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87965期_第1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87965期_第2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87965期_第3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87965期_第4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87965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交通等时线是指从城市的某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达到的范围,可以反映交通通畅程度。读“某大城市的交通等时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P地的城市功能分区是()A.居住区B.工业区C.中心商务区D.飞机场(2)该城市拟规划地铁线。该城市的第一条地铁线的走向应该是()A.甲—P—乙B.丙—乙—丁C.甲—P—丙D.丙—P—丁答案:CA【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图中P地交通等时线数值小于8,是图中最小数值,说明P地交通通达度最高,一般城市的中心位置交通通达度最高,所以P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C正确。

故选C。(2)材料提示“交通等时线是指由城市的某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达到的范围,可以反映交通通畅程度”,可以推测,交通等时线分布越密集,交通通畅程度越差,分布越稀疏,交通通畅度越好。图中显示,在甲乙两个方向,交通等时线分布比较密集,即交通通畅度较差。修建地铁,主要目的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通畅度。所以该城市的第一条地铁线的走向应该是甲—P—乙,A正确。

故选A。2、张家口和北京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则承办雪上项目。下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口数量相关B.经济联系强度与距北京距离和城市等级相关C.距港口越近,经济联系强度越大D.辖区范围越广,经济联系强度越大(2)张家口能和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较为发达,与北京经济互补性强B.交通通达度好,为华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C.地形、气象条件比北京更适宜开展雪上项目D.目前,配套设施已经完善,接待能力强(3)若分散北京的批发和物流业,最适合承接的城市是()A.廊坊B.承德C.张家口D.保定答案:BCA【提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图中显示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较高的有天津、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等,而这些城市等级较高,同时距离北京越远,强度越小,故B项正确;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强弱与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没有必然联系。(2)冬季奥运会的雪上项目对地形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具有地形和气象条件上的优势,张家口经济、交通、基础设施等要落后于北京。(3)批发和物流亚一般占地大,应布局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之处,同时分散北京的相关产业,不应距离北京太远。图中廊坊与北京联系紧蜜,距离较近,最适合。3、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密度梯度及其变化是研究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空间分布规律的重要衡量指标,揭示了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聚散趋势。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值越大,说明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衰减得越快;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值的增

加反映了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城市中心地区集聚的趋势,反之,反映了由城市中心地区向外扩散的趋势。下图示意上海市以人民广场为市中心,距市中心不同范围的市域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距市中心15km范围内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特征反映该区域()A.第三产业就业岗位聚集B.房价受到轨道交通影响强烈C.经济活动向外扩散明显D.站点周边人口和岗位密度小(2)上海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梯度变化的差异导致()A.人口向市中心迁移B.城市形成单中心的空间结构C.居民通勤距离增加D.远郊站点周边岗位数量稳定(3)今后上海市城市规划可以进一步考虑()A.增强第二产业与轨道交通匹配度B.提升站点周边职住功能水平C.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域覆盖工程D.疏解城市中心过密居住人口答案:AC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4、城市常住人口与建成区面积之比即城市人口密度。下图为伦敦、郑州、广州、上海四座特大城市两个时段的人口密度变化速率(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伦敦为图中的()A.①城市B.②城市C.③城市D.④城市(2)④城市人口密度变化显示该城市1990~2014年间的()A.耕地面积持续减少B.交通拥堵得到缓解

C.劳动力数量在减少D.城市管理难度下降

答案:CA【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的利弊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相较于其他三个城市,伦敦城市化进程开始较早,1990年之前其城市化便达到较高水平,所以1990~2000年其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应该是最少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放缓,人口的不断涌入,2000~2014年阶段伦敦城市人口密度会不断增大。③合理。

故选C。(2)读图,根据人口密度变化速率可知,④城市的城市人口密度在1990~2014年间一直在减小,说明其城市建成区面积在不断扩大,会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故选A。5、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历史的“活化石”,常与所在地区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甘肃省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对其7800多个村落地名的研究可获知区域基础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民生产活动等丰富的地理信息。下左图为甘肃省武威市及周边地区简图,下右图为武威乡村聚落地名分类及数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武威市民勤县动植物类乡村地名中,多包含()A.“松”、“柏”、“树”B.“虎”、“龙”、“蟒”

C.“鹿”、“鱼”、“鸟”D.“草”、“花”、“芨”

(2)武威市美好意愿类乡村地名中,多出现“永宁”、“平乐”、“致祥”等文字,与这类村落的空间分布重叠性最好的是()A.地形类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B.军事防御类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C.经济活动类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D.水文类村落地名的空间分布答案:DB【提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解析:(1)考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考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解答】(1)结合材料和左图可知,武威市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民勤县位于武威市北部,气候干旱,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故植物类乡村地名中植物多与禾本科草类有关。所以“草”、“花”、“芨”最符合。

故选D。(2)乡村地名包含“永宁”、“平乐”、“致祥”等文字,反映了村民盼望安宁和平、昌盛兴旺的美好愿望。武威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多有战事发生。在古代军事活动多发的地区,村民盼望安宁和平、昌盛兴旺的美好愿望强烈,村落地名多出现“永宁”、“平乐”、“致祥”等文字。

故选B。6、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答案:CA【提示】城市化的利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考查城市化的利弊。(2)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答】(1)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

故选C。(2)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故选A。7、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A.位于河流沿岸B.位于铁路沿线C.靠近海港D.矿产资源丰富(2)滨海区的建设,有利于()

①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状况

②扩大城市规模,方便城市内部联系和管理

③扩大对外开放

④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C【提示】城乡区位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位于河流沿岸,说明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位于河流沿岸。

故选A。(2)滨海区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化过程中老城区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且滨海地区位置优越,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故选C。8、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6.6%,出现“逆”城市化。2017年国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9年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通州。下表为2011—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下图为不同年份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常住人口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表中数据推测()A.1990—2019年中心区人口大量迁往郊区B.2011—2019年间北京市常住人口不断增加C.1990—2010年北京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D.2000年以来北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2)近年来,北京“逆”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A.社会经济发展B.政府政策推动C.对外交通发展D.乡村条件改善(3)“逆”城市化对北京的影响()A.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B.城际交通建设速度减缓

C.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D.北京房价得以最终遏制

答案:CBA【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的利弊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的利弊。【解答】(1)1990—2019年中心区人口略有升降,小幅度变化,A错。

由表格中的数据得知,2011—2019年间北京市常住人口先增后降,B错。

1990—2010年中心区人口少量减少,郊区人口快速增长,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C对。

2000年以来北京的环境质量有一定改善,D错。

故选C。(2)结合材料,2017年国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由表可知,北京人口从2017年开始减少,北京“逆”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政府政策推动,B对。

故选B。(3)2017年国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9年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通州,会导致北京产业结构优化,A对。

城际交通建设速度不会减缓,加剧城市人口老龄化,北京房价不会得到遏制,BCD错。

故选A。9、“云巴”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比亚迪历时7年打造的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不占用道路资源、具有独立路权的小运量胶轮有轨电车系统,且无人驾驶、低噪音,是以短途和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为主的现代有轨电车中的一种新系统。右图为“云巴”运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最适宜布局“云巴”的线路是()A.中心城—卫星城B.住宅区一行政区、学校

C.工业区—机场D.近郊--远郊”。

(2)“云巴”的使用()

①方便了城区间交流

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③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迁移

④降低了出行时间成本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B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解析:暂无解析【解答】“云巴”是由车载电能驱动、无人驾驶、低噪音的短途和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所以“云巴”适合职工上下班以及学生上学。“云巴”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降低了时间成本,“云巴”以小运量短距离客运为主,对城区之间较大距离的地区影响不大;使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受交通的限制影响减弱,因为是城市内部交通,对乡村人口迁移影响不大。10、传统乡村聚落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程度比城市更高。苏南(江苏省南部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比较优越,水乡泽国与鱼米之乡的称谓名闻天下。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将苏南地区的乡村聚落分为:岗地丘陵型、湖荡型、平原型、山地型和沿江圩区型五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乡村聚落形态的主要划分依据是()A.水体气候交通运输B.气候植被交通运输

C.地形植被农业生产D.地形水体农业生产

(2)苏南地区不同的乡村聚落()A.平原型建设基础较好B.山地型外观相对规整C.岗地丘陵型规模相对较大D.沿江圩区型多呈团块状分布答案:DA【提示】城乡区位分析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乡村聚落形态的主要划分依据。(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形对乡村聚落特征的影响。【解答】(1)根据乡村聚落的名称(岗地丘陵型、湖荡型、平原型、山地型和沿江圩区型)可知,主要划分依据是地形、水体、农业生产;苏南地区范围内,气候、植被、交通运输差异较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2)据所学知识分析,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建设基础较好,山地地区、岗地丘陵地区受地形制约,外观不规整,规模相对较小,沿江圩区型多呈条带状分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11、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如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石风化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河湖沉积(2)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气象条件为()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天气寒冷,暴雨多

C.空气干燥,降水少D.大气稀薄,光照强

答案:DC【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流水地貌解析:(1)主要考查形成札达土林景观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砾卵石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作用产物,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粘土等组成,体现了沉积过程,则主要地质作用是河湖沉积。

故选D。(2)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保存完整,说明外力作用较弱。暴雨和光照强不利于保存,一般空气干燥、降水少则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保存。

故选C。12、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是()A.甲—河口三角洲B.乙—冲积扇

C.丙—风蚀蘑菇D.丁—冲积平原

(2)若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对区域环境主要影响是()A.入海泥沙量增加B.河流径流变化减小

C.上游降水量增加D.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答案:DA【提示】流水地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解答】(1)读图可得,图中的甲在河流出山口附近,易形成冲积扇,故A错误;乙在入海口,受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地貌,故B错误;丙是3500米的高山,以冰川作用为主,故C错误;丁在河流的中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故D正确.。

故选D。(2)若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会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入海泥沙量增加,A对;植被覆盖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河流的径流变化会增大,B错;对上游降水量影响不大,C错;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会下降,D错。

故选A。13、“十二使徒岩”是过去的1000到2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而形成。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下图分别为“十二使徒岩”景观及“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推测“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是()A.海蚀拱桥—海蚀洞穴—拱桥倒塌B.拱桥倒塌—海蚀洞穴—海蚀拱桥C.海蚀洞穴—海蚀拱桥—拱桥倒塌D.海蚀洞穴—拱桥倒塌—海蚀拱桥(2)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的原因是()A.强烈的海风吹倒石柱B.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石柱C.海平面上涨淹没石柱D.海浪侵蚀石柱根基倒塌并破碎答案:CD【提示】海岸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地貌。【解答】(1)松软石灰岩的悬崖被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洞穴,海蚀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形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C正确。

故选C。(2)石柱数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海水波浪长期地侵蚀石柱与海水接触部分,石柱的根基不断变细,不稳固,导致石柱倒塌并破碎。D正确。

故选D。14、扇三角洲是由临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游到下游,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深B.从上游到下游,堆积物颗粒越来越小C.图中的水体一定是海洋D.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处答案:B【提示】流水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15、“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B.石笋C.石芽D.峰林(2)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交通运输建设,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貌()A.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B.地势高,气候寒冷,多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C.山高谷深,山河纵列D.河流纵横,沼泽广布答案:DA【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态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对交通运输建设影响。【解答】(1)在石灰岩地区,由于流水的长期侵蚀、溶蚀,形成一系列圆筒形或圆锥形的石峰,一般高达100米以上,远望如林,称为峰林,“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峰林。

故选D。(2)喀斯特地貌区由于受侵蚀作用强,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故选A。16、横沙通道全长8km左右,位于长江口长兴岛与横沙岛之间,是长江口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水道,两岸港口、码头众多,岸线资源利用程度高。下图为2001~2017年横沙通道某水下地貌的-20m等深线位置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水下地貌最可能是()A.冲积扇B.河漫滩C.三角洲D.冲蚀坑(2)今后,该水下地貌()A.深度不断变浅B.南北坡度变大

C.逐渐靠近长兴岛D.不断向南北延伸

答案:DD【提示】流水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1)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2)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解答】(1)冲积扇是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发育在河流沿岸;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图中-20m等深线是闭合的,而且与2001年相比,2017年的-20m等深线向外扩展,据此可判断该水下地貌是冲蚀坑。

故选D。(2)由材料“横沙通道……是长江口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水道”可知,河流的流向为南北向,根据示意图判断冲蚀坑不断向南北延伸。

故选D。17、读下列四种地貌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上四种地貌中,不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A.aB.bC.cD.d(2)c、d两种地貌()

①c分布在河流下游②c由侵蚀作用形成③d分布在河流下游④d由侵蚀作用形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图示四种地貌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是()A.aB.bC.cD.d答案:ADB【提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答】(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a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b、c、d均是由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

故选A。(2)据图可知,c为流水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泥沙淤积。d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流水速度快,流水下侵蚀作用明显。

故选D。(3)读图可知,图示四种地貌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是b,为喀斯特地貌。

故选B。18、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漫滩()A.一般出现在凹岸B.枯水季节接受堆积

C.侵蚀作用强于堆积作用D.洪水季节被淹没

答案:D【提示】流水地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解答】河流中下游易形成河曲,凸岸以堆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漫滩一般形成于凸岸,A错误;

枯水季节河流水量小,河流搬运和堆积能力弱,B错误;

河漫滩一般形成于凸岸,其侵蚀作用弱于堆积作用,C错误;

洪水期水量大,此时河流水位高,河漫滩可能被淹没,D正确。

故选D。19、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③①②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A.从变质岩到岩浆岩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

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

答案:DC【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风沙地貌岩石的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解析:(1)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2)主要考查了地壳物质变化过程,③表示的是火山喷发、②表示的是流水侵蚀作用、①表示的是流水沉积作用。【解答】(1)A.①为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②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故不符合题意;C.③为火山喷发,与地球内力作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D.④为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故正确。故选D。(2)③表示的是火山喷发、②表示的是流水侵蚀作用、①表示的是流水沉积作用,图中③①②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从岩浆岩到沉积物。

故选C。20、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地貌属于()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口三角洲(2)图中沿A→B→C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答案:AC【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考查流水地貌。(2)本题考查流水地貌。【解答】(1)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位于山麓地带呈扇形分布,为冲积扇。

故选A。(2)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中沿A→B→C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砾石、粉砂、黏土。

故选C。21、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

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

(2)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条件是()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答案:CB【提示】流水地貌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解析:(2)该河段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水流缓慢,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河流侵蚀引起改道,B正确。

植被稀少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气候变化和地壳变动是缓慢的过程,不会引起河道频繁变化,ACD错误。

故选B.【解答】(1)荆江地段地势低平,形成鱼米之乡,所以富在荆江:荆江河道弯曲,容易产生洪涝灾害,所以险在荆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地上悬河指的是黄河下游,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和此时无关,险滩密布大多分布在落差大的地区,故排除ABD选项。

故选C。(2)该河段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水流缓慢,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河流侵蚀引起改道,B正确。植被稀少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气候变化和地壳变动是缓慢的过程,不会引起河道频繁变化,ACD错误。

故选B。22、天坑由碳酸盐岩地区较大的溶洞形成,口径和深度不小于100米,或容积大于100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为陡崖,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下图为湖北省西部天坑群的主要演化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B.海浪侵蚀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2)图中,天坑演化过程排序为()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答案:CB【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2)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坑演化过程。【解答】(1)由题干可知,天坑由碳酸盐岩地区的溶洞形成,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故选C。(2)从天坑的形成过程看,在断裂的岩层中,受流水溶蚀作用,然后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于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图中,天坑演化阶段的正确排序为①③②。

故选B。23、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A.生活成本低B.发达的经济条件

C.广阔的发展空间D.发展空间小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A.缓解人地矛盾B.缓解了住房压力

C.促进经济发展D.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D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人口迁移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为山区流向平原;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区流向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为有效调整了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对城市发展、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但盲目、无序流动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解答】(1)中小城市中生活成本低属于人口迁入城市的阻力,发展空间小属于推力;一线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达的经济条件属于拉力。

故选D。(2)人口迁移,大多数属于劳动力的迁移,大量的劳动力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迁入人口的增多易造成环境破坏。

故选C。24、2011年3月1日起,俄罗斯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图1示意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2示意世界四个区域人口性别比曲线(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图1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交通D.矿产(2)图2中符合俄罗斯人口特征及成因的是()A.①工业结构导致女性就业多B.②重男轻女的观念得到转变C.③女性平均寿命普遍高于男性D.④二战期间男性人口大量减少答案:A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俄罗斯所处纬度高,气温低,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所以气温是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故选A。(2)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根据所学知识,二战期间,为抵抗法西斯侵略,俄罗斯男性人口大量参军并付出了极大地牺牲,导致男性人口大量减少。观察四条曲线,④曲线1950年性别比低,且1950~2050年(含预测)男性人口比重一直低于女性人口比重,符合俄罗斯人口特征。

故选D。25、“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方式,老人们不以旅游为目的,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超过半个月,并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居住。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我国许多老年人来到海南岛,仅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海南的“候鸟”人数为164.77万人,约为海南户籍人口总数的17%,其中多数为老年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候鸟”式养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差异B.气候条件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交通条件改善(2)老年人大量涌入给海南省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是()A.就业压力增大B.养老负担加重

C.城市管理难度加大D.城市交通拥挤

(3)下列关于海南省应对“候鸟”式养老的措施,合理的是()A.限制外来老年人口流入B.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C.大力发展老年产业D.协调职能部门管理

答案:BC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解决“候鸟”式养老的合理措施。【解答】(1)“候鸟”式养老是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人口迁移现象,所以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气候条件的差异。

故选B。(2)“候鸟”式养老对海南省的有利影响是可以带动海南省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A错“候鸟”式养老是海南省以外的老年人到海南省养老,其养老的费用不是由海南省承担,不会加重海南省养老负担,B错;大量外地老年人到海南省养老,会加大城市管理难度,C对;“候鸟”式养老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D错。

故选C。(3)限制外来老年人口流入,对海南省的旅游业发展不利,A错;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对“候鸟”式养老影响不大,B错;大力发展老年产业,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老年人养老属于系统工程,单纯发展老年产业不能解决老年人养老所有问题,C错;老年人养老属于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对老年人服务,因此协调职能部门管理是解决“候鸟”式养老的合理措施,D对。

故选D。26、菲律宾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向海外输出劳力,其中约300万人是菲佣。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高级佣工,他们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据调查美国是“菲佣”梦中的移民天堂。大量“菲佣”的输出,对菲律宾产生的影响可能有()A.老龄人口比重升高B.劳动力数量增多

C.外来文化的影响减弱D.人地矛盾加重

答案:A【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迁入地--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2)迁出地--有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解:“菲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菲佣”的输出,造成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老龄人口比重升高,A正确。

劳动力数量减少,B错误。

人口流动加强与外界文化交流,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C错误。

人口流出,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D错误。

故选:A。27、陕西省中部某市以采煤及其初加工工业为主,重工业占据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较大。该市虽为陕西省的地级市,但人口仅为西安市的1/8,且大量外迁,被当地人戏谑的称为“空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市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山脊纵横交错,对外交通闭塞B.煤炭趋于枯竭,资源型产业衰弱C.环境污染严重,危及居民健康D.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2)该市大量外迁的人口主体为()A.女性劳动力B.青壮年劳动力C.离退休人员D.大中专毕业生答案:D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该市单一和低端化的产业结构会阻碍经济发展,就业岗位有限,收入不高,迫使大量人口外迁谋生。

故选D。(2)由于就业岗位等限制,外出的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

故选B。28、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对我国人口有序合理发展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人B.10000人

C.4500~6000人D.4500人

(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目前人口总量为14.4亿(不包括港、澳、台),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B.c<b<aC.b<a<cD.a<c<b答案:DC【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解答】(1)木桶的“短板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由材料可知,该地四类要素中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小是4500人,故该地的资源环境人口容量为4500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2)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某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我们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前提下,某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大概8-9亿,目前中国的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但未超过环境人口容量,故b<a<c,故C符合题意。

故选C。29、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2)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A.平均预期寿命缩短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老龄化的进程延缓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答案:DC【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图表信息的判断。(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读图,图中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间,曲线开始变缓,常住人口数量年增加量较往年增加量有所下降。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2012年,D对。

故选D。(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人口变动主要是人口迁入量较多,使得该城市老龄化的进程延缓,C正确;

平均预期寿命是评价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城市人口变动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A错误;

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加重,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复杂,B、D错误。

故选C。30、下列人口迁移的方向,不属于我国现在人口迁移特点的是()A.从山区到平原B.从沿海到内陆

C.从农村到城市D.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

答案:B【提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迁向城市,由落后地区迁向发达的沿海地区,山区迁向平原等,从沿海到内陆不是我国目前的迁移方向。

故选B。31、随着京沪严控“大城市病”等原因,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下表为2017年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人口总量及增长率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表中四城市()A.上海人口总量减少最多B.北京人口总量减少最少C.广州人口总量增加最慢D.深圳人口总量增加最快(2)京沪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呈负增长B.落后产业淘汰迁出

C.城市环境质量较差D.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3)人口减少将会使得北京市()A.加速城市经济增长B.加速高端人才外迁

C.加剧人口老龄化速度D.加剧创业环境恶化

答案:DBC【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3)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解答】(1)从表格中可以计算出人口增加数量深圳约61万、广州约45万,人口减少数量上海约1.45万、北京约2.17万。所以四城市中深圳人口增加数量最多,深圳增加速度最快;北京人口减少数量最多,减少速度最快,故选项D正确。

故选D。(2)京沪人口总量变少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的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及人口调控政策的变化,带动了人口向外迁移;两地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并不代表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增长率包含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依据相关数据可知,2017年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北京为0.38%,经济更没有负增长;在我国,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还是经济因素,不是环境因素,故选项B正确。

故选B。(3)虽然北京人口有所减少,但吸引外来高端人才的能力仍然较强,北京市经济仍保持稳步增长;北京市常住人口的下降主要是青壮年人口下降明显,这会加剧北京市老龄化速度;北京市严控“城市病”利于创业环境优化,故选项C正确。

故选C。32、读“我国6省区天然草地面积与理论载畜量散点图”,回答下列各题。

(1)比较6个省区,可知()A.内蒙古和四川的天然草地面积最广阔B.西藏和黑龙江的理论载畜量较大C.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最大的是黑龙江D.天然草地面积广的省区理论载畜量高(2)若对某省区天然草地面积进行动态监测,最适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PRSD.GIS答案:CA【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天然草地面积广阔的是西藏和内蒙古,A错;理论载畜量较大的是四川和内蒙古,黑龙江最低,B错;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用公式:理论载畜量/天然草面积,黑龙江最大,C正确;天然草地面积广的省区是西藏,但理论载畜量不是最高的,D错。故选D。(2)对某省区天然草地面积进行动态监测也就是对面状地理事物进行动态监测,最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是用RS,省时,省力,A对;GPS用于定位和导航;GIS对数据进行分析。故选A。33、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回答15~17题。(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缓解人地矛盾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D.带动服务业发展

(3)可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的因素有()A.科技水平提高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答案:CD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分析】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

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本题以“生活方式型移民”为背景,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

本题难度适中,需掌握人口迁移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分析】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消费水平,其他的呈正相关。

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就是学生一定要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进行分析,难度较低。属于基础考查【解答】解:“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故选:C。解:“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生活方式型移民”会加剧迁入地人地矛盾:加剧迁入地环境污染:提高住房价格:带动服务业发展。

故选:D。A、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科技水平和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也就是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故不符合题意;

B、环境质量越差,环境的承载力就越差,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就会降低,故不符合题意:

C、资源的过渡利用,利用率低下,会使得资源的数量减小,因此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故正确;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类对于资源的利益率就越高,环境的承载能力就越强,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34、2018年,某课题组对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等六个核心城市的流动人口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16份,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老一代(1978年前出生)、中生代(1978—1988年出生)和新生代(1988年后出生)的就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代际差异。下图为利用此次调查数据绘制的代际就业类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线分别代表()A.老一代、新生代、中生代B.新生代、老一代、中生代C.老一代、中生代、新生代D.新生代、中生代、老一代(2)专业技术型岗位从业人员数量存在较大的代际差异,主要是因为()A.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差异B.不同年代提供的岗位数量差异C.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的差异D.体力和工资水平的代际差异答案:DA【提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老一代流动人口多是第一批流入珠江三角洲六个核心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加之从业后的职业惯性,集中从事低端服务和生产建造行业,与丙线表示的从业特征一致。

中生代处于职业生涯的成熟期,体力、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等处于优势,从事高级管理职业的人数多,与乙线表示的从业特征一致。

新生代受教育程度高,接受的职业培训多,专业化水平高,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和公司文职、销售等普通职员岗位人数多,与甲线表示的从业特征一致。

故选D。(2)由分析可知,与老一代、中生代流动人口相比,新生代学历高,接受的职业培训多,专业化水平高,更适合从事专业技术岗位。

故选A。35、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A.黄河三角洲区域等级最高的是济南市B.从服务范围看,滨州市比东营市的大C.从服务范围看,寿光市与东营市相互排斥D.省会、地级市与县城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2)据图推测,影响东营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B.资源C.河运D.政策(3)下列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图示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是()A.提高水资源利用率B.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C.填海造陆增加土地D.加强石油资源开采

答案:DBA【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36、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亿~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亿~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亿~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亿~9亿(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8亿~9亿B.15.1亿或16.6亿

C.15亿~16亿D.14亿~15亿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容量因素的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国家的人口政策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

答案:A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答】(1)依农业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而合理人口容量即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到9亿,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到9亿。

故选A。(2)影响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科技和消费水平的高低等,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故选B。37、2021年11月央视地理栏目报道:在广东省梅州市隆文镇的石灰岩山体密林中,有一个当地人称为龙宫的绿窟潭,潭水非常清澈,能见度高,当地大旱时,村民抽水抗旱,很奇怪的是,抽水时潭水下降了20cm,三天后反倒涨了70cm,地

质专家经过考察,发现该潭内没有水流动的痕迹,也无外界河流联通,专家考察后做出了绿窟潭的结构图,同时解释了潭水不降反升和潭水清澈的原因。依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小题。

(1)对绿窟潭竖潭和横潭的成因解释合理的是()A.板块运动挤压断裂形成B.为抗旱而专门修建的地下水库C.石灰岩地区,断裂发育,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形成D.竖潭沿着裂隙溶蚀形成,横潭沿着层理溶蚀形成(2)绿窟潭潭水不降反升的原因是()A.抗旱抽水,水位突然下降,裂隙和上层小溶洞的水将裂隙冲大流人B.暴雨过后,地表水沿着竖潭流人和地下水通过裂隙补给C.地表水库的蓄水通过裂隙渗人D.山体森林茂密,蓄水能力强,土壤和植被蓄水渗入(3)潭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茂密森林中,人为干扰少B.土层薄,石灰岩层厚,沿裂隙下渗时经过岩层过滤,泥沙含量少C.地表水流入后,在潭中水无流动,长期沉积作用导致水清澈D.抽水抗旱造成水的扰动,导致泥沙随水流出洞外答案:DA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循环的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板块运动挤压水平岩层会挤压变形,而图中岩层水平,A错误;抗旱修水库一般会直接在地上修水库,修地下水库的成本高,材料中也没有提及,B错误;石灰岩地区,沿裂隙溶蚀时会从上往下溶蚀,只会形成竖潭,C错误;从图中看,横潭溶蚀在一个水平岩层中,D正确。

故选D。(2)潭水上升,说明一定有水进入潭中,没有抽水时,潭水处于稳定状态,地表密林,说明植被覆盖好,涵养水的能力强,图中水潭上有裂隙和小溶洞,抽水后,因落差增大,水下渗速度加快,冲刷能力增大,地下水沿着裂隙流入潭中,水位上升,A正确;潭水上涨是在村民抽水抗旱后,并没有下暴雨,B错误;材料和图中没有提及地表水库,如果有水库蓄水,可以直接抗旱,没有必要抽地下水,C错误;绿窟潭位于石灰岩山体密林中,该地虽然植被覆盖率高,蓄水能力强,但土壤总厚度只有40cm,不可能使溶洞水位升高70cm,D错误。

故选A。(3)绿窟潭是地下溶洞的水,整个潭中水清澈,能见度高,与地表环境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地表土层薄,石灰岩层厚,裂隙发育,经过厚厚的石灰岩层过滤,泥沙含量很少,潭水清澈,B正确;长期的沉积作用会在潭底形成淤泥层,绿窟潭中没有淤泥存在,C错误;抽水抗旱前,潭水就非常清澈,与抽水抗旱无关,D错误。

故选B。38、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1)“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A.深圳沿海B.赤道海域C.霍巴特港D.中山站沿海(2)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A.由低到高B.由高到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3)图中箭头①②分别表示澳大利亚东西两侧的洋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洋流对沿岸具有增温作用B.②洋流所在海域的冷水鱼类多C.①洋流的沿岸地区降水较多D.②洋流对沿岸具有增湿作用答案:BC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世界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呈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趋势,因此全球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结合“雪龙2”号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所经的海域中,赤道纬度最低,水温最高,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本题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赤道地区由于受赤道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盐度较低;经过②处时由于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影响,盐度会增加:最后由②至中山站航线中由于纬度增加,气温降低,盐度降低,因此盐度先升高后降低。

故选C。(3)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区域地理位置判断,①洋流流经澳大利亚的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沿岸地区由于冷海水上泛,底层营养物质会带到表层,水中浮游生物多,为鱼类生长带来丰富的饵料,沿岸多冷水鱼;②洋流流经澳大利亚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沿岸地区降水增多,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

故选D。39、2020年11月1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布放入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潜水艇下潜过程中最担心遇到“海中断崖”,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造成潜艇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由表层至深层()A.急剧增加B.先大幅度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C.急剧减小D.先小幅度下降,后随深度变化很明显(2)导致海中断崖事件发生是因为()A.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B.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大C.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D.海底发生海啸造成海水涌动答案:B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温度的变化。(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性质。【解答】(1)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先大幅度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1000米以内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所以B正确。

故选B。(2)海水跃层,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会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失事。故A正确。

故选A。40、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雨水通过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实现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等。如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以下城市最适宜建设“海绵公园”的是()A.兰州B.乌鲁木齐C.拉萨D.杭州答案: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的利弊水循环的意义解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地形: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气候: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对水文: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对生态: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解答】材料信息表明,“海绵城市”在降水量大的地区作用较大。兰州地处内陆,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小、影响时间较短,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兰州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A。

乌鲁木齐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稀少,因此乌鲁木齐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B。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降水相对较少,因此拉萨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C。

杭州地处东部沿海,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大、影响时间较长,降水丰富,因此杭州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D符合题意。4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A.①B.②C.③D.④(2)“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答】(1)南水北调改变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图中④代表地表径流。

故选D。(2)陆地水源源不断流入大海,海洋蒸发进入大气圈,通过水汽输送在陆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渗入地下进入岩石圈,通过植物根吸收,进入生物圈,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

故选D。42、泥炭是在浅水中形成的富含水生植物残体的特殊沉积层,其用途广泛。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的沉积物剖面,当地地下水位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地地表环境的变化顺序为()A.荒漠一河流一沼泽一湖泊B.沼泽-湖泊一河流一荒漠C.湖泊一沼泽-河流一荒漠D.荒漠一沼泽一河流一荒漠(2)若在该地大规模开发泥炭,对当地地下水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蒸发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B.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C.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D.蒸腾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答案:C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由下而上,由早到晚,下面的先堆积,上面的后形成。因此该地地表环境的变化顺序为:湖积物(湖泊沉积

)——泥炭(沼泽)——冲积物(河流搬运堆积)——风积物(风力搬运堆积形成荒漠),C正确,

ABD错误。(2)据材料”泥炭是浅水中形成的富含水生植物残体的特殊沉积层,“可知,若大规模开发,会导致泥炭裸露,蒸发增强,泥炭水分减

少,地下水位下降。故A正确,

BCD错误。【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C.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D.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答案:C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化石的地质年代,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早期,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含侏罗纪裸子

植物化石为中生代。根据化石的地质年代关系,属于古生代的是③④,故C正确。

A、B、D错误。(2)从动物的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就

是恐龙。结合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过程。故D正确.

A、B、C错误。【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4、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数码①②③④依次表示()A.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B.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C.海洋水、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D.大气水、海洋水、地下水、地表水(2)若图中数码⑤⑥⑦⑧⑨表示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五个环节,则数码⑤⑥⑦⑧依次表示()A.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B.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C.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降水、下渗答案:B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D45、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读图,回答下题。

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月份长江处于枯水期,入海水量最小,河流对海水的稀释作用最弱,因此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达到一年中最高值。

故选A。46、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南部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相通,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亚速海平均盐度约9%~11%,而与之相邻的黑海平均盐度约12%~22%。下图为亚速海位置、入海河流及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与黑海相比,亚速海海水盐度明显偏低的原因有()

①与黑海的海水交换少②河流稀释作用强③受寒流影响④纬度较高,蒸发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关于沙嘴对锡瓦什湾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隔湾内外海水交换,湾内海水变浅B.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变弱,水质恶化C.阻挡冬季风,湾内海水结冰期缩短D.湾内海水盐度高,水生植物减少答案:BC【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1)由于只有狭长的刻赤海峡与黑海相通,与黑海的海水交换少,盐度较黑海低,故①正确;

亚速海有众多陆地河流汇入,稀释作用强,故②正确;

图中的洋流属于海流,而且是内部循环,不会影响盐度,故③错误;

亚速海纬度较高,蒸发较弱,盐度较低,故④正确。

故选B。(2)沙嘴阻隔了湾内外海水交换,使湾内海水变浅,A正确;

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变弱,水质恶化,有恶臭现象,B正确;

沙嘴的高度不高,不能阻挡冬季风,C错误;

水体不能交换,导致湾内海水盐度高,水生植物少,D正确。

故选C。47、地表水、地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反映出()A.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化较小B.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同步C.高水位出现在6~7月份D.低水位出现在初春前夕(2)为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华北平原在统筹兼顾地表水与地下水方面,应()A.雨季及时回灌抽水井,避免地面沉降B.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C.大量开发利用地表水,避免地面渍涝D.大打机井、深井,缓解春夏季节旱情答案:DA【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2)本题考查水循环。【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读图可知,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化较大,A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七月份降水最多,但地下水水位八月份最高,B、C错;

最低水位出现在二月底三月初,属于初春前夕,D对。

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过分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沉降,因此可以在雨季及时回灌抽水井,避免地面沉降,A对;

跨流域调水不能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B错;

大量开发利用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不利于统筹兼顾地表水与地下水,C错;大打机井、深井,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进一步下降,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较多,D错。

故选A。48、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库区水位最高的时间是()A.5月B.7月C.10月D.12月(2)关于长江三峡水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B.水库蓄水期间,库区水量增大,对库区底床侵蚀力增强C.上图中所示库区水位最高时,下游河道航运能力较弱D.库区水量大,水体自净能力强,水质较建大坝前好答案:DC【提示】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由图可知,当入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时库区水位上涨,10-12月为水位上涨期,其中12月达到水位最高值。故选D.(2)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是为了迎接汛期洪水,增大三峡水库的调蓄能力,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A项错误

水库蓄水期间,库区水量增大,库区底床泥沙淤积增多,流水对库区底床侵蚀能力会减弱,B项错误;

库区水位最高,说明上游关闸蓄水,加上12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因此长江中下游水位会下降,导致航运能力减弱,C项正

确;

水库建成蓄水后泥沙沉积增加,水体更新速度减慢,污染物质积聚导致水质变差,D项错误;

故选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9、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其地下水资源开采用于农田灌溉、煤炭开采与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等。下图示意鄂尔多斯市2005~2014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与降水和蒸发量月变化对比。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地下水埋深3~7月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降水逐月增加B.气温回升快

C.植被下渗作用增强D.土壤透水性减弱

(2)对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人为因素是()A.煤炭资源开采B.工业用水C.农田灌溉D.城市生活用水答案:B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降水逐月增加,降水量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会增大,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会变浅,不会变深。植被下渗作用增强,地下水的水位应该上升,埋藏深度会变浅。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增加,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会变深。春季气温升高,土壤变得疏松,土壤透水性会增强。(2)煤炭资源开采,不会影响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农业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增加。工业用水不具有季节性的变化。城市生活用水不具有季节性变化。50、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丁为洋流,M处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为暖流的是()A.甲B.乙C.丙D.丁(2)M处海域()A.鱼类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多B.表层营养盐类物质贫乏

C.大量浮游生物聚集D.表层海水等温线稀疏

答案:AC【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答】(1)读图可知,甲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会使经过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故选A。(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是寒暖流交汇处,表层海水等温线密集,鱼类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暖流将河口营养物质带到M处,表层营养盐类物质丰富,大量浮游生物在此聚集,鱼类资源丰富。

故选C。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51、一般来说,高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读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其风向是____。(2分)(2)图中A、B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原因是____。(3分)(3)图中①与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答案:

A

偏东风

A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①处(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强,还给地面的热量较多,气温高。所以昼夜温差小。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断的相关知识。(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A,其风向是偏东风(B地为低压,应该吹向中心,C地为南半球,应该左偏,D地受高压控制,应该吹向四周)。(2)图中A、B两处相比,A处风力较大,原因是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图中①与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①,其原因是:①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强,还给地面的热量较多,气温高。所以昼夜温差小。小提示:52、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____。答案:23°26′解析:略53、下图中表示物体偏转后的方向是虚线还是实线?答案:实线;实线解析:略5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城镇分布略图。材料二:“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东至上海,工程建设带动了新疆、甘肃等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问题:影响图中铁路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铁路建设和运行需克服大风、________等恶劣天气。答案:

城镇分布

沙尘解析: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出行的需求,城镇中人口较多,城镇分布是影响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该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风力较大,因此该地区铁路建设和运行需克服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55、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丁处构造地貌名称为________,丁处地貌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2)丁处岩层和乙处岩层在丙处断裂,丙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岩层受水平________(挤压或张裂)作用而断裂。从岩层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乙处岩层相对于丁处岩层,断裂面在不断________(上升或下降)。(3)欲在此地沿东西方向修建一条穿山隧道,应修在________处下方。原因是________。(4)欲在丙处修建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是否可行?请说明原因。答案:(1)

背斜

向斜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岩石被侵蚀,形成山地(2)

断层

挤压

上升(3)

拱形构造,较稳定;不易积水;易开凿(4)不可行;断层处地壳活跃,不稳定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图像来考查地质构造等基础知识,旨在考查知识运用能力和阐释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从图中可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