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虽然人们有时可以从作品中获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生活经验和信息,但提供实用信息并不是文学的主旨。②人们不应该把小说当作生活的“实用指南”来阅读。③任何将文学“功利化”“实用化”的行为,都是曲解、误导了文学本应具有的审美功能。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茄子有若干种烧法,并非要向读者介绍烹饪技术,而意在表现大户人家生活的精致、讲究和奢侈。⑤实际上,无论是小说还是其他文学体裁,所关注的都是人的精神、情感、心灵、人格,它没有义务“指导”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它要努力构建和寻找的是人类的精神家园。A.③②①④⑤ B.②④①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⑤①④③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些“80后”出生的中国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还是“鸟巢一代”。B.现代人需要永恒的山水带给他们永恒宁静的感觉,但这一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了。C.“您认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的形势如何?应该怎样预防校园灾害事故?”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两会”的小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D.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舒适。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进入新时代,由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中国掀起了全民“网上学习”。B.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C.历尽千辛万苦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彰显着当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展现了我们中国人实干兴邦的决心。D.虽然说,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也存在各种谣言,但谁也不能不否认,新媒体的出现在事实上带来了谣言的高发。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的转型,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本位走向民生本位:从国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B.从明年4月1日起,国家将加大对酒后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三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C.“哪个记者不在质疑呢?不会质疑的记者还叫什么记者呢?”这是王志在央视做记者时常说的一句话,工作中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D.颁奖晚会渐进高潮,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高声宜布:“刚才颁发的是二三等奖,下面即将颁发的是一等奖。”5.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遥看是君家,__________。(《汉乐府·十五从军征》)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陈子昂)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崔颢)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庄子》一则)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深沉的忧愤之情。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花草相映、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甲)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罗,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乙)我看到许多人都已饿的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的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我事后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他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1)(甲)文段中的青年军官是。(乙)文段中的“我”是。“我”经过这一件事出现了一个什么大的转折?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2)选段中的“他”是名著中的主人公。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阅读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本文作者是______,他是______(朝代)的文学家、史学家。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蔚然而深秀(_______)晦明变化(________)名之者谁(________)树林阴翳(________)3.文中画线句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请你用一段优美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是滁州百姓出游的场面。透过这幅平凡的生活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5.文章最后以“太守乐”结束全篇,作者想要借“太守乐”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此“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有何不同?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十九年),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立客静听。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比晚酒酣(_____)一友挟猫儿同至寓(_____)四座俱寂(_____)3.翻译句子。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之/撤屏视之B.争闻不已/是亦不可以已乎C.其子遂缚一猪/其真无马邪D.父又谓子/太守谓谁5.本文写了口技表演者表演一家父子___________的场景,真是___________(用四字成语表达)。本文和《口技》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9.解释下列加点词。阅十余岁(《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_欣然规往(《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躬耕于南阳(《出师表》)_______________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10.阅读赵竹青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背后》,完成下列小题。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这一场预测天气的革命是如何悄然发生的?②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这主要是得益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世界气象组织将数值天气预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展之一,《自然》杂志则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③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气象学飞跃发展为大气科学,气象预测也从天气图经验预报发展到如今的数值天气预报。④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数值预报,并发展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他倡导并参与研制“国之重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据2019年3月23日《人民网》同题文章删改)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有什么作用?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2)请分析第④段“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句中加点的“较准确的”能否删去,并说明理由。3.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A.随着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大幅提升,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B.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检测。C.“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这一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向读者阐释了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D.曾庆存院士提出的“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国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雷电究竟从哪里来?骆昌琴①雷电是大自然最惊心动魄的景象之一,特别是那些光华夺目、划破长空的闪电。②世界各地平均每小时要下1800~2000场雷雨,每秒钟发出100次闪电。在24小时内,有大约850万次闪电袭击地面。有声有色的雷电并非虚张声势,它确实威力无穷。1975年,一次强大的闪电袭击了津巴布韦乌姆塔利城附近的一座茅屋,一下子击毙21人。在美国,平均每年被雷电直接击毙的人数超过125人,还有3万幢房屋和建筑物被摧毁。雷电常常是伴随狂风、暴雨、冰雹而来,还会劈坏树木、造成火灾、干扰无线电通信等,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③那么雷电究竟从何而来?18世纪以前,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神话。人们对雷电究竟从何而来还一无所知,连少数科学家都以为雷电是毒气在空中爆炸。第一个揭穿雷电秘密的是美国著名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1752年夏天,富兰克林准备了一只用木条和丝手帕做成的大风筝,在风筝顶端缚上一根细铁丝,并把它与放风筝的麻绳连在一起,绳末系了一段不导电的绸带,以便抓握,而在麻绳与绸带之间再系上一把铁钥匙。当雷雨来临时,富兰克林带着小儿子奔向野外,顶着狂风暴雨把风筝送上高空云层。一会儿,麻绳被淋湿,变成良导体,随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筝和绳索全都带了电,麻绳上原先披散的纤维都奇妙地直立起来。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儿发麻,他兴奋地把手指挨近那把铁钥匙,立刻就有电火花向手指飞来。这些现象与实验室中带电物体的性质完全相同,原来闪电不过是大气中的强烈放电现象!④其他各国也有不少人做了类似实验,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和朋友利赫曼教授,各自把装在室外长铁杆的一端引进实验室内,制成“测雷机”,多次观察打雷时发出的电火花。⑤闪电和雷鸣总是一起出现,但是打雷不一定就会下雨。人们通常把能制造雷电和雷雨的乌云叫做雷雨云。⑥通过大量探测,科学家知道:在雷雨云积极发展时,云体会开始带有大量电荷,而且总是在云体上部集中正电荷,云体下部集中负电荷。由于电的感应作用,又使雷雨云笼罩下的地面带有正电。这样,在云的上下部之间、云与云之间、云与地面之间,就会形成强烈的电场。随着电场两边电位差越来越大,正、负电荷间将发生击穿空气的放电现象,并激发空气发光,这就是闪电。每次闪电的电流可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安培,温度高达两三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出五倍。在狭窄的闪电通道中,空气被突然剧烈加热,迅速膨胀,然后空气体积又陡然缩小。空气由此发生振动,造成了轰隆隆的雷声。⑦可为什么雷雨云会带电呢?为什么雷雨云中的电荷总是呈上正下负的分布呢?自富兰克林揭示了雷电的本质之后,无数科学家为查明雷电之源绞尽脑汁,提出过许多种解释。我们可以把这些解释大致归为三大类:第一类认为,雷雨云吸附了空气中的带电离子而起电;第二类认为,云粒子受到外界电场感应,因为即使在晴朗时,大气也存在电场;第三类认为,带电云层是由于云粒子间的相变、摩擦、破碎等机械作用或云粒子的化学变化形成。⑧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尽管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大相径庭的假说,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完美地说明雷电的起源。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分析雷电形成的过程,在下图①②③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简要分析文章第②自然段的作用。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在24小时内,有大约850万次闪电袭击地面。(“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文章第③段讲述富兰克林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现象。(判断句子的正误,并阐明理由)4.文章第②段说雷电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雷电为人类造福,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大胆设想。三、应用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2019年3月10日凌晨0时28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第300次发射,成功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6C”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至此,中国航天迎来了历史新篇章。(材料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截至截止)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先后有17型火箭投入使用,成功将506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有力支撑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的成功实施。目前长征火箭进入了稳定、高速的发展期,高密度发射已是常态,反映出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与此同时,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不断提升。据统计,长征火箭300次发射成功率约为96%,与前50次相比,后250次成功率明显提升且趋于稳定。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发射了225颗航天器,发射成功率高达97%,居世界领先地位。(材料二)随着中国航天的不断发展,航天科技不再只是“高大上”的硬科技。长征火箭也将更加贴近商业和民生,②(开创开发)更多“接地气”的服务模式,满足大众“航天梦”。近年来,为满足消费者多元的发射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推出了“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三型“太空车”概念,旨在为客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优化组合的发射资源配置。多种长征新一代运载火箭新型号,未来有望用于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几型火箭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安全性,并缩短发射周期。为了让普通人的“航天梦”不再遥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逐步实施太空星网、亚轨道飞行体验等面向大众的商业航天计划,为全球的大众化小卫星提供搭载服务。(材料三)无毒无污染,绿色火箭渐成长征系列主流。“长征六号”的成功首飞,拉开了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随后,“长征七号”、“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后登场。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现在采用的三种新型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三型新型发动机的研制,使我国运载推进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不断为“美丽中国”做出努力。未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还将研制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九号等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完成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更新换代,绿色无污染的环保推进剂将成为中国火箭的主流。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_。2.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长征火箭“加速度”的具体表现。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有的特点。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位置”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①(人或物体)所在的地方。②(人或事物)在社会关系中或人们心目中所占的地位。③职位。关于“位置”,你有过怎样的经历或思考?请以“位置”为题,或自拟包含“位置”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1、D【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通读整个语段,可发现,这是一个关于小说阅读的议论性文段。②为中心句,⑤句中“无论是小说”紧承上一句的“小说”,①承接⑤中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④举例子证明①的观点,③进一步总结。所以这五句语序为②⑤①④③。故选D。2、A【解析】

B:“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常用作和人比较时自谦的话。不符合语境。C:“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多指故作姿态。用在此处不恰当。D:“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不符合语境。故选A。3、C【解析】

A.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添加“的热潮”;B.语义重复,应删去“大约”或“左右”;D.否定不当,应删去“否认”前面的“不”。4、C【解析】

A.“从发展本位走向民生本位”“从国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几个短语,不是句子,所以这三者之间应用逗号;B.“酒后驾车”与“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同为需加大处罚力度的行为,在语义上是并列关系,所以“驾车”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D.因为“二三等”奖中“二”“三”连用,并不是表示约数,而是表示两个不同的奖项,所以“二”与“三”之间应加顿号;故选C。5、(1)松柏冢累累(2)城阙辅三秦(3)长风破浪会有时(4)独怆然而涕下(5)晴川历历汉阳树(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冢”“阙”“絮”“缤纷”的书写。6、(1)周恩来彭德怀去当兵,军人生涯由此开始,不久以后,就成了一个革命家。(2)《骆驼祥子》祥子外貌描写最初是一个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下层劳动人民,最后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可知,这个青年长官是周恩来。【乙】文段中的“我”是彭德怀。他经过这一件事后去当了兵,军人生涯由此开始,不久以后,就成了一个革命家。(2)由选段中外貌描写“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可知此人是《骆驼祥子》中的祥子。《骆驼祥子》文本中,初进城的祥子几乎是完美的,是个绝对好人,他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并且又有着强健的身体和明确的生存目标。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变得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二、阅读7、1.欧阳修北宋2.(1)草木茂盛的样子(2)指天气阴晴明暗(3)命名,取名(4)遮蔽3.示例: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偶尔有蝴蝶在花边飞舞,正要伸手去抓,它却伸展着腰肢飞舞着升上高处。夏天,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树林幽深秀丽,形成浓郁的绿荫,不远处,一潭清澈的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微波粼粼,发着亮光,着实让人陶醉!秋天,秋风高爽霜色洁白,一片片黄叶随风飞舞,纷纷扑入大地的怀抱。冬天,溪水滴落,山石显露,上面还带有湿漉漉的水气,更仿佛可以闻到一股山中泥土特有的气息。4.可围绕“滁地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足、物产丰富、野餐简朴、百姓和乐,太守能够与民同乐”等方面回答。5.示例:排遣被贬的抑郁,赞美太守的政绩,表明自己的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豁达胸襟;欧阳修是与民同乐,范仲淹是先忧后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解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欧阳修有关的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欧阳修,他是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2.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名”:命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翳”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要先把文言文的语言转换为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一定要把四季不同的景物特征描绘出来。4.首先要理解好“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大意: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有这样的景象,是政治清明的结果。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在加上作者能做到与民同乐,这更是难能可贵的。5.一问,作者想要借“太守乐”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寄情山水对快乐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民同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豁达胸襟的思想感情。二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其中的“乐”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乐”,这是陶渊明一生中的最高境界;而本文的“乐”是与民同乐,是欧阳修一生中的最高境界。【点睛】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8、1.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2.(1)等到(2)邀请(3)都3.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都互不相同,各自有别。4.B5.杀猪卖肉。惟妙惟肖。《口技》一文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而本文只运用了正面描写。【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本句可先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由动词“设”“置”“坐”,理解句意,可判断出在“围屏”和“灯烛”后断开。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比”,古今异义,今义为“对比”,古义为“等到”;“挟”,古今异义,今义为“用胳膊夹着”,古义为“邀请”;“俱”,本义即为“全,都”。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鸣,叫;各别,各自有别。4.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之”“以”“其”“谓”四个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A.之: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代词B.以:停止/停止C.其:他的/表反问语气D.谓:告诉,对……说/为,是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抓住主要内容,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写父子杀猪,“天已明,可卖矣”“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写父子卖肉;由“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历历不爽”“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可看到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可想到成语“惟妙惟肖”;写法上,《口技》中,通过表演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和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正面表现表演者技艺之高超,再通过写听众的神态、动作等,侧面烘托出表演之“善”,因此是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只是通过描写口技内容的栩栩如生来表现出口技高超,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参考译文:扬州有个叫郭猫儿的人,擅长口技表演。清康熙年间,我在扬州时,一位好友带着郭猫儿一起来到我的住所。酒过三巡,郭猫儿站起来,请主人允许略献薄技以助兴。郭猫儿于是在宴席右侧摆设围屏,不放置灯烛,坐在屏后,众人也安静下来,等着表演开始。很长时间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儿,很多只鸡(被惊吓得)乱叫,每只鸡的声音都各有各的特点。过了一会儿,听见父亲叫他的儿子说:“天就要亮了,可以杀猪了。”儿子起身后,到猪圈里喂猪。就听到一群猪抢夺食物,吃东西的声音,他的父亲烧水、进炉、倒水声。没多久,少年就捆来一头猪,那猪被绑时的嘶叫声,儿子磨刀、杀猪声,猪被杀、出血声,烫猪褪毛声,都听得清清楚楚的。最后,父亲对儿子说:“天已经亮了,可以拿去卖了。”听到把肉放到案板上的声音,接着又听到了买卖猪肉时数钱的声音,有买猪头、猪内脏、猪肉的人。正当大家纷纷争论不休的时候,突然“啪”一声,四周都安静下来。9、(1)经过(2)规划打算(3)亲自(4)通“披”,穿着【解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规:规划,打算。通假字词,“被”通“披”,穿着。10、1.①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原因。②表现天气预测的不易,与下文写如今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出数值天气预报的贡献之大。2.(1)列数字、作比较;数值天气预报作出的贡献(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性越来越强)(2)不能删去。“较准确”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删去则不能强调“定量数值”的准确性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重要性(必要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等。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首先引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同时说明天气预测的难,且与下文说明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形成对比,突天气预报的作用。据此理解作答。2.试题分析:(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语句“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中的“1-3天”和“5-7天”,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把“过去”和“现在”的预报时长加以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天气预报越来越准,天气预报的有效性越来越强的特点。(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①表态(一般不能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语句“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的“较准确”,在句子是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只有比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才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若删去,则不能准确表达所说的意思,“较准确的”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可知,A项的“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的说法太绝对。错误。依据“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可知,B项“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检测”的说法与原文不符。C项,正确。D项,依据“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可知,是“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不是全部。据此,答案为C。11、1.①云下地面:正电荷②形成强烈电场③击穿空气,放电发光2.通过列数字和举例子,写出了雷电声势大,威力无穷,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引出了下文对雷电究竟从何而来的说明,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1)不能。“大约”表示估计,说明24小时内闪电袭击地面的次数是一个估计的数字,去掉的话就变成了精确地统计,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错误。列举富兰克林的故事不是为了说明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现象,而是揭示了闪电不过是大气中的强烈的放电现象这一秘密。4.示例:蓄电造福:闪电时,把电能储蓄起来,需要多少就用多少;雷电来时威力巨大,可研发一些速充材料,利用雷电迅速充电,来取代现在的充电电瓶。(想象合理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对文章第6段的内容进行筛选概括即可作答。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语段的作用往往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即可。本题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于说明雷电的危害巨大,同时又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1)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①表态(一般不能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本题抓住“大约”的表达作用分析即可。(2)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列举富兰克林的故事不是为了说明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现象,而是揭示了闪电不过是大气中的强烈的放电现象这一秘密。故“讲述富兰克林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现象”的分析是错误的。4.试题分析:主观性试题。这类问题的解答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法只要合理就可以。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三、应用12、1.截至开创2.答案要点: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不断提升,每个100次发射时间间隔缩短。3.答案要点:研制发展具有加速度;贴近商业和民生;绿色火箭渐成长征系列主流。【解析】1.(1)截至: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还会投入使用,所以选“截至”。(2)开创:创立,开拓,创建,或指创建国家,也泛指创业。开发:对潜在的资源,以一定的物质或技术为条件,通过特定的程序、方法,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效能的人的行为。语境中所支配的宾语为“服务模式”,所以只能选“开创”。2.要求说说我国长征火箭“加速度”的具体表现。此题实际上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长征火箭加速度”为陈述对象。找到“发射次数”“用时”“年份”等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