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说明: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1—7小题为“积累与运用”,8——23小题为“阅读”,24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一、积累与运用(20分)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怅惘,那些束缚(fù)与羁绊,如同晦暗的天色将我们笼罩,难以逃脱。然而,当我们沉浸在古诗的韵味中,那些喧嚷(rǎng)都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恬静与安详。古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让我们明白,生命中偶尔出现的凋凌,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与绽放。在这暖融融的眷意中,让我们目空一切,忘记一切冗(róng)杂的琐事,沉醉于这美妙的诗意中,去感受大自然的草长莺(yīng)飞,花香鸟语。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缚(fù)B.嚷(rǎng)C.冗(róng)D.莺(yīng)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羁绊B.晦暗C.恬静D.凋凌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怅惘B.震撼C.暖融融D.目空一切4.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四句话,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初学作文,不能不没有所依傍和借鉴。【B】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C】学习仿写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上学到什么课文,课文中有哪些精彩语段,马上就“依葫芦画瓢”练一练,学习写一组排比句,写一系列动作,再到写一个场景、一个细节,这是模仿的初级阶段。【D】能模仿优秀作品的选材、组织、构思、立意,这是模仿的中级阶段。到了迷上哪位作家或哪类作家,行文风格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自己的文章无意间也有了那个“味儿”,这才是模仿的高级阶段。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但意思已发生变化。B.古代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舟尾横卧一楫”“为人五”均无量词。C.“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黄发”用来指小孩。D.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6.根据提示,在横线处补写诗文。(8分)(1)①,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③,④。(3)蒹葭萋萋,⑤,所谓伊人,⑥。(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诗句是:⑦,⑧。7.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思想如果愿意给一个形象,我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天鹅的古名叫鹅,是吉祥的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那种两翼张开有六尺长的大鸟。它生长于酷寒的北方,能顺着一定的轨迹,越过高山大河到达南方的温暖之地。它既善于飞翔,也善于游泳;它性情温和,;它善知合群,;它颜色分明,;它能安于环境,……天鹅有许多好的品性,它的耐力、毅力与气质,都是令人倾倒的。①不致过分执着②而意态优雅③能互相守望④非白即黑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二、阅读(50分)(一)名著阅读(7分)8.下列对名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13篇。B.仓颉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它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C.“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D.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创了“纪传体”,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9.八年级一班将举行“《经典常谈》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语文老师给你们小组分配了《<诗经>第四》这一章,请根据你的阅读心得,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诗经》。(4分)(二)诗歌阅读(6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0.下列对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月湖水平”意为八月洞庭湖水大涨,几乎与岸齐平。B.“端居耻圣明”写出了诗人有负君王的英明而感到羞愧,只能闲居在家。C.“徒有羡鱼情”的意思是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D.这首诗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张九龄的举荐。11.颔联中“蒸”“撼”有何表达效果?试简要分析。(3分)(三)文言文阅读(12分)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益大苏泛赤壁云。小石城山记(节选)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为睥睨②、梁欄③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冂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益奇而坚,其疏数⑤偃⑥仰,类智者所施也。【注】①垠:尽头。②啤畹:城上女墙。③攫(11):屋梁。④箭:泛指竹子。⑤数:密,细密。⑥偃:倒伏,倒下。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日光下澈澈:穿透B.罔不因势象形象:模拟C.自西山道口径北北:向北走D.类智者所施也类:种类,类别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旁出堡坞其岸势犬牙差互B.投以小石以其境过清C.环之可上能以径寸之木D.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乃记之而去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2分)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1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文言知识资料卡寻:①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寻找;③重温;④使用;⑤沿着,顺着;⑥副词。随即,不久。16.小石城山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四)现代文阅读(一)(9分)中国园林中的语音符号赵江华①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将语音和语义发生转用的修辞手法,称为“谐音”,是语音崇拜的一种表现。而谐音已经超越了言语范畴,穿行在一些非言语领域。作为中华文化综合载体的园林,利用谐音大量物化为喜闻乐见的吉祥符号,成为园林的物质构建和装饰元素,散发出汉语的独特气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观念。②《尚书》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园林中除了各式“福”字之外,与“福”谐音的吉祥符号更多。“福”与“蝙蝠”的“蝠”同音,所以建筑有“蝠厅”,水池有“蝠池”,雕刻有“五蝠捧寿”,寓意吉祥幸福。③寿,除大量用“五福捧寿”图案,还有用猫和蝴蝶图案,“猫”与“耄”、“蝶”与“莹”谐音,“耄耋”代指“寿”。④因鱼与“佘”同音,“鱼”的符号备受青睐。如三鲤共头铺地,三指“多”,“鲤”与“利”谐音,意为“多利聚头”;金鱼满塘,鱼与“玉”、塘与“堂”同音,即“金玉满堂”,见之于园林雕刻的金鱼和水草图案。⑤此外,还有如园林廊边玉雕“白菜”陈设,“白菜”与“百财”同音;“八”与“发”谐音,八角洞门、八角洞窗象征发财、发达。花台上种垂丝海棠、白玉兰和牡丹,也取“玉堂富贵”之意。“九”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为天数,是最大的阳数,“九”与“久”同音,长长久久,连绵不断,受到皇家园林的钟爱。喜鹊登梅花,喜上眉梢,喜鹊梧桐,“同”“桐”同音,意为“同喜”。宝瓶,“瓶”与“平”同音,双宝瓶门相对,为“平平安安”。⑥表达中华民族胸怀宽广、热爱和平的图案,以“六(鹿)合(鹤)同(桐)春”铺地图案最为典型,苏州留园和故宫御花园都有。颐和园乐寿堂前铜铸的梅花鹿(六)、仙鹤(合)和大瓶(太平)组合,取其谐音“六合太平”之意。园林陈设和吉祥图案中还经常出现“大瓶”和“大象”,取与“太平”和“祥”谐音,表示“太平有祥”。⑦中国士人偏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风骨。不仅“濠溪乐处”“远香”“香远益清”成为园林景点,而且因“荷花”也称“莲花”,“莲”“廉”同音,一株出水的莲花象征“一品清廉”,寓意居高位而不贪、公正廉洁。⑧苏州名园狮子林中有“云林洗梧桐”图。园一名“洗梧园”,“洗梧”也是“洗吾”,洗涤身上世俗的灰尘,抒发高洁的精神品格。⑨语音崇拜的同时也带来语音忌讳。如颐和园的“幽风桥”,原名“桑苎桥”。清光绪年间,因避咸丰名讳“竚”(与苎同音),且“桑苎”与“丧主”谐音,故取《诗经·幽风·七月》又改为幽风桥。⑩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兼济天下。所以,民俗有“前榉后朴”之说。因“墀”与“举”谐音,大门前种上榉树表示中举;“朴”与“仆”谐音,后面有仆人伺候着。“一鹭莲科”即“一路连科”,以“鹭”谐音“路”,以莲蓬或莲花谐音“连”,或以成片的芦苇象征“连”之意,表达旧时人们对文人一路中科、仕途顺利的祝福。⑪“槐”,从木,鬼声:“尪”,从斗,鬼声。“槐”“起”音同,“魁”即居首,有夺魁之意,“槐”因而成为学宫植物标配。汉武帝时太学旁广植槐树,鼓励学子夺魁,“槐市”也成为学子读书问学之地。宅园住宅前庭植“槐”树,源于《周礼》“面三槐,三公位焉”的制度。朝廷种三槐,三公面槐而坐。“槐”者,“怀”也,指心怀国君和百姓,故有“郁郁三槐,惟德之符”,象征家庭仁德,后衍为高官门第的象征。⑫谐音达意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艺术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化俗为雅。将福禄寿喜财这些世俗愿望,以雅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人们在悦目的同时,获得心灵慰藉。二是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使板滞、空泛的内容艺术化。(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利用谐音物化为喜闻乐见的吉祥符号,成为中国园林的物质构建和装饰元素。B.文中列举“桑苎桥”改名为“豳风桥”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在语音崇拜的同时也带来语音忌讳。C.汉武帝时在太学旁广种槐树,鼓励学子能够夺魁,“槐市”成为学子读书问学的地方。D.谐音达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艺术性主要表现为化雅为俗和化虚为实。18.原文横线处有三个小标题,下面各项中小标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民族襟怀士人风骨②祈吉避凶五福捧寿③中举食禄高官怀德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19.宋后流行“蝙蝠扇”即折扇,园林出现了扇亭、扇形洞窗和折扇铺地等,请仿照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蝙蝠扇”的寓意。(3分)(五)现代文阅读(二)(16分)春山的生机与活力张君燕①随着第一声春雷的响起,酣睡了一整个冬日的大山睁开了眼睛。贴着地皮钻出头的青草尖是它忽闪的睫毛,松软的泥土是它厚实的胸膛,根根直立的树干是它舒展的胳膊,那迎面吹来的、隐约带着泥土与草木气息的微风是它刚打的哈欠。被春雷叫醒,春山很高兴,笑得水面上的薄冰全都裂开,荡漾起一圈圈涟漪。②如果经常到山里造访,你会发现,在此之前春山就已经悄悄地苏醒,一切都有迹可循。原本寂静的大山变得热闹起来,虽然只是窸窸窣窣的声响,但每一声都清晰可闻。春江水暖鸣先知,在大山里,最先感受到春意的则是栖息在这里的各种小动物们。鸟儿重新唱响了欢乐之歌,松鼠在枝权间跳来跳去,巢穴里的各种小兽们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加入盛大的游行队伍。它们一会儿摸摸春山的头皮,一会儿挠挠它的胳肢窝,一会儿又对着它的耳朵哈口气——春山索性敞开怀抱,与它们一同嬉戏。③一座刚睡醒的山,孕育着无限希望,拥有着无穷的能量。行走在春山上,明明四周无人,却能听到无数回响,乍听细密些微,细听轰轰烈烈。这是春山热情的回应,亦是季节华丽的转身。春山精神抖擞,充满生机和活力,山里人亦斗志昂扬,做好了准备要在大好的时节里奋力耕耘。④瞧!太阳刚刚爬上山头,院子里的公鸡便抖抖全身的羽毛,伸直脖子发出一声长鸣。人们听到起床的号令,不再像冬日那样赖床——晚起一秒钟就是对春日的辜负。伴随着院子里舀水的声音、劈柴的声音以及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一缕缕炊烟升起来,与笼罩在村庄上空的薄雾融合在一起,须臾间消失不见。⑤不一会儿,小路上繁忙起来。山里人背着农具走出家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小路上,这是通往庄稼地的必经之路。孩子们一蹦一跳地跟在身后,东瞅瞅、西望望,偶尔摘一朵野花,或者抓一把泥土。若是年轻的父母在场,大概会撅嘴皱眉,老辈人却从不阻拦,在这方面,他们对孩子们无限“纵容”。在土地里打个滚儿也没关系,“泥娃子”们一个个皮实得很,不容易生病。新鲜的泥土气息和庄稼蓬勃的味道,就这样一代一代刻进人们的血脉中。爱凑热闹的大黄狗断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来回奔跑,却总是先一步到达田野。小路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了房屋和田地,也连接起了人们的幸福和希望。⑥农谚说:“万事开端从岁首,一年之计在春头。”春天是农业生产的黄金季节,春耕一分忙,秋后一分甜。勤劳的山里人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早早地来到田间地头,恨不得日夜守在那里,松土、除草、浇水、施肥……对于农人来说,田里总有干不完的活计。但他们从不觉得累,更不会不耐烦。在他们眼里,庄稼就像自家的孩子,怎么爱都爱不够!总想为它们做得更多,生怕哪里做得不到位,耽误了它们生长。⑦整个春天,农人们披星戴月追着时间奔跑,庄稼也步履不停紧跟其后。在千百年来的配合中,农人和庄稼早已血脉相连,默契又自然。身后的春山默默看着这一切,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满山盛开的桃花是它脸上藏不住的红晕。(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加点词语“在此之前”指代的是第一声春雷响起之前。B.第④段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解释了人们听到起床的号令不再赖床的原因。C.第⑤段把“年轻父母”和“老辈人”对待孩子行为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老辈人对孩子的爱。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春山的生机与活力。21.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它们一会儿摸摸春山的头皮,一会儿挠挠它的胳肢窝,一会儿又对着它的耳朵哈口气——春山索性敞开怀抱,与它们一同嬉戏。(修辞方法)(2)孩子们一蹦一跳地跟在身后,东瞅瞅、西望望,偶尔摘一朵野花,或者抓一把泥土。(句式特点)22.文章第⑥段开头引用农谚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23.题目“春山的生机与活力”有何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写作(50分)24.作文(50分)请以《,盛开在春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③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1.C(2分)2.D(2分)3.D(2分)4.A(2分)5.C(2分)6.①土地平旷②屋舍俨然;③窈窕淑女④琴瑟友之;⑤白露未晞⑥在水之湄;⑦海内存知己⑧天涯若比邻(8分)7.D(2分)8.B(3分)9.可以从地位、内容、语言特色、表现形式等方面做答,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10.B(3分)11.“蒸”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撼”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表现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3分)12.D(2分)13.A(2分)14.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2分)15.(4分)(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16.山高、水深、景美(答出两点来即可得满分)/或者答奇特、壮丽也可(2分)17.D(3分)18.D(3分)19.“蝙蝠”中的“蝠”与“福”同音,“扇”与“善”同音,所以,园林中有扇亭、扇形洞窗和折扇铺地等,寓意扬善、行善有福。(3分)20.B(3分)21.(6分)(1)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山万物复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长短句结合/句式对称,描绘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