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2017-1154-中文版修订(EU)20171151号欧盟委员会法规对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EC)7152007号条例中关于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排放量_第1页
EU2017-1154-中文版修订(EU)20171151号欧盟委员会法规对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EC)7152007号条例中关于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排放量_第2页
EU2017-1154-中文版修订(EU)20171151号欧盟委员会法规对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EC)7152007号条例中关于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排放量_第3页
EU2017-1154-中文版修订(EU)20171151号欧盟委员会法规对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EC)7152007号条例中关于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排放量_第4页
EU2017-1154-中文版修订(EU)20171151号欧盟委员会法规对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EC)7152007号条例中关于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排放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欧盟官方公报欧盟官方公报2017年6月7日(EU)2017/1154号欧盟委员会法规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排放量等机动车辆的型号审批(欧5和欧6)以及车辆维修和保养信息的获取进考虑到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2007年6月20日关于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欧6和欧5)排放量等机动车辆型关于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2007年9月5日通过的第2007/46/EC号指令,设置了机动车辆及其拖车、机动车辆配置的系统、组件、独立技术元件审核框架(框架指令)(²),尤其是第39(2)条,(1)(EC)715/2007号欧盟法规是(2)(EC)715/2007号欧盟法规要求新的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符合某些排放限值,并制定了获取信息的附加要求。实施该法规所必需的特定技术条款采用(EU)2017/11513)号欧盟委员会法规。(3)委员会执行了程序、测试、和型号审批要求的详细分析,该分析在自身研究和外部信息的基础上列在(EC)692/2008号欧盟法规之中。委员会发现欧5/6实际在路上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废气,尤其是柴油发动机车辆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大超过了新欧洲行驶循环(NEDC)标准的测量值。已实现大量减排,其污染物排放已经达标,但是,就轻型客车和商用柴油发动机车辆的氮氧化物(NOx)排放而言,情况并非如此。因此,很有必要采取纠正这种情况的行动。(5)(EC)715/2007欧盟法规规定禁止使用减少排放控制水平的减效装置。关于在柴油车辆中使用减效装置的启示以及随后的国家调查报告强调,需要加强对柴油发动机车辆的规则的执行。(1)官方公报,第171行,2007年6月29日,第1页。(2)官方公报,第263行,2007年10月9日,第1页。因此,根据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EC)595/2则,要求对车辆所采用的排放控制策略进行型号审批,才能更好地进行监督。(6)为了降低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氮浓度,解决柴油发动机车辆氮氧化物排放的问题是件很重要的事,这也是涉及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7)该委员会于2011年1月成立了一个涉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工作组,以制定一个较好反映道路排放测量值的实际行驶排放(RDE)测试程序。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在2011年和2013年发表了两项关于道路测试可行性使用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PEMS)和不超过(NTE)限制作为补充的管理测试程序进行开发和实施。绍。现在有必要按照规定对他们进行补充。该规定指的是允许考虑采用冷启动,引入必要的颗粒数(PN)排放协议和限制以及适当考虑回热,并且要确保此项规定对混合动力汽车、轻型商用车和小容量车量生产商(9)冷启动是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排放的一个重要设备,对存在冷启动的大多数城市地区来说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冬季,冷启动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应适当地加以规范。为了对RDE(实际行驶排放)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评估,必须采用现有的评估方法把冷启动列入城市和旅行的氮氧化物和颗粒数排放总量的评(10)此外,为了减少可能影响冷启动作用测试条件的可变性,应该为车辆的预处理在冷启动期间的驾驶作出特(11)最近的数据表明欧盟仍旧存在一个问题,即在热启动过程中,车辆尾气排放仍高于预期值。因此有必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热发动机启动测试。(12)(EC)715/2007号欧盟法规为汽油直接喷射车辆的颗粒数排放设定了一个临时性的欧6排放限制,以给出合适的时间来合成有效的颗粒数排放控制技术,同时规定自强制实行欧6排放限制起3年内,在实际驾驶条(13)为此,该委员会于2013年成立了一个由联合研究中心领导的特别小组,目的是检测新开发的用于测量颗粒质量和数目的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并在实际驾驶中开发一种用于颗粒数排放的测量方法(该项目包含在此委员会正在以目前低于23纳米的测量标准对超细颗粒物的排放状况进行调查,以确保测量方法能够充分地(¹)2009年6月18日,欧洲议会和欧洲联盟理事会针对机动车辆型号审批、重型车辆(欧6)排放发动机、汽车修理和维护信息制定了(EC)595/2009号欧盟法规,修改了(EC)715/2007号欧盟法规和2007/46/EC指令、废除了80/1269/EEC指令、2005/55/EC指令和2005/78/EC指令(官方公报,第188行,2009年7月18日,第1页)。(2)2016年3月10日,(EU)2016/427欧盟委员会法规修改了(EC)692/2008法规中有关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欧6)排放的(官方公报,第82行,2016年3月31日,第1页)。3)2016年4月20日,(EU)2016/646欧盟委员会法规修改了(EC)692/2008法规中有关轻型客车和商用车辆(欧6)排放的(官方公报,第109行,2016年4月26日,第1页)。(15)应该制订有关混合动力汽车评估的规定。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该采用这种方法,以确保实际行驶排放规定的实用性和鲁棒性,并准备一个更完整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可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际行驶排放的准确照片,因此可以包含在当地或国家激励计划中以促进此类车辆的使用。(16)在实际行驶排放程序中,对车辆排放的评估应包含回热。为确保实际行驶排放程序与全球轻型车辆统一测试程序(WLTP)相一致,通过回热和相关评估方案,引入一种强制使用过量排放K;系数的方法。(17)需要更新K;系数以反映车辆规格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可能有必要进行修订,以保证K;系数反映现实世界中回热事件的发生与量级。(18)为了确保具有速度限制的轻型商用车辆,也可以依据RDE(实际行驶排放)程序进行测试,应包含关于这些车辆临界速度的特殊规定。(19)为使全球年产量小于10000台的独立小批量生产商能够适应RDE(实际行驶排放)程序,应多给予其一些时间来完全符合NTE(不超过)限制要求。然而,应适当地要求他们监测该段时间内的NOx(氮氧化物)排放量。(20)超小批量生产商应免受RDE(实际行驶排放)程序规定的限制。在欧盟的年销量少于1000辆,对轻型客车和轻型商用车队总排放量的贡献微乎其微。(21)依据(EU)2017/1151法规第15(6)条要求,在引入WLTP测试后,要根据2007/46/EC指令的合法规定进行检查,以确保对已证明不符合新欧洲行驶循环(NEDC)测试要求的车辆进行公正的处理。(22)该检查显示,(EU)2017/1151法规要求应适用于新注册的车辆,包括那些之前被批准通过(EC)692/2008号法规中NEDC测试的车辆。所有新造车辆,无论其类型是否在之前根据NEDC测试获得批准,或者是否根据WLTP测试首次获批,必须按照(EU)2017/1151规定第15条,在2019年9月1日前满足该法规附件IIA的要求。对于Ⅱ级和Ⅲ级N1类车辆和N2类车辆,相关截止日期为2020年9月1日。(23)为确保型号/审批机关充分了解该规则的适用情况,该适用性应在第Ⅱ(5)节(EU)2017/1151法规的附件I附表4的EC型号审批证书的批注提出。(24)有关生产商声明辅助排放策略(AES)义务的规定,与禁止使用减效装置有着明显的关联。因此,应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由型号审批机关,根据风险评估以及AES环境与健康影响,作出评估决定,并且,应在扩展文件包中授予此机关作出该决定的权利。(25)为了确保测试的透明度,可与单独测试期间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由地方或国家权威机构制定研发奖励计划,生产商有义务申报氮氧化物最大排放量,并介绍为获取车辆合格证在RDE(实际行驶排放)测试中得出的最大PN值。(26)委员会应继续审查RDE(实际行驶排放)测试程序的规定,并使这些规定适应新的车辆和/或测量技术,并确保其有效性。同样,鉴于技术进步,委员会应对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数的最终一致性因素的适当水平持续进行年度审核。为制定一种单一的方法,应特别审查评估PEMS排放数据的两种替代方法,该方法载于(EU)2017/1151法规附件IⅢA附件5和附件6。(27)因此,应相应适当地修改(EU)2017/1151法规和2007/46/EC指令。(28)本条例规定的措施符合技术委员会——机动车辆的意见,第1条(1)第2条修改如下:(a)第32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a)不属于关联生产商群体的一部分;或(b)是关联生产商群体的一部分,其全球年产量在通过型号审批年份前不足10000台;(b)增补以下第32a、32b和32c项:‘(32a)“自有生产设备”是指生产商为制造或组装该生产商的新车而使用的制造或组装车间,包括相关(2)在第3(11)条中,增加了下列小节:L175/712L175/712(3)第5条修改如下:(a)第11节被替换成如下内容:‘11.为使审批机构能够评估AES的正确使用,考虑到禁止使用(EC)715/2007号法规第5(2)条所述的减效装置,生产商还应提供扩展文件包,如本法规附件I附表3a所述。第11节所述的扩展文件包应严格保密。包装应由批准机构确定并注明日期,并经批准后由该机构保存至少10年。扩展文件包应根据要求转交给委员会。’;(4)第15条修改如下:(a)第4节修改如下:(i)第(a)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a)附件IⅢA第2.1项的要求除了颗粒数(PN)的要求外,其它不适用;’;‘当车辆根据(EC)715/2007法规要求通过型号审批,并且对于M类和N1类I级车辆在2017年9月1日前执行法规,或N1类Ⅱ级和Ⅲ级和N2类车辆在2018年9月1日前执行法规,不应被视为属于第一类目的的新型车辆。由于本法规第2(1)条中新的类型定义得以应用,基于原始类型创建的新类型也同样适用。在这些情况下,本小节的适用性应在(EU)2017/1151法规的附件I附表4的EC型号审批证书的批注的第Ⅱ(5)节中提出。其中包括以前的型号审批。’;(b)增加以下第7节内容:‘7.直至(EC)715/2007号法规第10(4)和第(5)项规定的5年4个月之后,附件IⅢA的2.1不超过不适用于根据(EC)715/2007号法规第2(32)条定义的小批量生产商的排放型号审批。然而根据(EC)715/2007号法规第10(4)条的规定日期之后的3年至5年零4个月之间,以及根据第10(5)条的规定日期后4年至5年零4个月之间,小批量生产商应监测和报告其车辆的RDE(实际行驶排放)值。’;(5)插入以下第18bis条规定:第18bis条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委员会应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供一个健全和完整的评估方法,以确保其RDE值可直接与传统汽车的RDE(实际行驶排放)值进行比较,并在下次修订时将此方法纳入条例中。’;(6)附件I替换为本条例附件I的内容。(7)附件ⅢA的修订内容如本法规附件Ⅱ所示。第2条指令2007/46/EC的附件IX的修订内容如本法规附件Ⅲ所示。第3条本规章应于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表二十天后生效。本规章应直接适用于所有成员国,并具备完整的法律效力。于2017年6月7日在布鲁塞尔完成。欧洲委员会主席Jean-ClaudeJUNCKERENL175/714EN欧盟官方公报附件1在(EU)2017/1151法规的附件I中,插入以下附表3a:‘附表3a扩展文件包(a)生产商声明,该车辆不包含不属于(EC)第715/2007号法规第5(2)条特例的任何减效装置;(b)所引用的发动机和排放控制策略和设备的描述,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以及策略和设备不会如同在TA测(c)用于控制这些AES/BES软件版本的声明,包括这些软件版本的适当校验和授权机构就如何理解校验的说明;每次出现新的软件版本影响到AES/BES时,该声明应更新并发送给持有此扩展文件包的型号审批机关;(d)任何AES的详细技术推理;包括根据(EC)715/2007号法规第5(2)条禁止的减效装置的特例条款的解释;包括需要由AES保护的硬件元件(如果适用);和/或通过定期维护无法防止的突发性和不可修复的发动机损坏的证明,并且在没有AES的情况下发生,以及用以估计有/无AES风险的风险评估;合理解释为什么需要使用AES启动发动机;(e)所有操作模式下燃油系统控制逻辑、时序策略和切换点的描述;括数据流程图和决策逻辑)以及层次结构如何确保所有AES的排放被控制到最低的实用水平;(g)由AES测量和/或计算的参数列表,以及测量和/或计算每个参数的目的,还有这些参数如何与发动机损坏相关联;包括计算方法,以及这些计算参数与被控制参数的真实状态和由此引发的容忍度或安全因子关联(h)根据测量或计算的参数和每个发动机/排放控制参数的调制范围,调制发动机/排放控制参数的列表;以及发(i)评估AES如何将实际排放量控制在最低的实用水平,包括对比AES与BES使用情况,详细分析使用AES ‘1.2.25.“Span(范围)”是指对仪器进行调整,以便适当地响应仪器量程或预期使用量程的最大值的75%至100%之间的校准标准。’;1.2.41.“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NOVC-HEV)是指具有至少两个不同能量转换器和两个不(7)在第2.1.1项和2.1.2项的表格中增加了以下节:“marginPN”是考虑由PEMSPN设备引入的附加测量不确定性的参数,需要进行年度审查,并且随着PEMS(8)第2.3项的最后一句修改如下:“如果本法规不要求分别做PEMS测试,生产商可以收取类似于(EC)715/2007号法规第7(1)条的规定的合理‘3.1.0.对于城市部分和完整的PEMS行程部分,应满足第2.1项的要求。在选择生产商后,应至少满(12)第3.1.3.2和3.1.3.2.1项换成如下内容:‘3.1.3.2.生产商应确保第3.1.3.2.1.项中所列的信息可在公共网络上找到,并且不收取费用,使用者也无需披露身份或进行登记注册。生产商应通过网站告知委员会和型号审批机关。3.1.3.2.1.网站应允许基于以下一个或多个条件的底基本数据库的通配符搜索:合格证的制造、型号、变体、版本、商品名或车辆识别号码,依据2007/46/EC指令附件IX定下列资料应提供给所有调查车辆:——附表5第6.3项、附表6第3.9项和附表7c第4项列出的附表7第5.4项描述的所有车辆排放类型的PEMS测试结果。对于NOVC-HEV(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应报告附表5第6.3项和附表6第3.9项(如果适用)所示的PEMS测试结果。对于OVC-HEV(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应报告附表7c第4项所列的PEMS测试结果;——根据2007/46/EC指令的附件IX所述,在合格证书第48.2项报告的最大实际行驶排放(RDE)(14)第4.2和4.3项换成如下内容:‘4.2.生产商应向审批机构证明所选车辆、驱动模式、条件及有效荷载是PEMS试验系列的代表。第5.1和5.2项中规定的有效载荷和高度要求,应用于事先确定是否可接受RDE(实际行驶排放)测试的条件。4.3.批准机关应当在城市、农村和高速公路环境下提出符合第6项要求的试车运行。为了旅程设计,城市、农村和高速公路路段应根据地形图进行选择。城市旅行应该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车速限制在60km/h(或以下)以内。如果在城市路段旅行,要求在限速时间内车速高于60km/h,应以(15)插入如下第4.5项:‘4.5.为了在热启动过程中评估排放量,在附表7中第4.2.7项规定的每个PEMS测试系列的车辆,如第5.3项所述,不需要对车辆进行调试,但应进行发动机的预热。’;(16)第5.2.1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5.2.1.在本节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当温度和高度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延伸时,环境条件也随之“延伸”。温度和高度的扩展条件的校正系数只能应用一次。如果部分测试或全部测试在正常或其扩展条件之外进行,测试无效。’;(17)第5.2.4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5.2.4.中等温度条件:大于或等于273.15K(0℃)并且小于或等于303.15K(30℃)。’(18)第5.2.5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5.2.5.扩展温度条件:大于或等于266.15K(-7℃),且小于273.15K(0℃),或大于303.15K(30℃)且小(19)第5.2.6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5.2.6.通过5.2.4和5.2.5项的规定,从第2.1节描述的NTE排放限值申请开始,直到(EC)715/2007号法规第10条4节和5节规定日期之后的五年零四个月内,从2.1节中正常条件下的较低温度应大于或等于276.15K(3℃),扩展条件下的较低温度应大于或等于271.15K(-2℃)。’;(20)第5.3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在RDE(实际行驶排放)测试之前,车辆应按以驾驶至少30分钟,根据第5.2.2至5.2.6项要求,停车并保持车门和发动机罩关闭,并在中等或更高的高度和温度下保持发动机关闭6~56小时。应避免暴露于极端大气条件(大雪、暴风雪、(21)第5.4.2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验证方法适用。仅对于OVC-HEV(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按照附表7c验证行程的有效性和测试条件的正常性,附表5和6不适用。’;5.5.2.3.如果排放量不符合第3.1.0项的要求,则需验证回热的发生。对回热的验证可以根据专家判断,通过以下信号的互关联,包括排气温度、PN、CO2₂、O2₂测量值以及车速和加速度。如果在测试期间发生周期性回热,则应根据第3.1.0项要求,检查未使用Ki系数或Ki补偿的测试结果。如果由此产生的排放物不符合要求,则根据生产商的要求,该测试无效并再次进行测试。生产商可以确保回热的完成。即使二次测试期间出现回热,二次测试也认定为有效。5.5.2.4.应生产商的要求,即使车辆符合第3.1.0项的要求,也可按照上述第5.5.2.3项的要求验证回热的发生。如果可以证明回热的存在,并且在型号审批情况下,会显示不应用K;系数或K;补偿(24)第6.2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6.2.依照6.6项规定分配里程,行程应始于市区,然后是农村和高速公路。城市、农村和高速公路运营应不间断运行,但也包括同时开始和结束的旅程。在城市开车时,短时间的城市运行可能会中断农村运行。短时间的城市或农村运行可能会中断高速公路运行,例如通过收费站或施工(25)第6.4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6.4.农村运行的特点是车速高于60km/h,低于或等于90km/h。对于按照92/6/EEC号指令配备的限速90km/h的设备的N2类车辆,农村运行的特点是车速高于60km/h,低于或等于80km/h。’;(26)第6.5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6.5.高速公路的运行特点是速度高于90km/h。对于按照92/6/EEC号指令配备的限速90km/h的设备的N2类车辆,高速车速车速高于80km/h.’;(27)第6.8项与第6.9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6.8.运行中城市行使部分的平均速度(包括停靠点)应在15km/h至40km/h之间。按车速小于1km/h计算的停车时间应占城市运行时间的6%~30%。城市运行可能包含10秒或以上的停止时间。但是,单独停止时间不得超过300秒;否则应取消运行。6.9高速公路行驶的速度范围应适当地为90km/h至110km/h。车辆的速度应在100km/h以上至少5分钟。对于按照92/6/EEC号指令配备的限速100km/h的设备的M2类车辆,高速公路行驶的车速范围应适当地为90km/h至100km/h。车辆的速度应在90km/h以上至少5分钟。对于按照92/6/EEC号指令配备的限速90km/h的设备的N2类车辆,高速公路行驶的车速范围应适当地为80km/h至90km/h。车辆的速度应在80km/h以上至少5分钟。(28)第6.11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6.11.行程的起点和终点拔海标高的差异不得超过100米。此外,根据4.3项确定的整个行程和整个行程城市部分的比例累积正高度增益应小于1200m/100km,并按照附表7b确定。’;(29)插入如下第6.13项:‘6.13.附表4第4项中定义的冷启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包括停止)应在15~40km/h之间。冷启动期间的最大速度不得超过60km/h。’;(30)第7.6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7.6.内燃机第一次点火后立即怠速,耗时应尽可能最小,不得超过15秒。在整个冷启动期间,如附表4第4项所定义的停车,时间应尽可能最少,不得超过90秒。如果发动机在试验期间熄火,(31)第9.4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9.4.根据第9.2项确定运行有效性后,排放结果应使用本附件附表5和附表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若驾驶功率由轮毂扭矩测量方法确定,附表6仅适用于NOVC-HEV(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如第1.2.40项所述)。对于OVC-HEV(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结(32)第9.6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9.6.根据本附件附表4第4项规定冷启动。冷启动时的气体污染物和颗粒数排放量应按照附表5和附表6列入正常评估。对于OVC-HEV(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结果应使用本附如果车辆在试验前最后三个小时按照第5.2项进行了调节,且平均温度在扩展范围内,则附件IIA第9.5项的规定适用于冷启动期,即使运行条件不在扩展温度范围内。1,6的校正系数仅适用一次。校正系数1,6适用于污染物排放,但不适用于二氧化碳。’;(33)附表1修改如下:(a)第3.2项,表1中的第2-4行修改如下;参数推荐单位来源(8)THC浓度(l⁴)分析器CH₄浓度(14)分析器NMHC浓度(1.4)C分析器(6)’当地健康安全规定。应安装PEMS(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使得测试期间将电磁干扰最小装和操作应密封,并尽量减少热损失。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PEMS)的安装和运行不得改变废气的性质,也不会不适当地增加排气管的长度。为了避免产生颗粒,连接器应在测试期间预期的废气温度下处于热稳定状态。建议不要使用橡胶接头连接车辆排气口和连接管。如果使用橡胶接头,则不得与废气接触,在发动机高负荷下避免人工制品。测量的代表性。因此,建议在同一平面上只安装一个采样探头。如果在技术上可行的话,方便取样或连接排气质量流量计的任何延伸部分的横截面积应等于或大于排气管。如果采样探头堵塞了排气管横截面的大量区域,则可能需要型号审批机关的反压测量。每当使用时,排气质量流量计应按照EFM生产商的建议连接到车辆排气管。EFM测量范围应符合测试期间预期的排气质量流速范围。EFM和任何排气管适配器或接头的安装,不得对发动机或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至少四个管径或150mm直管,以较大者为准,应放置在流量感测计两侧。当测试具有分支排气歧管的多缸发动机时,建议将排气质量流量计放置在歧管的下方,增大管道的横截面,以获得同等大小的或更大的取样横截面。如果这样不可行的,若经过型号审批机关批准,可以使用几种排气质量流量计进行排气流测量。在选择和安装EFM时,各种排气管道配置、尺寸和排气质量流速需采用折中方案,在工程判断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允许安装直径小于排气口直径或多个出口的总截面积的EFM,前提是EFM提高测量精度,并且不会对第3.4.2项规定的操作或排气后处(c)第3.5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排放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并在采样点环境空气下游的影响最小的充分混合的排气处进行。在适用的情况下,排放物应在排气质量流量计的下游进行采样,至少距离流量感测计150mm。采样探头应安装在废气从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PEMS)采样装置排入环境中的点的上游至少200mm或3倍排气管内径(以较大者为准)长度处。若PEMS(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向排气尾管反馈流量,则应在采样探头下游进行,且在发动机运行期间不影响取样点处的废气性质。如果取采样管道长度发生变化,则应验证系统运输时间,必要时进行更正。若发动机配备排气后处理系统,排气样品应在排气后处理系统下游进行。当检测具有分叉排气歧管的车辆时,采样探头的入口应位于足够远的下游,保证样品代表所有气缸的平均废气排放。在具有不同集合管组的多气缸发动机中,例如“V”型发动机构型,采样探头应位于集合管组下游。如果在技术上是无法实现上述取样,则需要在混合排气口进行多点取样,前提是取得型号审批机关的批准。在此情况下,采样探头的数量和位置应尽可能匹配排气质量流量计的数量和位置。在排气流不平等的情况下,应考虑使用比例抽样或多个分若测量颗粒,应从排气流中心进行排气取样。若使用多个探头进行排放取样,则粒子采样探头应置于其他采样探头上游。颗粒采样探头不应干扰气体污染物的采样。应详细记录探无论是否有冷却器,采样管道最低温度应保持在333K(60℃),避免冷凝,并保证各种气体的适当渗透效率。对于低压采样系统,如果采样系统确保所有规定气体污染物的渗透效率达到95%,则可以根据压力降低相应降低温度。若取样颗粒并且颗粒在排气尾管处未稀释,则原始排气取样点至稀释点或粒子检测器的取采样管道至少应加热至373K(100℃)。样品在颗粒取采样管道中的停留时间应小于3秒,直至到达首次稀释或粒子检测器。采样系统从排气管到粒子检测器(与原始废气或稀释废气接触)的所有部分的设计应使颗粒(d)第4.2项和第4.3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按照PEMS生产商的规格,对PEMS开启、加热和稳定,直到关键的功能参数,如压力、温度和流量等,在测试开始前已达到其运行设定值。为确保正确运作,在车辆调节期间,PEMS可保持开启状态或可进行加热和稳定处理。系统运行应免于出现错误与严重警告。4.3.准备取样系统由采样探头和取采样管道组成的取样系统应按照PEMS(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生产商的指(e)第4.6项修改如下:在合适的取样点取样,通常是采样管道的进气口,以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滤网过滤后的取样气体,作为分析器的零水平。信号应以至少超过2分钟内取得的平均1,0Hz的恒定频(f)第4.8项的最后一句被替换成如下内容:(g)第5.1项、5.2项和5.3项换成如下内容:应在车辆道路测试期间持续进行参数取样、测量与记录。发动机可中止并启动,但排放采样与参数记录应继续进行。应记录任何表明PEMS发生故障的警告信号并进行验证。若在测试期间出现任何错误信号,则应取消测试。参数记录应达到高于99%的数据完整性。测量和数据记录可能会中断小于总行程持续时间的1%,但不得连续超过30秒,防止非计划中的信号丢失或为了PEMS(便携式排放测量系统)维护的目的。PEMS可以直接记录中断,但不允许通过数据预处理、交换或后处理在记录参数中引入中断。如果进行,则应根据与用于归零分析器相同的可追溯零标准进行自动归零。强烈建议在零车速下启动PEMS系统车辆完成旅程并熄火,则试验结束。行程完成后应避免发动机过度空转。数据记录应持续(h)第6.1项中,表2改为;‘污染物绝对零响应漂移绝对跨度响应漂移(1)≤2000ppm/测试≤读数的2%或≤2000ppm/测试,以较大者为准≤75ppm/测试≤读数的2%或≤75ppm/测试,以较大者为准NOx≤5ppm/测试≤读数的2%或≤5ppm/测试,以较大者为准≤10ppmC₁/测试≤读数的2%或≤10ppmC₁/测试,以较大者为准≤10ppmC₁/测试≤读数的2%或≤10ppmC₁/测试,以较大者为准()如果零点漂移在允许的范围内,则可以在验证跨度漂移之前将分析器归零。’;(i)第6.2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6.2.检查分析器,用于测量颗粒物排放分析器零水平应按照第4.6项进行记录。’;(34)附表2修改如下:(a)在第2项,在Eco₂和EE之间增加以下参数:“E(dp)-PEMS-PN分析器效率”;(b)在第3.1项第一句被替换成如下内容:“分析器、流量测量仪、传感器和信号的准确性和线性应队国际或国家标准可追溯。”;(c)在第3.2项表1-1被替换成如下内容:‘测量参数/仪器Xmin×(a₁-1)+ao|斜率al标准误差SEE决定系数r²燃料流量(1)≤1%最大空气流速(')排气质量流速气体分析器≤0,5%最大扭矩(2):PN分析器()0,85-1,15(⁴)(1)可选择确定排气质量流量(2)可选参数(³)如在第6.2项规定,线性检查应用煤烟类的颗粒进行验证 (4)根据错误传播和可追溯性图表进行更新。’;(d)第3.3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应按第3.2项的线性要求进行验证:(a)气体分析器至少每12个月或系统修复、部件改变或修改时可能影响校准;(b)对于其他相关仪器,如PN分析器、排气质量流量计和可追溯校准传感器,任何时候发现损坏,按照内部审核程序或仪器生产商的要求,在实际测试前不超过一年。对于不能直接追踪的传感器或ECU(发动机电控单元)信号,应在底盘测功器上采用可追溯校(e)在第4.2.6项表2被替换成如下内容‘污染物绝对零响应漂移绝对跨度响应漂移超过4小时≤1000ppm≤读数的2%或超过4小时,≤1000ppm,以较大者为准超过4小时≤50ppm≤读数的2%或超过4小时,≤50ppm,以较大者为准超过4小时,5000颗粒/立方厘米根据生产商规格NOx超过4小时≤5ppm≤读数的2%或超过4小时≤5ppm,以较大者为准≤读数的2%或≤超过4小时≤10ppmCi,以较大者为准≤读数的2%或≤超过4小时≤10ppmC₁,以较大者为准’;(f)第6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g)插入以下第6.1项~第6.4项:PN分析器应包括预处理单元和粒子检测器,对约23nm颗粒的计算效率为50%。粒子检测器也可以预处理气溶胶。应尽可能限制因打击、振动、老化、温度和气压变化以及电磁干扰和其它与车辆和分析器操作有关的因素影响分析器的敏感度,并且设备生产商应明确说明其支撑材料。PN分析器只能在其生产商指定操作参数中使用。欧盟官方公报200mmPE<10图1PN分析器设置示例:虚线描绘可选部件。EFM=排气质量流量计排气尾管连接流向粒子检测器采样探头预处理单元d反馈流环境空气PN分析器采样管道PN分析器应通过采样探头连接到采样点,该采样探头从排气尾管的中心线提取样品。如附表1第3.5项所述,若颗粒在排气尾管处未稀释,则采样管道应至少加热到373K(100℃),直到PN分析器首次稀释的温度或分析器粒子检测器的温度。取采样管道停留时间应小于3s。与采样废气接触的所有部件应始终保持在避免设备中任何化合物冷凝的温度。这可以实现,例如,通过在较高温度下加热并稀释样品或氧化(半)K的公差范围内,并提供加热阶段是否处于正确工作温度的指令。只要挥发性颗粒去除效率满足第6.4的规格,可接受较低的温度。压力、温度等传感器应监控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正确操作,并在发生故障时触发警告或信应报告颗粒浓度测量值,标准化条件为273K和101.3kPa。如有必要,为了使颗粒浓度正常化,应检测并报告检测器入口处的压力和/或温度。符合UNECE(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83或49条规定或GTR15校准要求的PN系统自动符包括采样管道在内的完整的PN分析器系统应满足表3a的效率要求。表3a附则23E(dp)PN分析器待定效率E(dp)定义为PN分析器系统读数与参照凝聚粒子计数器(CPC)读数的比例(dso%=10nm或以下,检查线性度并用静电计校准)或在迁移率直径dp的平行单分散气溶胶测量的静电计计需要调整效率要求,以marginPN分析器的效率与边际PN保持一致。物质应为具有热稳定性的气溶胶(例如NaCl)测量,则与煤烟类曲线的相关性必须作为图表提供,比较使用两种测试气溶胶获得的效率。必须通过根据提供的图表调整测量效率来考虑计数效率的差异,以提供煤烟类气溶胶效率。多电荷粒子的校正应予以记录,但不得超过10%。这些指的是带采样管道的PN分析器的效率。PN分析器也可以部分校准(即与粒子检测器分开的预处理单元),前提是证明PN分析器与采样管道同时满足表3a的要求。检测器的测量信号应大于检测极限(这里定义为零水平加上3个标准差)的2倍。包括取采样管道在内的PN分析器应使用单分散或多分散煤烟类颗粒,满足附表2第3.2项的线性要求。粒度(迁移直径或数中值直径)应大于45nm。参考仪器应为dso=10nm或更低的电位计或凝聚粒子计数器(CPC),经线性验证。或者符合UNECE(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83此外,PN分析器与在所有检查点(零点除外)的参考仪器的公差应在其平均值的15%以内。至少应检查平均分布的5点(加上零点)。最大检查浓度应为PN分析器允许的最大浓度。如果部分校准PN分析器,则可以仅对PN检测器检查线性度,但在斜率计算中必须考虑其余系统≥30nm四十碳烷(CH₃(CH₂)₃8CH₃)颗粒的清除率应达>99%,稀释度最低时入口浓度每立方厘米≥10000颗粒。该系统还应实现多分散烷烃(癸烷或更高)去除效率>99%或金刚砂油数中值直径>50nm、质量>对于仪器设备,只需证明一次四十碳烷和/或多分散性alcane或燃油挥发性物质的清除功效。仪器生产商必须提供维护或更换间隔时间,确保去除效率不低于技术要求。若不提供此类信(35)在附表3第3.3项,表1被替换成如下内容:表1容许公差参数【单位】允许的绝对公差距离[km](¹)250米的实验室参考THC(2)[mg/km]15mg/km或15%的实验室参考值,以较大者为准CH4(2)[mg/km]15mg/km或15%的实验室参考值,以较大者为准NMHC(2)[mg/km]20mg/km或20%的实验室参考值,以较大者为准PN(2)[#/km]1·10p/km或50%的实验室参考值(3),以较大者为准CO(2)[mg/km]150mg/km或15%的实验室参考值,以较大者为准10mg/km或10%的实验室参考值,以较大者为准NOx(2)[mg/km]15mg/km或15%的实验室参考值,以较大者为准(1)仅当车速根据ECU(发动机电控单元)确定时才适用;为了满足容许公差,允许根据验证测试的结果,调整ECU(发动机电控单元)车速测量(2)参数仅在本附件第2.1项要求的测量时才是强制性的。(3)PMP系统’:(36)附表4修改如下(a)第4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4.冷启动冷启动时间段从内燃机首次启动开始,到内燃机累积运行5分钟结束。如果确定了冷却液温度,一旦冷却液温度首次达到343K(70℃),但不迟于内燃机在初始启动后累积运行5分钟,冷启动(b)第5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5.内燃机停机时的排放测量内燃机停用时获得的任何瞬时排放或排气流量测量都应进行记录。在单独步骤中,应通过数据后处理将记录值设置为零。如果符合以下两个标准,则内燃机应视为停止运行:记录的发动机转速<50rpm;排气质量流速以<3kg/h测量;怠速时,测量的排气质量流速下降到典型稳态排气质量流速的15%以下。’;(c)第12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12.计算瞬时颗粒数排放通过考虑中的污染物的瞬时浓度【粒子/立方厘米】乘以瞬时排气质量流速【kg/s】来确定瞬时颗粒数排放量【颗粒/秒】,两者都在转化时间中进行修正和对齐。在适用的情况下,瞬时排放负值应进入所有后续数据评估。中间结果的所有有效数字应进入瞬时排放量的计算。下列等式PN,i=CpN₁iqmwi/P₄PN,i为颗粒数通量【颗粒/秒】CPN.i是在0℃标准的测量颗粒数浓度【#/m³】p。为0℃时废气密度【kg/m³】(表1)(d)在“用方法1(移动平均窗口)验证运行动态条件并计算最终RDE排放结果”标题下的第1项,步骤1。冷启动排放数据分割和排除(附表4第4节)替换为“步骤1。数据分割;’;(e)在“用方法1(移动平均窗口)验证运行动态条件并计算最终RDE排放结果”标题下的第3.1项,第1节“目前这点描述的计算应从第一点运行(向前)。”(f)在“用方法1(移动平均窗口)验证运行动态条件并计算最终RDE排放结果”标题下的第3.1项,删除第2节的第2句和第4句的首行缩进:‘若测试了NOVC-HEV(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窗口计算应在点火开启时开始,并包括‘对于按照92/6/EEC指令配备的限速90km/h的设备的N2类车辆,高速公路窗口在完整测试中的占比应至少为5%。’;“当测试NOVC-HEV(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时,并只有在不满足规定的最小要求50%的情况下,上限正公差tol₁可以逐步上升1个百分点,直到达到正常窗口目标的50%。使用此方法时,tol₁不得超过50%。’;‘对于所有平均窗口,包括冷启动数据点,如附表4第4项所述,加权函数设置为1。’。(37)附表6修改如下:(a)在第3.1项,增加以下章节内容:‘若驾驶功率由轮毂扭矩测量方法确定,附表6仅适用于NOVC-HEV(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L175/7287.7.2017ENL175/7287.7.2017EN(b)第3.2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3.2.瞬时测试数据移动平均数计算应根据所有相关的瞬时测试数据计算三秒移动平均值,以减少排放质量流量与轮周功率之间时间对准可能不完全的影响。移动平均值应以1Hz频率计算:k移动平均值的时间步长i瞬时测试数据的时间步长’;(c)在第3.3.项表1-1被替换成如下内容:表1-1使用功率组合方法针对农村、城市和高速公路工况对试验数据进行配置的速度范围车辆类别城市乡村(1)高速公路()M1,M2,N10至≤60>60至≤90Vi[km/h]0至≤60>60至≤80Pave=18,25kW;(e)在第3.5项,删除第一节;(f)第3.6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3.6.功率等级覆盖和配电正常检查对于有效的测试,必须将足够数量的测量排放值分配给相关的功率等级。通过分配给每个功率等级的3秒平均值(计数)的数量来检查该需求:一对于在整个行程中,达到6级的轮周功率级别,或者达到包含90%额定功率的级别,无论给出较低的级别数量是什么,总行程需要5个计数的最小覆盖率。如果高于6号的轮周功率级别计数小于5,则平均等级排放值(mgs,3sk)和平均等级速度(v₃sk)应设置为零。-对于在城市地区行程中,达到5级的轮周功率级别,或者达到包含90%额定功率的级别,无论给出较低的级别数量是什么,总行程需要5个计数的最小覆盖率。如果在城市地区行程中,高于5号的轮周功率级别计数小于5,则平均等级排放值(mgas,3sk)和平均等级速度(v₃sk)应设置(g)第4项中,表2后的文字改为:‘实际轮周功率应由测量的CO₂质量流量计算如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h】上述方程式可用于提供如第3项所述的测得的排放的Pwi分类,计算中包含以下附加条件:(I)若v≤1km/h以及CO₂≤Dwlrc,则Pwi=0(I)若vj>1km/h以及CO₂;<0.5XDwLrc,则Pwi=P’;(38)附表7修改如下:(a)第3项至第3.1.2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3.PEMS试验系列建筑PEMS测试系列应包括具有相似排放特性的成品车辆。只要完成PEMS测试系列的车辆符合第3.1和3.2项的特征,车辆排放类型就可以包含在PEMS测试系列中。3.1.行政准则3.1.1.依照(EC)715/2007号法规,批准机构颁布排放类型许可(“机构”)3.1.2.生产商已收到符合(EC)715/2007号法规的排放型号审批。’;(b)第4.2.7项被替换成如下内容:‘4.2.7系列中至少一辆车应在热启动测试中进行测试。’;(c)插入第4.2.8项:‘4.2.8.鉴于4.2.1至4.2.6的规定,至少应测试下列几项PEMS车辆尾气测试项目:PEMS测试系列中车辆排选择用于PEMS冷启动测选择用于PEMS热启动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