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工程起重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电力建设工程起重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电力建设工程起重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电力建设工程起重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
《电力建设工程起重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

ICS××.×××

×××

备案号:JXXX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团体标准

T/CEC20182093

电力建设工程起重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iftingConstruction

of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Project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T/CEC20182093

目录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则........................................................................................................................................................3

5管理职责................................................................................................................................................4

6施工准备................................................................................................................................................6

7起重机械................................................................................................................................................9

8吊索具..................................................................................................................................................21

9吊点选择及吊耳设计..........................................................................................................................27

10地锚....................................................................................................................................................29

11装卸与拖运........................................................................................................................................29

12吊装....................................................................................................................................................32

13典型设备吊装....................................................................................................................................34

附录A......................................................................................................................................................40

常用材料力学性能....................................................................................................................................40

附录B......................................................................................................................................................45

达到或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起重施工工程...........................................................................45

附录C......................................................................................................................................................48

起重施工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48

附录D......................................................................................................................................................49

起重吊装工程危害辨识、风险分析和预防措施...................................................................................49

附录E......................................................................................................................................................53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起重工程施工前检查记录签证表.......................................................53

附录F......................................................................................................................................................55

风力等级....................................................................................................................................................55

附录G......................................................................................................................................................57

常用平衡梁结构及计算............................................................................................................................57

附录H......................................................................................................................................................62

常用吊耳的结构及计算............................................................................................................................62

附录I......................................................................................................................................................66

地锚的分类及计算....................................................................................................................................66

附录J......................................................................................................................................................74

常用材料的摩擦系数................................................................................................................................74

2

T/CEC20182093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力建设工程中起重机械、起重吊索具的使用及物件装卸、拖运和吊装等起重施工的要

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建设新建、改扩建、检修和拆除工程的起重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规范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十二届主席令第04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第28号令)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2号)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0号)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公告》(2019第3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0号)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

〔2018〕31号)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

《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TSG07-2019)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TSGZ6001—2019)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T5082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6067.1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

《通用桥式起重机》GB/T14405

《通用门式起重机》GB/T14406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GB/T5972

《起重吊钩》GB/T10051

《一般用途钢丝绳吊索特性和技术条件》BB/T16762

《粗直径钢丝绳》GB/T20067

《环索:钢丝绳吊索环索》GB/T30587

1

T/CEC20182093

《钢丝绳吊索插编索扣》GB/T16271

《钢丝绳夹》GB/T5976

《港口浮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T14734

《风力发电机组装配与安装规范》GB/T19568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

《高处作业吊篮》GB∕T19155

《风力等级》GB/T28591

《热带气旋等级》GB/T19201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JB/T11699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DL5009.1

《电力大件运输规范》DL/T1071

《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DLT5266

《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375

《船舶靠泊海上设施作业规范》SY/T10046

《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中国船级社)

《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JGJ305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规程》DGJ32J65

《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治安全标准》JGJT429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仅适用于本规范。

3.1电力建设工程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project

火电、水电、核电(除核岛外)、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发电建设工程和输变电等电网建设工程。

3.2起重施工liftingconstruction

工程项目施工中物件的装卸、厂(场)内拖运与吊装作业的统称。

3.3吊装作业liftingoperation

在起重机械、设备、工具的作用下,物件被提升并安装到规定位置的施工作业。

3.4物件object

设备、构件、材料等起重施工作业对象的统称。

3.5吊装载荷liftingload

物件、吊具、索具、吊钩组件及加强措施等重量的总和。

3.6起重机械liftingmachinery

以间隙、重复工作方式,通过起重吊钩或其他吊具起升、下降或运移物件的机械设备。

2

T/CEC20182093

3.7起重机crane

在一定范围内垂直起升和水平移动物件的起重机械。

3.8吊索sling

起重施工作业时,连接吊钩或承载设施与物件的柔性元件。

3.9索具rigging

起重用绳索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起重部件如绳夹、滑轮组、卸扣、吊索等的总称。

3.10吊具liftingattachments

用于起重施工作业时,连接吊钩或承载设施和物件与吊索的刚性元件的统称。

3.11吊耳liftinglug

起重施工作业中安装在物件上用于提升物件的吊点结构。

3.12试吊triallifting

正式吊装前,起升物件,使物件离开支撑适当距离后,检查各个部位受力情况的吊装作业。

4总则

4.1电力建设工程使用的起重机械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等的相关规定,并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起重机械对作业环境及气象条件有特定要求时,应遵守

该起重机械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4.2应建立起重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岗位人员职责范围和安全保障措施。

4.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符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关于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公告》(2019第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建

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

4.4起重机械选用应充分考虑场地(起重机的通道、安装、运行、操作、拆卸、支撑等)和环境条件(温

度、湿度、海拔、腐蚀性、易燃易爆、风力、潮汐、沙尘等)。

4.5吊具和索具产品应有质量证明文件。

4.6钢材、焊接及螺栓连接的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等取值符合要求(见附录A常用材料力学性能)。

4.7应编制起重施工技术方案,按本单位管理程序文件的规定审核和批准,并报送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应修订或重新编制起重施工技术方案,或编制修改单,并按原方案的审批程序审核

批准。

4.8施工前应进行交底并记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应全部签字;交底人为负责本项目的技术人员。

4.9起重指挥应掌握并执行起重施工技术方案,站在能直接指挥各个工作岗位的安全位置,按《起重吊运

指挥信号》(GB/T5082)统一指挥,信号清晰明确。起重机司机、指挥人员看不清对方或吊装载荷时,

应设中间指挥人员逐级传递信号。采用对讲机指挥时,应确保对讲机频道正确、工作正常,并备有对讲机

信号失效的应急措施,施工过程中要保持不间断传递语音信号,信号中断应立即停止动作,待信号确认正

3

T/CEC20182093

常后方可恢复施工。

4.10起重机械操作人员不得执行未取得起重指挥资格证人员的指挥命令;指挥信号不清或发现有事故风

险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并立即通知指挥人员;操作人员应听从任何人发出的危险信号;操作人员在操

作起重机械每个动作前,均应发出警示信号。

4.11施工前,应对起重机械、工器具、吊索具、物件、人员、交底、场地、力能、安全防护等进行全面

检查并记录。

5管理职责

5.1建设单位职责

5.1.1贯彻执行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以及上级、建设项

目所在地政府的规定;对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安全负全面管理责任。

5.1.2建立健全电力建设工程起重施工管理制度和起重机械管理制度,建立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组织机构

和管理体系。

5.1.3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周边环境等资料。

5.1.4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参加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

5.1.5建设单位不得对工程总承包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

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工程总承包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

安全防护用具。

5.1.6监督监理单位履行对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的监理职责;监督工程总承包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施

工单位履行对工程的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管理责任。

5.1.7不同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同一施工现场使用多台起重机械作业时,建设单位应当协调组织制定防止起

重机械相互碰撞的安全措施。

5.1.8建立健全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事故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置机制,实施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和事故救援。

5.1.9组织编制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落实应急组织、程序、资源及措施,定期组织演

练。

5.1.10电力建设工程实行工程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建设单位对工程的起重施

工和起重机械管理责任,对承包范围内工程的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安全生产负总责,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

建立与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管理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5.2监理单位职责

5.2.1贯彻执行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以及建设单位管理

制度和监理合同,编制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监理实施细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理规范的要求规范起重

施工和起重机械监理与相关服务行为。

5.2.2配备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使用全过程实施监理。

5.2.3审核吊索具产品质量证明,起重机械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使用登记、产权备案证

明等报验文件资料。

4

T/CEC20182093

5.2.4审核起重施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资格证书等资质报审文件资料。

5.2.5审核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

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5.2.6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监理单位应

当结合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并对危大工程施工实施专项巡视检查。

5.2.7监督施工单位执行起重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情况,形成旁站记录。

5.2.8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未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其进行整改;情节严重的,应当要求

其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

位和工程所在地建设工程主管部门。

5.2.9监理单位应当将监理实施细则、专项施工方案审查、专项巡视检查、验收及整改等相关资料纳入档

案管理。

5.2.10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遇紧急情

况时先停工、禁止操作,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

5.2.11审核现场起重施工的危险源辨识、防范措施和现场起重施工事故处置方案。

5.3施工总承包单位职责

5.3.1贯彻执行起重机械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以及上级、建设单位和建设项

目所在地政府的规定。

5.3.2建立健全项目部起重施工管理制度和起重机械管理制度,建立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组织机构和管理

体系。

5.3.3应当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主体工程不得分包。

5.3.4向施工单位提供拟安装设备位置的基础施工资料,确保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进场安装、拆卸所需的

施工条件。

5.3.5审核施工单位和起重机械安装单位的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建筑施工特种作

业人员的操作资格证。

5.3.6组织编制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的专项施工方案。

5.3.7组织召开超过一定规模的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的危大工程专家论证会。

5.3.8应当将专项施工方案及审核、专家论证、交底、现场检查、验收及整改等相关资料纳入档案管理。

5.3.9组织制定起重机械和起重施工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

5.3.10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使用情况。

5.3.11施工现场有多台起重机械作业时,应当组织制定并实施防止起重机械相互碰撞的安全措施。

5.3.12负责组织施工单位并邀请监理单位进行起重机械投用前的验收和起重施工前起重机械、吊索具和

吊装场地的检查。

5.3.13组织建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

5.4施工单位职责

5

T/CEC20182093

5.4.1贯彻执行起重机械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以及上级、建设单位、施工总

承包单位及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的规定。

5.4.2建立健全项目部起重施工管理制度和起重机械管理制度,建立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组织机构和管理

体系。

5.4.3负责编制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并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

单位公章。

5.4.4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应当向施工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方案交底。

5.4.5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专项施工方案。

5.4.6应当对危大工程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项目负责人应当在施工现场履职。

5.4.7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使用情况。

5.4.8负责检查起重机械及现场施工条件。

5.4.9应当将专项施工方案及审核、专家论证、交底、现场检查、验收及整改等相关资料纳入档案管理。

5.4.10组织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管理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培训,建立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管理技术人

员和作业人员台账,进行动态管理。

5.4.11负责组织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制定安全控制措施;

5.4.12组织起重施工和起重机械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及演练。

5.4.13负责建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

6施工准备

6.1作业人员

6.1.1从事起重施工的人员应年满18周岁,同时健康状况应符合起重施工方案中的相关要求。

6.1.2从事起重施工的人员应具有必要的起重知识,熟悉有关规程、规范。起重指挥、司机等人员应在取

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关作业,严禁无证上岗。

6.2起重机械

6.2.1起重机械应满足起重施工方案中性能和型式等方面的要求。

6.2.2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应当按照安装使用说明书及安全技术标准的有关要求对起重机械进行自检、

调试和试运转。自检合格的,应当出具自检合格证明。

6.2.3属于特种设备的起重机械,必须通过检验机构的检验并经检验合格,方可从事相关作业。不属于特

种设备的起重机械,应有生产厂家出具的相关合格证明材料。

6.2.4起重机械作业前应进行以下检查:外观、金属结构、主要零部件、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液压及电

气系统、司机室、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等。

6.3吊索具

6.3.1吊索具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设计与制造,应有合格证明材料,吊索具上的标牌或标识应清晰,外观无

缺陷,施工单位和管理单位应进行检查验证,使用期间应按照设计或制造厂家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验证。

6.3.2现场插编钢丝绳插编方法应满足《钢丝绳吊索插编索扣》GB/T16271要求,首次使用前验收合格,

6

T/CEC20182093

每次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6.3.3合成纤维吊装带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表面无擦伤、割口、承载芯裸露、化学侵蚀、热损伤

或摩擦损伤、端配件损伤或变形等缺陷。

6.3.4现场加工的吊耳应经过设计计算,焊接工艺、焊缝检测方法及结果应符合《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

量分级指南》(GB/T19418)中C级焊缝的相关要求。

6.3.5外购专用工器具(如平衡梁、滑道、千斤顶、手拉葫芦等)应具有合格证明材料,工器具上的标牌

或标识应清晰,外观无缺陷。自行设计、制作的应经计算校验合格。

6.3.6使用滚杠进行拖运施工,应对滚杠承载能力及最小使用数量进行验算。

6.3.7地锚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设置,并标明承载能力。

6.4技术文件

6.4.1达到或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起重施工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见附录B达到或超过一定

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起重施工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危大起重施工工程实行分包的,专项施工方案可以由相关专业分包单位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

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危大起

重施工工程实行分包并由分包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分

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6.4.2起重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应按要求进行编制(参见附录C起重施工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并进行

危害辨识、风险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参见附录D起重吊装工程危害辨识、风险分析和预防措施)。

6.4.3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起重施工工程除编制起重专项施工方案外,还应组织专家论证。对于

具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受包特级或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且具有相应特种设备(起重

机械)安装许可资质或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施工单位,可组织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

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立的专家库或企业内部建立的专家库专家进行论证,专家必须具备

以下基本条件:

1)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

2)从事相关专业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6.4.4直接参与本项目的人员不得以专家的身份参加审查论证。

6.4.5属于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地,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的起重施工,施工单位应当按照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起重施工方案进

行论证。

6.4.6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起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

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

6.4.7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起重施工工程应填写《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起重工程施工前

检查记录签证表》(参见附录E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起重工程施工前检查记录签证表),并由起

7

T/CEC20182093

重施工总指挥签署吊装命令后,方可进行试吊和吊装作业。

6.5作业环境

6.5.1起重机械支撑条件

1)起重机械的支撑点应避开地下煤气管道或电缆线或廊道等,如果避不开,应对地下设施实施保护

措施。

2)起重机械吊装站位基础需特殊处理的应由施工单位在起重施工方案中明确处理要求,并参加地基

承载力测试,测试结果满足方案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3)起重机械在基坑边、沟边、坡边作业或停放时,应符合7.1.23的相关要求。

6.5.2起重机械周围的构筑物

1)起重机械作业时应确保起重机械与建筑物等构筑物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2)起重机械接近至架空输电线预定安全距离作业时,应制定意外触碰时的应急措施。

3)起重机械接近架空输电线作业时,指挥人员、起重机司机和其他现场工作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不熟悉的地区工作时,检查是否有架空线;

——确认所有架空电缆线路是否带电;

——在可能与带电输电线接触的场合,工作开始之前,应首先考虑当地电力主管部门的意见。

4)起重机械臂架、吊索具及物件等,与架空输电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6-1的规定。

表6-1起重机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

输电线路电压最小距离输电线路电压最小距离

kVmkVm

<11.50±50及以下4.50

1~202.00±4008.50

35~1104.00±50010.00

1545.00±66012.00

2206.00±88013.00

3307.00

5008.00

75011.00

100013.00

注1:750kV电压等级的数据是按海拔2000m校正的,其他电压等级数据按照海拔1000m校正的。

注2:表中未列电压等级按高一档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执行。

5)起重机械馈电裸滑线与周围设备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6-2的规定,否则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表6-2起重机馈电裸滑线与周围设备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及偏差

项目

mm

8

T/CEC20182093

距地面高度>3500

距汽车通道高度>6000

距一般管道>1000

距氧气管道及设备>1500

距易燃气体及液体管道>3000

6.5.3气候条件

1)起重机械作业,应满足厂家对起重机械温度、湿度、海拔、腐蚀度等条件的要求。

2)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应满足厂家对风速、雨雾、雷电等条件的要求。

3)为应对台风等恶劣天气,应为履带起重机预留应急通道,该通道应提前按需规划,且不得被占用。

6.6其它要求

6.6.1起重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检查,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起重施工工程还应有建设、

监理及总承包单位参加。

6.6.2施工现场用电执行《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6.6.3闲置或停用一年以上的起重机械,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应进行额定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和动载

荷试验。

6.6.4在台风、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后,施工单位应对起重机械进行全面检查。

7起重机械

7.1一般规定

7.1.1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取得生产许可证并经检验合格的起重机械;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

经报废的起重机械。

7.1.2安装前的告知

1)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监管的起重机械,起重机械安装单位应当

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起重机械安装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

全监督管理的部门。

2)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地的起重机械,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作业人员名单,

作业时间等材料报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后,告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

主管部门。

7.1.3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许可资质,监理单位必须审查其资质符合要求,并留存

其资质证件复印件或扫描件。

7.1.4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及顶升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执行,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验收并办

理交接。

7.1.5属于特种设备的起重机械在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在自检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应经特种设备检验检

测机构进行检验合格,并取得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和检验合格报告。

1)对于属于市场监管总局监管的起重机械,实施首次检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

9

T/CEC20182093

2)对于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的建筑起重机械的检验,由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对建

筑起重机械开展安装质量检测和定期检测。

3)国外项目起重机械的检验,按照所在国别的要求执行。

7.1.6使用登记

1)属于市场监管总局监管的起重机械的使用登记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当在起重机械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2)属于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地的起重机械的使用登记

使用单位应当自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资料,建筑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等,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

门办理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

7.1.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操作资格证书,起重机械司机作业资格证应

与起重机械类别相符合。属于市场监管总局监管的起重机械,从事起重机械司索作业人员、安装维修人员、

起重机械地面操作人员和遥控操作人员,由使用单位进行培训和管理,并保存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合格记录。

7.1.8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状况对起重机械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每次使用前

进行试运行检查和例行安全检查。

7.1.9未获得厂家同意,起重机臂架上严禁安装广告牌、轮廓灯等增加受风面的设施。

7.1.10起重机械使用的钢丝绳,其结构型式、强度等规格应符合起重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钢丝绳与卷

筒应连接牢固,放出钢丝绳时,卷筒上应至少保留三圈,收放钢丝绳时应防止钢丝绳损坏、扭结、弯折和

乱绳。

7.1.11起重机械起吊物件时,吊臂和物件上严禁有人或浮置物;

7.1.12起重机械在作业中出现故障或其他异常时,应采取措施放下物件,停止运转后进行检修,严禁在

机械设备运转中调整或检修。

7.1.13起重机械应接地可靠,对于保护接零系统,起重机械的重复接地或防雷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

Ω。对于保护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7.1.14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起重机械,主、副钩不得同时使用,设计允许同时使用的专用起重机械

除外。

7.1.15严禁随意调整或解除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严禁用限位装置代替操作机构;除了载荷试验外,

起重机械不得起吊超过额定载荷的物件。

7.1.16起重机械严禁采用自由下降的方法下降吊钩或物件。吊钩悬挂点应在物件重心的垂直线上,吊钩

钢丝绳应保持垂直,不得歪拉斜吊。单机起吊较重或细长物件时,两端应有牵引绳控制方向。

7.1.17在风力达到六级及以上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的起重作业,并做好各项

安全技术措施。重新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各安全装置灵敏、可靠。在风力达到五级及以上时,禁止起

重机械及垂直运输机械的安装、拆卸作业,禁止吊运迎风面积大的物件。起重机械使用说明书或施工有特

10

T/CEC20182093

殊规定和要求的,应遵守较高要求,风力等级参见附录F。

7.1.18起吊载荷达到起重机械额定起重量的90%及以上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不大于200mm,检查起

重机械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稳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起吊。

7.1.19起重机械作业时速度应平稳,回落时应低速轻放,不得突然制动或在没有停稳时作反方向动作。

7.1.20两台及以上起重机械在同一区域使用,可能发生碰撞时,应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

行交底。

7.1.21使用说明书规定允许起重机带载行走时,行走道路、载荷、行驶速度以及起重机械工况等应严格

遵守起重机械使用说明书要求。

7.1.22起重机械行走和作业的位置,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起重机械的使用要求,并考虑地下设施的安全以

及与周围障碍物的安全距离,机身倾斜度不得超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7.1.23起重机械行走或停放时,其车轮、支腿的前端、外侧与沟、坑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沟、坑深度的

1.2倍,小于1.2倍时应采取防倾倒、防坍塌措施。

7.1.24吊装就位后,应待临时支撑、吊挂完成或就位牢固后方可脱钩。

7.1.25作业完毕后,应摘除挂在吊钩上的绳索,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防风停车的各

项安全技术措施。

7.1.26起吊的物件不宜在非工作时间悬吊于空中,否则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7.2汽车(轮胎/全地面)起重机

7.2.1支腿作业时,所有轮胎应离地,整机保持水平状态,回转支承安装平面的倾斜度不得超过使用说明

书的规定。

7.2.2需要支腿后作业的起重机,作业前应先支好全部支腿,作业过程中严禁扳动支腿操纵阀。调整支腿

必须在无载荷时进行,并将臂架转至正前方或正后方。作业中发现支腿下沉、吊车倾斜等不正常现象时,

必须放下重物,停止吊装作业。

7.2.3平衡配重、超起装置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起重性能表、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配置。

7.2.4正常作业时,过载解除开关或强制释放开关严禁使用。

7.2.5作业完毕,应先将起重臂架放在支架上,方可收回支腿;行驶前,应将吊钩挂在挂钩上并收紧钢丝

绳。

7.3履带起重机

7.3.1起重机应站在水平坚实的支撑面上作业,支撑面的承载能力应大于起重机当前工况下最大接地比压。

7.3.2超起工况工作时,应严格遵守起重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派专人监护超起装置,超起装置回转区

域应无障碍物。

7.3.3起重机上下坡道(坡度大于2°)时应严格遵守使用说明书要求,上坡时应将起重臂仰角适当放小,

下坡时,应将起重臂仰角适当放大,不得长距离行走(大于1km)。

7.3.4正常作业时,过载解除开关或强制释放开关严禁使用,并严禁在安装模式下使用。

7.3.5作业完毕,应将起重机停放在坚固的地面上,不得靠近边坡和松软路肩停放,吊钩起升到接近顶端

11

T/CEC20182093

的位置,使各部制动器置于制动状态,操作杆置于空档位置,关闭动力,锁闭操作室。

7.4塔式起重机

7.4.1安装、拆卸和顶升作业不应超过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允许最大风速,不应在雨、雪、大雾和塔机结

构上结冰等气候条件下进行,应特别注意对顶升作业的风速限制。

7.4.2顶升加节作业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加节后需进行附着的,应按先安装附着装置、后顶升加节的

顺序进行。拆卸作业时,应先降节,后拆除附着装置。

7.4.3塔顶高度大于30m且高于周围建筑物的塔机,应在塔顶和臂架端部安装红色障碍指示灯,该指示

灯的供电不应受停机的影响。

7.4.4当起重臂根部铰点高度大于50m时,应安装风速仪;当大于工作极限风速时,应能发出停止作业警

报。

7.4.5塔机的尾部与周围建筑物及其外围施工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0.6m。

7.4.6两台塔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塔机的起重臂端部与另一台塔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

2m的距离;处于高位塔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平衡重的最低部位)与低位塔机中处于最高

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7.4.7塔式起重机作业完毕后,起重臂宜转向到顺风方向,应打开回转机构的锁定装置,使其360°自由

回转。

7.5桥(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

7.5.1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设抗风防滑装置,作业完毕后,应夹紧夹轨器,打好铁鞋或拉设缆绳。

7.5.2运行区域内起重机结构与周边固定障碍物(厂房)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0.1m,与人员通道最小距

离不得小于0.5m;起重机与厂房间的上方间隙不得小于0.2m。

7.5.3作业完毕,厂房内的桥式起重机应停放在登机爬梯处,且不得停放在运行机组的上方。

7.5.4当两台或两台以上起重机械或起重小车运行在同一轨道上时,应装设防碰撞装置。

7.5.5两台起重机同时抬吊同一物件时,应保持安全距离,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升降同步。严禁用一

台起重机顶推另一台起重机。

7.5.6门座起重机之间、门座起重机与缆索起重机交叉作业时,要特别注意指挥人员信号,并注意扒杆顶

端,钢丝绳和吊钩位置,避免相碰。

7.6缆索起重机

7.6.1缆索起重机轨道安装应符合《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DLT5266要求。

7.6.2缆索起重机塔架及机构安装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高强螺栓施工应符合《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SL

375要求。

7.6.3缆索起重机承载索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带制动器的承载索卷筒放置位置距导向装置不少于20m,承载索安装放送时放送长度的测量必须使

用30m及以上并校验合格的钢卷尺。

12

T/CEC20182093

2)承载索从卷筒放置位置到安装轴线,所有弯曲位置半径不小于100d(d:承载索直径)。

3)承载索安装时选用的辅助索承受最大载荷安全系数不小于3.5,辅助索安装垂度应控制在5%~10%。

4)承载索安装时选用的牵引索最大载荷安全系数不小于6。

5)承托承载索使用的土承马,安装间距应控制在10m~30m之间。

6)承载索在土承马间的垂度应控制在间距的10%~15%之间。

7)承载索索头浇铸严格按照厂家技术要求要求进行。

8)承载索安装张紧轴线必须于辅助索中心线一致;承载索安装张紧力小于150t时,宜采用滑轮组张

紧,滑轮组走绳安全系数不小于6;承载索安装张紧力大于150t时宜采用钢绞线液压张紧装置张紧。

7.6.4缆索起重机运行应按照《水电水利工程缆索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DLT5266进行,同时还应满足:

1)每天进行架空检查,检查内容应符合缆索起重机说明书的要求。

2)高低平台布置的缆索起重机,在高平台缆索起重机跨越低平台缆索起重机时,应卸除载荷并将大

钩提升至限位高度。

3)两台缆索起重机进行抬吊作业时:同型号的缆索起重机载荷系数不大于0.8;非同型号的缆索起重

机载荷系数不大于0.7。

7.7桅杆起重机

7.7.1桅杆起重机(港口)

1)安装在码头的桅杆起重机基础应与码头设计方联合设计,确保码头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应具备可靠的防止起重臂后翻倾倒措施。

3)非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50年一遇暴风载荷。

4)需要扳起起重臂确保其他码头设备通过时,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5)桅杆和起重臂端部应设避雷针,应设有将雷电安全引致地面设施。

6)通过高压(10kV以上)供电时,供电电缆必须由专业人员接线并通过耐压测试。

7)停机操作应严格执行说明书规定进行。

7.7.2内悬浮抱杆

1)组立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的杆塔时,不得使用木抱杆。

2)用于组塔或抱杆的临时拉线均应用钢丝绳。

3)抱杆组塔应设置临时地锚(含地锚和桩锚),锚体强度应满足相连接的绳索的受力要求。

4)钢制锚体的加强筋或拉环等焊接缝有裂纹或变形时应重新焊接,木质锚体应使用质地坚硬的木料。

发现有虫蛀、腐烂变质者禁止使用。

5)采用坑锚时,地锚绳套引出位置应开挖马道,马道与受力方向应一致。

6)采用角铁桩或钢管桩时,一组桩的主桩上应控制一根拉绳。

7)临时地锚应采取避免被雨水浸泡的措施。

8)不得利用树木或外露岩石等承力大小不明物体作为主要受力钢丝绳的地锚。

9)地锚埋设应设专人检查验收,回填土层应逐层夯实。

13

T/CEC20182093

10)承托绳的悬挂点应设置在有大水平材的塔架断面处,若无大水平材时应验算塔架强度,必要时应

采取补强措施。

11)承托绳应绑扎在主材节点的上方。承托绳与主材连接处宜设置专门夹具,夹具的握着力应满足承

托绳的承载能力。承托绳与抱杆轴线间夹角不应大于45°。

12)抱杆内拉线的下端应绑扎在靠近塔架上端的主材节点下方。

13)提升抱杆宜设置两道腰环,且间距不得小于5m,以保持抱杆的竖直状态。

14)构件起吊过程中抱杆腰环不得受力。

15)应视构件结构情况在其上、下部位绑扎控制绳,下控制绳(也称攀根绳)宜使用钢丝绳。

16)构件起吊过程中,下控制绳应随吊件的上升随之松出,保持吊件与塔架间距不小于100mm。

7.7.3落地摇(平)臂抱杆

1)抱杆组装应正直,连接螺栓的规格应符合规定,连接螺栓拧紧力矩符合使用说明书和规范的要求。

2)抱杆应坐落在坚实稳固平整的地基或设计规定的基础上,若为软弱地基时应采取防止抱杆下沉的

措施。

3)提升(顶升)抱杆时,不得少于两道腰环,腰环固定钢丝绳应呈水平并收紧,同时应设专人指挥。

4)摇臂的中部位置或非吊挂滑轮位置不得悬挂起吊滑轮或其他临时拉线。

5)停工或过夜时,应将起吊滑轮组收紧在地面固定。禁止悬吊构件在空中停留过夜。

6)抱杆采取单侧摇臂起吊构件时,应收紧抱杆四侧临时拉线;抱杆无拉线时,起吊构件对侧摇臂及

起吊滑轮组应收紧作为平衡拉线。

7)吊装构件前,抱杆顶部应向受力反侧适度预倾斜。构件吊装过程中,应对抱杆的垂直度进行监视,

抱杆向吊件侧倾斜不宜超过100mm。

8)无拉线摇臂抱杆不宜双侧同时起吊构件。若双侧起吊构件应设置抱杆临时拉线。

9)抱杆提升过程中,应监视腰环与抱杆不得卡阻,抱杆提升时拉线应呈松驰状态。

10)抱杆就位后,四侧拉线应收紧并固定,组塔过程中应有专人值守。

11)抱杆各部件间应连接牢固,并设置附着和配重。

12)抱杆应用良好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13)构件应组装在起重臂下方,且符合起重臂允许起重力矩要求。

14)应配置力矩、风速等监控装置,作业前检查应处于正常状态。

15)平臂抱杆起重小车行走到起重臂顶端,终止点距顶端应大于1m。

7.8钢绞线式液压提升装置

7.8.1液压提升装置安装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保养,并在地面对每个液压缸进行通电空载试验,合格后

方可进行安装。

7.8.2卡爪、钢绞线等零部件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不得超过设备制造厂家规定要求。

7.8.3液压提升装置的承载结构,应有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或经过相关强度计算校核合格。

7.8.4安装卡爪前须向卡座锥孔内及卡爪锥面均匀涂抹一层专用润滑脂。

7.8.5安装卡爪时,应特别注意每个卡爪的导向螺钉的牢固性,拧紧后螺钉伸出高度应一致。

14

T/CEC20182093

7.8.6钢绞线必须经过检查,应无折弯、松股和严重锈蚀等缺陷。严禁与任何带电体接触。

7.8.7根据载荷和提升高度,确定钢绞线数量和长度,左捻和右捻钢绞线数量各半,位置相对于主液压缸

中心对称布置。当载荷较小时,每台千斤顶钢绞线的数量在卡座圆周对称位置同时减少,并优先使用外圈

钢绞线。

7.8.8钢绞线导向架可根据现场条件配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钢绞线导出高度及弯曲半径应满足使

用说明书要求。

7.8.9下锚头安装时,应使每根钢绞线在液压缸上的位置与下锚座孔位一一对应。钢绞线不准错位,不准

中间交叉,不准扭转。

7.8.10液压提升装置安装完成后,应对所有液压缸进行同步性调试,保证各缸活塞往复运行速度一致,

开卡爪板动作时间一致。

7.8.11安装完成后需对钢绞线进行反复多次轮流预紧使每个液压缸的钢绞线均匀受力。

7.8.12在正式起吊物件前,应进行试吊。试吊无异常后,进行正式吊装。

7.8.13液压提升装置在运行时应对卡爪进行专人监护,每个行程的所有卡爪均完全锁紧。

7.8.14液压提升装置同步起升过程中,应注意各台液压缸同步性,必要时进行单缸的偏移纠正。

7.1.15在整个起吊过程中,检查和监护主要受力结构无异常,检查高压油管、高压泵等无异响,仪表压

力正常,钢绞线有局部松弛现象时,应停机进行处理。

7.8.16对于爬升式液压提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钢绞线有移动,出现“窝缸”现象,应停止提升,

分析原因并采取调整措施。

7.8.17当需要长时间悬停时,应将负荷转换到安全锚组件上。

7.9吊装门架

7.9.1严格按照门架相应工况的额定起重量起升物件,不得超负荷使用。

7.9.2门架及其起升机构在安装前必须进行检查保养,各结构应无变形,无严重锈蚀,转动部位转动灵活,

润滑良好。

7.9.3门架安装、运行场地要求坚实、平整,地耐力和水平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9.4地基处理应了解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和地下设施等情况,应根据地基的承载能力确定地基的处理方

法和处理范围。

7.9.5门架平移轨道设计满足被吊物件最大承重要求,对受力建筑、承重梁等应根据建筑物设计图纸进行

强度校核,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7.9.6门架安装时,主梁、支腿(立柱)、固定架等构件之间的螺栓未全部紧固前,不得放松或拆除缆绳,

辅助吊车不得松钩。

7.9.7门架拆卸时,辅助起重机未完全承载相应物件重量前,不得拆除主梁、支腿(立柱)、固定架等构

件之间的连接螺栓,不得放松或拆除缆绳。

7.9.8门架投用前应进行空载模拟试验,正式起吊前应进行试吊。试吊完成后,应检查起升机构、行走机

构、各受力构件和受力点、支腿(立柱)垂直度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