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毕业生质量检历史测卷(二)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毕业生质量检历史测卷(二)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毕业生质量检历史测卷(二)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毕业生质量检历史测卷(二)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毕业生质量检历史测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届毕业生历史科质量检测卷(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时间:80分钟范围:中考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60分)1.山东省2021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跋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打制方法制作的工具,如石锤、刮削器等,“对于……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具有重大价值。”由材料我们可以推知该遗址属于()A.农耕时代B.旧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D.青铜时代2.“记忆中原,老家河南”宣传语作为河南旅游形象宣传片的主题语深入人心。“老家河南”在海外华人的心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梦回牵绕的向往。这主要体现了华夏民族()A.寻根敬祖的传统B.敬畏天命的意识C.家族观念的浓厚D.爱国精神的延续3.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的是()A.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C.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4.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商鞅在《商君书·更法》中则说:“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这表明()A.两者都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B.两者都在规劝统治者要积极地创新变革C.商鞅明显比孔子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更深D.时代差异使两者对变革社会的主张不同5.一书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些观点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下列属于“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7.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B.创立殿试制度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创三省六部制8.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C.“二次革命”遭到镇压D.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9.有人说,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西学东渐——“雾里看花”、中体西用——“移花接木”、从制度到思想——“学习仿效”。这个过程体现了()A.近代中国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C.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D.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10.由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所处的时代面临着政治危机和价值取向危机,双重危机之下,他们迫切追求的价值观和宇宙观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他们希望个人与民族国家一起得到拯救。他们的“良方”是()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D.三民主义11.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你认为以下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12.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A.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13.1895—1913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中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达549家,增速较快。其主要原因是()A.新式教育发展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政府政策推动D.国内社会环境稳定14.1949年9月,作为特别邀请的天津代表——织布工人董和亭参加了北京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A.争取西藏和平解放B.筹备建立新政权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优先发展重工业15.“1954年底,国务院决定采取‘统筹兼顾、归口安排、按行业改造’的方针,以解决公私之间的矛盾;按行业采取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的办法实行合营,加快了改造私营工业的步伐。”材料中“改造私营工业”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三大改造期间C.大跃进期间D.文化大革命期间16.20世纪5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很少赞扬中国,且报道时多使用“红色中国”。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则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赞扬“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这一转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美国政府着手改善中美关系B.中国经济实力已经显著增强C.中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D.美国媒体摒弃意识形态偏见17.2023年4月13日至1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了盛大的泼水节系列庆祝活动,西双版纳全州放假5天,而泼水节也是展现了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的政治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8.一个美国记者在万隆会议发表评论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发出这样的评论,是由于周恩来提出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的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19.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应付、一般性参与、主动参与到主导参与的过程。下列最能体现“主导参与”的是()A.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B.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C.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罗马斗兽场外部的拱门(如题21图)为两边用古典柱子夹插并立所形成的柱式——拱门联合结构,它把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罗马建筑()A.恪守民族文化B.追求外型精美C.专注学习和照搬D.善于传承和创造21.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之后的日本“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天皇掌握了实权22.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A.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B.《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C.《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23.明治天皇即位之初,就发表亲笔信,宣称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这体现明治政府意图()A.加强中央集权B.提倡“文明开化”C.进行侵略扩张D.实行“殖产兴业”24.下图是近代以来陆上交通工具的演变,体现出()马车蒸汽机车早期汽车动车A.科技进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B.信息传递影响人们思想观念C.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D.科技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25.一战后,美国急欲改变日本在华的优势局面,瓦解英日同盟,孤立日本,遂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名,召开国际会议,签署条约。该条约()A.首次提出了“门户开放”B.极大地削弱了德国实力C.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D.将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26.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明确表示,中国应当取得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平等地参与四强机构,参与和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这一表态的原因是()A.中国实力大增成为亚洲地区大国B.美国实行冷战政策需要拉拢中国C.抗日战争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D.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27.下图所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军事行动。这一行动()诺曼底登陆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D.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28.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同年春,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说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是()A.带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B.加快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进程C.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D.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29.1960年以来,日本立法和内阁会议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的方针的决议,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日本产业结构调查会从1963年起开始制定产业结构长期构想。材料说明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因素是()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B.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C.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D.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30.若把美苏开始冷战、西欧经济得到恢复、日本的崛起、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万隆会议的召开等史实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A.一战后世界的变化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二战后世界的变化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项羽率领起义军渡过漳河后即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每个士兵仅带三日口粮,表示决心与秦军血战到底。渡河后,与秦军接连激战,九战九捷,终于大败秦军主力。这是反秦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次大战。同年三月,另一路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武关,插入敌人心脏,所到之处,秦军望风披靡。起义军巧设疑兵,威胁秦军,又以重宝引诱守将投降,乘其不备,大破秦军。刚刚当了46天皇帝的秦王只好向起义军投降,历史宣告了秦王朝的灭亡。——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无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班固:《汉书》(1)材料一中“具有决定性的一次大战”指的是哪次战役?“另一路起义军”是谁领导的?两路起义军获胜的相同原因是什么?(4分)(2)请简要概括材料二所记载的社会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社会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3)“高祖”及其继任统治者勤俭治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同一时期,哪个国家发展成为欧洲地中海的霸主?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认识?(4分)32.舆论热词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20世纪7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舆论热词统计(部分)时间舆论热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摸着石头过河、包产到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特区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南方谈话、姓资姓社、市场经济、世贸组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70年代末—80年代初、80年代初—90年代初出现的舆论热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南方谈话的共同影响。(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所呈现的特点。(4分)33.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对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2分)材料19世纪,人类开始人工合成对自己有用的化学产品;20世纪,合成的化学制品如杀虫剂、肥料、人工橡胶和合成纺织品等被广泛使用;20世纪80年代,人类认识到主要用于空调和冰箱的氯氟烃(CFCs)正在散发到大气中,破坏着臭氧层;1987年,联合国支持的一项协定敦促全球逐渐停止使用CFCs,之后,人类找到了它们的替代物,全球CFCs的生产几乎下降到零;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全球首脑会议,发表了代表人类共识的世界宣言。——摘编自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届毕业生历史科质量检测卷(二)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BDBACB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CBBCDB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CCCDDDDC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出土了丰富的打制方法制作的工具”可知,该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故选B项;农耕时代,远古居民使用的工具主要为磨制石器,还会使用弓箭、长矛等工具,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远古居民采用磨制方法制作工具,排除C项;在青铜时代,人类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作工具,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家”是指故乡或原籍,寻根敬祖的意思是追寻自己的祖宗、家族起源地、自己的故乡。“老家河南”的宣传语,有更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能牵动每一个海外游子思乡归乡的心,激发人们寻根溯源的内心情感,主要体现了华夏民族寻根敬祖的传统,故选A项;“敬畏天命”本质上是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遵循规律,是对天地人生态和谐的善意提醒,是中国传统文化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标志,与题干“老家(故乡)”不符,排除B项;家庭观念是一种对家庭的归属感、责任感,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与题干“老家(故乡)”不符,排除C项;爱国精神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积极支持态度,而非“河南”一地,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故选B项;山顶洞人生活在石器时代,没有青铜文明,排除A项;东周时期诸侯争霸,这是政治上的反映,不是文化上的,排除C项;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时期,与材料青铜文化不符,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意思是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说明孔子认为制度具有传承性,后代只是对前代的制度的减少或增加,因此,无论多久其发展都会有迹可循。“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意思是夏、商、周三代的礼制不同,而都成就了王业;春秋时五霸的法度也不同,而都成就了霸业。所以聪明的人创造法度,而愚昧的人受法度的制裁;贤人改革礼制,而庸人受礼制的约束。说明商鞅认为应进行不法古的改革创新。造成孔子和商鞅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不同的原因是时代差异,D项正确;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商鞅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孔子主张学习西周的政治制度,不主张创新变革,排除B项;题干体现不出二者对社会的认知程度的深浅,排除C项。5.【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意思是“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表明事物存在对立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因此这是道家的思想,故选B项;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排除A项;法家主要思想是以法治国,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且以才能为选拔依据,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故选A项;以文治国是一种治国理念,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项;分科考试为科举制的考试形式,不能反映“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排除C项;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文化理念,与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反映的是宋太宗内重外轻、守内虚外的治国思想,因此为防止藩镇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提升文官的地位,体现了重文轻武思想,故选C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是隋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朝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不是宋太宗时期,排除B项;隋朝创三省六部制,不是宋朝,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据材料“民国四年”“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四年是1915年,当时中国处于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统治之下,袁世凯推行专制独裁,尊孔复古,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故选B项;材料反映当时人们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不是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二次革命”遭到镇压是在191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能体现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材料体现的是封建旧思想及封建统治的束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西学东渐……、中体西用……、从制度到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文化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故选C项;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是对于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向西方学习先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B;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10.【答案】C【解析】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结合运动内容可知,“良方”指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即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面临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政治危机和价值取向危机,陈独秀、胡适等人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中国,故选C项;洋务运动提倡自强求富,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甲午战争失败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B项;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提倡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第一手史料是我们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证据。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有力的证据的是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故选C项;文学作品,有加工的成分,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A项;电影片段,有人为编著内容,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B项;官方言论,有主观评论,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心,故选B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1940年下半年开始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时间“1895年”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因此1895—1913年期间,中国工矿企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故选C项;民族工业快速发展与新式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一战1914年爆发,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B项;“1895—1913年”的中国既遭到帝国主义侵略,又有资产阶级革命,国内社会环境稳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据材料“1949年9月”“天津代表”可知,该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为讨论成立新中国而召开,故选B项;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与“1949年9月”不符,排除A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主要和土地改革有关,排除C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特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改造私营工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内容,发生在三大改造期间,故选B项;“一五计划”是1953年至1957年开展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改造私营企业无关,排除A项;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项;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年至197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态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很少赞扬,且报道时多使用“红色中国”,到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则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并大加赞扬“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的转变,主要是因为1978年中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对内改革,对外开发,故选C项;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着手改善中美关系,不是这一转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从20世纪50年代到1979年,中国经济实力有显著增强,但这不符合打开大门的题意,排除B项;美国媒体摒弃意识形态偏见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了盛大的泼水节系列庆祝活动”等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在其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均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但均与民族问题无关,排除B项、C项。18.【答案】B【解析】该美国记者发表评论的原因是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是在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其核心是“求同存异,团结一致”。周恩来在会上强调了各国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相互协作,共同发展。这一方针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并使这些国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协调行动,维护各自的主权和发展利益,B选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4年提出的,而万隆会议是1955年的事件,因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并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选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但是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并没有强调这个方针,排除C选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21世纪以后提出的概念,和万隆会议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讲话无关,排除D选项。1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主导参与的全球治理,故选C项;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是针对会议困难的“被动应付”,排除A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属于主动参与,排除B项;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属于主动参与,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据“两边用古典柱子夹插并立所形成的柱式”“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可知,罗马注重传承精华,又创造属于自身特色的建筑,故选D项;“恪守民族文化”仅涉及一方面,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追求外型精美”,且注重其实用性,排除B项;“照搬”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上台执政,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故选A项;引进中国先进制度是大化改新的内容,不是实质性变化,排除B项;缓和各种矛盾,稳定政局是大化改新的影响,不是实质变化,排除C项;天皇加强中央集权,掌握实权是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不是实质变化,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阿拉伯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医典》和《天方夜谭》都是阿拉伯文化的代表。《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包含了阿拉伯世界对医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天方夜谭》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广泛传播和翻译。阿拉伯数字也是阿拉伯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它的使用广泛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数学和计算,B选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象形文字和太阳历都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排除A选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而空中花园则是古代巴比伦文化中的传说,排除C选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代表作品,《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帕特农神庙则是古希腊的建筑成就,排除D选项。2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表明明治政府想要开拓疆土,想要进行对外侵略,故选C项;材料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文明开化”是指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等,排除B项;“殖产兴业”是指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陆上交通工具从马拉车到高铁,从蓄力到电气动力,科技的进步使交通工具实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演变,越来越舒适,C项正确;交通工具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代表居民收入,排除A选项;图片中未体现信息传递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科技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排除B、D选项。2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因此该条约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故选C项;19世纪末期,美国便提出了“门户开放”,与材料一战后不符,排除A项;《凡尔赛条约》削弱了德国实力,华盛顿会议并未着力解决德国问题,排除B项;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2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罗斯福的提议,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选D项;题干不能表明中国实力大增,成为亚洲地区大国,排除A项;开罗会议期间,冷战政策尚未出台,排除B项;抗日战争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与题干所述信息无关,排除C项。2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诺曼底登陆”并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故选D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B项;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C项。2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加强了反法西斯国家合作,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故选D项;雅尔塔会议部分内容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但材料体现的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的加快,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雅尔塔会议奠定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但材料体现的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排除C项。29.【答案】D【解析】据“1960年以来,日本立法和内阁会议提出了……的决议,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日本产业结构调查会从1963年起开始制定产业结构长期构想”可知,日本提出重化工业的决议,颁布实施了各种措施,制定产业结构长期构想,说明了日本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日本恢复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是否军事化无关,排除A项;“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与“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日本本国的发展思想,未提及美国经济援助,排除C项。30.【答案】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和日本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据此可知,这个主题应该是二战后世界的变化,故选C项;由此可知,题干涉及的史实都发生在二战后,排除A项;据“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可知,材料不仅是有关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排除B项、D项。二、非选择题31.【答案】(14分)(1)战役:巨鹿之战。领导:刘邦。原因:都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能够根据战场形势迅速调整战略;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4分)(2)社会状况: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原因: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争霸等战乱导致社会秩序崩溃,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政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6分)(3)国家:罗马共和国。认识:领导者的治国理念和策略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同时,国内外的和平稳定环境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4分)【解析】(1)战役:根据材料一“项羽率领起义军”“终于大败秦军主力”“这是反秦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一次大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秦末项羽领导的以少胜多的反秦著名战役巨鹿之战,标志着秦军主力基本丧失,加速秦朝灭亡。领导:根据材料一“同年三月,另一路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武关,插入敌人心脏”“所到之处,秦军望风披靡”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原因:根据材料一“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起义军巧设疑兵,威胁秦军”“又以重宝引诱守将投降”并结合所学可知,项羽和刘邦两路起义军获胜的相同原因是都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能够根据战场形势迅速调整战略;根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发生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可以得出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也是胜利的共同原因。(2)社会状况: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反映的是汉朝建立后,接替了秦朝时的弊病,各诸侯国一并兴起,人民失去土地耕种,大多处于饥荒挨饿状态,全国只有五千石粮食,人们互相残杀啃食,死的人超过了一半。总结起来就是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争霸等战乱导致社会秩序崩溃,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政策: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破败的经济,汉初采取恢复和发展经济措施,如宽刑薄赋、鼓励农业生产等,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即推行休养生息政策。(3)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是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这一时期在欧洲地中海的势力发展迅速的是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大致在公元前509到公元前27年。认识:根据材料一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