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育华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育华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育华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育华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育华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育华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B.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2.氢氧化钠的俗名是()A.烧碱B.纯碱C.熟石灰D.小苏打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 B.稀释浓硫酸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4.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融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结合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X=3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C.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D.镓元素在周期表中与氮元素是同一族5.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铁合金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6.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1个铁离子:Fe2+B.2个碳酸根离子:2CO3C.3个水分子:3H2OD.4个氢原子:2H27.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处理后的海水(主要成份是氯化钠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图中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③中,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D.反应④中的反应物是两种酸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125g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gB.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的固体质量关系是:a>bC.分别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溶液D.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9.镧是稀土金属中的一员,可制合金,催化剂,制造昂贵的照相机镜头等,如图是镧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镧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 B.单质的化学式是LaC.普通镧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2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710.下列常见生活用品中,所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铝合金门窗B.制作快艇艇身玻璃钢C.用于气体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D.用来包装食品的聚乙烯薄膜11.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称11.5g氯化钠 C.测溶液酸碱性 D.熄灭酒精灯12.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人类可以无限制的开发利用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生产,可以尽量多用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但会造成“白色污染”D.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13.15%的H2O5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若实验室用此药品制取O2,下列装置中最合理的是A. B. C. D.14.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金属活动性15.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A.CaO B.CaCO3 C.Ca(OH)2 D.Na2CO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填名称)。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填标号)。下图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微粒结构示意图。①从图1中可获得多条信息,其一是__________。②若图2中表示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容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③若图2中,x=8时,该微粒是_________(写微粒符号)。以下是利用空气制取氮肥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和生产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1图2图3图4(1)水的净化①图1所示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因为其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性。②图2为水的蒸馏装置图,图1与图2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硬度的净水方法是图_____(填“1”或“2”)。水的组成。①图3是水的电解装置,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电解水的实验中,在玻璃璃管里加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可以增强导电性。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则该处溶液呈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电解后,待溶液混合均匀后测得溶液的pH=7,则图4中能表示电解时管b中水在电极端所发生变化得到的粒子是_____(填对应选项的字母)。(3)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5所示),关闭K,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打开K,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出。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18.(8分)氧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按体积计算,氧气大约占空气成分的_______%,空气污染指数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两个)。氧气是________(多选题)A.单质B.混合物C.氧化物D.化合物E.纯净物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和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氧的原子序数是8B.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g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D.氧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如下图,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更旺。这说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31.6克高锰酸钾制取一定质量的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请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由此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大: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故A错误;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例如氢分子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故B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C正确;D、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体积不变,故D错误。故选C。2、A【解析】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俗称,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选:A。3、C【解析】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D、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4、D【解析】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1=2+8+18+X,X=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则镓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则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不是同一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A【解析】

A、达到了不锈钢生锈的条件,会生锈,错误;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和氧气并存容易生锈,正确;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正确;

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正确;

故选:A。6、C【解析】

A、1个铁离子写为Fe3+,选项A错误;B、2个碳酸根离子写为2CO32-,选项B错误;C、3个水分子写为3H2O,选项C正确;D、4个氢原子写为4H,选项D错误。故选C。7、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物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生成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还是+4价,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B、根据生成物为氢氧化钠溶液、氯气、氢气,海水为反应物,则可在化学反应式是2NaCl+2H2O2NaOH+Cl2↑+H2↑,不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故B错误;C、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2HCl,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故正确D、NaHSO3不是酸,是盐,故错误故选C考点:工艺流程题8、C【解析】

A、t2℃时,b的溶解度为25g,设125g饱和溶液中溶质b质量为m,,m=25g,所以含有b物质为25g,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B、从图上可以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饱和溶液降温后,对温度变化明显的a析出固体多于b,所以降温后析出固体质量为a>b,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C、t1℃时a、c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a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未增加,溶剂质量未减少,此时变为不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剂的质量未变化,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c,但是此时c仍为饱和溶液,选项C不正确,符合题意;D、从图上可以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降温结晶a可以较易析出,而b不易析出,经过过滤后实现a的提纯,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镧属于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La,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7,表示原子序数为5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9,而核内中子数为139-57=8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7,表示原子序数为5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7,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为5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点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10、D【解析】解:A、铝合金门窗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制作快艇艇身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错误;C、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错误;D、用来包装食品的聚乙烯薄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故选D.11、A【解析】试题分析:A、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的正确操作是:左物右码,故B错误;C、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或用胶头滴管将试液滴到试纸上,不能直接将试纸放入试液中,故C错误;D、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用嘴吹容易将灯内的酒精引燃,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基本实验操作12、C【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人类不能无限制的开发利用;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生产,但要合理利用;C选项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但会造成“白色污染”,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生活污水要处理达标后排放;故答案选择C。13、D【解析】

实验室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反应速率较快,选择的制取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A、图中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B、15%的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速率较快,不能通过滴加水的方法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15%的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速率较快,不能通过加水的方法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装置能控制15%的H2O2溶液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正确。

故选:D。14、C【解析】

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C。15、B【解析】

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得物质的化学式.【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混合物氮分子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得O2-4NH3+5O24NO+6H2O属于【解析】(1)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2)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微观上氮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为4:1,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3)①元素周期表中包含信息较多,例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氧元素的元素符号为O、质子数为8等;②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可知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③若图2中,x=8时,电子数=2+8=10>质子数=8,该微粒是离子,可表示为:O2-;(4)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②氮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点睛:以钠为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吸附2氧气2H2O2H2↑+O2↑碱B铁丝生锈消耗氧气,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液面上升;打开活塞稀盐酸与铁丝反应生成氢气,液面下降。【解析】(1)①图1所示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因为其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蒸馏能降低水额硬度,故②在图1和图2示意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硬度的净水方法是图2;①图3是水的电解装置,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连接的是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②电解水的实验中,在玻璃璃管里加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可以增强导电性。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则该处溶液呈碱性。电解后,待溶液混合均匀后测得溶液的pH=7,则图4中能表示电解时管b中产生的是氢气,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故水在电极端所发生变化得到的粒子是B;(3)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5所示),关闭K,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打开K,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出。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铁丝生锈消耗氧气,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液面上升;打开活塞稀盐酸与铁丝反应生成氢气,液面下降。18、21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AE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3.2g【解析】(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2)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选AE;(3)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表示原子序数为8,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氧,带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表示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电子数为8,根据电子的排布规则,氧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正确。故选B。(4)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说明甲中氧气充足而乙中氧气不充足,从而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5)解:设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K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