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估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估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估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估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估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环境空气质量 2一、评价因子 2二、监测方案 2三、监测结果 3第二节地表水环境质量 8一、评价因子 8二、监测方案 9三、监测结果 15四、评价结论 16第三节地下水环境质量 16一、评价因子 17二、监测方案 17三、监测结果 18四、评价结论 21第四节土壤环境质量 21一、评价因子 21二、监测方案 21三、评价结论 23第五节声环境质量 24一、评价因子 24二、监测方案 24三、监测结果 26四、评价结论 28第一节环境空气质量一、评价因子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估选取SO2、NO2、PM10、PM2.5、CO、O3、TVOC、HCl、硫酸雾、甲醇、甲醛、H2S、NH313种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二、监测方案(一)监测布点根据环境评价监测要求及本区域特点,监测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见下表。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布置序号测点名称与规划区的相对位置方向备注监测因子1区内敏感点SO2、NO2、PM10、PM2.5、CO、O3、TVOC、HCl、硫酸雾、甲醇、甲醛、H2S、NH32区内敏感点3区内敏感点4区内敏感点5区内敏感点6下风向敏感点7上风向对照点8自动监测站数据采用自动监测站数据(二)监测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时间及频次监测因子监测项目SO2、NO2、CO、O3、硫酸雾、甲醇、甲醛、HCl、H2S、NH31小时平均值SO2、NO2、PM10、PM2.5、CO、甲醇24小时平均值O3、TVOC8小时平均值(三)监测时间空气质量监测为一期:监测周期为连续七天。三、监测结果准率准NO2氨NO2准率准氨NO2氨NO2四、评价结论根据监测结果,做出该区域中SO2、NO2、PM10、PM2.5、CO、O3、TVOC、HCl、硫酸雾、甲醇、甲醛、H2S、NH3是否能够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评价。第二节地表水环境质量一、评价因子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估选取pH、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硫化物、氟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11种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二、监测方案(一)监测断面布设对所在区域内涉及的相关水体进行监测,其中涉及区域内水体包括XX河、XX河、XX河、XX渠、XX河、XX河等共布设14个监测断面。具体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情况见表。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编号河流名称监测断面名称和位置1#2#3#4#5#6#7#(二)监测项目水质监测项目包括常规水质参数和特征水质参数。具体项目为pH、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硫化物、氟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同时请记录所监测水体有关的水文要素。(三)采样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按下图中规定的方法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序号项目分析方法1水温温度计法2PH值玻璃电极法3溶解氧碘量法电化学探头法4高锰酸盐指数酸性法5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6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7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8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9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10铜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11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2氟化物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13硒2,3—二氨基萘荧光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4砷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冷原子荧光法15汞冷原子荧光法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6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17铬(六价)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18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螯合萃取法)19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20挥发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21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2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蓝分光光度法23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24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滤膜法25硫酸盐重量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铬酸钡光度法离子色谱法26氯化物硝酸银滴定法硝酸汞滴定法离子色谱法27硝酸盐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28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29锰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甲醛肟光度法30三氯甲烷顶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31四氯化碳顶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32三溴甲烷顶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33二氯甲烷顶空气相色谱法341,2—二氯乙烷顶空气相色谱法35环氧氯丙烷气相色谱法36氯乙烯气相色谱法371,1—二氯乙烯吹出捕集气相色谱法381,2—二氯乙烯吹出捕集气相色谱法39三氯乙烯顶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40四氯乙烯顶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41氯丁二烯顶空气相色谱法42六氯丁二烯气相色谱法43苯乙烯气相色谱法44甲醛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杂茂(AHMT)分光光度法45乙醛气相色谱法46丙烯醛气相色谱法47三氯乙醛气相色谱法48苯液上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49甲苯液上气相色谱法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50乙苯液上气相色谱法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51二甲苯液上气相色谱法二硫化碳萃取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52异丙苯顶空气相色谱法53氯苯气相色谱法541,2—二氯苯气相色谱法551,4—二氯苯气相色谱法56三氯苯气相色谱法57四氯苯气相色谱法58六氯苯气相色谱法59硝基苯气相色谱法60二硝基苯气相色谱法612,4—二硝基甲苯气相色谱法622,4,6—三硝基甲苯气相色谱法(四)监测频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取样一次,补充监测1天,每天采样2次。三、监测结果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统计与评价结果单位:mg/L,pH无量纲,大肠菌群:MPN/L四、评价结论根据区域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做出该区域各断面监测因子监测结果是否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的评价结果。第三节地下水环境质量一、评价因子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估选取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铜、锌、总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二、监测方案(一)监测点布设地下水监测信息一览表序号监测点名称位置监测内容1水质、水位234567(二)地下水监测因子1.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铜、锌、总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检测分析地下水中K+、Na+、Ca2+、Mg2+、CO32—、HCO3—、Cl—、SO42—;3.同时测量并调查井深、水位埋深等,并提供监测点位坐标。(三)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2天,每天取样1次。三、监测结果地下水监测统计与评价结果单位:mg/L4#综合园区村四、评价结论根据区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做出该区域各监测因子监测结果是否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的评价结果。第四节土壤环境质量一、评价因子本次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估选取土壤中8项重金属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二、监测方案(一)监测点布设监测频率:每个监测点位采样一次,测3个柱状点,区内2个表层点,区外2个表层点。(二)土壤理化性质T5、T6、T7三个监测点位监测土壤理化性质(土体结构、土壤结构、土壤质地、阳离子交换量、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孔隙度等)(三)监测因子:各监测点的土壤的理化性质,表层点及柱状样点监测因子见下表。土壤表层点监测布点编号测点名称监测因子T1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T2T3砷、镉、铬、铜、铅、汞、镍、锌T4编号测点名称监测因子T5PH、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甲苯T6T7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注:表层样应在0—0.2m取样。柱状样通常在0—0.5m、0.5m—1.5m、1.5m—3m分别取样,3m以下每3m取1个样,可根据基础埋深、土体构型适当调整。三、评价结论根据区域土壤监测结果,做出该区域各监测因子监测结果是否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评价结果。第五节声环境质量一、评价因子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估选取区域噪声作为评价因子。二、监测方案(一)监测布点结合本区域的声环境特征,考虑功能分区及敏感点,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网格布点法,规划区及周边设XX个敏感点监测点、设置XX个交通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XX个工业企业声环境质量监测点,具体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布设见表。噪声监测布点一览表序号监测点名称序号监测点名称噪声监测布点一览表序号监测点名称12345678910(二)监测因子区域噪声。(三)监测时间和频率噪声分昼间和夜间进行监测,监测2天,统计等效连续A声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