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诊断性测试九年级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友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22道选择题,共28分;第Ⅱ卷9道非选择题,共52分。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Ca-40,Fe-56,Cu-64,Zn-65,Ag-108,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常见的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珍珠奶茶B.奶盖咖啡C.果粒橙汁D.碳酸饮料2.2024年6月5日我们将迎来第53个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中国环境日主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C.煤炭添加固硫剂D.推广节能电动公交3.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A.金刚石B.二氧化碳C.氧气D.氯化镁4.春有百花秋有月,此心安处“即”吾乡。即墨府前街因樱花盛开之美成为网红打卡地。樱花随风飞舞,香气四溢。“樱花香气四溢”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5.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水杯B.陶瓷汤碗C.不锈钢炒锅D.紫砂茶壶6.生活处处皆化学,下列有关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采用灼烧的方法,能辩别羊毛、纯棉和化纤制品B.通过向食盐中添加含碘化合物,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疾病C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可净化浑浊河水得到纯净水D.因地制宜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有助于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7.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在不停地运动.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微粒是能再分的一种粒子D.相同体积的冰和水所含的微粒数相等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氢氧化钠能和醋酸反应两种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氢离子结合成水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了C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D木炭在O2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做千燥剂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B.人体供能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和水C.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变大的物质有:浓硫酸、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D.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锌、氧化锌、氢氧化锌、硫酸锌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B.碱中一定含氢和氧元素;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C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会提高肥效D.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11.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可能不变1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3种氧化物D.物质丙由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刚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5gB.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D.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14.建构基本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相关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红磷和白磷均由磷元素组成B.分类观:千冰和冰都属于氧化物C.变化观:烧碱和纯碱可以相互转化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1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目的是为了延长燃烧时间B.火柴点燃后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继续燃烧,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油锅着火时向油锅浇水会造成火花飞溅,是因为水降低了油的着火点D.石油气泄漏时马上关闭阀门,是为了隔离可燃物,防止燃烧发生火灾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K+、、Cl-、B.H+、K+、Cl-、OH-C.Cu2+、Ba2+、Cl-、D.H+、Na+、Cl-、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若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以采用溶解、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B.将t1℃时的5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要使其仍为饱和溶液,需加甲的质量为7.5gC.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D.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18.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中硫酸过量B向稀盐酸中加入硝酸钾溶液,并测定溶液混合前后pH溶液pH变大稀盐酸与硝酸钾溶液反生了反应C向两支盛有硬水和软水样品的试管中滴加纯碱溶液其中一份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是硬水D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是碳酸盐19.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物质的某些变化趋势的是A.B.C.D.20.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1.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每个试管内的反应均充分进行)。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③中的溶液逐滴加入到②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④中都有气泡产生,均发生置换反应B.长滴管中吸取的③中溶液为红色C.滴加前,②中有固体剩余D.滴加后,②中溶液pH变大22.向盛有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先后滴加MgSO4溶液、9.8%的H2SO4溶液。烧杯中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对应溶液pH>7B.b点的溶质不止一种C.所加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0%D.原溶液中Ba(OH)2和NaOH的质量之比为171:120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23.(7分)分析下列生活情景,回答问题。A.食品充氮气防腐B.金属制作炊具C.洗洁精洗刷餐具D.甲烷用作燃料(1)以上生活情景,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2)用过的铁锅保护不当很容易生锈,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_____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生活中防止铁锅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溶解度与_____有关(填“压强”或“温度”)。(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进入“谷雨”节气,降雨逐渐增多。正常雨水pH≈5.6,是因为_____溶解在水中造成的。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酸雨会腐蚀建筑,破坏森林B.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物质C.使用脱硫煤会减少酸雨的产生24.(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1)表中“钠”和“钙”指的是______(填序号)A.元素B.分子C.原子(2)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质量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3)我们可以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认识原子的结构,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含钙化合物中钙元素显+2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关注粮食安全,享健康人生。25.(5分)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粮食的生产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1)不法商贩用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蒸馒头、生姜等,该过程发生了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农作物生长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常用______测定土壤的酸碱度。(3)合理施用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常用的化肥有K2SO4、CO(NH2)2、Ca(H2PO4)2等,其中属于氮肥的是_________,通常用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衡量其肥效,硝酸铵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4)发霉的粮食因含有______等有毒物质而不能食用,可用于制作饲料或肥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26.(8分)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与化学紧密相关。(1)汽车车身中有钢铁材料,钢铁属于_______(填物质类别)。(2)汽车轮彀一般采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C2H6O2)。乙二醇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4)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和碳氢化合物,乙醇(C2H5OH)的燃烧比汽油更充分,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5)车载安全气囊使用了叠氮化钠(NaN3)。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说明叠氮化钠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6)灭火器也是汽车上必备用品之一。泡沫灭火器的原料之一是小苏打,其反应原理是Al2(SO4)3+6NaHCO3=3Na2SO4+2X↓+6CO2↑,X的化学式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______(用符号表示)。体验科学探究,实现跨学科实践27.(8分)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是学生必备的实验技能,以下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若使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_____(填“a”或“b”)处验满。(3)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时,可选用装置D或E收集。由此推断,氢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4)氨气对空气有一定的污染,实验室利用EF组合收集氨气,氨气应该从___(填“a”或“b”)端通入,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5)实验室利用G装置除去氧气中大量的氯化氢,G中应装有_____的浓溶液,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28.(5分)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对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1)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氢氧化镁和稀硫酸的反应,可以通过____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2)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如4g氢气和1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__g。(3)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如对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进行探究:操作主要现象结论镁条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①活动性:Mg____Cu(填“>”或“<”)②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③若实验前加入的镁条质量为ag,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仍为ag,则生成气体与铜的质量比为________。29.(11分)物质的推断、分离、转化、回收是化学学科的必备知识。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成分推断】实验室中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CuO、Na2CO3、BaCl2、Ba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小颖同学欲探究其成分组成,她按下图所示进行了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并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D是_______,沉淀F是______(写化学式)。(2)滤液E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3)根据上述信息,可确定原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_(写化学式)。(4)若要确定原固体混合物A全部成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转化制备】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利用铜绿[Cu2(OH)2CO3]提取金属铜并获得氯化亚铁。过程如下:(1)加入过量的B是_______,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__。(2)加入过量C的目的是_______。滤液N和滤液Q成分是否相同?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过量的C对获得氯化亚铁固体的纯度_______(“有”或“没有”)影响。30.(5分)小茗同学发现家中长久使用的花洒上有一层水垢影响了使用,她联想到所学知识分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使用白醋浸泡很容易就将水垢清理干净。她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向盛有不同质量水垢粉末的烧杯中均加入200g等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水垢的质量/g10203040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206.7213.4222.3232.3请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分)下列常见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珍珠奶茶 B.奶盖咖啡 C.果粒橙汁 D.“雪碧”饮料【解答】解:A、珍珠奶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错;B、奶盖咖啡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C、果粒橙汁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D、“雪碧”饮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2.(1分)2024年6月5日我们将迎来第53个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中国环境日主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 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C.煤炭添加固硫剂 D.推广节能电动公交【解答】解:A、垃圾分类回收,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煤炭添加固硫剂,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推广节能电动公交,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3.(1分)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A.金刚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氯化镁【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镁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4.(1分)春有百花秋有月,此心安处“即”吾乡。即墨府前街因樱花盛开之美成为网红打卡地。樱花随风飞舞,香气四溢。“樱花香气四溢”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解答】解:“樱花香气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C。5.(1分)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水杯 B.陶瓷汤碗 C.不锈钢炒锅 D.紫砂茶壶【解答】解:A、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B、陶瓷汤碗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不锈钢炒锅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紫砂茶壶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6.(1分)生活处处皆化学,下列有关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可净化浑浊河水得到纯净水 B.采用灼烧的方法,能辩别羊毛,纯棉和化纤制品 C.通过向食盐中添加含碘化合物,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因地制宜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有助于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吸附后的水中还有一些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纯净水,故错误;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纤维,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没有,化纤没有,因为棉花燃烧后灰烬轻浮,风吹即散,常规的化纤燃烧起来味道刺鼻,燃烧后灰烬结块,因此,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棉花制品、羊毛制品、化纤布料,故正确;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为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常在食盐中加碘,故正确;D、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故正确;故选:A。7.(1分)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在不停地运动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微粒是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D.相同体积的冰和水所含的微粒数相等【解答】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微粒是能再分的一种粒子,能分成碳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冰和水中水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相同体积的冰和水所含的微粒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8.(1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氢氧化钠能和醋酸反应两种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氢离子结合成水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了C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D木炭在O2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A.A B.B C.C D.D【解答】解:A、氢氧化钠能和醋酸反应,是因为两种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氢离子结合成水,故选项解释正确。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C、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9.(1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 B.人体供能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和水 C.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变大的物质有:浓硫酸、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 D.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锌、氧化锌、氢氧化锌、硫酸锌【解答】解:A、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而固体熟石灰不具有吸水性,不可以做干燥剂,选项错误;B、人体供能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而水不是人体供能物质,选项错误;C、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变大的物质有:浓硫酸(吸水蒸气)、熟石灰(吸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固体(吸二氧化碳),选项正确;D、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有:锌、氧化锌、氢氧化锌,而硫酸锌不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水、气体和水,即不能发生反应,选项错误。故选:C。10.(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碱中一定含氢和氧元素;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会提高肥效 D.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解答】解:A、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是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故A说法错误;B、碱中一定含氢和氧元素;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氯化铵中不含有金属元素,属于盐,故B说法正确;C、在农业生产中,碳酸钾溶液显碱性,所以铵态氮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释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故C说法错误;D、铁和铜都是金属,铁排在氢前,可以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是铜排在氢后,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D说法错误;故选:B。11.(1分)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可能不变【解答】解: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例如恒温蒸发溶剂时,在析出晶体的同时溶剂质量不断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通常比较快,故选项说法正确。C、因为如果不是在同一温度下,也会出现不饱和溶液比饱和溶液还浓的现象,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达到了该溶质溶解的最大限度,才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2.(1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丙由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B.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3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水,方程式为2CO+4H2C2H6O+H2O。A.物质丙是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1种氧化物,故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4=1:2,故正确;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C。13.(1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5g B.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M质量是13克,是反应物;N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Q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P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所以推断:Q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物是M和P,生成物是N,所以是化合反应,反应中N和P的质量比为25:20=5:4。故选:A。14.(1分)建构基本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相关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红磷和白磷均由磷元素组成 B.分类观:干冰和冰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烧碱和纯碱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解答】解:A、红磷和白磷均由磷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B、干冰(二氧化碳)和冰(水)都属于氧化物,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选项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中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但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不正确。故选:D。15.(1分)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有关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目的是为了延长燃烧时间 B.火柴点燃后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继续燃烧,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油锅着火时向油锅浇水会造成火花飞溅,是因为水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D.石油气泄漏时马上关闭阀门,是为了隔离可燃物,防止燃烧发生火灾【解答】解:A、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C、油锅着火时向油锅浇水会造成火花飞溅,是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选项错误;D、石油气泄漏时马上关闭阀门,是为了隔离可燃物,防止燃烧发生火灾,选项正确;故选:D。16.(1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Cl﹣、 B.K+、、Cl﹣、 C.Cu2+、Ba2+、Cl﹣、 D.H+、K+、Cl﹣、OH﹣【解答】解:A、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C、Ba2+、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17.(2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若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以采用溶解、降温结晶、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 B.将t1℃时的5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要使其仍为饱和溶液,需加甲的质量为7.5g C.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 D.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解答】解:A、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以采用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故A错误;B、t1℃,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0g,55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5g,溶剂50g,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成25g,溶剂是50g不变,需加甲的质量=12.5g﹣5g=7.5g,故B正确;C、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故C正确;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D错误。故选:BC。18.(2分)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中硫酸过量B向稀盐酸中加入硝酸钾溶液,并测定溶液混合前后pH溶液pH变大稀盐酸与硝酸钾溶液反生了反应C向两支盛有硬水和软水样品的试管中滴加纯碱溶液其中一份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是硬水D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是碳酸盐A.A B.B C.C D.D【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中硫酸不一定过量,因为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B、稀盐酸与硝酸钾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B错误;C、向两支盛有硬水和软水样品的试管中滴加纯碱溶液,其中一份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是硬水,因为硬水中镁离子、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形成沉淀,故C正确;D、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可能是活泼金属,故D错误。故选:C。(多选)19.(2分)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A. B. C. D.【解答】解: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A、由以上分析可知,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其质量保持不变,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开始阶段溶液质量增大,与氯化铜反应时,溶液种类减少,所以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会保持不变,故B错误;C、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故C错误;D、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大,但是幅度减小,故D正确。故选:AD。20.(2分)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A.A B.B C.C D.D【解答】解:A、将氯化钠分别加到等量水和等量汽油中,氯化钠能溶于水,却不溶于汽油,可以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A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盛放氢氧化钠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故B正确;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可以达到目的,故C正确;D、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故该实验不能探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故选:D。(多选)21.(2分)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每个试管内的反应均充分进行)。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③中的溶液逐滴加入到②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④中都有气泡产生,均发生置换反应 B.长滴管中吸取的③中溶液为红色 C.滴加前,②中有固体剩余 D.滴加后,②中溶液pH变大【解答】解:A、①和④中都有气泡产生,①中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④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水、二氧化碳是碳酸分解生成的),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②中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③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③中的溶液逐滴加入到②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②中稀盐酸有剩余,③中氢氧化钠有剩余,③中的氢氧化钠先与②中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则长滴管中吸取的③中溶液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B选项的解析,滴加前,②中稀盐酸有剩余,则没有固体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D、滴加后,②中酸性减弱,至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铁反应完,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溶液pH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22.(2分)向盛有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先后滴加MgSO4溶液、9.8%的H2SO4溶液。烧杯中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对应溶液pH>7 B.b点的溶质不止一种 C.所加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0% D.原溶液中Ba(OH)2和NaOH的质量之比为171:120【解答】解:向盛有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先后滴加MgSO4溶液、9.8%的H2SO4溶液,发生的反应为Ba(OH)2+MgSO4=BaSO4↓+Mg(OH)2↓、2NaOH+MgSO4=Na2SO4+Mg(OH)2↓、H2SO4+2NaOH=Na2SO4+2H2O、Mg(OH)2+H2SO4=MgSO4+2H2O;其中Mg(OH)2沉淀溶于酸,BaSO4沉淀不溶于酸;A、由图示可知,a点后加入稀硫酸,但a到b段沉淀质量并没有减少,说明a到b段所加的稀硫酸被混合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所消耗,说明a点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应该大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B、b点对应溶液中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均被消耗完,此时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一种溶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根据图示可知,硫酸镁全部转化成氢氧化镁沉淀,产生的氢氧化镁沉淀质量为32g﹣23.3g=8.7g;设所加200g硫酸镁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a。MgSO4~Mg(OH)212058a8.7g=a=18g则所加200g硫酸镁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100%=9.0%,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图示可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可求出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设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y。Ba(OH)2+MgSO4=BaSO4↓+Mg(OH)2↓17123358x23.3gy=,=x=17.1g,y=5.8g说明氢氧化钡产生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g;设5.8g氢氧化镁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z。Mg(OH)2+H2SO4=MgSO4+2H2O58985.8gz=z=9.8g说明氢氧化钠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250g×9.8%﹣9.8g=14.7g;设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氢氧化钠与消耗的硫酸的质量关系为:2NaOH~H2SO48098m14.7gm=12g则混合溶液中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7.1g:12g=171:12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3.(7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分析下列生活情景,回答问题。(1)以上生活情景,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D(填字母序号)。(2)用过的铁锅保护不当很容易生锈,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生活中防止铁锅生锈的一种方法刷漆(合理即可)。(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填“压强”或“温度”)。(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进入“谷雨”节气,降雨逐渐增多。正常雨水pH≈5.6,是因为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造成的。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AC(填序号)。A.酸雨会腐蚀建筑,破坏森林B.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物质C.使用脱硫煤会减少酸雨的产生【解答】解:(1)A、食品充氮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正确;B、用金属制炊具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误;C、洗洁精洗刷餐具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是利用了洗洁精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D、甲烷用作燃料是利用其可燃性,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AD;(2)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生活中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有刷漆、涂油等;故答案为:氧气、水;氧化铁;刷漆(合理即可);(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有关;故答案为:压强;(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因此正常雨水pH≈5.6。A.酸雨会腐蚀建筑,破坏森林,说法正确;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说法错误;C.使用脱硫煤会减少酸雨的产生,说法正确。故答案为:二氧化碳;AC。24.(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表所示。项目每100mLNRV%能量309kJ4%蛋白质3.6g6%脂肪4.4g7%碳水化合物5.0g2%钠58mg3%钙120mg15%(1)表中“钠”和“钙”指的是A(填序号)。A.元素B.分子C.原子(2)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质量含量最高的是碳水化合物。(3)我们可以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认识原子的结构,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含钙化合物中钙元素显+2价的原因是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易失去2个电子而显+2价。【解答】解:(1)食物中含有的钙、钠等通常是指元素;(2)根据图中信息,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含量最高的是碳水化合物;(3)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易失去2个电子而显+2价。故答案为:(1)A;(2)碳水化合物;(3)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易失去2个电子而显+2价。25.(5分)关注粮食安全,享健康人生。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粮食的生产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1)不法商贩用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蒸馒头、生姜等,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农作物生长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常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度。(3)合理施用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常用的化肥有K2SO4、CO(NH2)2、Ca(H2PO4)2等,其中属于氮肥的是CO(NH2)2。通常用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衡量其肥效,硝酸铵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5%。(4)发霉的粮食因含有黄曲霉素等有毒物质而不能食用,可用于制作饲料或肥料。【解答】解:(1)不法商贩用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蒸馒头、生姜等,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2)常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度;(3)K2SO4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CO(NH2)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Ca(H2PO4)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硝酸铵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35%;(4)发霉的粮食因含有黄曲霉素等有毒物质而不能食用。故答案为:(1)化学变化;(2)pH试纸;(3)CO(NH2)2;35%;(4)黄曲霉素。26.(8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与化学紧密相关。(1)汽车车身中有钢铁材料,钢铁属于金属材料(填物质类别)。(2)汽车轮载一般采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的原因是铝合金的硬度更强、耐腐蚀性能更好(合理即可)。(3)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C2H6O2)。乙二醇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12:3:16。(4)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和碳氢化合物,乙醇(C2H5OH)的燃烧比汽油更充分,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5)车载安全气囊使用了叠氮化钠(NaN3)。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说明叠氮化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6)灭火器也是汽车上必备用品之一。泡沫灭火器的原料之一是小苏打,其反应原理是Al2(SO4)3+6NaHCO3═3Na2SO4+2X↓+6CO2↑,X的化学式是Al(OH)3。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Al3+、(用符号表示)。【解答】解:(1)钢铁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2)铝合金与纯铝相比,硬度更强、耐腐蚀性能更好,因此汽车轮载一般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制造;(3)乙二醇(C2H6O2)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12×2):(1×6):(16×3)=12:3:16;(4)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5)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说明叠氮化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铝原子、3个硫原子、6个钠原子、6个氢原子、6个碳原子、30个氧原子;反应后有:3个硫原子、6个钠原子、6个碳原子、24个氧原子,因此2X中含有2个铝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Al(OH)3;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后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铝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离子符号为:Al3+、。故答案为:(1)金属材料;(2)铝合金的硬度更强、耐腐蚀性能更好(合理即可);(3)12:3:16;(4)C2H5OH+3O22CO2+3H2O;(5)不稳定;(6)Al(OH)3;Al3+、。27.(8分)体验科学探究,实现跨学科实践。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是学生必备的实验技能,以下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若使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b(填“a”或“b”)处验满。(3)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时,可选用装置D或E收集。由此推断,氢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4)氨气对空气有一定的污染,实验室利用EF组合收集氨气,氨气应该从b(填“a”或“b”)端通入,F装置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5)实验室利用G装置除去氧气中大量的氯化氢,G中应装有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则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b口。(3)装置D为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4)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3=17,小于29,密度比空气小,用E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b口通入;氨气对空气有一定的污染,且氨气极易溶于水,则F装置的作用为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5)氯化氢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若利用G装置除去氧气中大量的氯化氢,G中可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多孔球泡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故答案为:(1)2H2O22H2O+O2↑;(2)b;(3)密度比空气小;(4)b;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5)氢氧化钠;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28.(5分)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对化学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1)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氢氧化镁和稀硫酸的反应,可以通过氢氧化镁固体逐渐溶解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2)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如4g氢气和1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18g。(3)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如对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进行探究:操作主要现象结论镁条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①活动性:Mg>Cu(填“>”或“<”)。②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③若实验前加入的镁条质量为ag,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仍为ag,则生成气体与铜的质量比为5:96。【解答】解:(1)氢氧化镁难溶于水,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可以通过氢氧化镁固体逐渐溶解的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反应中参加反应氢气、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