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_第1页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_第2页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_第3页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_第4页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陈麟书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在文明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世界性的宗教的,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在文明社会以前,由于氏族部落为单位的狭小的、落后的经济体制,只能把人们的宗教活动限制在一个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仅部落之间交往不多,更谈不上世界性的交往。加之当时人们的文化极其落后,没有文字来进行各民族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宗教交流。特别是由于当时人们思维能力的低下,还没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主宰世界之神的概念和形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绝无产生和形成世界性宗教的可能性。在文明社会中,也不是在古代文明社会一开始就有世界性宗教的。它是在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世界宗教是在民族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民族宗教要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只有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发展,达到了各民族各个国家和各地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才有可能。各种宗教通过交流和比较,有的被淘汰了,有的则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影响,有的就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种世界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宗教的交流,在历史上一般都开始于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世界性的宗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以佛教来说,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由古印度奴隶社会的毗罗卫国王子释巡牟尼创立,当时这种原始佛教还只是一种民族宗教。到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才开始向印度境外亚洲其他各国传播。经过几个世纪之后,佛教才真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这可以中国隋唐佛教的全盛时期作为标志。这不仅是因为佛教发源地印度佛教已开始衰退,而且还因为印度传来的佛教通过隋唐传入朝鲜和日本,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佛教理论在中国巳经发展到了更加完善的程度。中国当时已成为亚洲佛教传播的中心。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繁荣并同亚洲许多国家进行这方面交流的中兴时期。基督教成为世界性宗教也是在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中兴时期,才真正地确立起来的。基督教于公元前就产生于巴勒斯坦,到三、四世纪逐渐流传于奴隶制的罗马帝国全境。这是其形成世界性宗教的开端。到十一世纪基督教才真正地成为世界宗教。这也正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伊斯兰教于七世纪初建立于阿拉伯半岛,那时还只是一种民族宗教。到八世纪中叶才形成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这可以伊斯兰债马亚王朝的建立为标志。这正是阿拉佰世界的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总之,在封建社会发展时期以前,各民族、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还没有达到相互之间频繁交流沟通的地步,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形成定型化的世界宗教,最多只能是世界宗教的发端。自从古代文明社会以来,一直到目前为止,在这长达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由原来的民族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而其他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则不但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有的还由于历史发展的某种原因而消失了,有的被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替代了。这决不是偶然的,除了上述的深刻的历史原因之外,还有其宗教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原因。这三大世界宗教与其他的国家宗教和民族宗教相比,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较高的信仰素质;有较高的理论素质;有较高的文明素质;有较高的组织素质。这些基本特征彼此是互相制约的。所谓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是指,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这同它们符合强有力的统治者的需要,并通过统治者运用各种强制性和半强制性的手段自上而下的倡导和推广是密切相关的。以源出于印度的佛教来说,它之所以能越出印度的民族和国家的范围,能在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所信仰和崇拜的神,是宇宙之神,是统治和支配全人类的高最之神,它打破了一切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界线,有可能为任何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所接受。这样的神也不会因某一民族的衰落而衰落,从而人们对这种神的信仰也不会因此而随之衰落。这就是世界宗教的信仰素质高于其他宗教信仰素质的一个方面。驱使人们去追求虚幻的天国福音,这是世界宗教比任何其他民族宗教具有较高的信仰素质的又一个要重方面。世界宗教在信仰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把世俗生活视为虚幻的和暂时的生活,而把天国的生活视作永恒的生活,不对一切世俗的现实生活作出任何实际的解决,而是鼓励和诱使人们永远幻想未来的天国生活。它们使人们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的彼岸世界:人们一切的世俗生活,都是为了死后的灵魂达到未来的幻想的天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就具有这种较高的信仰素质,使人们永远沉浸在一个未来幻想世界之中,而不去追求世俗的幸福生活,使人们自愿地去忍受现实世界中的一切折磨,以此牺牲来换取未来的天国福音。而民族宗教往往缺乏这种较高的信仰素质。民族宗教的信仰者往往力图通过某些宗教活动来获取现实的结果(如向神求医、求子等)。这样,就不免要同巫术、迷信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任何巫术和迷信都不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这种企图借用神的名义并通过一些特殊的伎俩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巫术和迷信,最后都是要落空的。这只能暂时欺骗人。而世界性宗教的奥妙就在于永远不为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任何问题,以便达到永远欺骗人的目的。在中国,道教本来就是中国的土生宗教,其所以被外来的佛教所排挤,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道教力求通过炼丹的活动来解决现实问题,即达到求仙和长生不死。但在现实生活中,既没有人求到过“仙”,也没有人能够长生不死。这不能不使人们感到失望。佛教的信仰素质高就高在不解决任何世俗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只解决彼岸世界的问题,因而能促使人们不会失望地永远追求它。世界三大宗教有时也有一些巫术、迷信之类的活动,但不是主要的。这就是三大世界宗教优越于其他民族宗教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三大宗教同其他宗教相比,具有较高的神学理论素质,对宗教的一些基本间题,能够作出素质较高的理论上的系统论述,关于宗教的一些基本命题如人与神、灵魂和肉体、天堂与地狱、生与死、善与恶等,正是人们在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压迫面前所迫切需要得到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世界宗教的经典和教义,为了回答这些基本命题,建立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神学观、生死观和伦理观。在神学观上,要求人们绝对服从世界的最高主宰者—神;在生死观上,要求人们去追求死后的天国幸福;在伦理观上,要求人们去接受神的慈爱和恩赐,等等。这些规范化的宗教理论,是通过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来表达的,佛教有佛经,基督教有《圣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这是规范化了的神学理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来统一信仰者们的思想。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神学思想有可能被任何民族所接受。这对于稳定它们的宗教体系,巩固其宗教结构和发展宗教组织,都是极其重要的。而一般的民族宗教和其他宗教都没有或缺少这种经典式的神学理论,致使信徒们缺乏宗教的理论素养,不能在信仰者的思想上形成一个理论化的神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宗教不能以理论化的普遍形式固定下来,就不可能为每一个民族所接受,因此不能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印度教虽有较著名的《吠陀》和《奥义书》等经典,但其内容庞杂,而且在理论上互相矛盾。加之印度教所强调的种姓制度,使印度教的神学理论打上了深刻的民族烙印,不具有为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普遍的神学理论形式。所以它难以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只能局限于印度民族本身范围之内。犹太教也同样如此。它在神学理论上,只遵循《旧约圣经》,并没有象基督教那样具有《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的更加完备的经典体系。加之犹太教把自己的民族看成是上帝最宠爱的第一子民,这就为犹太教的神学理论打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烙印,因此难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世详三大宗教同其他宗教相比,在宗教礼仪上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这包含着两个方面性宗教必备的一个重要条件。世界三大宗教的礼仪同民族宗教相比,实行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规范化的宗教礼仪。特别是基督教更是如此,信徒们可以通过最简单的礼仪如祈祷,就可以祈求上帝的祝福和宽恕。这是一种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谁都可以做到的最通常的宗教礼仪,既无需贡物,也不需要举行什么仪式。其生死婚葬的礼仪也是简单易行的。所以,基督教的礼仪形式最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指出:繁杂的宗教礼仪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状态,古代东方大部分衰落了。基督教没有造成隔绝的仪式,甚至没有古代世界的祭礼和巡礼。它这样否定一切民族宗教及其共有仪式,毫无差别地对待一切民族,它本身就成了第一个可行的世界宗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3页)佛教的礼仪则可简可繁,最简单的如对天焚香,向神象叩首念经,繁的则可根据信仰者的财力物力来实行。伊斯兰教的礼仪要稍繁一些,各种礼仪的戒规较多,带有较浓厚的阿拉伯民族习俗。也正由于这样,使伊斯兰教比基督教、佛教具有较浓厚的民族性,一般限于阿拉伯世界的范围之内。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伊斯兰教由于保持着它的特殊东方仪式,它的传播范围就局限于东方以及被阿拉伯贝都英人占领和新移植的北非。在这些地方它能够成为主要的宗教,在西方却不能。”(同上,第335页)但,伊斯兰教不崇拜偶象,这比其他民族宗教来说,可说是简易的了。即使较繁琐的宗教礼仪,也都是在阿拉伯世界中规范化了的,是同阿拉伯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密切地联系结合在一起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形成过程中为阿拉伯人所能接受的。这种礼仪上的规范化,克服了其礼仪上繁琐的弱点,也终于能够在教徒人口的数量上,成为第二位的世界宗教。民族宗教的礼仪比世界宗教的礼仪要复杂繁琐,有的还具有失去理智的狂热的野蛮性。具有这种宗教礼仪的宗教是不可能发展成为世界宗教的。民族宗教礼仪,一般都同本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崇拜对象、自然条件、历史状况、经济条件和文化素养联系在一起,因此,不同的民族宗教就有不同方式、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不同内容的宗教礼仪。这样,各个民族宗教礼仪是难以在相互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化宗教礼仪的。不仅如此,而且民族宗教的礼仪贡物都比较繁重,如祭献牛、羊、马等大牲口,为一般信徒所负担不起,有的礼仪则违反正常生活,如油身花身、休耕休地、不食不眠;有的礼仪甚至还达到违反人性的野蛮的程度。印度教的毗湿奴教派在举行一年一度“乘车节”时,教徒们进行自我折磨和自我残害,有的教徒为表达对神的虔诚而投身于载着贾甘纳特神像的车轮下被轧死;又如以秘鲁为中心的印加宗教,把一部分自幼美貌的女子作为特选庙宇妇女,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就要把她们作为人祭,在祭祀需要时当作祭品或殉葬人而被勒死。上述种种繁重的和不文明的宗教礼仪是一般人所不易接受的,因而也是不易持久和推广的。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这样做会受到人们的谴责,如印度教原有丈夫死了要把妻子焚烧随葬的宗教鄙俗,就不再推行了。世界三大宗教礼仪的文明素质还表现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宗教礼仪,对于强化宗教的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人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基督教徒在具有艺术性的宏伟教堂里做礼拜时,有唱诗班伴着音乐唱圣歌,有神职人员播道和讲解索尚神学的伦理,使教徒们完全置于一个神圣的境地之中。伊斯兰教也不例外。这就使信仰者不仅能激发宗教感情,而且也成为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享受。特别是基督教的《圣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以文学的形式来阐明宗教神学的哲理,使教义生动活泼,具有文学的感染力。佛教的哲理虽较为深奥,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但也有一部分文化水准较高的人却能欣赏佛教的深奥哲理。特别是由于佛教寺院具有较高水平的佛象雕塑艺术,这既能增加寺庙神圣灵光的庄严性,又体现了佛教艺术对人们的精神感染力。佛教把深奥的哲理性同佛教艺术结合在一起,使得佛教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也能为一般群众所接受。这种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其他一切宗教所不及的,甚至是没有的。中国的道教尽管在塑象艺术、道教音乐方面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但由于信仰素质不高,’而不能发挥其文化素质的应有的宗教作用。日本神道教的神社虽然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由于其信仰素质和理论素质都不及三大宗教,因此也不能成为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同其他宗教相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它们具有较高的组织素质,即:具有庞大的宗教专业人员,宗教机构和庙宇、教堂、修道院、宗教学院等,还有一套严密的教阶制度。这对于巩固和发展宗教势力起到了保证作用。用恩格斯的话来说,这三大宗教是地道的“人为宗教”。这就是说,这三大世界宗教,也并不是单靠自发的传播就能被人们所接受的。为了使人们接受它们的宗教信仰,就要依靠这种宗教的专业人员、机构和寺庙教堂,对神学理论、教义教规、礼仪规范进行研究和传播,并通过组织手段来扩大它们的宗教影响。伊斯兰教堂的神职人员还对其信徒具有宗教思想和宗教行为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天主教的罗马教皇,把全世界各国(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除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