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十四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十四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十四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十四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十四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十四中学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篝火燃烧 B.H2O2溶液中加入MnO2 C.铁钉生锈 D.活性炭吸附毒气2.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Y>XB.核外电子数:Y>XC.Y和Z一定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金属于合成材料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草木灰(含K2CO3)和硫酸铵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5.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占比率很小,没有什么用途B.田里的稻草焚烧处理不会导致空气中的PM2.5增加C.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D.约占空气体积21%的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燃料6.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H3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 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C.X的化学式是H2O D.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7.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8.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中含O3分子B.过氧乙酸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C.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9.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0.如图所示是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粒子是阳离子 B.乙粒子是原子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图A所示是今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填字母)。由B、C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在20℃时,将氯化钙和氯化钾的混合物16.2克,放入36.2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27.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已知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0克。请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稀硫酸与铁锈反应_____。铜和硝酸银溶液_____。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共热_____。小苏打中加入稀盐酸_____。14.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KCl31.034.037.040.042.645.548.351.1KNO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70℃时,在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的质量是________g;将180gKNO3和34gK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100g80℃水中充分搅拌,当降温到20℃时有较多固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析出固体后的溶液是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B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中只有KNO3C在80℃时固体经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Am(小烧杯)Bm(大烧杯)Cm(大烧杯十反应后剩余物)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时间/min12345678910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实验Ⅱ的优点是____________。16.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难溶于水,可用于制镍催化剂。某小组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含有Ni,还含有少量的Al2O3、Fe)制备草酸镍晶体的部分实验流程如下:“粉碎”的目的是______。“酸浸”的目的是为了得到NiSO4但会生成新的杂质,写出生成杂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只写出一个即可)。“一系列操作”主要是为了除去溶液中铁元素对应的离子、______(填写离子符号)等。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对废镍催化剂进行“酸浸”,镍浸出率(硫酸镍的产率)随时间变化如图。从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率的角度分析,“酸浸”的最适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______(填字母)。a30℃、30minb90℃、150minc70℃、120mind90℃、120min“沉镍”后的滤液在农业中可用作______。“沉镍”过程如何证明Ni2+已沉淀完全______。将“沉镍”工序:①主要过程为:蒸发浓缩、______、过滤,所得固体用95%乙醇洗涤,得草酸镍晶体。②用95%乙醇洗涤的目的是洗去杂质、______。对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晶体进行热重分析,温度与TG%的关系如图所示,①NiC2O4·2H2O加热至240℃左右完全失去结晶水;继续加热至320℃,剩余固体受热分解产生镍的氧化物、CO2和CO。②TG%=A点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详解】A.篝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H2O2溶液中加入MnO2,使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铁与铁锈是不同的物质,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毒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2、C【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确。故选C。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叫做同一周期,同一纵列叫做同一族。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在同一族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大。【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序为:Z>Y>X。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序为:Z>Y>X。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三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排序为:Z>Y>X。B正确;C、通过图像分析可知,Y和Z两种元素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C正确;D、X和Z虽然是同一族的元素,但是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若X是He元素,则Z是Ne元素。H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X是Ne元素,则Z是Ar元素,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D错误。故选D。4、D【解析】

A.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例如2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错误;

D.草木灰显碱性,与铵态氮肥反应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正确。

故选:D。5、C【解析】

A.虽然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占比率很小,但稀有气体的用途却不少,选项错误;B.田里的稻草焚烧处理会产生烟尘,导致空气中的PM2.5增加,选项错误;C.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选项正确;D.氧气只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所以氧气不能燃料,选项错误,故选C。6、D【解析】

A、NH3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的化合价为﹣3价,该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CO2+2NH3═CO(NH2)2+X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1个,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X的化学式是H2O,该选项说法正确;D、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34=22:1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7、A【解析】A、热冰的实质是水应属纯净物,故此选项正确.B、物质都有三态变化,热冰也不例外,故此选项错误.C、热冰与水同属一种物质,故化学性质相同,故此选项错误.D、分子永远不停的运动,热冰也不例外,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8、B【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C2H4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故正确;C、分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过氧乙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1.6%,故错误。故选B。9、C【解析】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汽车排放的尾气所致.故选C10、C【解析】

A、甲粒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8,属于原子.故A说法不正确;B、乙粒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10,属于阴离子.故B说法不正确;C、由于甲、乙的核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属于同种元素.故C说法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反应中已得到两个电子,乙粒子是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阴离子.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115(2)CD(3)盐【解析】(1)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图A所示是今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15_。(2)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CD。(3)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B、C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5.4%【解析】

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钾溶液,根据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0克,需要判断反应后氯化钾是否可以完全溶解,根据所溶解的氯化钾的质量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详解】K2CO3的质量=27.6g×50%=13.8g,设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为x,生成的KCl的质量为y,,,,,KCl的总质量为14.9g+16.2g-11.1g=20g,H2O的总质量为36.2g+27.6g×50%=50g,50g水最多能溶解17gKCl,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4%。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aCO3CaO+CO2↑Fe2O3+3H2SO4═Fe2(SO4)3+3H2OCu+2AgNO3=2Ag+Cu(NO3)2(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NaHCO3+HCl=NaCl+H2O+CO2↑【解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详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CaO+CO2↑(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3)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故填:Cu+2AgNO3=2Ag+Cu(NO3)2(4)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氨气;故填:(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5)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14、硝酸钾69AB【解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是硝酸钾;(2)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8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溶解138g硝酸钾,所以在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69g;(3)由数据可知,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1.1g,所以将180gKNO3和34gK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100g80℃水中充分搅拌,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而氯化钾完全溶解,为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0g,因此降温到20℃时,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为:180g-31.6g=148.4g,而氯化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A、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仍然是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B、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中只有KNO3,故选项正确;C、在80℃时固体经充分搅拌后,仍有不溶解的硝酸钾晶体存在,故选项错误。故选AB。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CaCO3+2HCl═CaCl2+CO2↑+H2O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仍没有气泡产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AC80原稀盐酸占有10mL体积;实验操作简单或便于读数;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加环保【解析】

(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2)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仍没有气泡产生;(3)制取气体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4)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所以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m(小烧杯)和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5)①从第8分钟后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但原稀盐酸占有10mL(推入稀盐酸后仍然会恢复到原压强),所以第1分钟生成CO2的体积是50mL,第2分钟是75mL,最终生成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