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我的赏识教育观》_第1页
论文:《我的赏识教育观》_第2页
论文:《我的赏识教育观》_第3页
论文:《我的赏识教育观》_第4页
论文:《我的赏识教育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有人理解为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父母都曾用过的方法。从《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一词的解释看:“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说明了“赏识”具有对某种“才能与价值”的重视和赞扬。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你真棒!”“你很出色!”“这办法真妙!”的赞美声中、自信地走向成功,赏识是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孩子更是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但也要防止走入误区,不能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如第一名、考重点大学等,而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新人。一、赏识教育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大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内的正向激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对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二、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的教育。赏识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那么赏识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评孩子呢?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比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当然,这种话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否则便会显得虚假。家长之所以发现“表扬加鼓励”在孩子面前找不到战无不胜的感觉,就是因为家长的表扬与鼓励是肤浅的,充满功利色彩的,“唉呀,孩子进步了,考了80几分。”怎么样听都像是“狼外婆”的表现。肤浅的表扬与鼓励伴随着的往往是对孩子的迁就,忍下的火越积越多,忍无可忍时便终于爆发了,于是,亲子间的裂痕更大。遭受了挫折的父母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赏识教育不能批评孩子。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曾经有一列火车上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情:火车到达终点站后乘客都下车了,车内只剩下一位小男孩,他怎么也不想下车,很多人都去劝他、哄他,但还是没能让他主动下车。后来有一位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教授上去不到2分钟,那位小男孩就下来了,人们都很吃惊,问他是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下来的,教授说:“我对他说,‘如果你再不下来我揍死你’,就这么简单。”同样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表扬声不断就会失去表扬的价值,我想如果赏识宽容和风细雨不凑效,不妨来点急风暴雨。何况,孔老夫子早就总结出了这条颠扑不破的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