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程》_第1页
《福建省石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程》_第2页
《福建省石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程》_第3页
《福建省石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程》_第4页
《福建省石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20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

福建省石砌体结构加固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strengtheningofstonemasonrystructures

201*-0*-0*发布201*-0*-0*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石砌体结构房屋安全性鉴定.............................................................................................................5

3.1一般规定..................................................................................................................................5

3.2现场调查检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7

3.3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评定..........................................................................................................7

3.4子单元和鉴定单元的安全性等级评定...............................................................................10

4加固设计基本规定...........................................................................................................................15

4.1—般规定..............................................................................................................................15

4.2加固设计计算原则................................................................................................................16

4.3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17

5材料...................................................................................................................................................19

6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20

6.1一般规定................................................................................................................................20

6.2计算方法................................................................................................................................20

6.3构造规定................................................................................................................................24

6.4加固施工................................................................................................................................27

7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28

7.1一般规定................................................................................................................................28

7.2计算方法................................................................................................................................28

7.3构造规定...................................................................................................................................31

2

7.4加固施工................................................................................................................................32

8外包型钢加固法...............................................................................................................................33

8.1—般规定................................................................................................................................33

8.2计算方法................................................................................................................................33

8.3构造规定................................................................................................................................34

8.4加固施工................................................................................................................................35

9石材受弯构件加固...........................................................................................................................37

9.1—般规定..............................................................................................................................37

9.2加固设计及施工....................................................................................................................37

10石砌体结构房屋整体牢固性加固.................................................................................................43

10.1—般规定............................................................................................................................43

10.2加固方法..............................................................................................................................43

10.3构造及施工要求..................................................................................................................44

附录A房屋初步调查表......................................................................................................................50

附录B石材的规格尺寸及其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51

附录C石砌体、石材、混凝土、钢筋材料性能设计指标...........................................................52

附录D石砌体构件及石材构件承载力.............................................................................................54

附录E有垫片料石墙体灰缝内压力灌浆加固.................................................................................56

3

1总则

1.0.1为了使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

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多层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性鉴定、加固设计及施工。

1.0.3石砌体结构房屋加固前,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性鉴定。

1.0.4石砌体结构的安全性鉴定、加固设计及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

家、行业及福建省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结构安全性鉴定structuresafetyappraisal

对考虑地震效应组合的建筑结构承载力和结构整体牢固性所进行的调查、检测、验算、分

析和评定等一系列活动。

2.1.2石砌体结构加固strengtheningofstonemasonrystructures

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石砌体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

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2.1.3原构件existingstructuremember

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

2.1.4重要构件importantstructuremember

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安全工作的构件。

2.1.5一般构件generalstructuremember

重要构件以外的构件。

2.1.6水泥复合砂浆compositecementmortar

以水泥和高性能矿物掺合料为主要组分,并掺有外加剂和短细纤维的砂浆。

2.1.7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polymermodifiedcementmortar

掺有改性环氧乳液或其他改性共聚物乳液的高强度水泥砂浆。承重结构用的聚合物改性水

泥砂浆应能显著提高其锚固钢筋和粘结混凝土、砌体等基材的能力。

2.1.8钢筋网steelreinforcementmesh

用普通热轧带肋钢筋或冷轧带肋钢筋焊接而成的网片。

2.1.9材料强度利用系数strengthutilizationfactorofmaterial

考虑加固材料在二次受力条件下其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所引入的计算系数。

2.1.10外加面层加固法externallayerstrengthening

通过外加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网砂浆面层,以提高原构件承载力和刚度的一种加固法。

2.1.11外包型钢加固法sectionalsteelstrengthening

对砌体柱包以型钢肢与缀板焊成的构架,并按各自刚度比例分配所承受外力的加固法,也

称为干式外包钢加固法。

2.1.12外粘型钢加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externallybondedsteelframe

2

对整根料石梁构件外部包型钢、扁钢焊成构架并灌注结构胶粘剂,以达到整体受力,共同

原构件要求的加固方法。

2.1.12整体牢固性加固strengtheningofintegralfirmness

通过调整结构布置、改善结构体系以及增补构造措施等加固方法,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延

性和冗余度,不致发生与原因不相称的严重破坏后果。

2.2符号

2.2.1安全性鉴定

R——结构构件的抗力;

S——结构构件的作用效应;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a、b、c、d——构件安全性等级;

A、B、C、D——子单元安全性等级。

2.2.1材料性能

Em——原结构石砌体弹性模量;

Ed——石材弹性模量;

Ea——新增型钢弹性模量;

Es——新增钢筋弹性模量;

fm0——原石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fc——新增混凝土、砂浆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分别为新增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yfy——

分别为新增型钢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fa、fa——

fv、fvE——分别为石砌体沿灰缝截面破坏的非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fcd、ftmd——分别为石材抗压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

εtmdu——石材对应于弯曲抗拉强度极限值时的拉应变值。

2.2.2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N——构件加固后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M——构件加固后弯矩设计值;

V——构件加固后剪力设计值;

3

σs——钢筋受拉应力

2.2.3几何参数

Am0——原构件截面面积;

Ac——新增混凝土或砂浆面层的截面面积;

As——新增钢筋截面面积;

Aa——新增型钢(角钢)全截面面积;

b——原构件矩形截面宽度;

h——构件加固后的截面高度;

Im0——原构件截面惯性矩;

Ia——钢构架截面惯性矩。

2.2.4计算系数

β——砌体构件高厚比;

αc——新增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

αs——新增钢筋强度利用系数;

αcom——轴心受压组合砌体构件稳定系数;

km——原砌体构件刚度降低系数;

η——协同工作系数。

4

3石砌体结构房屋安全性鉴定

3.1一般规定

3.1.1本章适用于石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改造前的安全性鉴定。

3.1.2石砌体结构房屋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宜根据拟加固改造的目标使用年限确定,宜为30

年,也可根据房屋的使用史、当前的安全状况和今后的维护制度,由建筑产权人和鉴定机构共

同商定。

3.1.4石砌体结构房屋安全性鉴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受理委托;

2初步调查;

3确定鉴定的目的、范围和内容;

4现场详细调查及检测;

5鉴定评级;

6提出处理建议;

7出具鉴定报告。

3.1.5初步调查宜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收集及查阅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及变更资料、施工图及变更记录、

竣工图、施工内业质保资料等;

2查询房屋历史:包括建造年代、原始施工、历次修缮、改造、加固、用途变更、使用条

件改变及经历的灾害情况;

3初勘现场:根据所获得资料核对实物现状,调查房屋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查看已

发现的问题、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等;

4填写初步调查表,并宜按本标准附录A的格式填写;

5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调查、检测方案及工作安排大纲,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

成的准备工作及现场调查、检测时的配合工作。

3.1.6现场详细调查、检测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下列内容:

1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及立面布置核查,若设计资料缺失,则应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绘制

房屋的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2核查房屋的结构体系,确认石砌体承重墙的砌筑方式和施工工艺;

3经调查或检测,确认基础的形式和做法;

5

4宜检测承重结构的材料强度,当需进行结构验算时,应检测承重结构的材料强度;

5核查圈梁、构造柱、拉结件、支撑或其他抗侧力构件布置,核查结构支承或支座构造,

核查构件及其连接构造;

6检查地基基础使用状况、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状况,对房屋变形进行量测或监测;

7核查上部承重结构,包括构件和连接的几何参数,构件及其连接的工作状况,构件支承

或支座的工作状况,构件及连接的变形、裂缝、老化及损伤状况,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8核查结构的实际使用条件,包括结构上的作用(荷载),房屋内外环境,使用史,荷载

史。

3.1.7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按下列层次进行综合评定:

1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评定应按下列评级标准评定:

1)基本完好(含完好),基本符合(含符合)安全要求,不影响承载,不必采取措施的

构件,安全性鉴定评级为a级;

2)轻微损坏,略低于安全要求,尚不明显影响承载,可不必采取措施的构件,安全性鉴

定评级为b级;

3)中等损坏,不符合安全要求,明显影响承载,应采取措施的构件,安全性鉴定评级为

c级;

4)严重损坏,不符合安全要求,严重影响承载,应及时或立即采取措施的构件,安全性

鉴定评级为d级。

2子单元和鉴定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

宜将房屋分为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二个子单元,应在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评定的基础上

综合评定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宜将一幢房屋划分为一个独立的鉴定单元,根据子单元的安全

性等级综合评定鉴定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子单元和鉴定单元的安全性等级评定应按下列评级标

准评定:

1)基本未发现结构性损坏,且结构体系和构造基本合理,基本符合(含符合)安全要求,

不影响整体承载,不必采取措施的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为A级;

2)有轻微的结构性损坏,或结构体系和构造稍有不合理,略低于安全要求,尚不明显影

响整体承载,可不必采取措施的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为B级;

3)已发生中等程度的结构性损坏,或结构体系和构造明显不合理,不符合安全要求,明

显影响整体承载,应采取措施的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为C级;

4)已发生严重的结构性损坏,严重不符合安全要求,严重影响整体承载,必须立即采取

6

措施的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为D级。

3.2现场调查检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2.1石砌体结构房屋损坏状态应重点检查承重墙体的裂缝和变形状况,纵横墙交接处的咬合、

拉结和裂缝状况,石墙、柱、梁、板的连接构造,并对出现损坏的构件及连接节点做现场记录。

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地区的石砌体结构房屋,尚应对房屋的层数、总高度、层高、抗震横墙最

大间距等结构体系以及整体性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等进行核查。

3.2.2当需从既有石砌体结构房屋中取样检测某种构件的材料性能时,除应按该种材料结构现

行检测标准的规定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的有关规定。

3.2.3石材抗压强度可采用钻芯法或切割立方体试块的方法进行检测,现场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应避免振动及对原结构造成较大损伤,芯样试件及立方体试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芯样试件的直径可为70mm,高径比为1.0±0.05;立方体试块的边长应为70mm;

2芯样试件及立方体试块的端面应磨平,加工质量宜符合《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

程》CECS03的要求;

3

3根据房屋的规模,每250m体积的砌体至少抽取一组(3个)石砌体墙试件和一组(3

个)石板楼、屋盖试件进抗压强度试验,按有效试件抗压强度值中的平均值确定;

4按相关规定测试试件的抗压强度,可将直径70mm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乘以1.15的系数,

换算成70mm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

3.3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评定

3.3.1石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鉴定,应按承载能力、连接构造、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

裂缝或其他损伤四个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个受力构件的的安全性等级,并取其中最低一级作

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

单个构件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独立柱基应以一根柱的单个基础为一个构件;条形基础应以一个自然间一轴线长度为一

个构件;

2墙体应一层高、一个自然间的一轴线为一个构件;

3柱应一层高、一根为一个构件;

4梁、檩条、搁栅等应一个跨度、一根为一个构件;

5现浇板应一个自然间面积为一个构件;石楼板或预制板以一块为一个构件;

6屋架、桁架等应以一榀为一个构件。

7

3.3.2当按承载能力评定石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表3.3.2的规定分别评定每一

验算项目的等级,并应取其中最低等级作为该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等级。

表3.3.2按承载能力评定的石砌体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

安全性等级

构件类别

a级b级c级d级

主要构件及连接

R/(0s)1.00R/(0s)0.95R/(0s)0.90R/(0s)0.90

一般构件

R/(0s)1.00R/(0s)0.90R/(0s)0.85R/(0s)0.85

在验算被鉴定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构件的验算采用的分析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的计算模型应符

合其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

2构件材料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结构的实际状态按下列规定确定:

1)当原设计文件有效,且不怀疑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或设计、施工偏差时,可采用原设

计的标准值;

2)当调查表明实际情况不符合1)项的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

标准》的规定进行现场检测并确定其标准值。

3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应采用实测值,并计入风化、腐朽、缺陷、损伤、锈蚀及施工偏

差等影响。

4结构上的作用应经调查或检测核实,作用效应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

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规定,其中不同目标使用年限的地震作用应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

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确定。

5结构构件中石砌体墙的受压及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

规范》GB50003的规定,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木构件的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的规

定。

6结构构件中石砌体墙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进行验算。

7料石柱轴心受压构件的受压承载力及整条料石板、料石梁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应按本标准

附录D的规定进行验算。

3.3.3当按连接构造评定石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8

1连接或砌筑方式不当,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构件或连接部位开裂、变形、松动、滑

移或其他损坏,且损坏较严重时;或石楼板净跨超过4m,或悬挑超过0.5m,且已发生明显变形

或开裂时,应评定为d级;

2连接或砌筑方式不当,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构件或连接部位开裂、变形、松动、滑

移或其他损坏,但损坏尚不严重时;或石楼板净跨超过4m,或悬挑超过0.5m,但尚未发生明显

变形或开裂时,应评定为c级;

3连接或砌筑方式不当,构造有缺陷,但尚未造成损坏时,应评定为b级。

4石砌墙高厚比:单层大于14,二层大于12,且墙体自由长度大于6m;石砌体偏心受压

构件的偏心距达偏心方向截面尺寸的1/6,应评定为d级;

3.3.4当按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评定石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因施工不当或受力变形出现的墙、柱侧向位移,其位移量超过层高的1/200时,应评定

为d级;

2因施工不当或受力变形出现的墙、柱侧向位移,其位移量超过层高的1/300~1/200时,

应评定为c级;

3发现其他明显影响安全的变形时,宜根据其严重程度评定为c级或d级。

3.3.5当按裂缝或其他损伤评定石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符合表4.3.4的规定,并

取其中最低等级作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当发现其他明显影响安全的裂缝或其他损伤时,宜

根据其严重程度评定为c级或d级。

表4.3.4按裂缝或其他损坏评定的石砌体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

安全性等级

序号

b级c级d级

承重墙或门窗间墙体出现阶梯形承重墙或门窗间墙体出现阶梯形

1——斜向裂缝,但最大裂缝宽度不大斜向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大于

于10mm10mm

承重墙整体沿水平灰缝滑移,但承重墙整体沿水平灰缝滑移,且

2——

滑移量不大于5mm滑移量大于5mm

支承梁或屋架端部的承重墙体石

3————块断裂或垫块压碎,或出现长度

超过0.5m的竖向裂缝

9

续表4.3.4

安全性等级

序号

b级c级d级

纵横墙交接处出现通长的竖向裂纵横墙交接处出现通长的竖向裂

4——

缝,但宽度不大于2mm缝,且宽大于2mm

墙身出现多条非受力裂缝,最大墙身出现多条非受力裂缝,最大墙身出现多条非受力裂缝,且最

裂缝宽度不大于2mm;或墙身出裂缝宽度为2mm~5mm;或墙身出大裂缝宽度大于5mm;或墙身出

5

现裂缝宽度为2mm~5mm的非受现裂缝宽度为5mm~10mm的非受现裂缝宽度大于10mm的非受力

力裂缝力裂缝裂缝

石柱、石梁、石过梁或石楼板出

6————

现裂缝

石拱沿母线开裂,或拱曲面明显

7————

变形、拱脚明显位移

墙、柱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

墙、柱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

化,立面面积不大于总面积的墙、柱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

8化,立面面积大于总面积的20%,

10%,且有效截面削弱率不大于化,程度介于b级和d级之间

且有效截面削弱率大于20%

10%

3.4子单元和鉴定单元的安全性等级评定

3.4.1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根据其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以

及与整幢建筑有关的其他安全问题进行评定。

鉴定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应根据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安全性等级的评定结果,

按较低等级确定。

3.4.2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根据地基基础变形或承载力的评定结果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宜根据地基基础的裂缝、变形和其他损坏状况,并结合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中

的反应以及上部结构的倾斜变形进行综合评级;当需对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进行验算时,应以岩

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有关检测资料为依据进行评定。对建在斜坡场地的建筑物,还应按边坡场地

稳定性的评定结果确定。

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按地基变形及上部结构反应的检查结果评定时,应符合

10

下列规定:

1当房屋倾斜率不超过0.4%,地基沉降基本稳定,且房屋未发现沉降裂缝、变形或位移

时,评定为A级。

2当房屋倾斜率不超过0.7%,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但不符合本条A级时,评定为B级:

1)地基沉降速率连续2个月不大于2mm/月;

2)地基无明显水平位移(滑移)迹象;

3)上部承重墙体的沉降裂缝宽度不大于2mm;

4)连接节点无明显的沉降变形或裂缝;

5)楼屋盖的预制混凝土、木或石构件连接部位无明显滑移或挤压变形、裂缝等损坏现象。

3不符合本条A、B和D级条件时,评定为C级。

4当地基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评定为D级:

1)地基出现明显不均匀沉降,且房屋倾斜率大于1%;

2)地基沉降速率连续2个月不大于4mm/月,且短期内无收敛趋势;

3)上部承重墙体出现多条沉降裂缝,最大裂缝宽度大于10mm;

4)楼屋盖的预制混凝土、木或石构件连接部位滑移大于10mm,或发生挤压变形、裂缝等

损坏现象。

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按承载力验算结果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地基基础承载力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时,

可根据建筑物的完好程度评为A级或B级。

2)当地基基础承载力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时,

可根据建筑物开裂、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为C级或D级。

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应根据地基基础变形和承载力的评定结果,按较低等级确

定。

3.4.3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评级,应按承重构件和结构的整体牢固性进行综合评定。

上部承重结构构件应区分为主要构件和次要构件,主要构件包括墙体、柱、主梁和屋架,

次要构件包括次梁(含搁栅、檩条等)和楼板等,并分别按式(3.4.3-1)、式(3.4.3-2)计

算各安全等级的主要构件和次要构件的综合比例:

2nwi2ncinbinri(3.4.3-1)

ppi

2nw2ncnbnr

11

2n2n

gisi(3.4.3-2)

psi

2ng2ns

式中:、分别为(、、、)级主要构件和次要构件的综合比例;

ppipsi——iabcd

、、、分别为(、、、)级墙、柱、主梁和屋架的数量;

nwincinbinri——iabcd

、分别为(、、、)级次梁(含搁栅、檩条等)和楼板的数量;

nginsi——iabcd

、、、分别为墙、柱、主梁和屋架的总数量;

nwncnbnr——

、分别为次梁(含搁栅、檩条等)和楼板的总数量。

ngns——

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按承重构件评定时,应根据各安全等级的主要构件

和次要个构件的综合比例按表4.4.3的评定标准评定,并取两者的较低等级。对于体型很小的

单层房屋,当其主要构件数量不超过7个时,出现一个d级构件即应将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

安全性等级评定为D级。

表3.4.3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按承重构件评定的评级标准

构件

A级B级C级D级

类型

c级和d级构件综合比c级和d级构件综合比

不含c级和d级构件,不含d级构件,且c级

主要例之和不大于50%,且d例之和大于50%,且d

且b级构件综合比例不构件综合比例不大于

构件级构件综合比例不大于级构件综合比例大于

大于30%10%

15%15%

c级和d级构件综合比c级和d级构件综合比

不含c级和d级构件,不含d级构件,且c级

次要例之和不大于70%,且d例之和大于70%,且d

且b级构件综合比例不构件综合比例不大于

构件级构件综合比例不大于级构件综合比例大于

大于40%20%

25%25%

3.4.4结构的整体牢固性等级,应根据房屋层数、高度与层高、高宽比、结构体系与构造、抗

震横墙的最大间距,整体性构造措施与局部构造措施等每个项目的等级进行综合评定,符合以

下规定的每个项目评定结果取A级或B级,应根据其实际完好程度确定;不符合以下规定的每

个项目取C级或D级,应根据其实际严重程度确定。

多层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高度、层高及高宽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宜超过表3.4.4-1的规定。

12

表3.4.4-1石砌体结构房屋鉴定的层数和高度限值(m)

最小烈度

墙体类别墙厚678

(mm)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

细、半细料石(有垫片)220165134103

粗料、毛料石(无垫片)22013410372

注:1)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屋面板或檐口的高度,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2)对干砌石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3.4.4-1中浆砌石砌体房屋的规定相应降低3m,层数应相应减少一层;

3)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在8度区不应采用石砌体结构,在6、7度区其总高度应比表3.4.4-1

的规定相应降低3m,层数应相应减少一层;

2单层石砌体房屋有垫片砌筑的高度:6度区不宜超过5m,7、8度区不宜超过4m;无垫

片砌筑时可相应增加1m。多层石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3m。

3多层石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应符合表3.4.4-2的要求。

表3.4.4-2多层石砌体房屋的最大高宽比限值

设防烈度678

最大高宽比2.52.52.0

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建筑布置、结构体系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承重墙体在平面内宜闭合;

2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砌筑,当为直槎通缝时,应采取拉结措施;

38度时不应采用硬山搁檩屋盖;

4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严禁采用石板、石梁及独立料石柱作为承重结构;

5严禁采用悬挑踏步板式楼梯;

6应设置圈梁、构造柱,圈梁、构造柱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关于石结构房屋的相关要求。

石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整体性构造措施与局部构造措施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应符合表3.4.4-3的规定;

2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应符合表3.4.4-4的规定;

13

3楼、屋盖构件的最小支承长度应符合表3.4.4-5的规定;

4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坐浆;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

表3.4.4-3多层石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烈度

楼盖、屋盖类别

678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10107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石板774

木44-

表3.4.4-4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烈度

部位

678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1.01.5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22.0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0

内墙阳角至门、窗东边的最小距离1.01.22.0

表3.4.4-5楼、屋盖构件的最小支承长度(mm)

木屋架、搭接木龙骨、

构件名称预应力圆孔板对接木龙骨、木檩条

木梁木檩条

位置墙上混凝土梁上墙上屋架上墙上屋架上、墙上

80(板端钢60(木夹120(砂浆垫

支承长度与60(板端钢筋连接240(木垫

筋连接并灌板与螺层、木夹板满搭

连接方式并灌缝)板)

缝)栓)与螺栓)

14

4加固设计基本规定

4.1—般规定

4.1.1石砌体结构房屋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

由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本规范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固设计。加固设计的范围,可按

整幢建筑物或其中某独立区段确定,也可按指定的结构、构件或连接确定,但均应考虑该结构

的整体牢固性,并应综合考虑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4.1.2在加固设计中,若发现原石砌体结构房屋整体牢固性不满足要求时,均应在本次的加固

设计中,予以构造性加固或加以改造。

4.1.3加固后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

固设计使用年限,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

4.1.4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加固设计,应根据结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并应与实际施

工方法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增构件及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新增截面与原截面

粘结牢固,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并应避免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地基基础造

成不利的影响。

4.1.5对高温、髙湿、低温、化学腐蚀、振动、温度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素引起的

原结构损坏,应在加固设计中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并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理和加固。

4.1.6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石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加固设计

文件中提出有效的临时性安全措施,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4.1.7石砌体结构房屋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

2—般情况下,宜按30年考虑;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

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

3对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加固的结构、构件,尚应定期检査其工作状态。检査的时

间间隔可由设计单位确定,但第一次检査时间不应迟于10年。

4.1.8石砌体结构房屋经可靠性鉴定确认其地基基础需进行加固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既有

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及《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的有关规定进行地

基基础的加固设计。

4.1.9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房屋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5

4.2加固设计计算原则

4.2.1石砌体结构加固设计采用的结构整体分析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线弹性分析方法

计算结构的作用效应,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及《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

4.2.2加固石砌体结构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承载能力的设计、验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功能

的要求。

1结构上的作用,应经调查或检测核实,并应按本规范第3章的规定确定。

2被加固结构、构件的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结构的计算图形,应符合其实际受力和构造状况;

2)作用效应组合和组合值系数以及作用的分项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确定,并应考虑由于实际荷载偏心、结构构件变形、

温度作用等造成的附加内力。

3)地震作用及地震作用效应调整,应根据后续目标使用年限,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确定。

3结构、构件的尺寸,对原有部分应采用实测值;对新增部分,可采用加固设计文件给出

的名义值。

4原结构、构件的砌体强度等级和受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当原设计文件有效,且不怀疑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时,可采用原设计值;

2)当结构可靠性鉴定认为应重新进行现场检测时,应采用检测结果推定的标准值。

5加固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

6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时,应考虑原结构在加固时的实际受力状况,包括加固部分应变

滞后的特点,以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共同工作程度。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本

规范各相关章节的规定采用。

7加固后改变传力路线或使结构质量增大时,应对相关结构、构件及建筑物地基基础进行

必要的验算。

8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方法进行抗震验算时,尚应计入

加固后仍存在的整体牢固性影响。

4.2.3抗震加固的设计原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分别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

16

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当选用区段加固的方案时,

应对楼梯间的墙体采取加强措施。

2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

变而形成的新薄弱部位;同时还应考虑结构刚度增大而导致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的影响。同一楼

层中,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不应超过承重墙体加固后的抗震能力。

3对非刚性结构体系的房屋,应选用有利于消除不利因素的抗震加固方案;当采用加固柱

或墙垛,增设支撑或支架等保持非刚性结构体系的加固措施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