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XX-XX-20XX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XXXXX-20XX

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

RoadsandGroundswithPermeableBricks(flag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前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

知》(闽建办科[2017]1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结合我省当

前实际情况,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修订了《透水砖路面(地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J13-104-2008。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规程名称修订为“透水砖(板)路面(地

面)应用技术规程”;2.增加了术语“混凝土透水砖(板)、砂基透水砖(板)、

自体透水砖(板)、缝隙透水砖(板)、明孔透水砖(板)、透水砖路面(地面)、

有效空隙率”;3.调整了透水砖(板)强度等级划分;4.删除基层中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手摆石基层的相关内容;4.增加了干硬性砂浆找平层;6.调整了透

水砖(板)路面(地面)的建筑构造;6.将原“基层渗水、蓄水设计”调整为

“排水设计”。7.将透水砖(板)路面质量验收分为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8.增

加了透水砖(板)路面(地面)的养护。9.增加了附录A保水性试验方法、附

录B透水系数测试方法以及附录E有效空隙率测试方法。

本规程修订后,章节调整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透水砖

(板)质量要求;5、设计;6、施工;7、验收;8、养护;附录。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遵守。

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

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

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

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福州市杨桥中路162号,邮编:350025),以

-2-

供今后修订。

本规程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福州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榕圣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福建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

福建四方如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朗创建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张蔚林涛路俊杰黄芳官建安杨顺

林驰黄强田荣钦钱震生王金权叶振华

林云腾江星马文华郑祖波黄建华季韬

聂贝贝赖政清马国勇林捷沙智鹏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3-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透水砖(板)质量要求...................................................................................5

4.1透水砖(板)分类、规格、等级.........................................................................5

4.2技术要求.................................................................................................................5

5设计...............................................................................................................7

5.1一般规定.................................................................................................................7

5.2结构组合及竖向设计.............................................................................................7

5.3面层.........................................................................................................................8

5.4找平层.....................................................................................................................9

5.5基层.......................................................................................................................10

5.6垫层.......................................................................................................................11

5.7土基.......................................................................................................................11

5.8排水设计...............................................................................................................11

6施工.............................................................................................................13

6.1一般规定...............................................................................................................13

6.2基层施工...............................................................................................................13

6.3土工布及找平层施工...........................................................................................13

6.4透水砖(板)面层施工.......................................................................................14

6.5排水系统施工.......................................................................................................16

7验收.............................................................................................................17

7.1一般规定.................................................................................................................17

4

7.2质量检验标准.........................................................................................................17

8养护.............................................................................................................21

附录A保水性试验方法...................................................................................22

附录B透水系数测试方法..................................................................................23

附录C典型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建筑构造..............................................26

附录D典型自体透水砖(板)块型及铺装形式.............................................27

附录E有效空隙率测试方法...........................................................................28

本规程用词说明.................................................................................................29

引用标准名录....................................................................................................30

附:条文说明...............................................................................................31

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3BasicRequirements···········································································4

4TheQualityrequirementsofWaterpermeablebrick·······························5

4.1TheClassification,specification,gradeofWaterpermeablebrick··············5

4.2Skillsrequirement··········································································5

5Design····························································································7

5.1Generalprovisions··········································································7

5.2Structuralcombinationandverticaldesign···········································7

5.3Surfacelayer·················································································8

5.4Levelinglayer················································································9

5.5Grassroots···················································································10

5.6Cushion······················································································11

5.7Soilfoundation·············································································11

5.8Drainagedesign············································································11

6Construction··················································································12

6.1Constructionpreparation································································12

6.2Grassrootsconstruction································································12

6.3Geotextileandlevelinglayerconstruction···········································12

6.4Constructionofpermeablebricksurface············································13

6.5Constructionofdrainagesystem·······················································15

7Acceptance····················································································16

7.1Generalprovisions···········································································16

7.2Qualityinspectionstandards······························································16

6

8Conservation··················································································19

AppendixATestmethodofwaterretention··············································20

AppendixBTestmethodforpermeabilitycoefficient·································21

AppendixCPermeableBrickPavementDrainageDesignDrawing..................26

AppendixDTypicalpermeablebrickblockandpavementform.......................27

AppendixETestmethodofeffectivevoidratio................................................28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29

ListofQuotedStandards...................................................................................30

Addition:ExplanationsofProvisions...................................................................31

7

1总则

1.0.1为适应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范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工

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园林工程等

工程建设所配套的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透水砖(板)产品质量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标准《透水路面

砖与透水路面板》GB/T25993、《砂基透水砖》JG/T376及《混凝土路面砖》GB/T

28635的要求。

1.0.4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符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的规定。

1

2术语

2.0.1透水砖(板)Waterpermeablebrick(flag)

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含固体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材料,

经成型等工艺处理后制成具有较大水渗透性能的铺装块材,块材的长厚比不大于4

的称为透水砖,长厚比大于4的称为透水板。按生产工艺不同,分为烧结透水砖

(板)和免烧透水砖(板);按透水原理不同,分为自体透水砖(板)、缝隙透水

砖(板)和明孔透水砖(板)。

2.0.2烧结透水砖(板)Firedwaterpermeablebrick(flag)

原材料成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透水砖(板)。

2.0.3免烧透水砖(板)Unfiredwaterpermeablebrick(flag)

原材料成型后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透水砖(板),分为混凝土透水砖(板)和

砂基透水砖(板)。

2.0.4混凝土透水砖(板)permeableconcretebrick(flag)

用水泥混凝土经振动、加压成型和养护而成的透水砖(板)。

2.0.5砂基透水砖(板)sand-basedwaterpermeablebrick

以硅砂为主要骨料或面层骨料,以有机粘结剂为主要粘结材料,经成型工艺

后制成的透水砖(板)。

2.0.6自体透水砖(板)Self-permeablebrick(flag)

通过砖(板)体自身空隙进行透水的透水砖(板)。

2.0.7缝隙透水砖(板)Slitpermeablebrick(flag)

通过铺装时相邻两块砖(板)之间形成的缝隙进行透水或通过自体空隙以及

缝隙同时进行透水的相邻两块砖(板)之间形成的缝隙进行透水的透水砖(板)。

2.0.8明孔透水砖(板)Clearholepermeablebrick(flag)

通过人工成孔的方式在砖(板)体形成通孔进行透水的透水砖(板)。

2.0.9透水砖(板)路面(地面)(RoadsandGroundswithPermeableBricks)

具有一定厚度、空隙率及分层结构的以透水砖(板)为面层的路面(地面)。

主要包括:透水砖(板)面层、找平层、透水基层(含底基层)及垫层。

2.0.10透水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

水通过制品本身存在的孔隙向下渗透能力的指标,表征方式与数值单位和测

试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2

2.0.11找平(结合)层Trowelingcourseorcombinedcourse

在路面基层与透水砖(板)面层之间,能吸收和缓冲路面冲击荷载并将荷载

传给基层,并能在路面基层与透水砖(板)面层之间施工中起调整高低和结合作

用的构造层。

2.0.12有效孔隙率Effectivevoidratio

透水混凝土或干硬性水泥砂浆中相互连通,并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孔隙,其体

积占全部混凝土或砂浆体积的百分率。

2.0.13基层Baselayer

在地基上设置承受并传递上部荷载的构造层。

2.0.14刮板法Darbymethod

用固定架、导杆、刮板组成的用来摊铺垫砂层的施工方法。

2.0.15切断块Cut-offbrick

用切割机切割透水砖(板)所得到符合一定形状的砖块。

3

3基本规定

3.0.1路面(地面)工程所用的透水砖(板)应有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且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0.2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工程的施工单位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

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3.0.3进场的透水砖(板)应组织进行现场抽样检验。

3.0.4施工时,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制度,并有完整的

检查记录。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0.5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工程按使用类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三种,每

种类型适用范围主要有:

1Ⅰ型--以小区道路(1.75t以下汽车通行)为代表,还包括:小型停车场、

市政道路人行道(有停车)等。

2Ⅱ型—以市政道路人行道为代表,还包括:休闲广场、步行街(无公交通行)、

景观广场等。

3Ⅲ型--小区步行道为代表,还包括:公园休闲道、宅间小路等。

3.0.6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地基设计应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城镇道路路

面设计规范》CJJ169及《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有关规定执行。

3.0.7透水砖(板)路面(地面)面层的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的有关规定。

4

4透水砖(板)质量要求

4.1透水砖(板)分类、规格、等级

4.1.1透水砖(板)规格尺寸应根据合同要求确定,其厚度不应小于60mm。明孔

透水板的孔洞宽度或直径不应大于2mm,缝隙透水砖(板)相邻两块砖(板)之间

形成的缝隙不应大于3mm。

4.1.2砂基透水砖的强度等级划分应符合《砂基透水砖》JG/T376的规定;其他

自体透水砖(板)的强度等级划分应符合《透水路面砖与透水路面板》GB/T25993

的规定;缝隙透水砖(板)和明孔透水砖(板)的强度等级划分应符合《混凝土路

面砖》GB/T28635的规定。

4.2技术要求

4.2.1砂基透水砖产品外观、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应符合《砂基透水砖》

JG/T376的规定;其他自体透水砖(板)产品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应

符合《透水路面砖与透水路面板》GB/T25993的规定;缝隙透水砖(板)和明孔

透水砖(板)产品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强度等级、物理性能应符合《混凝土路面

砖》GB/T28635的规定。

4.2.2自体透水砖(板)(除砂基透水砖)产品等级分为一等品、二等品、合格

品,其各自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2.2的规定,抗冻性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2自体透水砖(板)物理性能要求

项目一等品二等品合格品

耐磨性(mm)

≤30≤35≤35

(磨坑长度)

保水性(g/cm2)≥1.0≥0.8≥0.6

透水系数

≥2.0×10-2≥1.0×10-2≥1.0×10-2

(cm/s)

有效孔隙率(%)≥15≥12≥12

防滑性(BPN)≥60

5

表4.2.3抗冻性

使用条件抗冻指标单块质量损失率强度损失率

夏热冬暖地区D15

≤5%

冻后顶面缺损深度≤5mm,≤20%

夏热冬冷地区D25

注:D15、D25分别指冻融循环15次、25次。

4.2.3用于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透水砖(板),其规格、面层构造尚应满足《触

感引道路面砖》NY/T670的相关规定。

4.2.4自体透水砖(板)的保水性及透水系数试验方法按本规程附录A和附录B

执行,其他项目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使用说明书以及包装、运输、贮存

等按现行国家标准《透水路面砖与透水路面板》GB/T25993与现行行业标准《砂

基透水砖》JG/T376的相关规定;缝隙透水砖(板)和明孔透水砖(板)产品按

《混凝土路面砖》GB/T28635的相关规定执行。

6

5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透水砖(板)路面(地面)面层在边缘应有约束。

5.1.2透水砖(板)路面(地面)除应满足承载要求以外,还应满足透水、防滑

功能及抗冻性要求。

5.1.3可能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及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

土壤地质场所不得采用透水砖(板)路面(地面)。

5.2结构组合及竖向设计

5.2.1透水砖(板)路面(地面)用于城镇路面人行道等,其竖向设计应符合《城

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的相关规定。

5.2.2透水砖(板)路面用于小区步道、小区路面、公园休闲道、景观广场等,

其竖向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及《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的相关规定。

5.2.3透水砖(板)路面(地面)结构主要包括:透水砖(板)面层、找平层、

基层(含底基层)、垫层(根据情况选定),各结构层功能见表5.2.3。

表5.2.3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各结构层功能

结构层功能

透水砖(板)面层直接承受荷载、透水、抗磨耗、抗滑

找平层透水、施工找平、连接面层与基层

基层(含底基层)主要承受荷载、透水

防止渗入路床的水或地下水因毛细现象上升,缓解含水

垫层

土基冻胀对路面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5.2.4透水砖(板)路面(地面)的结构组合可按附录C进行选择。

7

5.3面层

5.3.1透水砖(板)路面(地面)面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5.3.2自体透水砖(板)路面(地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自体透水砖(板)强度、最小厚度、等级及铺装形式设计宜根据透水砖(板)

路面(地面)工程按使用类型来确定,透水砖(板)的强度、最小厚度、块型及铺

装形式应符合表5.3.2规定。

表5.3.2-1自体透水砖(板)的强度、最小厚度、铺装形式

使用类型最小强度等级(MPa)最小厚度(mm)产品等级

I型fts4.5或Rf4.580一等品

II型fts4.0或Rf4.080二等品

III型fts3.0或Rf3.060合格品

2接缝宽度不应大于3mm,接缝用砂的含泥量应小于3%,泥块含量应小于3%,

级配应符合表5.3.2-2的要求。

表5.3.2-2接缝用砂级配

筛孔(mm)5.02.501.250.6300.3150.160

累计筛余(%)00~50~2015~7560~9090~100

5.3.3缝隙透水砖(板)路面(地面)的设计应符合表5.3.3的规定。

表5.3.3缝隙透水砖(板)的强度

使用类型最小厚度(mm)最小强度等级(MPa)

I型和II型80Cc50或Cf5.0

III型60Cc40或Cf4.0

5.3.4明孔透水砖(板)路面(地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8

1明孔透水砖(板)强度、厚度、宜根据透水砖路面(地面)工程按使用类型

来确定,强度、厚度应符合表5.3.4-1及表5.3.4-2的规定。

表5.3.4-1明孔透水砖的强度、最小厚度

使用类型最小厚度(mm)最小强度等级(MPa)

I型和II型80Cc50或Cf5.0

III型60Cc40或Cf4.0

表5.3.4-2明孔透水板的强度、最小厚度

厚度抗压强度设计值抗弯拉强度

使用类型

(mm)(MPa)设计值(MPa)

I型120Cc25Cf5.5

II型、III型80Cc20Cf6.5

5.4找平层

5.4.1找平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可采用中粗砂或干硬性水泥砂浆。

5.4.2当找平层采用中粗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的含泥量应小于5%,泥块含量应小于2%,级配应符合表5.4.2的规定。

表5.4.2-1找平层用砂级配

筛孔(mm)10.05.02.501.250.6300.3150.160

累计筛余(%)00~50~1515~5040~7570~9090~100

2宜在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基层与找平层间应设置一道土工布。土工

布质量要求应符合表5.4.2-2的规定。

表5.4.2-2土工布质量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单位面积质量(g/m2)≥100

厚度(mm)≥1.7

断裂强力(kN/m)≥6.5

断裂伸长率(%)25~100

撕破强力(kN)≥0.16

9

5.4.3当找平层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宜选用32.5、32.5R、42.5、42.5R级通用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

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

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可为河砂或机制砂。

2干硬性水泥砂浆的强度不应低于5.0MPa,有效空隙率为不应小于17%,当

面层采用自体透水砖(板)、缝隙透水砖(板)时其透水性能不应低于面层所采用

的透水砖(板)。

5.5基层

5.5.1透水砖(板)路面(地面)的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和水稳

性。宜采用级配碎石、透水水泥混凝土等,基层的厚度宜为150~300mm。其透水

性能不应低于找平层的透水性能。

5.5.2级配碎石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压回弹模量设计值应不小于250MPa,压实后基层顶面回弹模量尚应根据

使用要求由设计确定。

2级配碎石用粗集料的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

集料中小于等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级配范围可按表5.5.2采用。

表5.5.2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26.519.013.29.54.752.360.075

(mm)

通过率

10085~9565~8055~7055~700~2.50~2

(%)

5.5.3透水混凝土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压回弹模量设计值I型路面不应小于1500MPa,II型路面不应小于1300

MPa,成型后基层顶面回弹模量尚应根据使用要求由设计确定;

2基层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集料中小

于或等于2.36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集料级配可按表5.5.3-1采用。

10

表5.5.3透水混凝土基层材料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31.526.519.09.54.752.36

(mm)

通过率(%)10090~10072~8917~718~160~7

3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中性能应符合表5.5.3-2的规

定。

表5.5.3-2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性能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有效空隙率(%)≥20

强度等级C20C30

抗压强度(MPa)≥20.0≥30.0

弯拉强度(MPa)≥2.5≥3.5

耐磨性(磨坑长度,mm)≤30

25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率(%)≤20

抗冻性

2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5

5.6垫层

5.6.1当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土基为黏性土时,宜设置垫层。当土基为

砂性土或底基层为级配碎石、砾石时,可不设置垫层。

5.6.2垫层材料宜采用透水性能较好的砂或砂砾等颗粒材料,宜采用无公害工

业废渣。其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

5.7土基

5.7.1土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

性。

5.7.2土基抗压弹性模量不应小于20MPa;否则,应按相关规范另行设计。

5.8排水设计

5.8.1透水砖(板)路面结构层应进行渗水、蓄水能力验算,使透水路面结构的

下渗和蓄水综合能力达到消纳当地重现期为2年的60min降雨量。如不满足要求,

可采取增加路面结构层蓄水能力或土壤基层渗透能力的措施。无法采取这些措施

时,应增设路基的排水措施。”

5.8.2当土基、土壤透水系数小于1.0×10-3mm/s或土基顶面距离地下水位小于

1.0m时,应增加路基排水系统。

11

5.8.3路基排水可采取设置排水管、排水盲沟或渗管等排水措施,并应与道路设

计的市政排水系统相接。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应根据土基透水系数、路面结构层的

蓄水能力及路面下渗水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12

6施工

6.1一般规定

6.1.1土基、垫层的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执行。

6.1.2面层施工前应按规定对道路各结构层、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进行检查验收,

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6.1.3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要求,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施工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地段应设置行人及车辆的通行与绕行路线的标志。

3制定相应施工安全措施。

4应准备好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料场地等设施。

6.1.4材料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对所用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

2透水砖(板)应按批量、块型、厚度、透水率、颜色、抗压强度等分别码

放。

3找平层用砂、接缝用砂、水泥及碎砾石及土工布等原材料应分别堆放,并

应采取防止雨淋的措施。

6.1.5当在冬期或雨期进行施工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经

批准后实施。

6.2基层施工

6.2.1级配碎石基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

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与《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

执行。

6.3土工布及找平层施工

13

6.3.1土工布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工布搭接分搭接和缝合对接,土工布搭接长度为100mm;缝合对接强度应

不低于原土工布强度。

2土工布应在找平层施工前铺设。土工布四周应翻起或埋入不透水土层中

200mm长。

6.3.2砂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前应确认透水基层验收合格。

2根据工程量的大小,砂找平层摊铺方法可采用刮板法、耙平法、摊铺机摊

铺法等方法。

3砂找平层应分两层进行摊铺。第一层应以覆盖土工布或基层为准。每一层

在平整摊铺后应即时洒水并用抹子拍打抹平。

4在已摊铺好的砂找平层上,应立即进行面层施工,不得有任何扰动。

5砂找平层经洒水密实后厚度不小于30mm。

6.3.3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前应确认透水基层验收合格,并将基层上的松散杂物清扫干净。

2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

3砂和水泥搅拌均匀后应达到手握成团,松手振动即散的状态;摊铺前应充

分润湿基层,摊铺时可采用刮板法。

6.4透水砖(板)面层施工

6.4.1透水砖(板)铺筑时,基准点和基准面应根据平面设计图、工程规模及透

水砖(板)规格、块形及尺寸设置。

6.4.2透水砖(板)的铺筑应从透水砖(板)基准点开始,并以透水砖(板)基准

线为基准,按设计图铺筑。铺筑透水砖(板)路面应从纵横拉通线铺筑,每3~5m

设置基准点。

6.4.3铺装透水砖(板)时,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在砂找平层上作业,宜在砂找平

层上铺垫木板或在铺好的砖面上作业。不得在新铺设的砖面上拌和砂浆或堆放材

料。

14

6.4.4透水砖(板)铺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牢固性与平整度,应及时进行修整,

不得采用向砖底部填塞砂浆或支垫等方法进行砖面找平;应采用切割机切割透水砖

(板)。

6.4.5透水砖(板)的接缝宽度应符合本规程5.3.2条的要求,宜采用中砂灌缝。

6.4.6透水砖(板)之间的接缝中应采用砂灌满填实,接缝灌砂的方法应符合下列

求:

1)在路面(地面)均匀撒薄薄一层接缝用砂;

2)用苕帚或板刷等工具将路面上的砂子扫入接缝中;

3)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使砂灌入接缝;

4)接缝灌砂与振压要反复进行,直至接缝灌满填实为止;

5)透水砖(板)路面(地面)施工完后,应及时清扫路面上砂子。

6.4.7透水砖(板)铺筑完成后,表面敲实,应及时清除砖面上的杂物、碎屑,面

砖上不得有残留水泥砂浆。面层铺筑完成后基层未达到规定强度前,严禁车辆进入。

6.4.8特殊部位施工

1路面设施周围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查井、污水井等周围突出部位应予清除,并用基层材料修整至基层顶面

标高;

2)检查井等周围的透水砖(板)铺装,可根据需要切割透水砖(板),采用

细石混凝土局部座浆方式铺装;

3)透水砖(板)切割应采用专用切割机。采用切割块的最小宽度应≥30mm。

2对人行道、广场等无路缘石路面边缘部位的施工,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止挡

法、透水砖(板)竖砌法、预制混凝土块或条石等方式进行边界约束。

3平面弯曲路面的施工可采用调整透水砖(板)接缝宽度进行,其接缝宽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当不满足下列要求时,应采用切割透水砖(板)方式进行修正

处理:

1)弯道外周透水砖(板)的接缝宽度不应大于6mm;

2)弯道内周透水砖(板)的接缝宽度不应小于2mm。

4竖向弯曲路面的施工,应将路面基层及垫砂层采用竖向曲线过度,其接缝

宽度宜为2mm~6mm,如图6.4.8-1所示。

15

图6.4.8-1竖向弯曲路面的施工

5一字形铺装的路面,转角处透水砖(板)的铺装方法可采用一字形或人

字形的形式,如图6.4.8-2所示。

图6.4.8-2拐角处透水砖(板)的铺设方法

6人字形铺装的路面(地面),转角处应采用端部专用透水砖(板)切断块,

此部位可用无砂石混凝土座浆方式铺装。

7在振动较激烈部位铺装透水砖(板)时,砂找平(结合)层可改用无砂石

混凝土坐浆方式铺装。

8市政道路的人行道盲道、坡道设置与施工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规定,其铺装用砖应采用相应的盲道透水砖(板)。

6.5排水系统施工

6.5.1透水管、排水沟、盲沟等排水设施敷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6.5.2透水管、排水沟、盲沟等排水设施敷设应符合相应材料的技术要求。

6.5.3敷设透水管、排水沟、盲沟等排水设施底部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坚硬物

体。

16

7验收

7.1一般规定

7.1.1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工程质量验收按基层和面层两步进行验收。

7.1.2透水砖(板)路面(地面)工程质量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透水砖(板)产品或相关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2透水砖(板)产品或相关材料的进场抽检报告和验收记录;

3透水砖(板)路面(地面)的高程及基准点和基准线;

4图纸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单;

5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交底;

6各工序之间的交接验收记录。

7.2质量检验标准

7.2.1透水砖(板)路面质量检验主控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层质量应符合表7.2.1-1规定:

表7.2.1-1透水砖(板)路面土基和基层质量主控项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1透水砖(板)质量符合本规程5.3的规定每20000m2,50块GB/T25993

现场透水系数I、II型路面≥2000,

2每500m2,1点附录B

(ml/min)III型路面≥1000

3抗滑性能(BPN)≥60每500m2,1点JTGE60T0964

符合设计

4铺筑形式全数检查目测

要求

2找平层质量应符合表7.2.1-2。

17

表7.2.1-1找平层质量主控项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1干硬性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每100m3,1组JGJ/T70

干硬性砂浆

现场取拌和好后

2透水系数≥2500每500m2,1点

样品按附录B执行

(ml/min)

3基层质量应符合表7.2.1-3的规定。

表7.2.1-3透水砖(板)路面土基和基层质量主控项目

允许偏差

项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I、II型路面III型路面

级配JTGE60

每1000m2,

2碎石压实度≥95%≥93%T0921、

1点

基层T0923

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每100m3,1组GB/T50081

透水混

2

3凝土基厚度±5mm每500m,1点钢尺量

现场透水

≥3000每500m2,1点按附录B执行

系数

3、土基质量应符合表7.2.1-3的规定。

表7.2.1-3土基质量的主控项目

压实度(%)

填挖类型深度范围(mm)检验方法

I、II型路面III型路面

0~8009087JTGE60T0923

填方

>8008785JTGE60T0923

挖方0~3009087JTGE60T0923

18

7.2.2一般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砖(板)铺砌应平整、稳固,不应有污染、空鼓、掉角及断裂等外观

缺陷,不能有翘动现象,灌缝应饱满,缝隙一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尺量。

2透水砖(板)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反坡积水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3面层铺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表7.1.2透水砖(板)面层铺装允许偏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