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防汛抗旱应急专项预案_第1页
荆州市防汛抗旱应急专项预案_第2页
荆州市防汛抗旱应急专项预案_第3页
荆州市防汛抗旱应急专项预案_第4页
荆州市防汛抗旱应急专项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标。主动预防应对水旱及其衍生灾难,规范防汛抗旱应对行为,做好突发洪涝、干旱防范和处理工作,使水旱灾坏处于可控状态,确保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快速、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荆州市经济社会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中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国水法》、《中国防洪法》、《中国防汛条例》、《中国抗旱条例》、《中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国蓄滞洪区利用赔偿暂行措施》、《城市节省用水管理要求》、《取水许可制度实施措施》和湖北省及荆州市配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湖北省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荆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适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突发性水旱灾难预防和应急处理。关键包含:江河洪水、城镇渍涝、山洪灾难(指由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灾难)、干旱灾难、供水危机和由洪水、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水库垮坝、堤防决口、闸站坍毁、供水水质被侵害等衍生灾难。

1.4

工作标准。

1.4.1

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方面抗旱转变,提升防汛抗旱综合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1.4.2

防汛抗旱工作实施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

防汛抗旱以防洪安全和城镇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和城镇统筹,突出关键,兼顾通常,局部服从全局。

1.4.4

坚持依法防汛抗旱,实施公众参与,军民结合,警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

1.4.5

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实施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努力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尽可能满足生产用水,兼顾生态用水需求。

1.4.6

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利用雨洪资源;以法规约束人行为,预防人对水侵害,实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统一,促进人和自然友好相处。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相关单位依据需要设置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1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市防指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水利局。市防指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荆州军分区部分领导和市水利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市政府新闻讲话人办公室、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委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市邮政局、省无委办荆州市管理处、荆州供电企业、中石化荆州分企业、市供销社、中国电信荆州分企业、中国移动荆州分企业、中国联通荆州市分企业、市水利局、市长江河道管理局、省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市四湖工程管理局、市洈水工程管理局关键责任人为指挥部组员。

2.1.1

市防指职责。市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关键职责是审定市防汛抗旱制度,组织制订长江、东荆河、沮漳河、长湖、洪湖和洈水水库等江河湖库防御洪水方案,荆江、洪湖分蓄洪区安全转移预案、荆州市城市防洪预案和辖区内跨县市区行政区划防洪排涝、调水方案,立即掌握全市汛情、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方法,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市水利、水电设施水量,做好洪水管理工作,组织灾后处理,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2.1.2

市防指组员单位职责。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市政府新闻讲话人办公室负责把握全市防汛抗旱宣传工作导向,立即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抗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召开新闻公布会。

市发改委指导全市防汛抗旱计划制订工作,负责防汛抗旱设施、关键工程除险加固建设计划协调安排和监督管理。帮助荆州区防汛抗旱工作。

市经信委负责防汛抗旱物资、电力调配等工作。指导协调公共通信设施防洪建设和维护,做好防汛抗旱通信保障工作,依据需要,协调调度应急通信设施。

市住建委帮助指导全市城市防洪排涝计划制订工作,负责荆州市城区防洪排涝工作。帮助荆州开发区防汛抗灾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防汛抗旱资金立即筹集、分配、下拨,并监督使用。对中央救灾款物及其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验。

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水旱灾难救灾工作,并组织核实灾情,统一公布救灾工作情况,立即向市防指提供灾情信息,包含水旱灾情况,由市防指办公室会同市民政局公布。指导开展生产自救。负责指导事发地民政部门组织、协调灾区救灾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管理分配中央、省、市救灾款物,监督检验其使用情况;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做好公路、水运交通设施防洪安全工作,负责防汛抗旱物资运输、交通保障和分洪人畜转移交通运输工作。帮助洪湖市防汛抗旱工作。

市农业局立即搜集、整理农业旱、涝等灾情信息,指导农业防汛抗旱和灾后农业救灾及生产恢复,负责种苗(种畜禽、水产苗种)、饲草、农药(兽药)和防汛抗旱机具等物资贮备、调剂工作。帮助石首市防汛抗旱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监测、预防地质灾难,对山体滑坡、坍毁、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难进行勘察、监测、防治等工作。帮助沙市区防汛抗旱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保障工作,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偷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和破坏水利工程设施违法犯罪活动,帮助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因防汛抗旱引发群体性治安事件,帮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区安全撤离转移。

市卫生局负责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并立即向市防指提供疫情和防治,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赴灾区,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和流行。帮助监利县防汛抗旱工作。

市安监局负责监督、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

市气象局负责灾难性天气监测和预报,对影响汛情、旱情天气形势作出分析和估计,立即对关键天气形势和灾难性天气作出滚动预报,提供气象信息,依据旱情发展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全市水文水资源测报工作,提供水文水资源信息。

长江委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荆江水文测报工作,提供荆江水文信息。

市邮政局负责保障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邮政通畅及分蓄洪区分洪后邮政恢复工作。帮助江陵县防汛抗旱工作。

省无委办荆州市管理处负责防汛抗旱期间无线电通信通畅。

荆州供电企业负责防汛排涝抗灾电力调度。帮助松滋市防汛抗旱工作。

中石化荆州分企业负责防汛抗旱燃料供给。

市供销社负责防汛抗旱物资组织。帮助公安县防汛抗旱工作。

中国电信荆州分企业负责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电信通畅和分蓄洪区分洪后电信恢复。

中国移动荆州分企业负责防汛抗旱期间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关键工程移动通信通畅。

中国联通荆州市分企业负责防汛抗旱期间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关键工程联通通信通畅。

市水利局负责组织、指导全市防汛排涝和抗旱工程建设和管理,督促事发地政府立即修复水毁水利工程,组织江河湖库洪水监测、预报和旱情监测、管理,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根据市防指领导指示,作好检验、监督、协调、落实工作。

市长江河道管理局负责长江防汛日常工作。

省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负责洪湖分蓄洪区防汛日常工作。

省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局负责荆江分蓄洪区防汛日常工作。

市四湖工程管理局负责四湖流域防汛排涝日常工作。

市洈水工程管理局负责洈水防汛抗旱日常工作。

荆州军分区负责组织指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抗洪抢险救灾,帮助转移危险地域群众,依据上级指示,协调组织参与荆州市抗洪抢险部队行动。

2.2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办)。负担市防指日常工作。具体安排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确定全市相关防汛抗旱工作总体要求、发展战略并落实实施;组织编制荆州市长江、东荆河、沮漳河、四湖流域、三善垸流域、内洈河流域、洈水水库、荆江分蓄洪区、洪湖分蓄洪区等大江大河大湖、分蓄洪区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分蓄洪区安全转移预案及荆州市抗旱预案,并监督实施;指导、督促县市区防汛部门制订和实施防汛抗旱相关预案;负责掌握全市防汛抗旱动态、水旱灾情,研究制订宣传方案,立即公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组织指导防汛抗旱新闻报道工作;指导防汛演练和抗洪抢险;督导相关防汛指挥机构清除江河湖库和分蓄洪区范围内行洪障碍;负责中央、省、市防汛抗旱经费分配计划、防汛抗旱物资贮备、调配和管理;组织、指导和检验分蓄洪区安全建设、管理利用和赔偿工作;组织汛期防汛值班,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立即会商,随时提出应急方法,当好决议参谋;组织、指导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和管理;组织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和管理。

2.3

市流域防汛抗旱和分洪前线指挥机构。依据本市水利现实状况和市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情况,市防指下设荆州市长江防汛指挥部、荆州市四湖防汛指挥部、东荆河防汛指挥部、荆州市洈水防汛抗旱指挥部、荆州市分洪前线指挥部。在市防指统一领导下,分别负责组织指挥所管辖范围内防汛抗旱分洪工作,关键职责是制订预案,组织实施抗洪抢险,抗旱减灾及转移安置方法,组织善后处理等。上述指挥部组员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县市区政府、工程管理机构责任人组成,其办事机构设在各工程管理机构。

2.4

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政府领导下,组织和指挥当地域防汛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2.5

其它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建工程业主单位和水文部门等,汛期成立对应专业防汛抗灾组织,负责各自防汛抗灾工作;有防洪任务水电工程、大中型企业依据需要成立防汛指挥部。针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够组建临时指挥机构,具体负责应急处理工作。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警信息。

3.1.1

气象水文信息。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应加强对当地灾难性天气监测和预报,并将相关信息立即报送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该根据组织对重大灾难性天气和水雨情监测、预报,尽可能延长预见期,对重大水旱灾难趋势作出评定,立即上报本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立立即发生严重水旱灾难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提早预警,立即向可能受到危害相关地域防指和当地驻军通报,同时向上级防指、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当江河发生洪水、内垸渍涝时,气象、水文部门应加密测验时段,立即上报测验结果,雨情、水情应分别在1小时内报市防指,关键站点水位应在30分钟内报市防指、省防指,为适时指挥决议提供依据。

3.1.2

工程信息。

(1)堤防工程信息。当江河出现设防水位以上洪水时,各级堤防、泵站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运行情况报上级工程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发生洪水地域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向市防指汇报工程险情和防守情况,长江、东荆河干支流关键堤段,洪湖、长湖及内垸关键防渍堤、涵闸等发生重大险情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市防指。

当堤防和闸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攻击,和其它不可抗拒原因而可能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快速组织抢险,并立即向相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工程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正确汇报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除险情况、通信联络方法和处理险情行政、技术责任人名单,以利加强指导或作出深入抢险决议。

(2)水库工程信息。在水库水位超出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对大坝、溢洪道、输水管等关键部位加密监测,并根据有管辖权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同意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情况应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汇报。大型或关键中型水库发生重大险情应在2小时内报市防指、省防指。

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向下游预警,并快速处理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汇报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除险情况、通信联络方法和处理险情行政、技术责任人名单,方便随时联络、掌握情况,深入采取对应方法。

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其它不可抗拒原因而可能溃坝时,应在做好抢险多种准备同时,实施多个手段提早预警,为下游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

3.1.3

洪涝灾情信息。

(1)洪涝灾情信息关键包含:灾难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和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道路、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损失。

(2)洪涝灾情发生后,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搜集动态灾情,全方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向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汇报。对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大,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市防指上报初步情况,并对实时灾情组织核实,核实后立即再报,方便为抗灾救灾提供正确依据。

(3)各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水旱灾难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上报洪涝灾情。

3.1.4

旱情信息。

(1)旱情信息关键包含:干旱发生时间、地点、程度、成因、范围,和对人口、工农业生产、农村饮水、城市供水、林牧渔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影响。

(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掌握水雨情改变、当地蓄水数量及分布、农田土壤墒情和城镇供水情况,加强旱情监测,一旦发生旱情,应逐层上报。发生严重旱情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立即核实,快速上报。

(3)各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水旱灾难统计报表制度》要求逐层上报旱情。遇旱情急剧改变时应立即加报。

3.1.5

供水水质信息。

(1)各级水文部门负责监测辖区内江河湖库供水水质。

(2)一旦发觉由洪水等原因引发水质影响城镇生活较重污染事件时,应在第一时间上报辖区内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3.2

预防预警行动。

3.2.1

预防预警准备工作。

(1)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水旱灾难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思想准备。

(2)组织到位。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组织指挥机构,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防汛抗旱队伍和山洪易发关键区域监测网络及预警方法,加强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和管理。

(3)工程准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病险堤防、水库、闸站等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实施应急整险加固,在有堤防防护地域做好立即封闭穿越堤防涵闸和交通闸口准备;对在建水利工程设施和病险工程,落实安全度汛方案。

(4)预案编制。修订完善各类江河湖库和城市防洪预案、洪水预报方案、防洪工程调度规程、堤防和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分蓄洪区安全转移预案、山区防御山洪灾难预案和抗旱预案、城市抗旱预案。研究制订防御超标准洪水应急方案,主动应对突发大洪水。对江河堤防险工险段,应制订工程抢险方案。堤防溃口抢险方案,由现场抢险指挥部研究提出,按堤防管理权限,报上级防指审批。

(5)物料贮备。根据分级负责标准,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贮备必需防汛物料,合理配置。关键险工险段备用抢险物料应运抵现场,以应急需;易旱地域应贮备抗旱所需器材。

(6)通信保障。对防汛通信专网、分蓄洪区预警反馈系统和水库遥测设施组织分级检验维修,确保处于完好状态。除充足利用社会通信公网外,应建立健全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令立即传输。

(7)汛前检验。实施以查思想、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为关键内容分级检验制度,发觉微弱步骤,要明确责任、限时整改。

(8)风险排查。加强江河湖库及山洪灾难区域排查,对发觉风险隐患进行登记、评定、公布和整改,消除和控制风险。

(9)日常管理。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对江河湖库、人工水道、分蓄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并按管辖权限审批或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经审批并影响防洪项目,依法采取补救方法或强行拆除。

3.2.2

江河湖库洪水预警。

(1)当江河湖库立即出现洪水时,各级水文、气象部门应做好洪水及降雨预报工作,立即向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汇报将出现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和洪水走势、降雨趋势等情况,为预警提供依据。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分级负责标准,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等级和洪水信息公布范围,根据权限向社会公布。

(3)水文部门应跟踪分析江河湖库洪水发展趋势,立即滚动预报最新水情,为抗灾救灾提供基础依据。

3.2.3

渍涝灾难预警。当气象预报将出现较大降雨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确定辖区渍涝灾难预警范围、等级,根据权限向社会公布渍涝灾难信息,做好排涝相关准备工作,并依据需要,通知低洼区域居民及企机关立即转移财产。

3.2.4

山洪灾难预警。

(1)凡可能遭受山洪灾难威胁地方,应依据山洪灾难成因和特点,主动采取预防和避险方法。水文、气象、国土、水利等部门应亲密联络,相互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提升预报水平,协调公布预报警报。

(2)凡有山洪灾难地方,应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编制山洪灾难防御预案,绘制区域内山洪灾难风险图,划分并确定区域内易发生山洪灾难地点及范围,制订安全转移方案,明确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

(3)山洪灾难易发区,应建立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监测体系。降雨期间,加密观察、加强巡查。每个乡镇、村组和相关单位应确定信号发送员,一旦发觉危险征兆,立即向周围群众报警,实现快速转移,并报当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方便立即组织抗灾救灾。

3.2.5

分蓄洪区预警。

(1)分蓄洪区所在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分蓄洪区管理单位应确定群众安全转移方案,按分级管理权限上报,由有审批权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审定实施。

(2)分蓄洪区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分蓄洪区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运行监测,发觉问题立即处理,并汇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3)当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命令利用分蓄洪区时,应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快速开启预警系统,根据群众安全转移方案实施转移。

3.2.6

干旱灾难预警。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针对干旱灾难成因、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预警防范方法。

(2)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建立健全旱情监测网络和干旱灾难统计队伍,随时掌握实时旱情灾情,并估计干旱发展趋势,依据不一样干旱等级,提出对应对策,为抗旱指挥决议提供科学依据。

(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激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多个形式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并加强协调和管理,以增强防范和抗御干旱灾难能力。

3.2.7

供水危机预警。当因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坏、供水线路中止、供水水质被侵害等原因出现供水危机,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社会公布预警,城镇居民、企机关应贮备应急用水,相关部门做好应急供水准备。

3.3预警支持系统。

3.3.1

洪水、干旱风险图。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绘制当地域城市洪水风险图、分蓄洪区洪水风险图、流域洪水风险图、山洪灾难风险图、水库洪水风险图和干旱风险图;

(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以各类洪水、干旱风险图作为抗洪抢险救灾、群众安全转移安置和抗旱救灾决议技术依据。

3.3.2

防御洪水方案。

(1)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依据需要,编制和修订防御江河洪水方案,主动应对江河洪水;

(2)应依据改变情况,修订和完善防御洪水调度方案,根据多种不一样量级洪水,提出分区分段调度具体方法。

(3)各类防御江河洪水预案和防洪调度方案,按要求逐层上报审批,凡经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审批防洪预案和调度方案,均含有权威性,相关地域应果断落实实施。

3.3.3

抗旱预案。

(1)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编制抗旱预案,以主动应对不相同级干旱灾难。

(2)各类抗旱预案由当地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审批,报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立案,凡经审批各类抗旱预案,各相关地域应落实实施。

4

应急处理

4.1

应急响应总体要求。

4.1.1

按洪涝、旱灾严重程度和范围,将应急响应行动分为四级。

4.1.2

进入汛期、旱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实施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加强水旱灾难管理,并依据不一样情况公布一、二、三、四级预警,预警条件和应急响应条件相对应,并开启相关应急程序。

4.1.3

市政府和市防指和流域防汛指挥机构按规程负责事关全局水利、防洪工程调度;其它水利、防洪工程调度由所属地方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必需时视情况由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直接调度。防指各组员单位应根据指挥部统一布署和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并立即汇报相关工作情况。

4.1.4

洪涝、干旱灾难发生后,应根据分级负责标准,事发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先期处理,并同时上报,由推行统一领导职责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实施辖区内抗洪抢险、排涝、抗旱减灾和抗灾救灾等方面工作。

4.1.5

洪涝、干旱等灾难发生后,由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立即汇报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并同时报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发觉堤防、水库发生险情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

4.1.6

对跨区域发生水旱灾难,或将影响到邻近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在汇报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同时,应向受影响地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报情况。

4.1.7

因水旱灾难而衍生疾病流行、水陆交通事故等次生灾难,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相关部门全力抢救和处理,采取有效方法,预防次生或衍生灾难蔓延,并立即向同级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汇报。

4.2

I级响应。

4.2.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I级响应:

(1)长江干流发生大洪水,参考关键站点水位超确保或荆江河段靠近确保水位;

(2)东荆河发生大洪水,参考关键站点水位超确保水位;

(3)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涝灾;

(4)长江干支流堤防发生决口,东荆河、长湖、洪湖堤防发生决口;

(5)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

(6)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

4.2.2

I级响应行动。

(1)由市防办提出I级响应行动提议,市防指政委或指挥长决定开启I级响应程序。市防指政委、指挥长主持会商,副指挥长帮助坐镇指挥,召开市防指全体组员会议,紧急动员布署,强化对应工作方法,强化防汛抗旱工作指导,并将情况上报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指,同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荆州军分区和市防指组员单位通报。市防指应派工作组、教授组赴一线具体指导防汛抗旱工作。市防办责任人带班,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随时掌握汛情或旱情、工情和灾情发展改变,做好估计预报,加强协调、督导事关全局防汛抗旱调度。由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立即公布应急响应行动信息,按摄影关要求经过市电视台等媒体公布汛情、旱情。紧急时刻,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布署防汛抗旱工作,实施市委常委负责制,率领工作专班分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2)相关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开启I级响应,根据《中国防洪法》和省实施措施相关要求,行使权力。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关键领导主持会商,坐镇指挥,紧急动员布署防汛抗旱工作,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掌握情况。根据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依据预案,转移险区群众,组织强化防守巡查,立即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抗旱工作。受灾地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责任人、组员单位责任人,应根据职责到分管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或驻点具体帮助重灾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随时上报当地政府和市防指。

(3)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荆州军分区领导和市防指组员应率领教授组或工作组到相关责任区域驻守。市防指组员单位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工作。市经信委和荆州供电企业确保防汛抗旱用电需要。市财政局为灾区立即提供资金帮助。市防办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市交通局为防汛抗旱物资提供运输保障。市民政局立即组织指导救助受灾群众。市卫生局立即派出医疗队,赴各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工作。市气象局加强灾难天气监测预报,视抗旱工作需要,立即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市防指其它组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相关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组组员单位应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4.3Ⅱ级响应。

4.3.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Ⅱ级响应:

(1)长江干流发生较大洪水,参考关键站点水位靠近确保水位;

(2)东荆河发生较大洪水,参考关键站点水位靠近确保水位;

(3)荆南四河发生大洪水,超确保水位;

(4)沮漳河发生大洪水,超确保水位;

(5)数县市区发生大涝灾或一县市区发生特大涝灾,或长湖、洪湖围堤出现严重险情;

(6)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小型水库发生垮坝;

(7)数县市区多个乡镇发生严重干旱或一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

4.3.2

Ⅱ级响应行动。

(1)由市防办提出Ⅱ级响应行动提议,市防指指挥长决定开启Ⅱ级响应程序。市防指指挥长主持会商,副指挥长帮助坐镇指挥,作出对应工作布署,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荆州军分区相关责任领导作出通报。市防办责任人带班,增加值班人员,随时掌握汛情或旱情、工情和旱情发展改变,做好估计预报,加强协调和督导,搞好关键工程调度。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指导,在二十四小时内派出市防指组员单位组成工作组、教授组赴一线指导防汛抗旱,并将情况上报省防指。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不定时公布汛、旱情通报。

(2)相关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依法宣告当地域进入紧急防汛期,根据《防洪法》和本省实施措施行使相关权力。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关键责任人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根据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依据预案,转移险区群众,组织加强防守巡查,立即控制险情,或组织加强抗旱工作。受灾地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责任人、组员单位责任人,应根据职责到分管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党委、政府关键领导和市防指。

(3)市防指组员单位应开启应急响应,加派工作组分赴抗灾一线,具体帮助防汛抗旱工作。市民政局立即救助受灾群众。市卫生局派出医疗队赴一线帮助医疗救护。市气象局加强灾难天气监测估计,视抗旱工作需要,立即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市防指其它组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相关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组组员单位应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4.4

Ⅲ级响应。

4.4.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Ⅲ级响应:

(1)长江干流发生中洪水,超警戒水位,低于确保水位;

(2)东荆河发生中洪水,超警戒水位,低于确保水位;

(3)荆南四河发生较大洪水,超警戒水位;

(4)沮漳河发生较大洪水,超警戒水位;

(5)数县市区同时发生较大涝灾或一县市区发生大涝灾;

(6)大中型水库出现险情或小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

(7)数县市区同时发生中度以上干旱。

4.4.2

Ⅲ级响应行动。

(1)由市防办提出Ⅲ级响应行动提议,市防指分管副指挥长决定开启Ⅲ级响应程序。分管副指挥长主持会商,并坐镇指挥,作出对应工作布署,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关键领导和省防指。市防办加强值班,掌握情况,搞好协调、督导和关键工程调度,市防指应派出工作组分赴一线帮助指导防汛抗灾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公布汛、旱情通报。

(2)相关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关键责任人主持会商,具体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根据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依据预案,组织布防、抢险或组织抗旱,派出工作组到一线具体帮助防汛抗旱工作,并将防汛抗旱工作情况上报市防指,并由市防指报省防办。

(3)相关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组组员单位根据分工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市民政局立即救助受灾群众。市卫生局组织医疗队赴一线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市气象局加强灾难天气监测预报,视抗旱工作需要,立即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市防指其它组员应依据需要,主动对口落实任务,为防汛抗旱排忧解难。

4.5

Ⅳ级响应。

4.5.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Ⅳ级响应:

(1)长江发生小洪水,参考关键站点水位靠近警戒水位;

(2)荆南四河发生通常洪水,参考关键站点水位靠近警戒水位;

(3)沮漳河发生通常洪水,参考关键站点水位靠近警戒水位;

(4)数县市区同时发生通常涝灾;

(5)数县市区同时发生轻度干旱;

(6)小型水库出现险情。

4.5.2

Ⅳ级响应行动。

(1)由市防办提出Ⅳ级响应行动提议,市防办主任决定开启Ⅳ级响应程序,并报市防指分管副指挥长。市防办主任主持会商,作出对应工作安排。严格实施值班制度,亲密注意汛情、旱情和水旱灾情改变,加强防汛抗旱工作具体协调和指导,抓好关键工程调度,并将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市气象局加强灾难天气监测预报,视抗旱工作需要,立即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市防办公布汛、旱情通报。

(2)相关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市防办具体安排和分管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依据预案,组织布防、抢险或组织防汛抗旱,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市防办。

4.6

不一样灾难应急响应方法。

4.6.1

江河湖库洪水。

(1)当江河湖库水位超出原设防、汛限水位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水利堤防管理单位干部职员或水利专班巡堤巡坝查险。

(2)当江河湖库水位超出警戒水位、设计洪水位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同意防洪预案和防汛责任制要求,组织专业和群众防汛队伍巡堤、巡坝查险,严密布防,必需时可申请动用军队、武警和预备役部队参与关键堤段、关键工程防守或突击抢险。

(3)当江河湖库洪水位继续上涨,危及关键保护对象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负担防汛任务部门、单位,应依据江河水情和洪水预报,强化巡查布防方法,并根据要求权限和防御洪水方案,适时调度利用防洪工程,必需时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能够直接调度。防洪调度关键包含:调整水库拦洪错峰,开启节制闸泄洪,开启泵站抢排,启用分洪河道、分蓄洪区行蓄洪水,清除河道阻水障碍物、临时抢护加高堤防增加河道泄洪能力等。

(4)在实施分蓄洪区调度利用时,依据洪水预报和同意洪水调度方案,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决定做好分蓄洪区启用准备工作,关键包含:组织分蓄洪区内人员转移、安置,分洪设施启用和无闸分洪口门爆破准备。当江河水情达成洪水调度方案要求条件时,根据启用程序和管理权限由对应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同意下达命令实施分洪。

(5)在江河、湖泊水情靠近确保水位或安全流量,水库水位靠近校核洪水位,或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根据《中国防洪法》和湖北省实施措施相关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宣告进入紧急防汛期,可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采取占地取土、砍伐树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它紧急方法。必需时,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根据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决定,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以保障抗洪抢险顺利实施。

4.6.2

渍涝灾难。

(1)当发生通常渍涝灾难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先田后湖、分区分级、等高截流、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标准,根据规程调度水利工程设施,充足利用泵站提排和涵闸自排,立即排水入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发生大渍涝灾难时,要根据规程,统筹调度,处理好田湖关系。

(2)在江河防汛形势担心时,要正确处理排涝和防洪关系,视情况立即降低排水量或停止排水,以减缓防洪压力。

4.6.3

山洪灾难。

(1)山洪灾难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水利、国土、气象、民政、建设、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2)当山洪灾难易发区雨量观察点降雨量达成一定数量或观察山体发生变形有滑动趋势时,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相关部门立即发出警报,如需紧急转移群众,应立即通知相关乡镇或村组按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

(3)转移受威胁地域群众,应根据就近、快速、安全、有序标准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它人员,先危险区人员后警戒区人员,预防道路堵塞和意外事件发生。

(4)发生山洪灾难后,若造成人员伤亡,应立即组织人员或抢险突击队紧急抢救。发生重大人员伤亡情况应向当地驻军、武警部队和上级政府请求支援。

(5)当发生山洪灾难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水利、国土、气象、民政等相关部门教授和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加强观察,采取应急方法,预防滑坡等山洪灾难造成更大损失。

(6)如山洪泥石流、滑坡体堵塞河道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召集相关部门、教授研究处理方案,立即组织实施,避免发生更大灾难。

4.6.4

堤防决口、闸站垮塌、水库溃坝。

(1)当出现堤防决口、闸站垮塌、水库溃坝前期征兆时,工程管理单位应快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并立即向下游预警。

(2)堤防决口、闸站垮塌、水库溃坝应急处理,由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首先应快速组织受威胁地域群众转移,并视情况组织实施堵口或抢筑阻水二道防线等方法,尽可能降低灾难损失。

(3)实施堤防、涵闸、水库堵口,应明确行政、技术责任人,立即调集人力、物力,严密组织,快速行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责任人应立即率领教授赶赴现场指导。

4.6.5

干旱灾难。

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依据当地域实际情况,按特大、严重、中度、轻度4个干旱等级,制订对应应急抗旱方法,并负责组织抗旱工作。

(1)特大干旱。强化地方行政首长抗旱目标责任制,确保城镇居民生活和关键企业用水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强化抗旱工作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加强会商,强化抗旱水源科学调度和用水管理。各相关部门应根据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布署,协调联动,全方面做好抗旱工作。

开启相关抗旱预案,并报上一级指挥机构立案。必需时经本级政府同意,可宣告进入紧急抗旱期,开启各项特殊应急抗旱方法,如:应急开源、应急限水、应急调水、应急送水等。

亲密监测旱情、立即分析旱情改变发展趋势,随时掌握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立即分析旱情灾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适时向社会通报信息。

防汛抗旱指挥机组组员单位根据部门落实抗旱职责,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工作。

加强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宣传。

(2)严重干旱。深入加强旱情监测和分析预报工作,立即掌握旱情灾情及其发展改变趋势,立即通报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立即组织抗旱会商,研究布署抗旱工作。

视旱情改变,开启相关抗旱预案,并报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立案。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各组员单位落实部门抗旱职责,做好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调度,落实应急抗旱资金和抗旱物资。

做好抗旱工作宣传。

(3)中度干旱。加强旱情监测,亲密注视旱情发展,立即分析估计旱情改变趋势,通报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

立即分析估计水量供求改变形势,加强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依据旱情发展趋势,立即会商,适时进行抗旱工作动员布署,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4)轻度干旱。掌握旱情改变情况,做好旱情监测、预报工作。

立即分析了解社会各方面用水需求。

算好水帐,提出防旱抗旱具体方法,做好抗旱水源管理调度工作。

4.6.6

供水危机。

(1)当发生供水危机时,相关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加强对城市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统一调度和管理,严格实施应急限水,合理调配有限水源;采取辖区内、跨地域、跨流域应急调水,补充供水水源,协同水质检测部门,加强供水水质监测,确保城镇居民生活和关键单位用水安全。

(2)针对供水危机出现原因,采取方法,立即恢复供水水源,使供水量和水质处于正常状态。

4.6.7

供水水质被侵害。

(1)当发生供水水质因洪水等原因影响城镇生活较重污染事件时,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快速研究方法,立即通知水质污染范围内群众,努力争取避免水质污染影响生活。

(2)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搞好调水冲污,置换水质,尽力将水质污染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应急响应结束后,将其处理结果报同级人大常委会立案。

4.7

信息报送和处理。

4.7.1

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等防汛抗旱信息实施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

4.7.2

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和处理,应快速、正确、详实,关键信息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正确掌握信息,应立即汇报基础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即补报详情。

4.7.3

属通常性汛情、旱情、工情、险情、灾情,按分管权限,分别报送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信息部门负责处理。因险情、灾情较重,按分管权限上报一时难以处理,需上级帮助、指导处理,经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责任人审批后,可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信息部门上报。

4.7.4

凡经本级或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信息部门采取和公布水旱灾难、工程抢险等信息,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立即调查核实,对存在问题,立即采取方法加以处理。凡属本级或上级领导对公布信息作出指示,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立即传达落实,并组织专班核实,研究具体落实方法,认真加以处理。

4.7.5

市防办接到重大汛情、旱情、险情、灾情汇报后应立即汇报市政府,抄送相关部门,并立即续报。尤其重大、重大事件信息必需在事发3小时内报市政府和省防办,抄送相关部门。

4.8

指挥和调度。

4.8.1

出现水旱灾难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立即开启应急预案,并依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在采取紧急方法同时,向上一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汇报。依据现场情况,立即搜集、掌握相关信息,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并立即上报事态发展改变情况。

4.8.2

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责任人应快速进岗到位,分析事件性质,估计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危害程度,并按要求处理程序,组织指挥相关单位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快速采取处理方法,控制事态发展。

4.8.3

发生重大水旱灾难后,上一级防汛抗旱机构应派出由领导带队工作组赶赴现场,加强领导,指导工作,必需时成立前线指挥部。

4.9

抢险救灾。

4.9.1

出现水旱灾难或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依据事件性质,快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和相关部门联络。

4.9.2

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依据事件具体情况和教授咨询意见,深入分析,根据预案,研究提出紧急处理方法,供当地政府或上一级相关部门指挥决议。

4.9.3

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快速调集本部门或社会资源和力量,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当地相关部门和人员,快速开展现场处理或救援工作。堤防、水库险情抢护,应按事先制订抢险预案进行。长江、东荆河堤防决口堵复,水库重大险情抢护,应严格实施抢险预案,并由防汛机动抢险队或抗洪抢险专业部队等实施。

4.9.4

处理水旱灾难和工程重大险情时,应根据职能分工,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4.10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4.10.1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安全,调集和贮备必需防护器材和消毒药品,以备随时应用。

4.10.2

应急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视情况作出决定。应急人员进入受威胁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方法以确保本身安全。当现场受到污染时,应按要求为应急人员配置防护设施,撤离时应进行消毒、去污处理。

4.10.3

出现水旱灾难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立即做好群众救援、转移和疏散工作。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当地政府和上级领导机构指令,立即公布通告,预防人、畜进入危险区域或饮用被污染水源。事发地和相关政府负责对转移群众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并妥善安置灾区群众,确保基础生活。事发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卫生部门加强受影响地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汇报工作,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方法,派出医疗队,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抢救护。必需时,可紧急动员当地医疗机构在现场设置紧抢救护所。

4.11

社会力量动员。出现水旱灾难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依据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对关键地域和关键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预防事态及其危害深入扩大。必需时,可经过当地政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突发事件处理,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调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4.12

信息公布。

4.12.1

防汛抗旱信息公布实施分级管理。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立即正确地公布应急处理工作情况及事态发展方面信息,并对新闻报道进行管理;重大信息可由事发地政府或上级政府公布,信息公布可采取举行新闻公布会、组织媒体报道、接收记者采访、提供新闻稿、授权新闻单位公布等方法。

4.12.2

全市性或重大汛情、旱情及防汛抗旱动态等信息,由市防指统一审核和公布;包含水旱灾情,由市防办会同市民政局审核和公布;包含部队和武警,由荆州军分区、武警荆州市支队审核。

4.12.3

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辖区内汛情、旱情及防汛抗旱动态等信息审核和公布,包含水旱灾情,由当地防办会同民政部门审核和公布。信息公布要根据《荆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公布预案》,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市政府新闻讲话人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下进行。

4.13

应急结束。

4.13.1

当严重水旱灾难趋势减缓,并得到有效控制时,市防指和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视汛情旱情,经过媒体宣告结束响应程序或紧急防汛期、紧急抗旱期。同时采取方法,预防或处理水旱灾难衍生事件。

4.13.2

依据相关紧急防汛、抗旱期要求征用和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突发水旱灾坏处理结束后应该立即归还;被征用或征用后毁损、灭失,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给赔偿。取土占地、砍伐林木,在汛期结束后依法向相关部门补办手续;相关地方政府对取土后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林木组织补种。

4.13.3

紧急处理工作结束后,事发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帮助当地政府深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带来损失和影响。

5

应急保障

5.1

通信和信息保障。

5.1.1

任何通信运行部门全部有依法保障防汛抗旱信息通畅责任。

5.1.2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根据以公用通信网为主标准,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通畅。堤防及水库管理单位必需配置通信设施。

5.1.3

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将防汛抗旱通信保障要求纳入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开启应急预案,快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通信设施,同时尽可能利用现有设施,确保防汛抗旱通信通畅。必需时,应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5.1.4

在紧急情况下,应充足利用公共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手段公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5.2

应急支援和装备保障。

5.2.1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对关键险工险段或易出险水利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险情后,应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防汛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受洪水威胁其它单位贮备抢险机械、抗旱设备、物资和救生器材,应能满足抢险或抗旱急需。

5.2.2

应急队伍保障。

(1)防汛队伍。任何单位和个人全部有依法参与防汛抗洪义务。驻荆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根据相关要求实施抗洪抢险任务。

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群众抢险队伍、非专业部队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省、市组织建设防汛机动抢险队和解放军组建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群众抢险队伍关键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非专业部队抢险队关键完成对抢险技术设备要求不高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关键完成急、难、险、重抢险任务。

调动防汛机动抢险队程序: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防汛机动抢险队,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调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防汛机动抢险队,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调动申请,由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意;同级其它区域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机动抢险队,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调动申请,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商调动。

调动部队参与抢险程序:标准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军队参与抢险救灾条例》办理。各县市区防指、市流域防指需要用兵时,向市防指申请,市防指依据申请研究决定用兵时,协商军分区向省防指、省军区提出申请,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紧急情况下,部队能够边行动边汇报。市防指应立即向荆州军分区补办相关手续。组织抢险救灾需武警参与时,由市防指和武警荆州市支队联络,并向省防指汇报,办理相关手续。

所在地政府应为参与抗洪抢险部队、武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提供必需生活和物质保障。

申请调动部队或武警参与抢险救灾文件内容包含:灾难种类、发生时间、受灾地域和程度、采取救灾方法和需要使用兵力、装备等。

(2)抗旱队伍。在抗旱期间,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工作。相关单位和个人全部有负担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抗旱任务责任。

抗旱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组成部分,在干旱时期应直接为受旱地域农民提供生活用水、流动浇灌,维修保养抗旱机具,租赁、销售抗旱物资,提供抗旱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方面服务。

5.2.3

供电保障。电力部门关键负责抗洪抢险、抢排渍涝、抗旱救灾等方面电力供给和应抢救援现场临时供电。

5.2.4

交通运输保障。交通运输部门关键负责优先保障防汛抢险人员和防汛抗旱救灾物资运输;分蓄洪区分洪时,负责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船舶调配;负责分泄大洪水时河道航行和渡口安全监管工作;负责大洪水时用于抢险、救灾车辆、船舶立即调配。

5.2.5

医疗保障医疗卫生部门关键负责灾区疾病防治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5.2.6

治安保障公安部门关键负责做好灾区社会治安保卫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分子,维护工程设施安全,确保抗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负责组织爆破教授对分洪爆破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评审和审批,做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戒严、警卫工作,维护分蓄洪区社会秩序。

5.2.7

物资保障。

(1)物资贮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关键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和受洪水威胁其它单位应按规范贮备防汛抢险物资。市防办应立即掌握防汛物资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情况,立即调整物资品种,提升抗洪抢险科技含量。

县市区防汛物资贮备品种应包含挡洪水、导渗堵漏、堵口复堤等所需抢险物料,救助、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及抗洪抢险人员所需救生器材,抢险施工、查险排险所需常见机具。

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贮备防汛物资品种及定额,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依据抗洪抢险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

易旱地域县市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贮备一定数量抗旱物资,由本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调用。

(2)物资调拨。防汛物资调拨标准:在抗洪斗争中,如发生险情,应由险情所在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就地调拨本级防汛抢险物资,在不能满足需要情况下,可申请调用上级防汛贮备物资或其它地域防汛贮备物资。当有多处申请调用防汛物资时,应优先确保关键地域防汛抢险物资急需。

防汛物资调拨程序。由流域防汛指挥机构或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向市防指提出申请,经同意同意后,由市防办向贮备单位下达调令;或向省防指申请调用中央、省级防汛物资。

5.2.8资金保障。中央和省财政筹集安排防汛抗旱资金,用于国家明确关键江河、湖泊、水库堤坝抗大洪抢大险和水毁工程修复,和遭受严重干旱地域为兴建应急抗旱设施、添置提运水设备和运行费用补助。荆州市及县市区财政筹集安排防汛抗旱资金,用于本区域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修复补助。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在防洪保护区范围内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防汛费,以加强保护区内防洪工程建设,提升防洪能力。

5.2.9

社会动员保障。

(1)防汛抗旱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全部有保护水利工程设施责任。

(2)汛期或旱季,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在多种新闻媒体公布水雨工情信息。依据水旱灾难发展,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机构应做好动职员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抗旱。

(3)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组组员单位在严重水旱灾难期间,应在做好本行业本系统抗灾工作同时,根据分工,处理防汛抗旱实际问题,同时充足调动本系统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4)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统一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在防汛抗旱关键时刻,各级行政首长应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抗灾减灾。

5.3技术保障。

5.3.1决议支持系统。

(1)逐步建立覆盖市防指、流域机构和各县市区防汛抗旱部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升信息传输质量和速度。

(2)改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扩大信息采集范围,使全市水文测站水情信息能在30分钟内传到省防指。

(3)建立和完善长江、荆南四河、东荆河、沮漳河等关键河段洪水预报系统,提升预报精度,延长有效预见期。

(4)建立工程数据库及长江、荆南四河、东荆河、沮漳河等关键河流地域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库,实现关键防洪工程基础信息和社会信息快速查询。

(5)建立长江、荆南四河、东荆河、沮漳河等关键河段防汛调度系统,并实现实时制订和优化洪水调度方案,为防洪调度决议提供支持。

(6)建立和省防指和各流域机构、各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之间异地会商系统。

(7)开发全市旱情监测预警和评定系统,开展旱情信息采集试点建设,为宏观分析全市抗旱形势和作出抗旱决议提供支持。

(8)合理加密山洪灾难估计和防治水雨情监测站网,增加预警信息量,提升估计水平和防治能力。

5.3.2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建立教授库,由气象、水文、水利、防洪、抗旱、地质、通信、信息、爆破等方面教授组成,具体负责提供相关专业技术咨询。当发生水旱灾难时,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调度,立即派出教授组,指导防汛抗旱工作。

5.4

宣传、培训和演练。

5.4.1

宣传教育。

(1)汛情、旱情、工情、灾情及防汛抗旱工作等方面公众信息交流,实施分级负责制,通常公众信息由本级防办责任人审批后,经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2)当关键江河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并呈上涨趋势;山区发生暴雨山洪,造成较为严重影响;出现大范围严重旱情,并呈发展趋势时,按分管权限,由本区域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公布汛情、旱情、灾情通报,以引发社会公众关注,参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3)防汛抗旱关键信息公布,实施新闻讲话人制度。由本级政府新闻讲话人或防汛抗旱指挥部指定讲话人,按要求经过当地政府网站、媒体统一向社会公布。信息公布可采取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收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公布会等形式。

5.4.2

培训。

(1)采取分级负责标准,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

(2)培训工作应做到规范课程、分类施教、严格考评、结业发证、确保培训工作质量。

(3)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个组织形式,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每十二个月汛前最少组织一次培训。

(4)部队、武警抗洪抢险应急部队培训,分别由荆州军分区、武警荆州市支队统一安排,市政府和地方相关部门给必需支持和帮助。

5.4.3

演练。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定时举行不一样类型应急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专业抢险队伍必需每十二个月进行抗洪抢险演练。多个部门联合进行专业演练,通常2-3年举行一次,由市防指负责组织协调。

6

善后工作

发生水旱灾难地方县市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和防疫救灾物资供给、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水毁修复、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善后工作。

6.1

救灾。

6.1.1

发生重大灾情时,事发地政府应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灾难救助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依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可派联络员参与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6.1.2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立即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灾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洁净水喝、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医,做好灾民临时生活安排,并负责灾民坍毁房屋恢复重建,处理灾民基础生活问题。

6.1.3

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传染源和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预防疫病传输、蔓延。

6.2

防汛抢险物料补充。针对当年防汛抢险物料消耗情况,市、县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应根据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要求,立即补充防汛抢险物资。

6.3

水毁工程修复。

6.3.1

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镇供水安全水毁工程,应组织突击施工,立即修复。水毁恢复项目及抗旱水源工程,分级列入财政预算;属于工程量大水毁恢复项目,分级列入基建计划。防洪工程应努力争取第二年主汛期之前恢复主体功效;抗旱水源工程应立即恢复功效。

6.3.2

遭到毁坏交通、电力、通信、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