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2023期末备考语文必修下册模拟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一下】2023期末备考语文必修下册模拟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一下】2023期末备考语文必修下册模拟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一下】2023期末备考语文必修下册模拟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一下】2023期末备考语文必修下册模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2023期末备考语文必修下册模拟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文学史上有很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莱特等,从表象上看,他们的性格是杂多的,从本质意义上看,都是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处的动荡、不安、痛苦、挣扎,深深地矛盾和斗争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奥赛罗等人物形象难以说尽,深不可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从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的忧郁与延宕中可以听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灵魂的拷问,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颤动,才能产生各种不尽相同、常读赏断的强烈审美体验。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所寻找的道路正是通向个性丰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优秀的创作者也许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个性的丰富性。(摘编自王琪《高中语文教学中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教学研究》,有删减)材料二: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意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尘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在探望宝玉时,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感情与理性两股潜流在内心冲突,使人们看到人物心灵深处。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然而,他们却爱得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四十五回,宝玉冒着雨去探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这里的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两极性的元素,如善与恶、刚与柔、粗与细等,按照一定的力工入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特的系统。B.性格的二重组合结构,有一组或多组两极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断转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动态性。C.薛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的就红了脸”与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脸飞红”,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D.《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真切的心理流程体现了她纯真可爱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组合性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B.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两极相反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复杂和分裂的。C.宝钗、黛玉等这些二重组合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使人产生常读常新的审美体验。D.个性丰富的文学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冷酷的周朴园面对曾经的恋人,面对自己的儿女,有时候也会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B.《水浒》里的林冲,是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也是嫉恶如仇、极富正义的人。C.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既憎恶权势却又趋炎附势。D.在京剧里,红脸的关羽忠义、耿直、英勇,白脸的曹操奸诈、多疑,两人忠奸分明。4、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宝钗成为富有魅力的艺术典型的原因。(4分)5、西方有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句话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廷见元帝①曹禺[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宫娥仪仗迤逦摆开。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影徘徊,惊动左右。她走上来。]萧育: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王昭君: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千千岁!(垂下眼)元帝:平身。王昭君:谢天子。萧育:(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陛下。元帝:(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萧育:(对呼韩邪)大单于呢?呼韩邪:(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元帝:(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和蔼地)好,你为我们唱一段《鹿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王昭君:后庭王昭君万死,昭君没有学过。元帝:哦?王昭君: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举朝震惊。]元帝:什么?王昭君:(从容地)《长相知》。王龙:(厉声地)大胆!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侮慢圣听!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王昭君:(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萧育:(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元帝:(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下面有人伴奏吗?[殿下无人回答。]苦伶仃:(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王龙:(抗议地)陛下!元帝:(温和地)让她唱。[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王昭君:(唱)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啊/长相知。[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昭君唱毕,跪拜。]元帝:唱得好,真唱得好。是天上的音乐。平身。王昭君:谢陛下。(站起)元帝:(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迎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元帝: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王龙: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元帝:好,你说。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元帝:好,你就站着说。王昭君:(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于不想“长相知”吗?难道单于和陛下不要“长不断”吗?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元帝:(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呼韩邪:(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元帝:(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王昭君:臣早已禀奏,王昭君。元帝:哦,王昭君,王昭君。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元帝:(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对苦伶仃)可你怎么也会吹这个调子呢?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元帝: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苦伶仃:是,陛下。[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黄门: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元帝:萧卿代读。萧育:(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陛下:昨夜匈奴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臣等急派兵马。胡骑遁去,不知下落……元帝:不要念下去了。呼韩邪:(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温敦: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于——呼韩邪:(离座)陛下!元帝:(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呼韩邪:(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元帝:(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么讲的?王昭君:(清清楚楚地)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元帝:(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走到呼韩邪面前)呼韩邪单于,边塞上的事情出人意外,总是不免的。但是对我们天长地久的昆弟、翁婿之欢,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吗?放心吧。猜得出来,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这样的当吗?呼韩邪:臣惶恐。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查此事,禀报天子。元帝:(劝慰地)不说这些了吧。我们亲家还谈我们的和亲大事吧。(对萧育,指王昭君)这就是单于未来的阕氏吗?萧育:(望着呼韩邪)那就看大单于的心意了。呼韩邪:(立刻走向元帝面前,作礼)臣感谢天子。萧育:恭贺单于殿下选了阕氏。[这时,全朝上下顿时欢呼起来。殿外喊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注】①本节选自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题目为编者所加。后面故事为昭君被册封公主,出嫁匈奴。她和单于一心,互相守护,化解种种危机。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王龙等朝中大臣的阻挠,王昭君毫不畏惧,从容自若,最终打动元帝,得以在朝堂上演唱《长相知》。B.《长相知》本来是首表现生死不渝爱情的歌曲,而剧中却赋予其新的意义,象征汉、匈长久友好,世代相知。C.剧中的汉元帝在面对匈奴挑起事端的斗争时,既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又予以单于充分理解,是个明君形象。D.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和亲,自己的部下却在边境骚扰,面对元帝的质问和谅解,单于表面平静,内心复杂。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舞台提示描写了王昭君华丽出场,暗示出人物在剧情发展中将有不俗表现。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众多人物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中跃然纸上。C.作者对苦伶仃这个人物说出胡汉百姓心声之事极尽渲染,表现追求和平的主题。D.剧中除正面描写外,还多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众人反应表现昭君的美丽与不凡。8、作者是如何设置戏剧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的?(4分)9、昭君形象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城濮之战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①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晋车七百乘,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②于晋。晋栾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有删改)【注】①晋侯:晋文公重耳。宋公:宋成公,襄公之子。国归父、崔夭:均为齐国大夫。秦小子慭:秦穆公之子。②子人九:郑国大夫,姓子人,名九。行成:休战讲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B.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C.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D.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辰”是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方法,“戊”为天干第五位,“辰”为地支第五位,文中就是用其来纪年。B.“汉阳”即汉水的北面,我国古代有“山南水北为阳”的说法。C.“寡君闻命矣”中的“寡君”即“我的君主”,是古代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称。D.“三军”有不同称谓,“下军”“中军”以及“子西将左,子上将右”中的“左”“右”都是指部队。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交代了城濮之战的时间和地点,并且着重介绍了参战的双方:一方是晋国率领的宋国、齐国、秦国,一方是独立作战的楚国。B.在城濮之战开始前,晋侯对这场战争能否取胜并没有充分的把握,尤其是在听到士兵的歌谣后,更产生了怀疑,而子犯和栾贞子却积极促战。C.楚国的大将子玉派斗勃请战,晋侯派栾枝应战,两军约定第二天一早开战。此时,晋军有战车七百辆,军队整齐,又临时增加了武器。D.在这场战争中,晋军的主将有胥臣、狐毛、栾枝、原轸、郤溱、狐偃,楚军的主将有子玉、子西、子上。晋军采用了一定的疑兵之计。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2)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14、根据文章来看,郑国为何会向晋国求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①王士禛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蒲松龄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梦②,冷雨寒灯夜话时。【注】①蒲松龄早岁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为了谋生,到淄川西铺缙绅毕有际府中“坐馆”。教书之余,搜奇索异,写成《聊斋志异》。当时文坛领袖王士禛为父母迁葬,返回故乡新城,顺道来毕家作客,得知此书,秉烛夜读,赞赏不已,在卷后题此诗。蒲松龄读诗后,深感知音难遇,便和诗酬答。②据《避暑录话》记载,苏轼在黄州时,常外出访客,与之交谈“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王诗前两句说《聊斋志异》这部书是在瓜棚豆架之下谈狐说鬼,内容是“姑妄言之姑听之”的荒诞离奇的故事。B.蒲诗通过“布袍”“冷雨”“寒灯”等意象描绘出一个景况凄凉、内心寂寞的自我形象,暗示了诗人清苦的写作生涯。C.蒲诗“颇得”二字既带有一点自得的神气,又暗暗回应王诗的后两句,表现出有知音理解与鼓励的兴奋。D.“爰听秋坟鬼唱时”化用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一句,表面上讲秋坟鬼唱,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16、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写道此书为“孤愤之书”,而王士禛却说此书“姑妄言之”。两者矛盾吗?请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考古热,众多文物、考古相关节目走红网络,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岗位却总是空缺,解决招聘难的问题成为①,考古虽热,但真正从事考古研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岗位虽好,但敦煌学深厚的研究基础决定了招人门槛必须高;敦煌虽美,但天高地远,何以消磨漫长的时光?如此看来,考古人才和考古事业实现“双向奔赴”确实不易。考古可以当下没有人,但绝不能②。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已逾百年,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加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敦煌地处大漠深处,河道干涸,黄沙漫漫,这里工作条件艰苦是③的,但考古本身就需要能坐冷板凳的人,需要有情怀的人。我们在关心爱护考古工作者的同时,也要给予奉献者更多保障。既要给予高校考古专业招生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又要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如此,才能让更多有兴趣的考古人才投身进来,助力敦煌考古学焕发生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4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20、“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这个短语似乎不写也行,但作者写上并放在前面,作用是()(3分)A.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意义。B.强调马克思的发现比达尔文的发现意义更重大。C.说明马克思和达尔文一样伟大。D.强调马克思与达尔文一样,经过艰苦努力才发现规律。21、从句子结构、句意两个角度看,对上面这句话有四种不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因果复句,从“所以”前的分号处划开。前一句为因,阐述物质决定精神;后一句为果,阐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是因果复句,从“因而”前的逗号处划开。前一分句为因,阐述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后一分句为果,阐述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C.是单句,主语是“马克思”,谓语是其余所有的文字。句意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D.是单句,主语由开始“正像”到“简单事实”,谓语是其余所有的文字。句意是阐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六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5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全面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破除现代化的“西方哲学”、深化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同时,也创造了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另一种现代化形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五粮液从来不骂茅台,茅台也不说五粮液,双方成为世界名酒。在2016年宝马百年庆典,奔驰发来“贺电”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其实感觉很无聊!感谢宝马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成长和追求。你看,强者互持,彼此成就。但生活中有些人却总是相互为难,互怼互撕。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何必吹灭别人的灯。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期末备考语文必修下册模拟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文学史上有很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莱特等,从表象上看,他们的性格是杂多的,从本质意义上看,都是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处的动荡、不安、痛苦、挣扎,深深地矛盾和斗争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奥赛罗等人物形象难以说尽,深不可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从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的忧郁与延宕中可以听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灵魂的拷问,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颤动,才能产生各种不尽相同、常读赏断的强烈审美体验。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所寻找的道路正是通向个性丰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优秀的创作者也许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个性的丰富性。(摘编自王琪《高中语文教学中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教学研究》,有删减)材料二: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意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尘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在探望宝玉时,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感情与理性两股潜流在内心冲突,使人们看到人物心灵深处。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然而,他们却爱得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四十五回,宝玉冒着雨去探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这里的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两极性的元素,如善与恶、刚与柔、粗与细等,按照一定的力工入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特的系统。B.性格的二重组合结构,有一组或多组两极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断转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动态性。C.薛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的就红了脸”与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脸飞红”,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D.《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真切的心理流程体现了她纯真可爱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组合性格。【答案】C【解析】“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错误,林黛玉说的话”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的渔婆”并没有流露出对宝玉心疼的情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B.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两极相反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复杂和分裂的。C.宝钗、黛玉等这些二重组合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使人产生常读常新的审美体验。D.个性丰富的文学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答案】

C【解析】A.“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错误,依据原文“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可知,性格和心理状态并非性格元素的简单相加,所以即使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不一定一致;B.“分裂”错,原文认为两极性的元素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D.“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一句过度推断,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复杂性,也与材料一倒数第一段第一句“一些”的表述不符。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冷酷的周朴园面对曾经的恋人,面对自己的儿女,有时候也会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B.《水浒》里的林冲,是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也是嫉恶如仇、极富正义的人。C.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既憎恶权势却又趋炎附势。D.在京剧里,红脸的关羽忠义、耿直、英勇,白脸的曹操奸诈、多疑,两人忠奸分明。【答案】

D【解析】选项中的人物忠奸分明,是脸谱化的,形象单一,不复杂。不符合性格二重组合原理。4、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宝钗成为富有魅力的艺术典型的原因。(4分)【答案】①艺术典型是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的人物形象。宝钗具有丰富的个性,是一个有自己真实的社会欲求和少女情怀的艺术典型。②性格深处的不安、挣扎,深深的矛盾和斗争是人物魅力所在。《红楼经》写出了宝钗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使宝钗的人物形象极富魅力。5、西方有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句话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①这句话的合理性在于它说明人的性格不是单一的。魔鬼和仙子正是性格中两极相反的元素,它们构成了性格的二重组合。②这句话的局限性在于它只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其实两极性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通过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廷见元帝①曹禺[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宫娥仪仗迤逦摆开。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影徘徊,惊动左右。她走上来。]萧育: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王昭君: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千千岁!(垂下眼)元帝:平身。王昭君:谢天子。萧育:(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陛下。元帝:(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萧育:(对呼韩邪)大单于呢?呼韩邪:(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元帝:(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和蔼地)好,你为我们唱一段《鹿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王昭君:后庭王昭君万死,昭君没有学过。元帝:哦?王昭君: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举朝震惊。]元帝:什么?王昭君:(从容地)《长相知》。王龙:(厉声地)大胆!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侮慢圣听!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王昭君:(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萧育:(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元帝:(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下面有人伴奏吗?[殿下无人回答。]苦伶仃:(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王龙:(抗议地)陛下!元帝:(温和地)让她唱。[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王昭君:(唱)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啊/长相知。[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昭君唱毕,跪拜。]元帝:唱得好,真唱得好。是天上的音乐。平身。王昭君:谢陛下。(站起)元帝:(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迎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元帝: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王龙: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元帝:好,你说。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元帝:好,你就站着说。王昭君:(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于不想“长相知”吗?难道单于和陛下不要“长不断”吗?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元帝:(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呼韩邪:(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元帝:(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王昭君:臣早已禀奏,王昭君。元帝:哦,王昭君,王昭君。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元帝:(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对苦伶仃)可你怎么也会吹这个调子呢?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元帝: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苦伶仃:是,陛下。[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黄门: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元帝:萧卿代读。萧育:(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陛下:昨夜匈奴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臣等急派兵马。胡骑遁去,不知下落……元帝:不要念下去了。呼韩邪:(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温敦: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于——呼韩邪:(离座)陛下!元帝:(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呼韩邪:(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元帝:(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么讲的?王昭君:(清清楚楚地)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元帝:(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走到呼韩邪面前)呼韩邪单于,边塞上的事情出人意外,总是不免的。但是对我们天长地久的昆弟、翁婿之欢,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吗?放心吧。猜得出来,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这样的当吗?呼韩邪:臣惶恐。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查此事,禀报天子。元帝:(劝慰地)不说这些了吧。我们亲家还谈我们的和亲大事吧。(对萧育,指王昭君)这就是单于未来的阕氏吗?萧育:(望着呼韩邪)那就看大单于的心意了。呼韩邪:(立刻走向元帝面前,作礼)臣感谢天子。萧育:恭贺单于殿下选了阕氏。[这时,全朝上下顿时欢呼起来。殿外喊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注】①本节选自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题目为编者所加。后面故事为昭君被册封公主,出嫁匈奴。她和单于一心,互相守护,化解种种危机。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王龙等朝中大臣的阻挠,王昭君毫不畏惧,从容自若,最终打动元帝,得以在朝堂上演唱《长相知》。B.《长相知》本来是首表现生死不渝爱情的歌曲,而剧中却赋予其新的意义,象征汉、匈长久友好,世代相知。C.剧中的汉元帝在面对匈奴挑起事端的斗争时,既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又予以单于充分理解,是个明君形象。D.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和亲,自己的部下却在边境骚扰,面对元帝的质问和谅解,单于表面平静,内心复杂。【答案】D【解析】“表面平静”错。结合“(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离座)陛下”“(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等分析,单于应该大惊失色。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舞台提示描写了王昭君华丽出场,暗示出人物在剧情发展中将有不俗表现。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众多人物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中跃然纸上。C.作者对苦伶仃这个人物说出胡汉百姓心声之事极尽渲染,表现追求和平的主题。D.剧中除正面描写外,还多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众人反应表现昭君的美丽与不凡。【答案】C【解析】“极尽渲染”错。结合“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等分析,可知仅有两句描写苦伶仃,没有极尽渲染。8、作者是如何设置戏剧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的?(4分)【答案】①利用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认识来设置矛盾,围绕唱《鹿鸣》还是《长相知》,以及对《长相知》的不同理解,在王昭君和元帝君臣之间展开矛盾冲突。②通过因果关系(或:通过外部矛盾推动内部矛盾)来设置戏剧冲突,因为匈奴小股部队在边境上袭击汉地的行为,导致朝堂上发生了汉朝皇帝和匈奴单于之间的矛盾冲突。【解析】结合“你为我们唱一段《鹿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臣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等分析可知作者是利用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认识来设置矛盾。结合“萧育:(展开羽书)……不知下落……”“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于——”“呼韩邪:(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元帝:(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这样的当吗”“呼韩邪:臣惶恐。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查此事,禀报天子”等分析可知作者是通过因果关系(或:通过外部矛盾推动内部矛盾)来设置戏剧冲突。9、昭君形象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丰容靓饰,相貌光彩照人;②心怀大义,顾念汉匈和平;③见识高远,旧曲翻出新意;④不卑不亢,态度从容不迫。【解析】结合“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影徘徊,惊动左右”“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王昭旨:(从容地)《长相知》”“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逢迎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等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昭君的形象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城濮之战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①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晋车七百乘,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为楚师既败而惧,使子人九行成②于晋。晋栾枝入盟郑伯。五月丙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有删改)【注】①晋侯:晋文公重耳。宋公:宋成公,襄公之子。国归父、崔夭:均为齐国大夫。秦小子慭:秦穆公之子。②子人九:郑国大夫,姓子人,名九。行成:休战讲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B.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C.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D.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答案】D【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呢?既然贵国不退兵,那就劳您转告贵国将领。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虚词即可断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辰”是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方法,“戊”为天干第五位,“辰”为地支第五位,文中就是用其来纪年。B.“汉阳”即汉水的北面,我国古代有“山南水北为阳”的说法。C.“寡君闻命矣”中的“寡君”即“我的君主”,是古代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称。D.“三军”有不同称谓,“下军”“中军”以及“子西将左,子上将右”中的“左”“右”都是指部队。【答案】A【解析】“戊辰”是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方法,但文中是用来纪日,不是纪年。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交代了城濮之战的时间和地点,并且着重介绍了参战的双方:一方是晋国率领的宋国、齐国、秦国,一方是独立作战的楚国。B.在城濮之战开始前,晋侯对这场战争能否取胜并没有充分的把握,尤其是在听到士兵的歌谣后,更产生了怀疑,而子犯和栾贞子却积极促战。C.楚国的大将子玉派斗勃请战,晋侯派栾枝应战,两军约定第二天一早开战。此时,晋军有战车七百辆,军队整齐,又临时增加了武器。D.在这场战争中,晋军的主将有胥臣、狐毛、栾枝、原轸、郤溱、狐偃,楚军的主将有子玉、子西、子上。晋军采用了一定的疑兵之计。【答案】A【解析】A项,“一方是独立作战的楚国”理解错误,从下文看,楚国与陈国、蔡国、郑国是同盟。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2)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答案】(1)如果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山,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2)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打陈、蔡联军。陈、蔡联军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注意文言实词、虚词。“而”,表假设,如果。“表里山河”,表,外;里,内;山,指太行山;河,指黄河。形容边境稳固。“蒙马以虎皮”,介词结构后置。“犯”,攻打。“溃”,败退。14、根据文章来看,郑国为何会向晋国求和?(3分)【答案】在城濮之战前的三个月,郑国曾把军队交给楚国指挥,现在楚国在城濮之战中打了败仗,郑文公害怕了,于是就派人向晋国求和。参考译文夏天四月初一,晋文公、宋成公、齐国大夫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小子慭带领军队进驻城濮。楚军背靠着险要的名叫酅的丘陵扎营,晋文公对此很忧虑。他听到士兵们唱道:“原野上青草多茂盛,除掉旧根播新种。”晋文公心中疑虑。子犯说:“打吧!如果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诸侯拥戴;如果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山,也必定不会受什么损害。”晋文公说:“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栾贞子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晋文公夜里梦见同楚成王格斗,楚成王把他打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因此有些害怕。子犯说:“这是吉利的征兆。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服罪,我们会使他驯服的!”子玉派斗勃来请战,对晋文公说:“我请求同您的士兵们较量一番,您可以靠着车前的横木观看,我也借您的光看一看。”晋文公让栾枝回答说:“我们的国君领教了。楚王的恩惠,我们不敢忘记,所以才退到这里。对大夫子玉我们都要退让,又怎么敢抵挡楚君呢?既然贵国不退兵,那就劳您转告贵国将领:准备好你们的战车,认真对待贵君交付的任务,咱们明天早晨战场上见。”晋军有七百辆战车,晋文公登上古莘旧城的遗址检阅了军队,说:“年轻的和年长的都很有礼貌,我们可以用来作战了。”于是晋军砍伐当地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四月初二,晋军在莘北摆好阵势,下军副将胥臣领兵抵挡陈、蔡两国军队。楚国主将子玉用宗族亲兵指挥控制中军,说:“今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楚国左军,子上统率楚国右军。晋将胥臣用虎皮把战马蒙上,首先攻打陈、蔡联军。陈、蔡联军逃奔,楚国的右军溃败了。晋国上军主将狐毛竖起两面大旗假装撤退,晋国下军主将栾枝让战车拖着树枝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击他,原轸和郤溱率领晋军中军精锐兵力从楚军侧面进攻。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从两边夹击子西,楚国的左军也溃败了。结果楚军大败。子玉及早收兵不动,所以他的直属部队没有溃败。在城濮之战前的三个月,郑文公曾到楚国去把郑国军队交给楚国指挥。现在郑文公因为楚军打了败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九去向晋国求和。晋国的栾枝去郑国与郑文公议盟。五月初九,晋文公和郑文公在衡雍订立了盟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①王士禛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蒲松龄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梦②,冷雨寒灯夜话时。【注】①蒲松龄早岁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为了谋生,到淄川西铺缙绅毕有际府中“坐馆”。教书之余,搜奇索异,写成《聊斋志异》。当时文坛领袖王士禛为父母迁葬,返回故乡新城,顺道来毕家作客,得知此书,秉烛夜读,赞赏不已,在卷后题此诗。蒲松龄读诗后,深感知音难遇,便和诗酬答。②据《避暑录话》记载,苏轼在黄州时,常外出访客,与之交谈“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王诗前两句说《聊斋志异》这部书是在瓜棚豆架之下谈狐说鬼,内容是“姑妄言之姑听之”的荒诞离奇的故事。B.蒲诗通过“布袍”“冷雨”“寒灯”等意象描绘出一个景况凄凉、内心寂寞的自我形象,暗示了诗人清苦的写作生涯。C.蒲诗“颇得”二字既带有一点自得的神气,又暗暗回应王诗的后两句,表现出有知音理解与鼓励的兴奋。D.“爰听秋坟鬼唱时”化用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一句,表面上讲秋坟鬼唱,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答案】D【解析】“爱听秋坟鬼唱时”一句是王士禛借秋坟鬼唱来表达对浦松龄的理解,从而揭示出蒲松龄内心的苦闷之情。16、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写道此书为“孤愤之书”,而王士禛却说此书“姑妄言之”。两者矛盾吗?请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不矛盾。①“十年颇得黄州梦,冷雨寒灯夜话时”巧妙地呼应王士禛“姑妄言之姑听之”句,暗用苏轼被贬黄州与人谈鬼的典故来表达政治上的苦闷。②“料应厌作人间语”,料想书的作者应该厌倦了现实社会的黑暗,才不作人声作鬼声,隐约点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不遇的愤世之作。③蒲松龄屡试不第,仕途不畅,写作《聊斋志异》,成为“共笑”的对象,书中寄托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解析】王士禛赠诗后两句“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位文坛巨子看出《聊斋志异》真正的价值,他说:料想书的作者(指蒲松龄)当是看透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因而“厌作人间语”吧,看来此人颇有点像唐代怀才不遇的诗人李贺那样爱听那“秋坟鬼唱”呢!李贺《秋来》诗云:“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王士禛借李贺故事隐隐约约点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不遇的愤世之作。蒲松龄和诗的结句“冷雨寒窗夜话时”,告诉友人书中这些类似“黄州梦”的鬼故事,都是在冷雨寒灯之夜与人闲聊时收集起来的;同时照应了上句的“萧索”,传达出几分凄凉,暗示了他的创作生涯是在“冷雨寒窗”的家境和冷峻的社会现实中进行的,耐人寻味。再联系蒲松龄的身世分析可知,《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即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考古热,众多文物、考古相关节目走红网络,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岗位却总是空缺,解决招聘难的问题成为①,考古虽热,但真正从事考古研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岗位虽好,但敦煌学深厚的研究基础决定了招人门槛必须高;敦煌虽美,但天高地远,何以消磨漫长的时光?如此看来,考古人才和考古事业实现“双向奔赴”确实不易。考古可以当下没有人,但绝不能②。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已逾百年,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加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敦煌地处大漠深处,河道干涸,黄沙漫漫,这里工作条件艰苦是③的,但考古本身就需要能坐冷板凳的人,需要有情怀的人。我们在关心爱护考古工作者的同时,也要给予奉献者更多保障。既要给予高校考古专业招生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又要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如此,才能让更多有兴趣的考古人才投身进来,助力敦煌考古学焕发生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①当务之急②后继无人

③众所周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根据语境,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岗位却总是空缺,急需解决招聘难的问题,所以填充“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指当前任务中最急切的要做的事。第②处,根据语境,考古可以当下没有人,但绝不能没有人继承,故填充“后继无人”;后继无人: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第③处,据语境,大家都知道敦煌工作条件艰苦,因此此处填充“众所周知”;众所周知:不需要举出例证,人人都知道。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案】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已逾百年,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横线句子语病有两处:一是搭配不当,“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加大”中“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加大”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二是成分残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作状语导致后面句子主语缺失,应去掉“随着”,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作后面分句的主语。故改为: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已逾百年,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4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20、“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这个短语似乎不写也行,但作者写上并放在前面,作用是()(3分)A.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意义。B.强调马克思的发现比达尔文的发现意义更重大。C.说明马克思和达尔文一样伟大。D.强调马克思与达尔文一样,经过艰苦努力才发现规律。【答案】A【解析】达尔文发现了自然界的规律,在科学界反响巨大。将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的发现比较,这就突出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意义。B、C、D三项都失之偏颇。21、从句子结构、句意两个角度看,对上面这句话有四种不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因果复句,从“所以”前的分号处划开。前一句为因,阐述物质决定精神;后一句为果,阐述经济基础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