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地理二轮复习检测-专题02 地理计算_第1页
备战中考地理二轮复习检测-专题02 地理计算_第2页
备战中考地理二轮复习检测-专题02 地理计算_第3页
备战中考地理二轮复习检测-专题02 地理计算_第4页
备战中考地理二轮复习检测-专题02 地理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地理计算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图书馆与操场间的实地距离为400米,如果绘到图上的距离为2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A.1∶20000 B. C.1∶2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2.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某河流长度为50厘米,则这条河的实地长度为 ()A.1250米 B.125千米 C.250千米 D.750千米3.有比例尺①1∶1000000,②1∶100000,③1∶1000图幅相同的三幅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的比例尺最大 B.③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 C.②图表示的范围最大 D.若其中一幅是某省规划图,应当是③图图中甲、乙两地的阴影部分面积相等,且位于我国不同的两个省区。读图,完成4~5题。图ZT2-6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实际面积的大小是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5.有关图中比例尺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下来6.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若甲村到a处耕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图ZT2-7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7.下图为“某学校校园平面示意图”,学校篮球场区域的总宽度约为 ()图ZT2-8A.50米 B.150米 C.100米 D.200米读图,完成8~10题。图ZT2-98.若此时乙村的气温是20℃,则甲村的气温最可能是()A.17℃ B.3℃ C.23℃ D.33℃9.图中等高线单位为米,则①地与③地的相对高度是()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10.几条等高线在A处重叠在一起,表明A处是 ()A.平地 B.沟谷 C.陡崖 D.山脊11.测得A、B间的图上距离是2.6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是 ()A.23千米 B.1.3千米 C.13千米 D.2.3千米12.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示范围内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 ()图ZT2-10A.710米 B.810米 C.590米 D.480米13.下图为某气象站测得该市某日的气温数值,则该日气温的日较差是 ()图ZT2-11A.10℃ B.20℃C.38℃ D.5℃14.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是25.8℃,1月的平均气温是-2.8℃,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25℃ B.28.6℃ C.27℃ D.27.6℃15.下面四幅图中,山顶可能有终年积雪的是(图中山麓气温为平均气温) ()图ZT2-12A.① B.② C.③ D.④16.如下图所示,A地气温为20℃,海拔为100米,此时海拔为1600米的B地气温可能是 ()图ZT2-13A.17℃ B.23℃C.11℃ D.-9℃下图为“重庆与峨眉山顶七月平均气温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7~18题。图ZT2-1417.计算此时该地区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 ()A.5.6℃ B.4.6℃ C.7.6℃ D.6.6℃18.下面能表达这一地理现象的语句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 B.昨夜寒潮来临,气温骤降 C.清明时节雨纷纷 D.天有不测风云下图是“小明画的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图ZT2-1519.老师说图上温度数据有两个地方不正确,请你找出不正确的数据 ()A.28℃,10℃ B.10℃,20℃ C.10℃,21℃ D.16℃,8℃20.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高温中心 B.乙地是高温中心 C.丙地是低温中心 D.丁地是高温中心21.某一地区在2018年,平均每5000人当中,出生了100个婴儿,死亡40人。这个地区在2018年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 ()A.10‰4‰6‰ B.20‰8‰12‰ C.20‰18‰12‰ D.20‰12‰8‰2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图ZT2-16A.① B.② C.③ D.④23.下表中人口密度(2016年)最小的国家是 ()国家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亿人)俄罗斯17071.44加拿大9970.36中国约96013.83美国9373.23A.加拿大 B.俄罗斯 C.美国 D.中国24.根据某地各月的平均气温表,完成下列问题。月份123456气温(℃)-2.00.97.414.420.325.3月份789101112气温(℃)26.826.020.714.77.20.4(1)绘制该地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ZT2-17(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3)该地位于(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

(4)该地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带。

25.阅读下面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图ZT2-18(1)量算图中甲、乙两山顶的实地距离是。

(2)图中山顶甲的海拔是,与山顶乙的相对高度是。

(3)C处崖壁的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能接近。

(4)A处气温为18℃时,B处气温大约是。

26.读“我国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图ZT2-19(1)与2000年人口相比,2010年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大约%。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提示:进入老龄化的标志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年到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参考答案【考题训练】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换算能力。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0/40000=1∶2000。2.B[解析]由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变形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50厘米×250000=125千米。3.B[解析]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大比例尺反映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而小比例尺反映的范围大,但内容粗略。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4.B5.C[解析]第4题,甲、乙两图所在区域的经度和纬度范围是相等的,但甲图更靠近赤道一些,所以表示的面积更大一些。第5题,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表示的范围大的地图的比例尺小。6.D7.A[解析]根据图上比例尺和学校篮球场区域的图上宽度,可以看出篮球场区域的总宽度约为50米。8.C9.D10.C11.B[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8题,乙村海拔在500~600米,甲村海拔在0~100米,相对高度为400~6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可知两地温差在2.4~3.6℃之间。第9题,①地海拔800米,③地海拔300米,相对高度为500米。第10题,A处等高线重合,故为陡崖。第11题,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6×50000=130000厘米,再换算单位为1.3千米。12.A[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图中等高线数值最高是700米,等高距是100米,最大的高度不超过800米,最大相对高度为600~800米,故应选择A项。13.A[解析]气温日较差是指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读图可知,最高气温约为15℃,最低气温约为5℃,故该日气温日较差为10℃。14.B[解析]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之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25.8℃-(-2.8℃)=28.6℃。15.D[解析]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经计算可知,图①山顶气温为1℃,图②山顶气温为2℃,图③山顶气温为3℃,都不会有终年积雪存在;图④山顶气温为-1℃,山顶气温在0℃以下,山顶可能有终年积雪。16.C[解析]本题考查气温受地形因素的变化。两地海拔相差15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计算,B地气温比A地气温低9℃,为11℃。17.A18.A[解析]第17题,根据两地的海拔及温差可计算:(28℃-12℃)÷[(3099-260)÷1000]≈5.6℃。第18题,该现象说明同纬度处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盆地气温高,A项符合。19.C20.B[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等温线示意图的判读。第19题,从等温线的分布来看,相邻等温线的温差为4℃,所以10℃处等温线应为12℃,21℃处等温线应为24℃。第20题,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21.B[解析]在题中,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10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1000%,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选项B正确。22.A[解析]读图可得出①出生率不足0.5%,而死亡率为1.0%,自然增长率为负;②、③都是出生率高于死亡率;④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①。23.A[解析]人口密度为人口总数除以面积总数。根据计算,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的人口密度依次约为8.4人/平方千米、3.6人/平方千米、144人/平方千米、34人/平方千米,得出加拿大的人口密度最小。24.(1)绘图略。(2)28.8℃(3)北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4)北温25.(1)400米(380~420米之间都对)(2)273.4米5.2米(3)50米(4)17.7℃[解析]第(1)题,用直尺量出图中甲、乙两山顶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实地距离为2×20000=40000(厘米)=400(米)。第(2)题,甲山顶海拔为273.4米,乙山顶海拔为268.2米,则其相对高度为273.4米-268.2米=5.2米。第(3)题,利用公式(n-1)d≤H<(n+1)d,可计算出C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米≤H<50米,因此,陡崖相对高度最大值接近50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