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集锦(三)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集锦(三)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集锦(三)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集锦(三)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集锦(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集锦(三)201.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C)。A.校外教育

B.配合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区教育202.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周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B)。A.社会发展

B.儿童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点C.自然条件

D.教育年限长20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B)A.物质基础作用B.主导作用C.决定作用D.发展作用204.教育理论来源于(C)。A.社会实践B.生产劳动C.教育实践D.科学实验205.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206.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B)。A.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B.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C.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D.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207.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A.教与学的矛盾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208.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C)。A.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C.教育要求D.教育影响209.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B)。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210.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A.生产力发展B.科技进步C.教育技术进步D.产业革命21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D)。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212.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A)。A.1996年3月B.1996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213.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B)A.自然环境B.社会生产C.人口状况D.政治制度214.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C)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管理现代化C.教师素质现代化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215.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C)。A.传播文化B.生产功能C.培养人才D.人口功能216.(A)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A.心理起源论B.劳动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21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B)。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218.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D)。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219.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C)。A、教育自身B.教育评价C.教育实践D.培养的人才质量22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A)。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221.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D)。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222.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C)。A.发展B.成长C.成熟D.生长223.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D)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A.生物性和社会性B.生物性和阶级性C.历史性和阶级性D.受教性和可教性224.教育上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225.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C)。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初期22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D)。A.身体发育不良B.智力发育不良C.认识水平较差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227.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228.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C)。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29.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D)。A.主体活动的选择性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D.主体活动的创造性230.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A)。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231.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D

)环境。A.宏观的B.间接的C.一般的D.特殊的232.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了适应(C)。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233.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D)。A.身高体重B.骨骼肌肉系统C.循环和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234.少年儿童中,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A)。A.3%

B.10%

C.15%

D.20%235.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称(B)。A.身体发展B.人的素质C.心理发展D.奠基工程236.人的发展指的是(D)。A.思想发展B.身体发展C.智力发展D.身心发展237.儿童身心的发展总是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这是身心发展的(C)。A.阶段性B.可变性C.顺序性D.稳定性238.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B.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3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C)。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240.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B.杜威、洛克C.杜威、孔德D.涂尔干、赫尔巴特24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C)。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劳动者D.推进素质教育242.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学生D.教师243.小学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A)。A.自我服务劳动B.社会生产劳动C.社会公益活动D.勤工俭学活动24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245.培养学生审美(A)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A.感知B.理解C.判断D.创造246.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C)中的教育目的。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47.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A)是否得以实现。A.教育目的B.教育价值C.教育思想D.教育理论248.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B)。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249.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D)。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250.主张教育目的取决于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这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A.夸美纽斯B.孔德C.涂尔干D.那托尔卜251.教育制度的主体是(B)。A.教育规范B.学制C.教育体制D.国家252.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C)。A.1949年10月B.1950年10月C.1951年10月D.1958年9月253.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B)。A.单轨制B.分支型学制C.六三三制D.五四三制25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C)。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C.职业技术教育

D.初等教育255.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A)的责任交给地方。A.基础教育

B.中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256.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B)。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257.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B)。A.孔子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258.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C)。A.杜威B.布鲁姆C.布鲁纳D.赞可夫259.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A)。A.文法、修辞、辩证法B.文法、几何、天文C.算术、几何、修辞D.几何、天文、音乐260.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D)。A.新授课B.复习课C.技能课D.综合课261.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环节的课的类型是(A)。A.单一课B.活动课C.劳技课D.综合课262.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D)。A.团队活动B.班级活动C.政治工作D.教学263.“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B)提出来的。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可夫264.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和__。(A)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

朱喜苏格拉底265.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B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266.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67.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D)。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手段D.教育内容268.班级授课制创始于(B)。A.15世纪初B.16世纪初C.18世纪D.19世纪初269.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C)。A.德育工作B.智育工作C.教学工作D.学生270.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C)。A.孔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亚里士多德27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D)。A.一种实践活动B.一种主体活动C.一种文化活动D.一种认识活动282.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C)。A.孔子B.杜威C.赫尔巴特D.凯洛夫273.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B)。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杜威274.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C)。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D.集体教学模式275.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B)。A.自学法B.读书指导法C.练习法D.参观法276.教学工作基本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277.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A)。A.学生B.教师C.教材D.教学手段278.教师在上新课之后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A)。A.巩固性谈话B.启发性谈话C.指导性谈话D.交接性谈话279.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B)A.活动课时制B.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280.(C)中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A.《论语》B.《孟子》C.《学记》D.《大学》281.教学原则反映了(B)。A.教育现象B.教学规律C.教学现象D.师生关系282.“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D)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A.自觉积极性B.启发性C.巩固性

D.因材施教283.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C)原则。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直观性D.巩固性284.“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的提出者是(D)。A.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B.美国教育家杜威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D.苏联教育家赞可夫285.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C)。A.讲解B.讲读C.讲述D.讲演286.(A)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287.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B)三种教学计划。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288.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C)。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289.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B)的特点所决定的。A.劳动内容B.劳动对象C.劳动手段D.劳动方式290.我国的教师节是(D)。A.6月1日B.9月1日C.10月10日D.9月10日29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D)。A.教学工作B.班主任工作C.德育工作D.教书育人292.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D.脱产学习293、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劳动具有(B)。A.责任性B.创造性C.复杂性D.长期性294.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初期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现代社会295.《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A)。A.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296.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C)。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297.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D)。A.义务教育要求B.素质教育要求C.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D.奠基工程298.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C)。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299.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A)。A.中心任务B.教育任务C.一般任务D.基本任务300.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B)。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301.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D)。A.正确的政治方向

B.对事物的正确认识C.道德行为规范

D.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302.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B)。A.榜样法B.说服法C.评价法D.陶冶浩法30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B)。A.理论加实践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C.读书加劳动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304.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D)原则。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305.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B)。A.幼儿老师B.父母C.长辈D.小学一年级老师306.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