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十四_第1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十四_第2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十四_第3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十四_第4页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十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模拟卷十四(教科版)(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有些不同如()、()等。2、制作生态瓶时,因为空间有限,我们优先考虑个体()、行动()的动物,还要考虑能进行()作用的植物。3、当今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能源是()。4、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递。借助()可以观察到金属片上热传递的过程。5、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凶猛的()终止。6、工程的关键是()。7、()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8、冬天我们穿的棉衣是()。二、选择题9、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是()。A辽宁号B山东号C浙江号10、观察右图独木舟,这种通过侧面加一根木杆的方法解决了独木舟()的缺点。A载重量小B.稳定性差C行驶速度慢11、铝箔和橡皮泥放入水中会下沉,想办法让它浮在水面上,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重量B.形状C.宽度和高度12、地球的四大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A.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C.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3、下列环境问题与人们大量使用和丢弃固体材料有直接关系的是()。A.固体废弃物污染B.光污染C.以上都是14、如下图,不同形状的木块,如圆形、方形、尖形,在一端系上重物,然后在水槽中进行行驶速度对比,可以发现()船首在水中行驶得快。15、地球上大量的海水()直接为人类、动植物所用。A.能B.不能C.有一部分能16、测量竹筏的载重量时,不合适的做法是()。A.放置重物时要注意保持竹筏的平衡B.为了更快得出结果,可以把重物全部一起放上去C.当重物接触水时,停止放置重物

17、下列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中,()是与地球大气圈联系最紧密的。A.水B.温度C.氧气18、科学家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减少()。A水污染B土地污染C大气污染19、使用节能灯泡替代普通灯泡,这是通过()来节能减排。A减少使用时间B利用新技术C.开发新能源20、我国电能的主要来源是(),在发电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A.火电B.水电C.风电21、()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A.热辐射B热传导C.热对流22、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的材料制作。A.传热能力强B金属C传热能力弱23、如果用陶瓷锅和不锈钢锅蒸煮食物,热得比较快的是不锈钢锅,过一段时间后,凉的比较快的是()。A.陶瓷锅B不锈钢锅C.一样快24、冬天多穿衣服能感觉暖和,是因为衣服()。A.传热快,散热也快B.传热慢散热也慢C.传热慢散热快25、下列水源中最适合作为我们生态瓶中的水的是()。A干净的自来水B.清澈的小溪水C.泥坑中的雨水26、如果我们的电动小船在中途就停止前进,我们应当()。A重新调整船舵B更换马达和叶轮C调整重物的摆放27、下列各种情况中,可能会引起水污染的是()。①过多使用衣药②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③过多使用化肥④未经处理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28、下面各种物质中最适合做保温材料的是()。A.铜B塑料泡沫C.铁三、连线题:29、将下列物品的导热性能连接起来铁锅 金属勺木制筷子 热的良导体 塑料杯空气 热的不良导体 棉被四、填图题:30、画一画热在铁丝上的传递和在圆环上的传递。(·表示加热点)五、实验探究题31、蝗灾爆发时,田野草地被数百亿只蝗虫包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大量蝗虫吞噬着整个地区的农作物。(1)请根据图中的生物,写出两条与蝗虫有关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①从这些食物链来看共同的地方都是从水稻开始。()②从这个食物网中可以发现保护蛇也是保护了其他的动物。()③鹰没有天敌,会大量繁殖。()④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能吃多种食物。(3)请猜测一下人类的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蝗虫泛滥成灾?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治理蝗灾,你有哪些建议?至少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杯子保温效果的研究。为了比较各种保温方法的保温效果,乐小新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进行研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记录表。序号保温方法开始温度10分钟后温度20分钟后温度1无盖的塑料杯95℃65℃30℃2无盖的不锈钢杯95℃60℃40℃3塑料杯外包毛巾,无盖95℃73℃62℃4塑料杯外包毛巾,加盖95℃81℃74℃5塑料杯嵌入塑料泡沫,加盖95℃85℃80℃(1)乐小新的记录表中有一个数据不合理,它是________,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数据,我发现保温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杯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1号和2号杯子可以研究_________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如果要研究杯子有无外包装对保温效果的影响,选择1号和______号杯子。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的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选择4号和______号杯子。(4)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杯子的保温效果与______、______和______有关。(5)在本实验中,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不包括()。A.杯中的水量B.用湿的毛巾C.杯子的颜色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阳光、土壤2、小、慢、光合3、电能4、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感温油墨5、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6、设计7、滴灌8、热的不良导体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910111213ABAAA1415161718CBBCC1920212223BACCB2425262728BBBCB三、连线题(每线1分,共6分)29、四、填图题(每线1分,共8分)30、五、实验探究题(共31分)31、(共10分2+4+2+2)(1)水稻一蝗虫→食虫鸟→鹰、水稻→蝗虫→青蛙→蛇一鹰(2)①√②√③×④√(3)①捕杀鸟、青蛙;②破坏植被。(答案不唯一)(4)①保护青蛙、鸟类;②可以适当引入吃蝗虫的鸭子。(答案不唯一)32、(共21分4+4+6+6+1)(1)30℃、温度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且塑料杯的导热性能比不锈钢杯差,20分钟后1号杯的温度应该比2号杯高(2)5、20分钟后温度比其他几号高(3)制作材料、3、5(4)制作材料、有无杯盖、外包材料(5)C4.2产生气体的变化★常考题型★判断题1.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2.醋是生活中用得较多的酸性调味品。(√)3.与食盐不同,小苏打在水中是不能溶解的。(×)4.小苏打可用作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解析:小苏打加热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让面团变得蓬松、多孔、柔软、有韧性。5.少量的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气体释放完后可以观察到绿色沉淀。(×)选择题1.下列属于小苏打特点的是(A)。A.白色、粉末状颗粒B.白色、立方体颗粒C.蓝色、晶状颗粒2.下列属于白醋特点的是(B)。A.具有甜味、白色液体B.具有酸味、无色液体C.具有甜味、无色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大量气体是(C)。A.氢气B.氧气C.二氧化碳4.把燃烧的细木条伸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杯中,细木条会(B)。A.继续燃烧B.马上熄灭C.火苗变大,燃烧速度加快5.如图所示,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装有蜡烛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A.低处的蜡烛先熄灭B.高处的蜡烛先熄灭C.两根蜡烛同时熄灭6.在“观察产生气体的变化”的实验中,关于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一样强B.小苏打强C.食盐强实验探究题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的特点。甲乙(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的颜色是无色。(2)如图甲所示进行操作,可以观察到燃烧的细木条在产生气体的玻璃杯内熄灭,而在空玻璃杯内正常燃烧。(3)如图乙,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熄灭。(4)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常考题型★判断题1.蜡烛燃烧只有水、炭黑产生。(×)2.将白砂糖加热至熔化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3.铁生锈会减少铁质物体的使用寿命。(√)4.酵母可以用于制作蛋糕馒头等面食。(√)5.虾煮熟后变红属于物理变化。(×)选择题1.关于蜡烛的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发光、发热、有火焰B.用玻璃杯罩住烛焰,在玻璃杯的外侧有液滴出现C.将玻璃片放在烛焰上方玻璃片会变黑解析,用波璃杯军佳烛培,在波璃杯的内侧有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产生。2.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砂糖可以观察到(A)。A.先变成液态的白砂糖,然后变成黑色物质B.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物质C.直接变成黑色物质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A.木头燃烧B.面包发酵C.湿衣服晾干4.下列化学变化对我们生活有利的是(B)。A.工具生锈B.面包发酵C.树木被酸雨腐蚀5.长时间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因为(C)。A.唾液是甜的B.米饭本来就是甜的C.米饭中的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解析:米饭中的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唾液中的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连线题将下列各种现象与所属变化及其特点用线连接起来。产生新物质盐溶解于水烟花绽放产生新物质盐溶解于水烟花绽放水结冰铁水变铁球火柴燃烧食物被煮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不产生新物质不产生新物质实验探究题1.完成蜡烛燃烧观察记录表。燃烧前蜡烛为半透明、白色固体燃烧中有部分蜡烛变成液体流下来,蜡烛变短,玻璃杯壁有液滴,玻璃片变黑熄灭后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熔化的蜡烛逐渐凝结结论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完成加热白砂糖实验的相关内容。(1)所需实验材料:长柄金属汤匙白砂糖、蜡烛、火柴、盘子。(2)实验过程: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砂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方慢加热。当加热结束后把汤匙放到桌子中间的盘子里冷却。(3)由实验可知,白砂糖在加热前是固体,呈白色;加热后,先变成液体,颜色逐渐加深,同时产生焦味,最后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材料分析题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用这种方法可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淀粉在发酵过程中被分解为麦芽糖,所以面粉在发酵后有糖化或液化的现象。各种有机酸以乳酸为主,使面团呈现酸性。发酵温度越高,糖分越多,乳酸发酵越快。(1)在含有淀粉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食物上滴碘酒的地方会(B)。A.不变色B.变成蓝色C.变成黄色(2)为了使面粉加快发酵,可以将它放在(C)。A.冰箱中B.通风处C.阳光下的箱子里(3)分析馒头咀嚼后变甜的原因。馒头中的淀粉在咀嚼过程中被酶分解为麦芽糖。判断题1.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2.醋是生活中用得较多的酸性调味品。(√)3.与食盐不同,小苏打在水中是不能溶解的。(×)4.小苏打可用作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