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管理的五个思维支柱(下)_第1页
王朝管理的五个思维支柱(下)_第2页
王朝管理的五个思维支柱(下)_第3页
王朝管理的五个思维支柱(下)_第4页
王朝管理的五个思维支柱(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王朝管理的五个思维支柱(下)(职场经验)思维支柱四:管理的前提是合一而不是多元

在中国的历史物件中,最具传说性质也最为诱人的不是金钱而是玉玺。原因很简单,这是皇帝使用的,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王朝的创造者们无论如何得想个办法拥有这么个物件,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与西方的人神分立不同,中国是典型的神附体思维。在西方,人是人,神是神,而在中国,某些人就是神,比如皇帝;在西方,国王、皇帝也要对神礼让,尊敬神在世间的代表者——教皇等,但在中国,皇帝本人就是神的化身和代表者。天人合一从皇帝的身份开始。既然皇帝是天上之神在人间的代表,也就是天子,那么,他的权力应该就是不可动摇的。

合一的治理权力

既然王是“天命”所赋,其治理的权力就是唯一的,是至高无上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观点各有千秋,但是,对待国家治理权力的看法却是出奇的一致:国家必须用合一的权力进行治理。

维护权力的合一成为治理追求

实际上,权力的合一性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有着很强的合理性,同时在管理具体的事务中也要有直接的合理性。这在西方现代管理学理论中也得到了证明。只不过,这一理论被用到极致的时候就会走向极端专制的反面。

一个头脑清楚的帝王永远都不能容忍另外新的权力中心的出现以及潜权力中心的形成。这构成了帝王位置争夺战中最为残酷的一幕,是历代宫廷权力斗争的焦点,也构成了王朝管理史上的核心内容之一。头脑清楚的帝王对于新权力及权力中心的出现非常敏感,只是处理问题的手法上有高低不同:秦始皇的“硬着陆”、朱元璋的情绪化、隋炀帝的为所欲为都为其帝国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痛苦和后遗症,而汉武帝的以文开道、宋太祖的“软着陆”、唐太宗的制度化和清康熙的循序渐进都为自己的王朝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实惠!

治理高手康熙的“抽丝剥笋”

康熙,这位满族的治理高手,深深地将治理原则了然于胸,用“抽丝剥笋”的方式不失时机地完成了权力的合一化。

康熙登基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三藩”的肆意妄为以及鳌拜等重臣的官僚势力。

鳌拜的势力被清除已经为各种史料所记载,而对于手握重兵的封疆大王则不能那么痛快的处理了。年轻的康熙思维很是缜密,先用一些让他们无法言语的小手段尝试削权,如收缴大将军印、裁军裕饷、削减藩王的管治权限,同时准备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备急患。“三藩”大王也虚情假意地提出减少权力甚至归乡的申请,试探着皇帝的底牌。

一直到康熙12年初,皇帝觉得时机成熟了,于3月份允许广东已经年届70的平南王尚可喜归乡辽东,肯定尚可喜“欲归辽东,情词恳切,具见恭谨,很知大体”,同时以“广东已经商定”为由,提出撤退全部“王下官兵家口”,即全藩撤离问题。结果,大臣们讨论的意见自然是“全藩撤离”。

尚可喜的撤离,对于吴三桂、耿精忠两大藩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吴三桂再也沉不住气了,重新起来造反,标榜光复明室。

在《反清檄文》中,吴三桂宣称:“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本镇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

康熙则在《讨吴檄文》中直击其痛楚:

“王籍言兴复明室,则曩者大兵入关,奚下闻王请立明裔?且天下大定,犹为我计除后患,翦灭明宗,安在其为故主效忠哉?”

此言可谓入木三分,搞得吴三桂很是狼狈,尽管一时气盛,既师出无名又没有多少精兵,结果是“疥癣”一块而已。

与主要敌人吴三桂斗的同时,康熙采取了分化瓦解与谨慎进行的手法对付手上握着兵权、伺机而动的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将其骗至京城软禁,直到掌握了广东局势后才定罪处理,既考虑了尚可喜忠诚朝廷而留了尚之信一条命又严惩了其中的顽固人士,将广东藩属撤销而另设将军。

康熙对于耿精忠的处理更是慎之又慎。先是派人劝耿精忠自动赴京面圣,后软禁其在司法部门,直到应对吴三桂的战争即将胜利结束的时候,才下令将耿精忠按律治罪处死。

到康熙21年,撤藩工作基本结束,中央权力达到了空前的强化。

物极则反与生物界的“王”

强大的中央权力确保了王朝的治理统一性,对于维护王朝的持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也往往形成软弱的基层力量,既保持了至高无上权力的存在与持续,同时也是这种权力走向毁灭性坍塌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生物界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动物界的“王”,只是选择王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不过,如果这种权力走向绝对,缺乏了制约,最终取决于皇帝一人是否自觉的时候,其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历代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大概也在于此。

思维支柱五:管理的关键是合理而不是威权

从前面的论述中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帝王的权威是绝对的,是不容侵犯的。实际上,这种权威要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得多。中国历史上一句“有德者居之”,将帝王的权威置于一个永远处于考验的位置。坦率地讲,皇帝位置为无数人羡慕,其实是当时最具危险性的位置,说不定哪天就被人替代了,而且替代过程可能是以生命之血为代价。也正因此,寻求治理与权威的合理性成为王朝统治者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的事情。开国皇帝要通过出生时的异象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通过仁政说明自己真的够格,而那些继承了前人王位的年轻帝王们要通过适当理论与执政方式证明自己权力的合法性。我们的古人最讲究“君权神授”,但是说得是:

好皇帝是天授,坏皇帝就不是,就可以取而代之。

这导致了很多皇帝一生都在寻求合理性,追求祥瑞就是如此,害怕恶兆也是如此。失去了合理性就完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王朝管理过程本身的合理性。

也正由于此,有为的皇帝们通过追求执政的合理化达到让天下人臣服自己的目的。

《荀子》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孔子的“宥坐之器”的故事,说的是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去参观,看到一个形状奇特的罐子,就问:“这是个什么东西呀?”

守庙的答:“这叫做宥坐之器。”

孔子好奇地说:“我听说过这种东西,空的时候是倾斜的;如果水装得适中,就能够比较稳定的正立着;如果把水装满了,它就马上倾覆倒下了。”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他转过身,对着弟子们说:“注水试试!”

当弟子们注水的时候,果如孔子所言,他因此感叹到:“在这个世界上,哪有满盈而不倾覆的道理呢?”

这实质上就是孔子“中庸”思想的基本涵义。中庸又称中行、中道,《易经》中多处提及“尚于中行”、“有孚中行”、“中行无咎”。孔子解释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也就是要做得恰到好处,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得合理。合什么理?就是合乎大道之理,能够让大多数支持者接受的理,不走极端。《资治通鉴》的开篇便讲了智伯自我毁灭的过程:

智襄子专任晋国大政,称智伯,一听就知道是个聪明的家伙。一天,他与韩康子、魏桓子饮酒作乐,期间多次对二人进行讥笑侮辱。迫于智氏的权力以及晋国的强大,二人也无可奈何,唯唯而已。事后,智伯的谋士智国劝智伯:“主人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语,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这样下去会大祸临头的。”

智伯一听,大笑:“灾祸是不是发生,都在我手中掌控,我不制造灾祸,谁敢如何?”

智国答道:“事情恐怕不是这样的,《夏书》上曾经说,‘一个人的过失很多,人们的怨怒往往出于无形,而非明白表露,所以要防患于未然。’主人在宴会上这样公开羞辱别的诸侯,事后又不提防,有点不太妥当吧。蚊子、黄蜂都能害人,更何况一国诸侯呢!”

智伯不仅听不进去,为了展示对于自己的权威,他还要求韩康子割块地给他。韩康子本来不想给他,他的谋士段规说:“智伯是贪财刚愎之辈,不给的话,他会不顾一切地派兵攻打我们,我们没有他的势力大,不如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样,他就会更加骄傲,肯定也要求别的诸侯给他土地,那些比我们大些的肯定不会给他,他就会出兵攻打别人,我们可以静观其变!”韩康子觉得有理,于是就送了一个有万家人口的都邑给晋国。

智伯对智国得意洋洋的说:“如何?现在是我说了算!”接着,他又向魏桓子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魏桓子很恼火,本打算拒绝,最后还是在谋士的劝说下让出了一块万家人口的土地。

这一下,智伯就更觉得“天下老子第一”了,将索地的手伸向了赵襄子。赵襄子当然不给。智伯大怒,于是统率晋、韩、魏军队攻打赵国。三国军队兵围赵襄子所在的晋阳,赵襄子知道魏、韩两国诸侯肯定怀恨智伯,就派一个叫做张孟谈的人趁夜色悄悄来到二位诸侯的大帐中,说:“臣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你们攻打我们赵国,赵国要是灭亡了,像智伯这样贪得无厌的家伙,下一个目标就是你们韩、魏了!”

两位诸侯说:“不用阁下说,我们早就明白这种局面了。我们只是担心万一此事泄露出去,不仅我们惹来杀身大祸,还要连累我们的国家呀!”

张孟谈说:“嗨!计谋出自你们二位主人的口中,只进入了臣的耳朵,有谁会知道呢?”

两人决心一定,觉得机会难得,与张孟谈约定好起事的日期。

起事的当天夜里,赵襄子派人趁黑杀死了守河堤的晋兵,掘开河水倒灌智伯的军队,魏、韩两国军队趁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则从正面出击。智伯措手不及,被乱兵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