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5篇_第1页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5篇_第2页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5篇_第3页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5篇_第4页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5篇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5篇

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平凡而渺小的。但当这平凡而渺小的生命,义无返顾地将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振兴,交付给正义。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1

郝梦龄,1892年2月18日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家庭世代务农。他家境非常贫寒,只读了三年私塾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虐待,投奔奉军魏益三部当兵。魏益三看他勤奋好学,先后把他送往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从1920-年起,郝梦龄在魏益三部任营长、团长。1920-年跟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四军其次十六旅旅长。在北伐战斗中,由于他作战勇敢,升任第四军其次师师长。打下郑州后部队改编,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兼任郑州警备司令。后升为第九军副军长、军长等职。

1937年5月,调四川山洞陆军高校将官班学习。行至重庆,得悉卢沟桥事变爆发,郝梦龄请缨北上抗日,此前他对妻子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我们国家已经到生死存亡的最终关头,我应当去抗战,应当与敌人拼。”当他率部经过武汉与家人告辞时,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是我更爱我们国家,现在敌人每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当去杀敌人,假如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他不忍看到行前家人哭哭啼啼,便静静写下遗书,让孩子们日后拆阅。他写道:“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郝梦龄到达石家庄后,指挥第9军和晋绥军第19军、第35五军、第61军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战前,他鼓舞官兵说:“此次战斗为民族存亡之战斗,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在决战前夕他给妻子的信中说:“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终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胜利便成仁。为争取最终成功,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胜利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10月11日,日军指挥官板垣征四郎指挥日本第5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倾全力向忻口阵地发起猛攻。面对强敌,郝梦龄毫无惧色,亲临第一线指挥第9军在日军飞机、大炮轰炸时掩蔽起来,日军炮火一停,冲上阵地用步卒武器狠狠打击日军,多次与日军绽开了白刃肉搏,战况之惨烈,双方损失惨重。10月12日,南怀化主阵地被日军攻破,第9军与日军在忻口两北、南怀化东北的204高地上绽开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竟易手13次之多,最终占据了204高地,第9军损失惨重。为了坚守阵地,郝梦龄对阵地上的将士说:“从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只剩下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动身之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打不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马上枪毙他。”10月15日夜,总司令卫立煌给郝梦龄增派了7个旅,并命令他分三路夹击日军。16日凌晨,郝梦龄率部队对日军阵地发起了攻击,枪炮声如雷,喊杀声震天,日军节节败退。第9军乘胜追击日军,混战中,郝梦龄不幸被日军机枪子弹打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

10月24日,其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11月16日武汉各界进行公祭,后以国葬仪式安其遗体于武昌卓刀泉,万余人参与葬礼。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38年3月12日,延安进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毛泽东在会上高度评价其抗日殉国的精神。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武汉市人民政府重修其陵墓,并将汉口吉林路复名为“郝梦龄路”。

郝梦龄将军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2

邓复生,1920-年冬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东肖镇邓厝村一农夫家里。他诞生时,父亲邓绍裘已过世,

家中只有年轻的母亲和年过半百的祖母。三代人依靠母亲种田及伯父邓子恢和外祖父陈槐荣的经济接济,过着艰苦的生活。

1920-年秋,毛泽东、邓子恢等领导闽西土地革命,“分田分地真忙”,邓复生家中也按人口分到田地,但孤儿寡母,缺乏劳力,一年辛苦耕耘,仍不足以糊口。邓复生9岁时,因生活所迫,母亲强忍失去骨肉之痛,不得不离开复生而改嫁了。临别前夜,她抱着复生痛哭到黎明,以后随夫去了河南。母亲走了,只剩下慈爱的祖母与复生相依为命,祖孙俩靠母亲从远方汇来一些钱款补贴,过着艰苦的生活。

家虽穷,祖母仍旧千方百计,省吃俭用,好让复生入学。复生特别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勤奋学习,家贫买不起油灯,他便每天早起朗读课文,每门功课都名列前茅。但因当时红、白拉锯厉害,学校时开时停,复生的学习也随之时继时辍。

在学校学习阶段,邓复生憎爱分明,他鄙视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这些人爱显示自己的物质享受,称赞和欺凌贫困同学,或者辱骂共产党、红军游击队。对此,他挥拳相对,扶弱抑强。富有的同学向老师告状,因此,复生也遭致少数思想落后老师的惩罚,但他并不气馁。

虽然是学校同学,但同学之中也无形中分成派别,思想倾向当然是以拥护红军和拥护白军为区分。贫苦的同学因占多数,数量上有优势。放学回家路上,往往因观点不同,你一群我一帮吵吵嚷嚷,甚至进展至互掷石子形同打仗。少数一方往往被多数一方所震慑,不敢逞强,夹着尾巴逃走了。

邓复生耳闻目睹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群众的暴行,并受伯父邓子恢革命思想的熏陶,从小就孕育着抵抗的精神。在革命与政治立场上,他态度明朗。在他住家墙上,如今仍留着他当年书写的“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墨迹

主力红军长征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留在闽西,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斗,与30倍于我的敌人周旋。邓复生目睹敌人实行残酷的“移民并村”、“保甲连坐”政策,常常抓人,杀戮群众。有一次在吴厝溪坝杀了13人,烈士们的头颅被分挂在白土镇圩场的电线杆上。在经济上,敌人对红军游击队实行经济封锁政策,“计口售粮”、“计口售盐”,想困死山上的红军游击队。这一切,都加深了邓复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萌发了抵抗精神。

1936年,14岁的邓复生高小毕业,因经济困难,他无法上中学读书。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3

1936年12月,七君子冤案爆发,李林担当民国高校游行队伍旗手,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头部受伤,但仍坚持到游行结束,此次游行示威为七君子冤案的公正审理供应了强大的群众支持。

1937年11月,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率部与日伪军绽开斗争,开拓抗战新区。

1938年春,李林改任整编后的独立支队骑兵营教育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奇袭长流水据点,扫荡洪涛山区,突破岱岳镇。同年秋,任中共晋绥边区特殊委员会宣扬部长,兼管边区地方武装。

1939年3月参与阎锡山在陕西宜川秋林镇召开的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铁的事实和亲身经受,叙述八路军和山西新军深化敌后,诞生入死,打击日伪军的勇敢壮举。阎锡山曾亲自派人向她施以威逼和利诱,李林不为所动,坚持事实,引起舆论强力关注,粉碎了国民党的-阴谋。

1940年1月任晋绥边区第11行政专员公署秘书主任,并当选为边区行政公署行政委员会委员。

1939年3月,阎锡山进行秋林会议,制造谣言,妄图揭起-高潮。李林南下赴会,以自身经受和所见所闻,当着阎锡山的面三次发言,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谣言,引起新闻界、电影界人士关注,对国民党制造了强大的舆论压力,遏制了国民党的-阴谋。

1939年9月,面对日伪军第七次快速扫荡,李林率领骑兵连,运用调虎离山的计谋,奇袭日军岱岳镇据点,迫使日伪军回援,解除了扫荡危机,保卫了雁北党政机关首脑。

1938年,在晋西北人民代表大会上,贺龙赞扬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1940年,李林牺牲后,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从延安发来唁电,对李林的革命生涯赐予高度评价,称她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尊敬的女英雄。

同年,延安《新中华报》、《中国妇女》杂志,重庆《新华日报》等很多革命报刊杂志,登载了李林的英雄事迹,赞颂李林的宏大壮举铸就了中国民族勇敢的最光荣典型。

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社论,赞扬李林是中国民族英雄的最光荣典型,她是其次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

20-年李林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4

你知道江姐吗?她是一名革命烈士。为了保守党的机密,江姐忍受住了反动派很多次的严刑拷打,最终勇敢地牺牲了。

江姐,原名江竹筠,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朱家沟一户穷苦人家。

长大后,江姐加入了共产党,在组织的支配下与我党地下工彭咏梧结为夫妻,不久他们有了孩子——云儿,一家人特别幸福。可是好景不长,彭咏梧在一次行动中被捕,被敌人杀害,为了起到威慑作用,敌人还把彭咏梧的头砍下来,挂在城头上。江姐见了,哀思欲绝,但为了不被敌人发觉,她强忍着心中巨大的哀思连续工作。

不久后,由于叛徒告密,江姐被抓,关进了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敌人知道江姐是共产党重要人物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肯定把握着许多共产党的机密,因此对江姐非常“重视”。审讯室里刀光剑影,江姐一次次因苦痛昏死过去,一次次又被冷水泼醒。可是敌人种种酷刑都打不垮革命党员钢铁一样的意志,江姐面对行刑人坚决地答道:“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这都是我们党的隐秘,不能告知你们。”

在一个秋天,江姐与其他30多位战友,并肩走向了刑场,走向死亡,云儿也成了一名孤儿。

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那时候幸福多了。我知道,新中国成功的曙光正是由成千上万批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低头看着胸前的红领巾悄悄地想:我是一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我肯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力气。

先烈主要事迹心得范文5

他本可以过着苟活偷安的生活,却为了国家大义扛起枪支;他本是学堂里的文弱书生,却在第一次战斗中毫无惧色。山东临沂,他跳入湍急汹涌的河水侦察敌情,险些丧命;朝鲜战场,他在零下数十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坚守电台,双手冻伤。张,一个温文尔雅的一般老人,他的背后却有着太多不平凡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倾听和叙述。

弃笔从戎保家国

如今87岁的张老人每天起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放在床头的手表校准时间。老人说,这是他在部队多年养成的习惯。

1928年6月,张诞生在-省高邮县农村的张家花园。江浙一带历来富庶,他的家庭也殷实富足。姊妹五人中,他排行老四,张从小就被送到私塾读书,始终学习了9年。在那个年月,张算得上是个文化人。

“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南侵,江南大好河山渐渐沦为日寇的铁蹄之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读了9年书的张深明大义,立志报国。当时虽然身在书房,投军救国的想法却早已在内心激荡。1943年,还不满16岁的张怀着一腔报国之情找到当地新四军高邮游击队,要求报名参军。但游击队负责人看他还是个孩子,便没有答应他的恳求。

1944年,鬼子下乡扫荡,张家被洗劫一空。看着哭泣的母亲、狼藉的房屋,张毅然决然地再次投奔游击队。

“游击队活动范围很大,当时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只记得那每天气很热,我边找边跟人打听,也许走了有几十里路,才找到了队伍。”张老人回忆说,“这一次,我最终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战士,当天就穿上了灰色军装,领到了一支七九式步枪。”

张参与的第一次战斗,是在1944年夏季。3艘运输船满载着鬼子和伪军,沿河道从高邮向兴化行驶。游击队提前得到情报,张和战友们潜伏在岸边,预备攻击敌人。当敌人的船只消失在潜伏位置后,霎时间枪声大作。“虽然敌人武器精良,但他们位于河面上,成了我们的靶子。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300多名鬼子和伪军就全被毁灭,鬼子的3艘运输船也被炸沉,游击队打了一场大胜仗。”张说。

“虽然是第一次参与战斗,可我一点儿都不可怕。我恨鬼子,只想多杀几个鬼子。”老人回忆当年战斗时的情景,仍显得有些兴奋,“我身上只有5发子弹,全部打光了,打死了一个鬼子,还缴获了两支步枪和几十发子弹。”

由于当时敌我实力相差悬殊,游击队作战主要以打伏击和游击战为主。让张印象深刻的另一次战斗,发生在浙江嘉兴。“1945年春天,鬼子坐船南下,当时敌人有6艘船,加上伪军共有400多人。我们和在高邮时一样,潜伏在岸边的芦苇荡里。敌人一消失,就集中火力猛攻。鬼子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战斗的结果是,鬼子死伤200多人、100多个伪军被俘虏,6艘运输船全被击沉。那时候我已经是班长,配发的子弹多了,我干掉了好几个鬼子。”张回忆道。

诞生入死无所惧

张人生布满传奇颜色,他曾经3次一只脚踏入鬼门关的大门,又奇迹般地死里逃命。

1945年初夏的一天,部队转战到山东临沂。晚上9点多,张接到紧急任务,带领两名战士到河对岸侦察敌情。当时天降暴雨,河水暴涨,张自恃平日水性好,就带头跳下河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