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_第1页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_第2页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_第3页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_第4页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PAGEPAGE4-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中文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摘要]: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女性生来是男性附庸的意识。一、隐忍与匮乏夏志清先生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谈到,“张爱玲所写的是个变动的社会,生活在变,思想在变,行为在变,所不变的只是每个人的自私和偶然表现出来足以补救的同情心而已。她的意象不仅强调优美和丑恶的对比,也让人看到在显然不断变更的物质环境中,中国人行为方式的持续性。她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她认识过去如何影响着现在……”张爱玲在她的小说里将几千年的封建意识所造成的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女性世相展示得淋漓尽致。《鸿鸾禧》中的娄太太在家庭中一向处于难堪的地位,当娄家状况愈发兴盛,娄太太却更进一步发现自身的匮乏,而变得更加沉默,觉得孤独无依,她的家人总是联帮时时刻刻想尽方法试验她,一次一次重新发现她的不够,娄太太则在这些匮乏中体验羞辱与悲伤,她的哀伤显示出她并没有同家人的成长而成长。然而她却只是沉默,没有想过改变自己,也没有想过要反抗。她一团高兴地为未来媳妇做花鞋,这不但是因为她没有本领或长处,而是因为邱玉清和她一样是嫁入娄家的媳妇,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她试图借助这种方法解除她内在的焦虑。当“一屋子人全笑了,可是笑得有点心不定,不知道应当不应当笑。娄太太只知道丈夫说了笑话,而没听清楚,因此笑得最响。”娄太太知道自己是匮乏的,她怕自己被大家遗忘,被大家抛弃,于是她大声附和大家的笑声,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同大家是一致的。这《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孟烟鹂则更是隐忍甚而自欺欺人,丈夫在外嫖,烟鹂绝不疑心到,“她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许多人之中振宝这个男人是她的……做小伏低惯了的。”“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笼统的白……结了婚八年,还像什么事也没经过的似的,空洞白净,永远如此。”[4]张爱玲曾经解释了她对“白”的理解:“白布是最不罗曼蒂克的东西……,也不过是病院的干净,有一点惨戚。”医院里的“白”隐喻其中的病态和污秽。“白”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喻示了男权统治下被迫放弃了女性主体的良家妇女。她们在众人的眼中没有明确的形象,没有思想,只不过是模糊不清的隐忍的“一群”,也注定她们永远只是一群毫无存在意义的个体。《心经》中的许太太,《花凋》中的郑太太,《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鸿鸾禧》中的邱玉清,《桂花蒸阿小悲秋》中的阿小,也同是此类人物,她们只是一群活动在舞台背景深处的可有可无的人,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随着每个人的思想滚动而滚动。她们是男人的奴隶,男人的笑则笑,男人的哭则哭,她们是一群无所适从,无出路可寻的沉默者,一群男人的附属品。二、压抑与异化人生安稳的一面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情,也可以说是妇人性。”[7]为获取生活保障,《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离了婚,一直生活在娘家,由此被认为是个累赘而为家庭所不容,她的出路就是去找一段婚姻来依附。她深知婚姻之苦却再次投向婚姻红娇蕊和王佳芝的失败怪不得别人,虽然她们有过挣扎,有过追求,但自身的愚昧注定她们的追求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四、反抗与堕落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有一部分女人所要抗衡的,不仅是业已存在的男性权力社会的压抑,更有来自被异化的女性的压抑,因而其斗争更艰巨,希望更渺茫。如前所述,《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以其子辈的利益作为她换取个人的地位和虚荣的筹码,《金锁记》中的七巧则以子辈的幸福作为她宣泄变态心理的代价,这样,作为她们的牺牲品的葛薇龙和长安,便成为此类人物的典型。薇龙本是破落家庭的小姐,因为想读书,被迫投靠一个给阔人做姨太太、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薇龙明明知道环境不好,但她想:“只要我行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为了要念书她甚至要忍受着下人们的冷嘲热讽。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她为了能够在香港继续读大学,忍受着寄人篱下的滋味,可见并不是自甘下流的人。初进姑妈家时,曾对梁太太为她导演的诱饵这一角色产生抵触,并立志念书要念出些成绩来。后来即使在姑妈的百般利用下她也没有接受姑妈为她安排的生活,她想追求新生活,斩钉截铁地宣称要逃脱这种环境回到上海去的。她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买了船票做好回上海的准备。然而,临行时的一场病却改变了一切,但就像她姑妈说的,“要想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只怕是回不去了。”[13]这场病“也许一半是自愿的;也许她下意识地不肯回去,有心挨着……”薇龙还是留下来了,留在那个她明知可怕的“鬼气森森的世界”里。她所有的挣扎,最后剩下的是对姑妈说的一句话――“你让我慢慢学呀!”她逐渐被梁太太培养成小有名气的交际花并为她勾引了一些男人时,她却不知不觉地沉迷于这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对物质的虚荣,薇龙堕落成了姑妈手上金钱与爱情交易的筹码。最后,薇龙想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却又不甘心自己有一天变成梁太太一样的人。为了这份虚荣她委曲求全地强迫自己嫁给了有身份地位却无力谋生的乔琪乔,却终究没有离开这样的生活。她的婚姻苟活在梁太太所谓的荫庇之下,她整天忙着替梁太太弄人,并在这种游戏中为乔琪乔弄钱。她的偶尔闪现的快乐也是苍白脆弱的,以致于她深知自己同沿街的妓女的区别也仅在于她们是不得已的,而她是自愿的罢了。《金锁记》中的长安从小就受着母亲变态的折磨。在新式的社会里忍受缠脚的痛苦;在女中因母亲的无理取闹而被迫退学;得了痢疾因为得不到医治而吸上鸦片;在为爱情努力戒掉鸦片后却被母亲的诽谤逼得放走手中最后一根救命的草绳,在她处轻的生命里,尽管斑斑驳驳地投下了来自母亲的阴影,对幸福的向往却从来没有中断过。三十岁时晚来的爱情曾经给了她一线模糊的光亮,她的生命因为这一丝光亮而重新振奋。然而,母亲的剃刀片般的谎言却最终将她逼回了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将她的余生囚禁在没有光的所在。生命里仅剩下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不多的一点回忆—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这样的女性,似乎是被禁闭在密不透光的暗室里,偶尔透进的光亮也只能是转瞬即逝的不真实的,那仅有的一点挣扎的力量,也被已被异化的女性扼杀在挣扎之前的阵痛里,暗室里终究是无光的黑暗。这群可爱的可恨的可怜的女人们在抗争的过程中,都是怀有期望的,怀有“去到楼上去”[14]的希望。挣扎的结果虽然是苍白的,但并不能说挣扎是无谓的,关于挣扎的意义,张爱玲有她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实,即使不过是从后楼走到前楼,换一换空气,打开窗子来,另是一番风景,也不错”。[15]七巧换来了金钱的控制权,流苏换来了婚姻的躯壳,这些用年华换来的“另一番风景”,究竟还是满足了人性的虚荣,给了她们一线维系命运的牢靠,也成为无法逆转的宿命补偿的一点慰藉,聊以苟延残喘。然而,斗争注定是无结果的,“走到楼上去”的人,“开饭的时候,一声呼唤,他们就会下来”。[16]“一级一级,通向没有光的所在”[17],这几乎是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共同命运。至于究其失败的原因,我们不仅可以追溯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巨大压力,更应由其在挣扎的过程中采取的手段和表现出的态度看到,女性悲剧的必然性也有其内在的原因,卑弱的女奴历史,其中有一半是她们自甘为奴的。《倾城之恋》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柳原叹道:“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苏也怆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呢!”[3]张爱玲揭示了女性在心灵上对男人的依赖,男人可以失去女人,女人却不能失去男人,表现了女性被边缘化的窘境。波伏娃在《第二性》中,通过对漫长的男女两性关系发展历史的考察,得出“女人不是天生的,她是被变成女人的”这一著名论断,她认为女人的历史性压制了女人的自然性,使她仅仅成为了依附于男人的“第二性”。外界的环境固然是女性自甘为奴的重要原因,但女性生生世世为男人哭泣,做男人牛马,或者力争先做牛马,则是女性解放自身的障碍。她们的生涯是无望的,她们的世界是没有出路的。她们终究面对的,却都只是荒芜和虚空。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的处世态度是绝望和苍凉的。她提示了女性几千年生活在男性精神控制下的阴影,在男权为主的社会,女性作为性角色出演的,只是一个被男性社会役用的什物,她们的生涯是无望的,她们的世界是没有出路的。这种悲凉和绝望,注定了张爱玲无法为女性提供一条走出宿命迷宫的道路,而她本身也是不屑于这样做的。参考文献:[1]张爱玲《有女同车》,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爱玲文集》[2]张爱玲《谈女人》,同上[3]张爱玲《倾城之恋》,同上[4]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同上[5]张爱玲《花凋》同上[6]张爱玲《金锁记》同上[7]张爱玲《我看苏青》同上[8]张爱玲《倾城之恋》,同上[9]张爱玲《连环套》,同上[10]张爱玲《我看苏青》,同上[11]张爱玲《封锁》,同上[12]张爱玲《封锁》,同上[13]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同上[14]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同上[15]张爱玲《走!走到楼上去》,同上[16]张爱玲《走!走到楼上去》,同上[17]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