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傅斯年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表现_第1页
论傅斯年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表现_第2页
论傅斯年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表现_第3页
论傅斯年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表现_第4页
论傅斯年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傅斯年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表现

摘要:傅斯年先生是学界公认的自由主义学者。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怀,他始终坚持体制外的独立人格,不加入政府、不组党派、坚持谨慎办报彰显了他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而维护国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又批判国民政府、非议中共则是他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傅斯年;独立人格;自由;批判

傅斯年,字孟真,祖籍江西永丰,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北门里路东的相府大院里,是五四运动著名的领导人物,也是学界公认的自由主义学者。本文就傅斯年先生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表现进行探讨,以求教于诸方家。

一、坚持体制外独立的人格

傅斯年先生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散见于他的一些时评中,谈及自由主义者如何实现其现实政治关怀时,他在给胡适的信中明确谈到,“自由主义者各自决定其办法与命运”,“我们自己要有办法,一人政府即全无办法。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由此可见,傅斯年对现实政治的关怀始终坚持着体制外独立人格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入政府,坚守在野身份,站在体制外保持对政府自由的评判。傅斯年作为社会名流,蒋介石曾屡次邀请他加入政府,但他都婉言拒绝了。他在1946年3月《致蒋介石》信中谈到“惟斯年实一愚戆之书生,世务非其所能,如在政府,于政府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偶为一介之用。”日期他不仅自己不入政府,还劝胡适也不要入政府,始终以在野人士的身份参政议政,“我们是要奋斗的,惟其如此,应永久在野,盖一人政府,无法奋斗也。”嘴他也曾私下说:“我愈离开政治中枢愈是向心的;愈接近政治中枢便愈厌恶。”翻由此可见,傅先生认为:不入政府是保持自由主义者“自由”状态的最好方式,站在体制之外对各项政治体制和政策保持评判;相反,一人政府就要受到政府相关制度的制约,就不再是自由人,体制内和体制外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境况。正如柏拉图所说:“要想成为为正义而斗争的人,如果他想活着,也必须有一个私人的身份而不是公共的岗位。只有‘不在其位’才能更自由地‘谋其政’。”

第二,坚持不组党派,独立的行使个人的意愿。谈到组党的问题,傅斯年曾说:“与其人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1947年3月,蒋廷黻曾置信傅斯年商量组建中国社会党,起草了党纲并征求傅斯年的意见,傅斯年始终没有同意。傅斯年就任台湾大学校长以后,陈诚也曾找傅斯年商谈组党事,傅斯年也没有答应。政党有自己的党纲、党章、施政方针等一系列“契约”,就“契约”本身来说,她可能也只能照顾到多数人的意见、利益,但少数人的意见呢?并且一旦入党就要遵守这些“契约”,遵守“契约”就要泯灭“真我”,这仍没有摆脱对自己自由身的束缚。由此可见,不管是参加任何一个组织、党派都会遇到“契约”、“体制”的制约,所以要保持自由身只能是远离政府、政党等任何组织,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身最大限度的自由,自己的话语仅仅代表自身,从而独立行使自己的意愿。

第三,倾向于办报,但仍谨慎小心的参与。在《致胡适》信中谈到“与其组党,不如办报。”啪“……保持批评政府的地位,最多只是办报,但办报亦须三思,有实力而后可。”

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办报的情况来看,除了在学生时代创办过《新潮》外,傅斯年仅仅参与了《独立评论》的创办并在社中任会计一职;至于《自由中国》的创办,傅斯年虽然也参与了并与杂志保持有密切的,但并不在最初的编辑人员名单里面。由此看见,傅斯年“最多只是办报,但办报亦须三思”的想法并不是空言,对与“组织”有关的事情他都很谨慎,敏感的维护着自由主义者本身的“自由”。

从傅斯年的言行来看,傅斯年显然愿意作为体制外的一份子来保持对政府的监督、批评。“听其言,观其行。”从这个层面上讲,可以说傅斯年恪守了自己作为自由主义者的独立人格。

二、对国民政府的维护和批判

傅先生对政治的关怀多是保持着一种体制外的独立人格,在保持体制外独立人格的情况下,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维护现有的秩序,这表现在对国民党政权的维护及批判。如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所说:“知识分子阶层并不是一群候补官员,而是一群牛虻,不停的叮咬着刺激着政治国家——这头举止笨重的牲口。”

(一)对现存政府的维护

傅斯年坚持作为体制外的一个自由、独立的人,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从自由主义“理性”理念的立场出发,立足现有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不是去构建全新的社会秩序,现实中的表现就是支持国民党政权。

第一,傅斯年认为中国没有国民党政权就会陷入混乱,基本社会秩序就会失去保障。他在1932年6月19日《独立评论》上发表了《中国现在要有政府》一文,“此时中国政治若离了国民党便没有了政府”,他历数了当时存在的各个政治组织,得出来“国民党交出政权,给谁何人?……今日之局,国民党一经塌台,更要增加十倍的紊乱”日的结论。“我以为一有政潮,便有无政府之危险,而今日之是要不得的”。这些话语明显反映出,在傅氏的思想中,除了国民党政我之反共,正因为我读了中国外国的一些书,重视人性之尊严,不能在那里取马加维里的不择手段说,不能取近代各种极权主义者之一切为主观立点说。在布尔希雏克社会中,人生实在没有意思,……这个样子,天地间没有是非。而人生也就毫无价值了。我不知道现在有些高谈反共者积极的主张在哪里,我则认为共产党之不可听者,在其抹杀人性之尊严,而最没有法子和他同在一个社会上生存者,也就在此。在布尔希维克社会中,人生实在没有意思。

透过这段独自,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反共是他的价值观的使然,他本身是“重视人性之尊严”的,而错误的认为共产党人不讲人性,“在布尔希维克社会中,人生实在没有意思”,“我则认为共产党之不可听者,在其抹杀人性之严”。

再次,就方法论而言,他错误地认为共产党人用马加维里的方法。“我与共产党之不能相容。因为我根本看不起共产党那一套作风(即方法)。反对共产党可以反对其目的,也可以反对其方法。苏共在列宁时代与斯大林时代,方法愈演愈凶,目的又截然改变。大体上我并不反对列宁之目的而反对其方法,因为他的目的还有不少人道主义。而其方法则是马加维里主义。至于斯大林,则目的全是帝国主义,而其方法则是越变越厉害的马加维里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傅斯年把中国共产党和前苏联共产党混为谈,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人走的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发展道路。由以上论述可知,从理论到价值观再到方法论,他都站在与中国共产党格格不入的立场上,即使在某些具体的点上有着共同的追求,也因他本身带着有色眼睛看问题,并没有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傅斯年先生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始终都保持着体制外的独立人格的特点,他不入政府、不组党派、谨慎办报;真正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对当时的现行政治进行着批判。他一方面激烈的批判着国民政府的专制、腐败无能、管理落后等,但一方面又力图积极改进这个千疮百孔的旧政权,但却始终没有勇气去开辟一个新的世界;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是当时中国未来的希望,但傅斯年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制约很难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便导致了他从理论、价值观、方法论都与中国共产党格格不入,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我们与中共必成势不两立之势,自玄学观至人生观,自理想至现实,无一同者。”另外,他还歪曲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民主、平等的政治理念,并把反对苏俄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缠在一起,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