。27)黏层沥青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层。5.4透层、黏层、封层为加强路面各结构层之间的结合,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性,避免产生层间滑移,在结构层之间设置必要的透层、黏层或封层。1)沥青之间应设黏层。黏层沥青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洒布数量为0.5L/m2。2)各种基层上宜设置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采用乳化沥青(PC-2)用量1.5L/m2。3)在半刚性基层上应设下封层,下封层采用沥青稀浆封层(ES-3),厚0.8cm。5.5其它施工注意事项(1)人行道道路的其它工程,如人行道、侧平石等等,施工时须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做到强度达标、外观整齐。人行道的铺装必须密实平整、无空洞,面层无污染;路缘石的安装应整齐、弯道圆顺,勾缝整齐,缘石表面质感、色彩统一、清晰、无污染。部分路段道路红线距现有建筑物之间有一定距离,本次设计考虑将人行道加宽与现有建筑物顺接,若人行道与建筑物有高差时,修建梯步。(2)原有管线保护项目区存在原有管线需要保留,施工时应注意对其保护,开挖时遇到原有管线或其他构筑物时,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会同处理,实施时采用人工开挖,且必须挖出使其外露,并采取吊、托等加固措施。第二节挡墙工程一、悬臂式挡土墙、L型挡土墙(1)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宜选用商品混凝土,配制前应做配合比试验。(2)钢筋为螺纹钢,钢筋保护层厚40mm,钢筋的加工,绑扎和连接要求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3)墙后填料要求:应在进行开挖面粗糙后再填土、填砂,墙后填料必须分层夯实,并严格按照图中要求和尺寸进行填筑;(4)按挡墙立面图设置变形缝,间距不得大于20m,变形缝宽20mm,缝中填塞沥青麻筋,填塞深度50mm。(5)挡土墙墙身设置泄水孔,采用∅6cm的硬质空心管,间距200cm。当墙高>4m时,按照双排呈梅花形设置,底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30cm。用土工布包裹,间距为2.02.0m,梅花型布置,墙后设0.30~0.50m厚的反滤层。泄水管进水长度不小于300mm,先在管壁上钻孔再用无纺土工纱布包裹两层并尼龙扎丝扎紧。二、挖孔桩施工及预应力锚索施工1、挖孔桩施工(1)开挖前,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整平孔口地面,地表截、排水及防渗。(2)桩井开挖应从滑坡两端向主轴方向进行,并隔桩开挖,施工中桩横截面的误差只能为正,不能为负,以保证主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60mm.(3)孔口开挖后应做好锁口,锁口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在大于20mm;锁口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mm,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4)孔口以下分节开挖,每节开挖宜为0.5~1.0m,挖一节立即支护一节,围岩较松软、破碎或有水时,分节不宜过长,每节护壁的高度减少到300-500mm,并随挖随浇灌砼;采用钢护筒或有效的降水措施,不得在土石变化处和滑动面处分节。(5)浇灌井壁护圈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护壁厚度、拉结钢筋、配筋、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②挖孔时应按设计灌注混凝土护壁。护壁混凝土应紧贴开挖面灌注,灌注必须连续进行,当需加快施工进度时,宜采用速凝、早强混凝土。灌注前应清除孔壁上的松动块石、浮土。③上下钢筋的接头不得设在土石分界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护壁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④护壁必须保证密实,根据土的渗水情况使用速凝剂;⑤开挖应在上一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护壁模板的撤去宜在24小时后进行;⑥同一平面的井圈任意直径极差不得大于50mm;(6)在围岩松软、破碎和有滑动面的节段,应在护壁内顺滑动方向用临时横撑加强支护,并观察其受力情况,及时进行加固。当发现横撑受力变形、破损而失效时,孔下施工人员应立即撤退。(7)桩井爆破采用浅眼爆破法,严格控制用药量。禁止使用导火索和导爆索起爆,孔深超过10m时,应经常检查井内有毒气体的含量,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或发现有害气体时,应增加通风设备(8)桩井中开挖的弃渣不得随意堆放在滑坡体内,特别是在路堑上方的桩井开挖之弃渣必须弃出滑坡体外,以免引起新的滑坡。(9)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应不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沉渣、积水,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封底各浇灌砼。(10)浇灌桩身砼时,砼必须通过溜槽,当高度超高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砼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砼强度等级不能低于C30。(11)当渗水过大影响砼浇注时,应采用有效措施保证砼的浇注质量。2、预应力锚索施工当仅采用桩板墙,墙体位移较大,经计算,最大处位移约10cm,为保证墙体的质量以及路基稳定,路面质量,设计加设预应力锚索,施工工需对锚索质量严格控制,具体要求如下:①用直径15.2mm,强度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延伸率≥3.5%。②设计拉力:锚索设计拉力如图DQ-06《桩板式挡墙设计图》。③锚索张拉力与锚固力:锚索采取分步张拉,分5级按设计荷载的25%、50%、75%、100%和110%进行施拉,每次持荷时间2~5min,最后一级持荷稳定观测10min以后按设计要求锁定,锁定后48h内没有出现明显的应力松弛现象,即可进行封锚。④预应力锚索的成孔孔径为150mm,孔位允许偏差为水平方向±50mm,垂直方向±50mm,预应力锚索钻孔倾角见图纸,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孔深应超过设计长度0.5m,终孔后应认真清孔,直至孔内绝大部分泥浆被清理完毕为止。⑤锚索采用两次注浆工艺,水泥浆水灰比为0.5:1的(P.O.42.5R)水泥净浆,第一次为常压注浆,注浆压力0.5MPa,待第一次注浆完成初凝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注浆,第二次注浆为高压注浆,注浆压力不小于2.5MPa,主要控制注浆饱满度,施工过程需对锚索自由段进行补浆。⑥锚索防腐施工技术要求永久性边坡的锚索需进行防腐蚀处理。具体要求如下:对于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需要进行除锈,水泥浆固结体中锚材的保护层不小于25mm;对于预应力锚索的自由段先进行除锈、刷沥青防锈漆、沥青玻纤布缠裹不少于二层后装入套管中,自由段套管内用黄油充填,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对于预应力锚索,其锚头的锚具经除锈、涂防腐漆三度后采用钢筋网罩、喷射混凝土封闭,且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50mm。永久性边坡锚杆的锚头外封混凝土处理。第三节边坡支护工程1.地表、坡面清表及场地回填1)地表、坡面清表对边坡支护需要处理范围内的树木、树根、腐殖土、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等进行清理。清表顺序自上而下进行,采用装载机挖装。坡面清表原则上不能削坡。清表前,有水段必须首先疏通排干积水及做好雨季排水工作,在多水地段如水池,修筑挡水围堰,高按现状情况水位来确定。2)场地回填料要求①要求为碎石土、砂土等粗颗粒填料,可合理利用切坡土方中的优质砂质黏性土;填料中若含块石,块石尺寸小于15cm。②不得采用垃圾土、饱和粘土、有机质土及塑性指数大于17的填料。③不得填筑含块石的填料,填料中碎石粒径不得大于2cm,碎石含量小于20%。2.土方开挖及回填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边坡工程开挖后应及时按设计实施支护结构或采取封闭措施,避免长期裸露,降低边坡稳定性。3、锚杆整修边坡后,进行锚杆孔的定位放线,定出各锚杆孔的孔位,锚孔定位偏差不大于20mm。在孔口前用定位器定出钻具斜度,锚杆钻孔孔径为130mm,孔深比锚杆长0.5m,锚杆采用单根φ(28)HRB400钢筋,锚杆抗拔力设计值为100KN,锚杆锚固长度为9.0m,若锚杆在设计长度内进入中~微风化岩层大于2.0m时,则锚杆按照入岩2.0m控制,否则按照设计长度施工;锚杆在放入钻孔之前应平直、除锈,长度误差不大于3cm,防腐要求:在锚杆的端头2m范围内采用除锈,刷沥青船底漆,沥青纤玻布缠裹,其层数不小于三层,锚固段水泥浆的保护层不小于25mm4、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采用4φ15.2钢绞线,材料为1860MPa高强钢绞线,水平间距2.5m,锚索设计抗拔力400KN,锁定值200KN,锚索张拉段长2.0m,自由段长8.0m,锚固段长15.0m,若锚索在设计长度内进入中~微风化岩层大于4.0m时,则锚索按照入岩4.0m控制,否则按照设计长度施工。5.钢筋砼格构梁格构梁节点处设置非预应力锚杆和预应力锚索。钢筋砼格构梁水平间距为2.5m。每级边坡的锚杆根据标高来控制,框架梁为“井”字形。锚拉格构梁施工应与同级坡开挖修坡同时进行,以免边坡面长时间不防护,边坡出现局部的不稳定。格构梁截面为400×400mm,水平间距,2500mm,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竖向间距2000mm,在格构梁交叉处设置锚杆或锚索,当横向格构梁距挡墙顶的距离小于1000mm时,取消横向格构梁,但锚杆(索)照原样设置;当最上部一排锚杆(索)距坡顶大于2m时,增设一排锚杆。6、坡面挂网支护(GPS2系统防护)坡面挂网支护(GPS2系统防护)适用于易发生崩塌落石或危石分布集中的岩质边坡地段,该系统由纵横交错的φ15.2横向支撑绳和φ12.7纵向支撑绳与4.5m×4.5m正方形模式(边沿局部根据需要有时为4.5m×2.5m)布置的锚杆相联结并进行预张拉,支撑绳构成的每个4.5m×4.5m(或4.5m×2.5m)网格内铺设一张DO/08/300/4×4m(或4×2m)型钢丝绳网,每张钢丝绳网与四周支撑绳间用缝合绳缝合联结并拉紧,该预张拉工艺能使系统对坡面施以一定的法向预紧压力,从而提高表层岩土体的稳定性,尽可能地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并将小部分落石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同时,在钢绳网下铺设小网孔的SO/2.2/50型格栅网,以阻止小尺寸岩块的崩落或限制局部岩土体的破坏。钢丝绳锚杆:单根φ15.2钢丝绳从中点弯折成双股并在一端留置环套,环套内嵌置鸡心环。上沿系统锚杆采用2束φ15.2钢绳锚杆,锚固长度入中~微风化岩层4.0m,其抗拔力不小于80KN;其余系统锚杆采用2束φ15.2钢绳锚杆,锚固长度入中~微风化岩层2m,其抗拔力不小于50KN;增补锚杆一般为1-2m。7、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A:三维植被网,是以热塑性树脂为原料制成的三维结构,其底层为具有高模量的基础层,一般由1-2层平网组成,上覆起泡膨松网包,包内填种植土和草籽,具有防冲刷和有利于植物生长的两大功能。即在草皮未形成之前,可保护坡面免受雨水侵蚀;草皮长成后,草根与网垫、泥土一起形成一个牢固的复合力学嵌锁体系,还可起到坡面表层加筋的作用,有效防止坡面冲刷,达到加固边坡、美化环境的目的。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绿化适用于坡率较缓的填挖方边坡,主要用于道路沿线北侧的填方边坡及道路沿线南侧的挖填方边坡。B、挂三维网喷播植草绿化对材料的要求(1)三维植被网a、生产厂家具有ISO9001质量认证,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实力,三维网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b、EM3型三维网共三层,底部两层为双向拉伸网,上部一层为非拉伸挤出网,厚度≥12mm,单位面积质量≥260g/m2;纵、横向拉伸强度≥1.4kn/m,幅宽不窄于1m、1.5m、2.0m要求焊点牢固,颜色为黑色或绿色。(2)喷播材料a、喷播绿化的喷浆混合物同框架内厚层基材。b、种子:本次边坡绿化主要采用草本类,草种按每平米选择狗牙根15g/平方米、画眉草3g/平方米、百喜草8g/平方米,也可以选用适用本地区生长的其它植物种子,但应注意合理搭配。(3)材料加入顺序:先加入纤维、种子、肥料、水,待水加到2/3开始搅拌,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粘合剂,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溶液后再喷播。切忌先加入粘合剂和土壤改良剂再加水。C、种植土挂三维网网包回填种植土(泥):细粒土土壤团粒小于三维网网孔,喷射或人工覆设泥浆由细粒土调制,其稠度由现场试验确定,以便于覆设为宜。8、边坡监测(1)监测时间按施工期+完工后二年考虑,每段边坡支护中应及时进行坡面、坡顶观测。(2)土质边坡段深埋砼桩作监测桩,岩质边坡段可在稳固石块中作观测标记代替监测桩。(3)监测桩测量应采用精度要求二级以上仪器进行,测量结果应满足列表要求。(4)观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程安全。(5)观测中如发现变形加剧可考虑采取其它补充监测措施(如设置测斜管等)进行监测,同时在监测周期外也应安排不定时回访调查等措施随时掌握边坡的各种异常。第四节给排水工程一、给水工程本工程为改迁工程,设计范围内给水管道以保留现状、局部迁改为原财,影响道路改造及挡墙施工的给水管道本次做局部迁改,现场施工前需确认与现状给水管的接管位置及管道高程。本次所有改迁给水管道均采用钢管,结合施工需要,考虑球墨铸铁配件结合使用。管道基础一般采用素土基础。如遇岩石基槽需作砂垫层基础,厚度为20cm。干管直径填砂厚度从雨、污水管管顶至给水管管顶。给水支管与干管之间高程上采用管中平接给水管附属设施,如阀门井、排气排泥阀及消火栓等根据所确定管中心标高及图中所注标准图集配合施工。给水管附属设施井盖均采用球墨铸铁井盖重型。所有钢管及附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具体做法如下:外防腐:钢管及附件外壁除锈后采用环氧煤沥青涂料防腐,球墨铸铁管及其附件防腐等级为二油,钢管及其附件防腐等级为四油两布。内防腐:钢管及附件内防腐采用离心水泥砂浆衬里。二、雨水过路箱涵1、施工要求1)除注明者外,本工程所用的材料、材性、规格、施工及验收要求。均按国家批准的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处理,水池类构筑物尚应遵照《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执行。2)在设计中采用的标准图,均照相应标准图有关说明及要求处理。3)施工前必须仔细核对砼构件上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及(或)高程,以免错漏,造成返工。4)本工程所用材料,如需以其它规格材料代用时须经过换算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5)混凝土浇筑时应振捣密实,防止漏振,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现浇钢筋砼结构应加强养护,对水池类构筑物养护时间不小于14昼夜。6)构筑物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施工前施工验算施工阶段的抗浮稳定性,当不能满足抗浮要求时,必须采取施工抗浮措施。7)栏杆和钢梯等的预埋件,应按建筑图和有关标准图要求预埋,不得遗漏。本构筑物外露铁件防腐,当有关图纸无规定时均刷铁红环氧脂底漆两度,过氯乙烯防腐漆两度,过氯乙烯防腐面漆两度,颜色银灰。8)底板的钢筋网片设马凳筋,其作法可按附图1,或施工单位自行计算确定。9)壁板的钢筋网片设S形拉筋,可按φ10@800双各布置。10)电气图要求局部池壁钢筋作接地系统,该部分钢筋要求可靠焊接,该部分要求详见有关施工图。电气预埋管、局部渠道盖板浇位置详见电施图。11)施工时应与工艺、电气、建筑等有关专业图相配合。2、采用材料1)素砼:除特别注明外,垫层及找坡为C15.2)钢筋混凝土除特别注明外为C30,抗渗等级P6,水灰比不应大于0.50。混凝土最大含碱量不kg/m3;氯离子含量不超过水泥重量0.1%。预制构件详各选用的标准图。砼采用预拌(商品)砼。3)型钢、钢板除标明外为Q235B。4)焊条:HRB400级钢之间为E50,其余用E43(与不锈钢间采用不锈钢焊条)。5)砌体:地下部分和与水土接触部分墙体采用M10水泥砂浆MU15灰砂砖,砂浆采用预拌(商品)砂浆。砌体内外表面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6)饰面除已说明者外,构筑物露明面做1:2防水水泥最。外壁面与土壤接触部分刷冷底子油和热沥青各一道。按照腐蚀介质对砼结构弱腐蚀设防。7)钢梯采用标准图集02J401,材料为不锈钢,选型见图中有关要求。8)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除注明外,详图集02J331.9)栏杆为不锈钢,符合02J401栏杆LG2-10要求。3、地基与基础本设计采用天然基础或管线相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当构筑物与道路同建时地基处理同道路基础且基底换填材料压实系数≮0.94;其余情况基底换填材料压实系数≮0.90。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均≥60Kpa。当构筑物在机动车道上时,应采用石屑回填,基底压实系数≥0.97,侧面≥0.94并满足道路基层要求。4、构造要求1)钢筋的接头:钢筋长度不足时可采用对焊,搭接焊和绑扎。优先采用焊接,其搭接长度:双面焊时不得小于5d(d=钢筋直径),绑扎时HPB300级钢筋II≥36d,HRB400级钢筋II≥42d(d≤25mm)、47d(d>25mm)。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相互错开。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不得超过此截面钢筋总面积的25%;当接头面积达到25~50%时,II=1.4la;超过50%,II=1.6la(la为受拉钢筋锚固长度)。2)纵向受力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基础、底板下、壁板外层筋50,底板上层、盖板上下层、壁板内层35,梁35,预制板20。3)受拉筋锚固长度la:HPB300级钢筋为30d,HRB400级钢筋为35d(d≤25)、39d(其余)。4)板上孔口加固:当孔边尺寸(或直径)不大于300时,钢筋应绕过孔口,不得切断,当孔边尺寸大于300时,应按孔口加固予以加固。5)施工缝:钢筋砼水池类构筑物一般在底板面以上约500处(避开孔口)留一道水平施工缝,当壁板较高压实或有现浇盖板时,可以增设一道,有盖水池可设在盖板下约200处。6)设备基础详工艺图,位于钢筋砼板上的设备基础,当与砼板同时现浇有困难时,可以后浇,但须在钢筋砼板上预留插筋,插筋为φ14@200,I=1000,埋入板中及基础中各500。第五节电气、照明工程沿线北侧布置有现状路灯及两座户外路灯专用箱变。由于本次道路改造对现状道路(约6~6.5m)进行扩宽及道路线位调整,现状路灯无法满足次干路照明要求;同时本项目对景观的高规格要求,本设计将现状路灯全部予以拆除,按新建道路照明设计,保留利用现状路灯箱变。本项目道路LED路灯,路灯选型应结合景观要求及业主意见确定。1、路灯电源本段道路照明供电利用两座现状路灯箱变1、2TCB(分别为K0+600及K2+590处),新建一座路灯箱变3TCB(设于K4+240处)负责本项目A段道路照明。现状路灯箱变1TCB负责起点至K1+600段路灯照明,现状路灯箱变2TCB负责K1+600至K3+450段路灯照明,新建路灯箱变3TCB负责K3+450终点段路灯照明。新建路灯箱变10KV电缆引自附近形状柜,环岗连接,开环支行。10KV外电工程由业主委托供电部门相关设计部门单位设计。低压照明电源为AC380V/200V,TN-S系统。2、路灯布置本段道路机动车道与绿道平等段采用单杆双挑LED路灯,单侧布置,杆高8m/6m,挑臂1.5m;本段道路车道与绿道非平行段机动车道侧采用单杆单挑LED路灯,单侧布置,杆高8m,挑臂1.5m,绿道侧LED庭院灯,单侧布置,杆高3.5m;双向四车道路段采用单杆双挑LED路灯,两侧对称布置,杆高8m/6m,挑臂1.5m。机动车道侧LED路灯整灯功率为100W;绿道侧LED路灯或庭院灯整灯功率为30W,布置间距均为28m,路口及曲线路段处灯具适当加密;路口交会区增设整灯功率为3x240W的LED光源三头泛光灯进行加强照明,杆高15m.路灯灯杆中心距机动车道外侧路缘石0.5米,灯杆基础的砼边线如与其他管线、树汉、防撞柱等有冲突,可根据实际情况前后调整1~2m。3、路灯计算根据上述布灯形式,照度计算结果为:4、路灯控制路灯设有手控、时控、光控等控制方式,可通过选择形状进行选择,并预留集中摇控接入口,路灯控制由路灯箱变处统一设置。LED照明灯具内置控制调节程序,具有调光节能功能;下半夜时,即灯具亮灯6小时后自动调至50%光亮度,达到节能效果。5、电缆敷设路灯遗照电缆SLZBYJLHV-0.6/1KV-5x35铝合金非铠装电力电缆。非机动车道下穿PVC75敷设,埋深为0.7m;车行道下穿玻璃钢管FRP70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7m。从主干电缆至灯具的支线采用RW-0.45/0.75-3x2.5聚氯乙稀护套软线。路灯电缆是间不能有接头或接驳现象,照明拉线井内也不能有电缆联结点。电缆在路灯处直接上灯杆接线端子排,路灯电缆上灯杆后应预留一定长度(电缆长度约至灯门盖的顶端),电缆接驳口处应高于路灯基础平面100mm以上。6、接地系统路灯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三相间隔供电。道路照明灯具利用金属灯杆的基础钢筋作接地体,灯杆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PE线在每杆灯处需作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户外箱式变配电站四周采用50x5mm热镀锌接地扁钢设置环形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姆,如实测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则增加人工接地装置。第六节桥梁工程一、施工材料1、混凝土:本桥上部结构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因而必须仔细研究确定施工工艺,根据强度和耐久性要求选用材料,进行高强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设计与试验,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并严格执行;为保证全桥颜色的一致性,建议全桥采用同一厂家的商品混凝土。2、钢材: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进行购货,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严格验收和检验。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钢筋应采用闪光对焊接头,钢筋的焊接和绑扎接头的位置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的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搭拼长度、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均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钢筋的末端与另一钢筋交叉后,不得在交叉点处截断,应至少保证在交叉点后留有35倍钢筋直径的长度,同时不得小于50cm.本工程的箍筋末端弯钩一律做成135°,弯沟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二、上部结构施工要点1、空心板混凝土质量的施工要求1)应按施工规范严格控制空心板各尺寸,细部尺寸误差不得大于该部尺寸的1%,空心板顶、底、腹板厚度的施工标准误差不得大于3mm。2)各片预制空心板要求一次浇筑完成。3)空心板外露面(外腹板、底板、悬臂板)应光洁平整美观,要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凹凸差不得大于5mm。4)混凝土应按施工规范要求取样进行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并应注意实验室和施工现场的养生的差异。对控制张拉和拆模时间的试件须放置在施工现场与主体结构同等条件养护。5)空心板内各部位的普通钢筋如与预应力管道发生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的位置和形式,禁止截断钢筋,如确有必要,经设计单位认可后,可截断部分钢筋,截断的钢筋应及时补强。2、预应力管道质量1)所有预应力管道均采用与钢绞线相配套的金属波纹管。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2)所有预应力管道需每50cm设置一道定位钢筋网,确保管道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上浮、不变位。管道位置的允许偏差平面不得大于±1cm,竖向不得大于0.5cm。3)在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检查每根管道是否漏浆和堵管。4)在穿钢绞线前应用高压水冲洗和检查管道。5)管道轴线必须与垫板垂直。6)浇筑混凝土前应派专人对管道进行仔细检查,尤其应检查管道是否被电焊烧伤,出现小孔。3.预应力钢绞线1)应按有关规定抽检每批钢绞线的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延伸量和硬度,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伸长值作修正。2)钢绞线的下料不得使用电或氧弧切割,只允许采用圆盘锯切割,且应使钢绞线的切割面为一平面,以便在张拉时检查断丝。4、锚具和垫板1)穿索前应清除喇叭管内的杂物。2)应抽样检查夹片硬度。3)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准使用。5、预应力质量的控制1)混凝土强度大于或等于95%的设计强度(且龄期大于7天)时才允许进行张拉。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同时张拉,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2)空心板腹板钢束张拉顺序为从高处束开始向低处束顺序张拉。左右腹板束及顶板束均沿空心板中心线对称张拉。每个工作面上必须至少保持不少于两台千斤顶同时操作。3)预应力的张拉必须固定张拉作业班组,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4)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进行。5)施加预应力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6)每一截面的断丝率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1%,且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断丝是指锚具与锚具间或锚具与死锚端部之间,钢丝在张拉时或锚固时破断。7)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尺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损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损伤可能是限位板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平夹片牙痕则有可能是限位板尺寸过大。8)严禁钢绞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绞线的位置应远离电焊区。9)钢束孔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浆体的水灰比、流动度等技术指标及须符合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灌浆要求饱满密实,灌浆质量应作抽检。水泥浆强度达到40MPa时,空心板方可吊装。10)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应及时采用同标号混凝土封闭槽口,并注意原结构钢筋的补强。三、下部结构施工要点1、桩基1)相邻两孔不得同时钻(冲)孔或浇注混凝土,以免破坏孔壁造成串孔或断桩。2)桩基应严格清孔,除图中特别要求外桩底沉碴厚度不得大于10cm。2、墩身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1000(或≤20mm),且墩身各断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cm。四、桥面系施工要点1、栏杆:在施工主桥结合层和桥台侧墙时应预埋防栏杆的锚固钢筋。2、支座:支座应严格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要求并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3、浇筑桥面光面找平层或铺装混凝土前,必须清除结合面上的浮皮、油污,并用水冲净。4、结合面清理完应测量板顶面各点标高,测点纵、横间距不大于5m.将实际值与理论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