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_第1页
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_第2页
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_第3页
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_第4页
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项目现状监测项目为SO2、NO2、TSP、PM10。(2)监测点布设本次评价特委托某县环境监测站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进行现状监测。监测点设四个监测点,监测布点见表6-1和图6-1。表6-1环境空气监测布点一览表序号位置相对项目区距离(m)相对项目区方位功能1小李楼300东对照点2马店初级中学1200西南监控点3土楼村150东南监控点4北马桥500西监控点(3)监测频次2014年4月16日~22日连续监测7天,其中SO2、NO2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PM10、TSP每日至少有12h的采样时间。(3)监测期间气象参数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气象参数见下表。表6-2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气象参数监测时间风速(米/秒)风向气压(百帕)气温(℃)4月16日2.1东南1020.418.84月17日1.2东南1021.217.64月18日1.6东风1022.717.24月19日2.4西北1022.517.54月20日1.8东南1023.611.34月21日2.1西南1023.311.64月22日3.0东南1021.715.6(4)采样及分析方法采样监测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大气部分要求进行、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推荐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见表6-3。表6-3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1994NO2盐酸萘乙二铵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PM10重量法GB6921-86TSP重量法GB/T15432-19951.1.2监测结果本项目的大气监测委托某县环保监测站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见下表。监测的结果见表6-3~表6-7。表6-4SO2浓度监测结果一览表编号监测点位小时浓度范围(mg/m3)日均浓度范围(mg/m3)1#小李楼0.016~0.0220.014~0.0192#马店初级中学0.018~0.0240.016~0.0213#土楼村0.015~0.0210.013~0.0184#北马桥0.020~0.0260.017~0.023表6-5NO2浓度监测结果一览表编号监测点位小时浓度范围(mg/m3)日均浓度范围(mg/m3)1#小李楼0.022~0.0290.017~0.0232#马店初级中学0.025~0.0320.024~0.0293#土楼村0.021~0.0280.019~0.0264#北马桥0.026~0.0330.023~0.030表6-6PM10浓度监测结果一览表编号监测点位日均浓度范围(mg/m3)1#小李楼0.028~0.0342#马店初级中学0.032~0.0383#土楼村0.029~0.0354#北马桥0.035~0.043表6-7TSP浓度监测结果一览表编号监测点位日均浓度范围(mg/m3)1#小李楼0.051~0.0562#马店初级中学0.055~0.0603#土楼村0.050~0.0554#北马桥0.057~0.0631.1.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根据某县环境保护局对本项目环评标准的确认,本评价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6-8。表6-8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限值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SO2日平均0.151小时平均0.50NO2日平均0.121小时平均0.24PM10日平均0.15TSP日平均0.302、评价方法采用单项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具体表达式如下:Si=Ci/Csi式中:Si:第i种污染物的标准指数;Ci: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值;Csi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Si≥1为超标,否则为未超标。3、评价结果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现状监测值的评价结果见表6-9。表6-9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取值时间监测值(mg/m3)单因子指数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小李楼SO21小时平均0.016~0.0220.032~0.04400日均值0.014~0.0190.093~0.12700NO21小时平均0.022~0.0290.092~0.12100日均值0.017~0.0230.142~0.19200PM10日均值0.028~0.0340.187~0.22700TSP日均值0.051~0.0560.170~0.18700马店初级中学SO21小时平均0.018~0.0240.036~0.04800日均值0.016~0.0210.107~0.14000NO21小时平均0.025~0.0320.104~0.13300日均值0.024~0.0290.200~0.24200PM10日均值0.032~0.0380.213~0.25300TSP日均值0.055~0.0600.183~0.20000土楼村SO21小时平均0.015~0.0210.030~0.04200日均值0.013~0.0180.087~0.12000NO21小时平均0.021~0.0280.088~0.11700日均值0.019~0.0260.158~0.21700PM10日均值0.029~0.0350.193~0.23300TSP日均值0.050~0.0550.167~0.18300北马桥SO21小时平均0.020~0.0260.040~0.05200日均值0.017~0.0230.113~0.15300NO21小时平均0.026~0.0330.108~0.13800日均值0.023~0.0300.192~0.25000PM10日均值0.035~0.0430.233~0.28700TSP日均值0.057~0.0630.190~0.21000由表6-8可以看出:①小李楼:在全部监测时段范围内,SO2、NO2、PM10、TSP日均值均不超标,其中S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093~0.127之间;N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42~0.192之间,PM10单因子指数Si在0.187~0.227之间,TSP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70~0.187之间。各项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在全部监测时段范围内,SO2、NO2小时浓度均不超标,其中S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032~0.044之间;N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092~0.121之间,SO2、NO2小时浓度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②马店初级中学:在全部监测时段范围内,SO2、NO2、PM10、TSP日均值均无超标,其中S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07~0.140之间;N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200~0.242之间,PM10单因子指数Si在0.213~0.253之间,TSP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83~0.200之间。各项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在全部监测时段范围内,SO2、NO2小时浓度均不超标,其中S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036~0.048之间;N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04~0.133之间,SO2、NO2小时浓度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③土楼村:在全部监测时段范围内,SO2、NO2、PM10、TSP日均值均无超标,其中S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087~0.120之间;N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58~0.217之间,PM10单因子指数Si在0.193~0.233之间,TSP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67~0.183之间。各项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在全部监测时段范围内,SO2、NO2小时浓度均不超标,其中S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030~0.042之间;N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088~0.117之间,SO2、NO2小时浓度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④北马桥:在全部监测时段范围内,SO2、NO2、PM10、TSP日均值均无超标,其中S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13~0.153之间;N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92~0.250之间,PM10单因子指数Si在0.233~0.287之间,TSP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90~0.210之间。各项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在全部监测时段范围内,SO2、NO2小时浓度均不超标,其中S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040~0.052之间;N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08~0.138之间,SO2、NO2小时浓度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2.1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本项目所涉及的地表水体为阜蒙河、西淝河,本次评价采用某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1、监测布点地表水监测布点详见表6-10。监测布点见图6-1。表6-10地表水监测断面一览表断面编号河流监测断面位置功能1阜蒙河阜蒙河与西淝河交汇处上游600米对照点2西淝河排污口入西淝河上游500米对照点3西淝河排污口入西淝河下游500米控制断面4西淝河排污口入西淝河下游1000米消减断面5西淝河排污口入西淝河下游3000米消减断面2、监测项目pH、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共五项。3、监测时间频率2014年4月16日~17日,连续二天监测。3、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方法见下表。表6-11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pH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GB/T11914-1989石油类非分散红外光度法HJ637-2012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生化需氧量稀释接种法HJ505-20091.2.2监测结果水质监测结果见表6-12。表6-12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不包括pH)编号监测断面监测时间监测项目pHCODNH3-NBOD5石油类1阜蒙河与西淝河交汇处上游600米4月16日7.5613.40.1393.120.01L4月17日7.6113.80.1363.170.01L2排污口入西淝河上游500米4月16日7.8914.00.1313.230.01L4月17日7.8214.20.1293.240.01L3排污口入西淝河下游500米4月16日7.5215.80.1293.650.044月17日7.5515.40.1303.660.044排污口入西淝河下游1000米4月16日7.7519.90.1593.320.034月17日7.7919.60.1523.200.045排污口入西淝河下游3000米4月16日7.8818.70.1663.280.01L4月17日7.8318.30.1633.210.01L1.2.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1、评价标准根据某县环境保护局标准确认函,西淝河、阜蒙河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Ⅳ类标准。其各监测项目执行的标准值详见表6-13。表6-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单位:mg/L(pH除外)序号项目Ⅲ类标准值Ⅳ类标准值1pH6~96~92COD≤20≤303BOD5≤4≤64氨氮≤1.0≤1.55石油类≤0.05≤0.52、评价方法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推荐的方法:单项污染指数法。将评价水域评价因子实测浓度与确定的功能水质标准值相比较,分析该水域的环境质量和受污染程度,说明是否满足功能水质的要求。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Si=Ci/Csi式中:Si:第i种污染物的标准指数;Ci: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值;Csi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其中pH的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i≤7.0)(Ci>7.0)式中:——评价标准的下限值;——评价标准的上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示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3、评价结果根据上述监测结果和评价模式,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6-14。表6-1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断面编号项目监测项目pHCODNH3-NBOD5石油类1均值7.5913.60.1383.150.01L单因子指数0.300.450.0920.230.02超标位数000002均值7.8614.10.1303.240.01L单因子指数0.430.710.1300.810.20超标位数000003均值7.5415.60.1303.660.04单因子指数0.270.780.1300.9150.08超标位数000004均值7.7719.80.1563.260.04单因子指数0.390.990.1560.820.80超标位数000005均值7.8618.50.1653.250.01L单因子指数0.430.930.1650.810.20超标位数00000评价结果表明:阜蒙河水质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体要求;西淝河水质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体要求。1.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3.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1)监测点布设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标术导则要求,本次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共设3个断面,具体布设见表6-15和图6-1。表6-15地下水环境监测断面一览表编号取样点位置方位距离(m)功能1#马老庄西北200对照点2#土楼庄东南150控制点3#小泥沟庄东南项目区控制点(2)监测项目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及排水特征,pH、高锰酸盐指数、挥发性酚类、氨氮、硫酸盐、氟化物、汞、铅、六价铬、镉、铜、锌等12项。(3)采样时间和频率监测一天,采集一次样品。(4)监测分析技术要求地表水监测方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有关章节进行,具体分析方法见表6-16。表6-16地表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分析方法1pH玻璃电极法2高锰酸盐指数高锰酸盐法3挥发性酚类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4氨氮纳氏试剂光度法5硫酸盐铬酸钡光度法6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7汞原子荧光法8铅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9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10镉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1铜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2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监测结果地下水监测结果见表6-17。表6-17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一览表单位:mg/L(pH除外)监测因子监测结果1#2#3#PH7.667.757.45挥发性酚类0.002L0.002L0.002L氨氮0.3710.1390.074六价铬0.004L0.004L0.004L硫酸盐11.311.910.5氟化物0.4390.5390.267高锰酸盐指数0.6400.4800.360汞0.00080.00080.0007铅0.005L0.005L0.005L镉0.001L0.001L0.001L铜0.001L0.001L0.001L锌0.05L0.05L0.05L注:若结果低于最低检出限,填写最低检出限并加L1.3.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地下水环境现状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即:Pi=Ci/Csi式中:Pi-i个水质因子污染物的标准指数,无纲量;Ci-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Csi-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mg/L;其中,pH值污染指数采用下列计算公式:式中:SpHj——pH值的标准指数;pHj—pH值的实测值;pHsd—pH值评价标准的下限值;pHsu—pH值评价标准的上限值。(2)评价标准根据某县环境保护局所给的环境标准确认函,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具体值见表6-18。表6-18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挥发性酚类氨氮标准值(Ⅲ类)1.5~8.5≤3.0≤0.002≤0.2项目硫酸盐氟化物汞铅标准值(Ⅲ类)≤250≤1.0≤0.001≤0.05项目六价铬镉铜锌标准值(Ⅲ类)≤0.05≤0.01≤1.0≤1.0(3)评价结果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表6-19。表6-19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监测因子项目名称监测点位1#2#3#PH监测值7.667.757.45单因子指数0.440.500.30超标倍数000挥发性酚类监测值0.002L0.002L0.002L单因子指数111超标倍数000氨氮监测值0.3710.1390.074单因子指数1.8550.6950.370超标倍数1.85500六价铬监测值0.004L0.004L0.004L单因子指数0.080.080.08超标倍数000硫酸盐监测值11.311.910.5单因子指数0.0450.0480.042超标倍数000氟化物监测值0.4390.5390.267单因子指数0.4390.5390.267超标倍数000高锰酸盐指数监测值0.6400.4800.360单因子指数0.2130.1600.120超标倍数000汞监测值0.00080.00080.0007单因子指数0.80.80.7超标倍数000铅监测值0.005L0.005L0.005L单因子指数0.10.10.1超标倍数000镉监测值0.001L0.001L0.001L单因子指数0.10.10.1超标倍数000铜监测值0.001L0.001L0.001L单因子指数0.0010.0010.001超标倍数000锌监测值0.05L0.05L0.05L单因子指数0.050.050.05超标倍数000(4)现状评价结果分析从表6-19可以看出,除马老庄(1#)氨氮超标外,各监测点监测因子均不超标,马老庄(1#)氨氮超标倍数1.855,其余各监测点位地下水均能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1.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4.1声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布点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共布设11个监测点,分别是厂界四周各设2个监测点及环境敏感点李新庄、土楼村、马老庄各设1个监测点等。监测布点见图6-1。(2)监测时间和频率2014年4月16日~17日,二天,昼夜各测点分昼夜监测一次。(3)监测方法监测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中要求监测方进行,噪声监测使用HS6288B噪声频谱分析仪。仪器使用前后均经ND-9型声级标准器校准。(4)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6-20。表6-20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测点编号监测点位监测时间4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