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等级(一)(二)分数得分评卷人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开展“行走中原”主题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1.走进安阳,小豫对安阳的考古做了下面介绍,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共4分)三千年钟灵毓秀,洹河畔人杰地灵,古都安阳令人心chí神往。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也是《周易》的发源地;这里有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也从这里出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殷墟则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起点和基石,一代代考古人筚路lán缕、栉风沐雨,从甲骨文、青铜器、古车马等一件件文物中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勾勒文明发展脉络。(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2分)A.dōuwùlēiB.dūwūlēiC.dūwùlèD.dōuwūlè(2)语段中两个拼音分别对应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①心chí神往②筚路lán缕2.走进平顶山,小豫恰逢《中国古代文学家(五)》纪念邮票首发活动,他想引用古诗文给同学们介绍这五位文学家,请帮他补写。(8分)纪念邮票在方寸之间展现了文学大家的风采,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他们挥毫泼墨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欧阳修笔下领略过“①,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那生机勃勃的春夏美景;在苏轼笔下享受过“②,③,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那清幽宁静的月夜美景;在李清照笔下憧憬过“风休住,④”(《渔家傲》)那梦中的仙山美景;在陆游笔下领略过“⑤,⑥”(《游山西村》)那乡野之中节日时的淳朴民风;在辛弃疾笔下感受过“⑦,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那征战沙场、策马弯弓的战场豪景。3.走进开封,小豫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州桥”发掘的意义,搜集了下面材料。请你帮小豫从中概括州桥考古发掘的学术价值。(4分)【考古发现】州桥的发掘对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具有重大意义,为探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礼仪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其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示出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也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州桥石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此外,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树立了多学科合作、精细化发掘研究的基本思路,注重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数字考古、实验室考古、文物保护等方面资料的积累。4.走进洛阳,小豫主张将2023年最新发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的第四枚《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放入“中华文明探源”主题画册中。请结合下面的文字和图片,说说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3分)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也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被学者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朝代——夏朝晚期都城所在地。在这里出现了我国最早以宝石镶嵌的青铜器——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所嵌绿松石磨成种种形状,互相结合,非常工巧,其表明夏代绿松石镶嵌技法已相当成熟,同时也开启了青铜器镶嵌工艺的先河。5.活动结束后,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进行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3分)同学们,悠久的文明传承,绝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考古可以穿越时空,直接进入历史层面,唤醒对历史的记忆。考古好比一汪清泉,能够涤荡尘封历史的污浊从而带来清澈;考古好比一艘船只,能够拯救濒临湮没的真相从而活化历史;考古好比,。一躬一铲拨开沉积的厚土,一方一寸“上新”的考古成果,正持续激荡着跨越3000多年的文明回响。(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百草园得分评卷人①父亲吧嗒完最后一口旱烟,烟杆在鞋帮上轻磕了一下,装进布袋收好别回腰上。他咳嗽了一声,冲着叽叽喳喳的人群喊:“天宝沟那些地,你们都不要,我要。”会场鸦雀无声。父亲从寂静的人群中站起,挺直身板大踏步地走上主席台,准备签订承包协议。这个时候,有人好心出声提醒:“你那么多年没种地,要想清楚,莫失了算。”②村里的人都知道,天宝沟那些地,土层薄得很,下面都是石谷子,老辈人想了很多办法,就没种出几粒粮食。父亲出去打工多年,或许还没弄明白状况。③父亲冲那人摆了摆手,转身在承包协议上摁上手印。母亲后来说,除了他们结婚那天,这是父亲少有的郑重其事。④不过,父亲的“疯狂之举”并不在母亲包容的范围。“不晓得你爹发什么疯,别人都不要,他偏铁起脑壳去要,恁大一个村就显他能耐,难不成他还能种出朵花来,”母亲抱怨着,拉着我的小手,丢下父亲就往家走。父亲撵上我们,想说什么,却又咽了下去。他生性敦厚,本就话不多,一着急连个囫囵话也不会说。【甲】最后只是抱起我,默默地跟在母亲身后;⑤那天晚上父亲是否向母亲坦白了他的想法,我不知道,因为当时我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早早就睡下了。只是半夜醒来的时候,看见父母房间的那盏灯还亮着。⑥第二天早上,母亲轻轻地将我从梦里唤醒,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我却没有看到父亲。母亲告诉我,父亲一早就去山上挖地了,说能撵一天,是一天。把屋头的事忙完,她也要去帮忙。我说我也要去,母亲起初不肯,但终究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同意带上我。因为村子里烧柴的人少了,恣意生长的野草已经把进入天宝沟的路径掩盖了。好在父亲上山的时候踩出了一些痕迹,我们上去也容易了许多。⑦父亲双腿打开,锄头高高举过头顶。他的头顶是高远的天空,脚下是沉睡的大地,阳光从他的背后照过来,父亲犹如一尊雕塑挺立在天地间。这样浮雕般的影像从此铭刻在了我的心中。⑧看到我们,父亲有些意外:“你怎么把‘细伢子’带出来了?”听得出来,他的话里头有埋怨母亲的意思。“阿爹!”我大声喊着,向他扑过去。【乙】父亲赶忙放下锄头,一把抱起我,用鼻尖蹭磨我的鼻尖。他的汗水流进了我的嘴里,我尝到了咸咸的味道。⑨“大热的天,你带孩子早些回去。”父亲把我交给母亲,伸手解下烟袋,屈指拈出一撮烟丝,轻轻按入烟斗里,点上火,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袋锅里的烟丝被吸得红亮。他抽完一锅就在锄把上敲一下,跌下一点点火星,赶忙刨土盖上。然后,父亲满足地站起身,“噗”地吐了口唾沫在手掌心,双手来回搓了几下,握紧锄把又开始挖地。锄头一起一落,沉寂的土地发出“喊嚓、咔嚓”的回响。⑩母亲并没有照父亲的话去做。她把我放在大树底下,提着簧篼(yuāndōu),在父亲挖过的地方捡拾石谷子,又把它们归置在土埂上。地里的石谷子真多呀,半天工夫,土埂上就垒起了小山。⑪“俗话说,人不哄地,地不欺人。只要多费点儿心,这地总能长出点儿东西来。你说是不是?”父亲像是问母亲,又像是自言自语。⑫“你出去跑药材推销那么多年,咋就没改脾性。你是吐个唾沫就是钉,这地要不长出东西来还得行?还不得被你给平了呀!”母亲打趣地说。⑬那天回村,天边已经亮起几颗疏星。【丙】父亲破天荒地没有抱我,说细伢乖,自己走。后来听母亲说,那天晚上父亲睡得很不安稳,翻个身也需要她帮忙。但第二天一早我起床时,已不见了父亲的影子。⑭就这样忙过了一个夏天,一个秋天,又一个冬天。天宝沟的地开垦出来了,父亲没有用来种粮食,他从邻近的县购回菊花、金银花、枳壳等药材种子,准备种在山上。种药材是细活儿,播种前需将土地翻耕,把土块捣碎整细,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土壤中,并覆盖一层细土。这样的动作一天重复好几百次,一年下来,父亲的手变得粗糙无比,老茧布满整个手掌。⑮但父亲从不多言,每日仍旧早出晚归。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带我上山去。山上已是百花争艳、药果飘香,我不认识的叔叔婶婶们正在忙着拔草。父亲眼里就开始泛光,说:“有了这百草园,周边父老乡亲也会慢慢富起来,我吃再多的苦,也值得了。”(作者:樊碧贞。有删改)6.父亲是怎样一步步将天宝沟的荒地变成百草园,让乡邻富起来的?请分条概括。(4分)7.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1)父亲出去打工多年,或许还没弄明白状况。(父亲真的没有弄明白状况吗?)(2)这样的动作一天重复好几百次,一年下来,父亲的手变得粗糙无比,老茧布满整个手掌。(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8.文中三处画横线句子都写到了有关父亲“抱我”的细节,三处细节中父亲的表现不同.其背后原因也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并简述其作用。(4分)9.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生活百态”“赤子乡情”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4分)(二(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2分)得分评卷人【文本一】守正创新,让传统文化华彩绽放①从2300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的思考,到神舟十六号成功飞天,中华民族对天地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步。这种上下求索、守正创新的精神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宝贵的基因。②守正、创新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石与方向,二者不可顾此失彼,而应并重共进。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③守正旨在“立心”。要守正,就要先弄懂传统文化的本质,坚守传统文化的核心。如果把握不好本质,文化就会变味。比如,近几年一些传统民俗活动为了赚取流量、博取眼球,出现低俗化、娱乐化倾向,偏离了民众的真正需求。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及有效传播,不要让传统文化束之高阁,也不要一味求新求变,让传统文化“走样”。只有让民众真正明白传统文化的“正”是什么,才能知道如何去“守”。④创新意在“铸魂”。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已成为文化创新发展的趋势,其中,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更具生机活力。如敦煌研究院打造的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精美的画面、超拟真的场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广大民众可以深度欣赏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妙;河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等系列文旅项目,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⑤各地利用传统民间故事制作动漫或游戏,实现传统文化的多元跨界。如实景剧本体验游戏《寻楚记》,受到广大年轻人的追捧,成为传播古楚文化、挖掘端午内涵的一条全新路径、赋予了端午文化新的表达形式。⑥总之,通过新技术将传统文化积极融入现代生活,为参与者打造沉浸式体验,增强参与者的文化认同,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具现代吸引力,让更多人既能体验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⑦数字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通过保持传统,不断吸收、接纳、运用新事物断手段,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必将在新时代大放异彩。(选自《光明日报》2023-06-26、有删改)【文本二】拓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①《长安三万里》以瑰丽光影再现千古诗情,《典籍里的中国》以沉浸式戏剧演绎典籍“前世今生”,故宫、敦煌等国潮文创IP让生活更有“文艺范儿”……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握手”、与现代生活“拥抱”,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这说明,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探骊得珠,通过艺术创作、技术创新,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审美趣味,可以在更高维度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②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池春水”,离不开创新之力。创新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舞创作越来越多地与文物、古诗“梦幻联动”;借助灯光数字投影,就能让“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唐城风貌再现眼前……今天,时代赋予便利条件,呼唤更多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大展作为。③当然,传承不是唯古是从,创新也不是无本之木。要坚持“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始终涌动鲜活的生命力。(选自《人民日报》2023-10-10,作者:张凡。有删改)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第④段从正面论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意在“铸魂”,应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B.通过新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增强参与者的文化认同,能使传统文化更具现代吸引力。C.文本二的语言既周密严谨,又不失生动,如使用了“握手”“拥抱”“探骊得珠”等词。D.两个文本都在开篇借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事例引出了论点,并论证了“守正创新”的论点。11.在编辑文本时,小文不小心遗漏了下面一段话,若让你将其还原到文本一中,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后面合适?并说明理由。(5分)【材料】民俗学专家刘魁立先生曾提出“活鱼须在水中看”,强调传统文化应在民众生活中传承。为了更好地服务民众,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除了举办高规格、高标准的专业龙舟赛之外,还举办了各种民间龙舟比赛,组织起多支以各部门、各乡镇为主体的龙舟队,延续了汨罗民间龙舟赛传统,提高了龙舟赛的全民参与度,从而使汨罗江上每年端午都精彩非凡。12.两个文本都提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得分评卷人【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安熙,真定藁城人。父祖皆以学行淑①其乡人。熙既承其家学,及闻保定刘因②之学,心向慕焉。熙家与因所居相去数百里,因亦闻熙力于为己之学,深许与之。熙方将造③其门,而因已殁④,乃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说。盖自因得朱熹之书,即力行之。故其教人,必尊朱氏。熙简靓和易⑤,务为下学⑥之功,曰:“余力学文,穷理尽性。循循有序,发轫圣途⑦。”(节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淑:美好,这里指被赞美。②刘因:元朝大儒,理学家。③造:至,到。这里指拜访。④殁:死,去世。⑤简靓:简单安静。和易:谦和平易。⑥下学:基本知识。⑦发轫圣途:从圣人(朱熹)的道路出发。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敢稍逾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十二章》)B.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C.熙既承其家学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D.乃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说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5.甲文善于运用对比来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16.宋濂、安熙的求学精神有何相同之处?请任选一点,结合甲文全文和乙文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7~18题。(共4分)【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首联写景,“望”字把目光从京城移向巴山蜀水,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赴任之所。B.乙诗开篇写景,点明时令,取暮秋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渲染出愁苦的意境。C.甲诗颔联安慰朋友彼此处境相同,同是求官漂泊、离乡背井的人,虽有别绪但情意相连。D.甲诗语言形象凝练、饱含深情、寓含哲理;乙诗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感表达含蓄蕴藉。18.同属于送别诗,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2分)四、名著阅读(5分四、名著阅读(5分)19.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得分评卷人(1)祥子从活力四射到行尸走肉,原来“不是所有的人生都能逆袭成功”。请结合原著,就祥子未能完成“人生逆袭”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2)金圣叹评《水浒传》,把武松评作水浒第一位好汉。对此你是否认同?请谈谈你的看法。得分评卷人五、作文(50分五、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作文。(50分)(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过无数次错过:因为拖拉,错过校车;因为斤斤计较,错过了和朋友解释的机会;因为紧张,错过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因为马虎,错过了获奖的机会……一次次的错过可能造成了一次次的缺憾,但反过来想想,它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它更能使我们看清自己、认清方向、珍惜拥有。在你的记忆中,哪一次的错过让你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请以“的错过”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将这次经历写下来。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生命之重,能为你所有的,不过万分之一。能为你所留的,更是万万分之一。所以生命之重,在于有过、路过和错过。人生在世,难免错过。正因为有了错过的感受,你才能把握下一个机遇,取得突破。所以既然错过,就不要一味感伤,不如昂首阔步去成就下一个人生的高度。上面的材料能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语文参考答案1.(1)C(2分)(2)①驰②蓝(每空1分,共2分)2.①野芳发而幽香②庭下如积水空明③水中藻、荇交横④蓬舟吹取三山去⑤箫鼓追随春社近⑥衣冠简朴古风存⑦马作的卢飞快⑧弓如霹雳弦惊(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3.①对研究北宋时东京城布局及政治、经济、文化、礼仪等提供材料;②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考古实证,为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提供资料;③州桥石壁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④帮助考古工作者树立发掘研究思路。(每点1分,共4分)4.赞同。因为这枚邮票的图案为“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其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主背景,而这一遗址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且被学者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朝代——夏朝晚期都城所在地,符合“中华文明探源”的主题。同时邮票右侧文物为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它是我国最早以宝石镶嵌的青铜器,且其制作精美,展现了夏代青铜器铸造和镶嵌工艺的先进技术。整张邮票让人们在方寸之间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无穷魅力,可以放入“中华文明探源”主题画册。(观点1分,分析2分,共3分。若只答观点不分析则不得分)5.示例一:一面镜子能够映照模糊不清的史料从而带来真实示例二:一缕光芒能够照亮沟通古今的道路从而还原真相(符合题目要求即可。3分)6.①父亲不顾他人提醒承包土层薄的天宝沟;②父亲向抱怨的母亲坦白想法,并开垦天宝沟;③父亲购回药材种子,并翻耕土地种下药材;④父亲早出晚归,让乡邻到百草园帮忙(通过百草园让乡邻致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7.(1)父亲并非没弄明白状况,因为他拒绝了别人的提醒,而且摁手印时很郑重,并且最后通过努力将天宝沟变成百草园。此处将父亲的“疯狂之举”说成“或许还没弄明白状况”,从侧面表现了父亲坚韧顽强、乐于拼搏、默默奉献的品质。(意思对即可。2分)(2)该句中“好几百次”突出了父亲种药材时动作的反复、次数之多;“布满”强调了父亲因常年劳作导致手掌上的老茧之多。二者都写出了父亲为种药材改变天宝沟所付出的艰辛,表现了父亲勤劳质朴、坚韧顽强、拼搏向上的形象。(意思对即可。2分)8.甲处父亲抱“我”是因为他疼爱“我”,同时又想向拉着“我”负气离开的母亲解释承包天宝沟的原因,但因为他拙于言辞,只能默默跟着母亲;乙处父亲抱“我”是因为父亲没想到母亲会带“我”到荒僻的天宝沟,所以见到“我”后他满是疼惜、怜爱地抱起“我”;丙处父亲没有抱“我”,是因为他开垦天宝沟过于艰辛,而他怜爱地鼓励“我”自己走。这三处有关父亲“抱我”的细节既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怜惜,同时也突显了父亲的形象,表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质朴、无私的品质。(原因每处1分,共3分;作用1分;共4分)9.示例一:“人间亲情”栏目。从选材看,本文以外地打工多年的父亲回到家乡承包了土层薄的天宝沟遭到母亲抱怨为开端,讲述了母亲慢慢理解了父亲,并帮助父亲开垦天宝沟种上药材,让天宝沟成为百草园的故事。从主题看,文章既表现了父亲对妻子、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也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和支持,文中洋溢了彼此扶持、相互理解的浓浓亲情。示例二:“赤子乡情”栏目。从选材看,本文选取了在外打工多年的父亲回到家乡,不顾乡邻提醒承包了土层薄的天宝沟,并通过自己的双手慢慢开垦,购入药材种子将天宝沟变成百草园,带领乡邻致富的故事。从主题看,文章表达了对父亲勤劳质朴、舍己为人、默默奉献、心中有乡邻的美好品质的赞颂之情。(栏目1分,分析3分,言之有理即可。共4分)10.D(3分)11.放在第③段后面合适。因为该材料讲述了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了龙舟赛全民参与度,从而使汨罗江上每年端午都精彩非凡,其强调传统文化应在民众生活中传承,更好地服务民众。这与前文低俗化、娱乐化的传统民俗活动形成对比,从正面论证了第③段的观点“守正旨在‘立心’”,即满足民众的需求。(观点1分,分析4分。共5分)12.文本一侧重于论述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做到守正创新、并重共进(或:如何通过守正创新来传承传统文化),并着重从守正旨在“立心”和创新意在“铸魂”两个角度进行论证;文本二侧重于论述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或: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活力),并着重论述传承传统文化离不开创新。(意思对即可。文本一和文本二各2分,共4分)13.A(3分)14.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趋”“叩问”1分,句子大意1分。共2分)15.甲文将“乡之先达”的辞色之严、呵斥之厉与宋濂的谦卑恭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宋濂一心向学、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意思对即可。3分)16.示例:都勤奋好学。从宋濂借书抄录、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求学名师、冒雪从师,安熙仰慕刘因,打算去数百里之外求学,后来又请教乌叔,可知他们二人都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平易近人”等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也可。3分)【参考译文】【乙】安熙是真定府藁城人,父亲和祖父都凭借学问品行被乡人赞美。他已经继承了家族想延续的学问,等到听说了保定刘因的学问,心中十分向往仰慕。安熙的家与刘因居住的地方相距几百里,刘因也听说了安熙致力于自己的学问,对他很赞许。安熙正要登门拜访刘因,刘因却已经去世了,安熙于是跟随刘因的门人乌叔,详尽地询问了刘因的学问。他从刘因那里得到了宋代大儒朱熹的书籍,于是竭力践行。他教导别人必定尊崇朱子。安熙简单安静、谦和平易,致力于基本知识的学习,他说:“我致力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