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324263期_第1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324263期_第2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324263期_第3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324263期_第4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324263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城市过街通道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街区的封闭或半封闭的人行通道,可以采用空中连廊或地下通道的形式。下图示意两种城市过街通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过街通道会优先布局在()A.商业街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办公区(2)建设城市过街通道可以()A.分散城市职能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人口密度D.减少交通拥堵(3)与地下通道相比,城市空中连廊()A.建设难度更大B.布局更灵活C.更方便出行D.安全性更高答案:AD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商业区车流量大、人流量大,过街通道既不影响车辆通行,又方便人流穿过马路,最适合布局在商业街。

故选A。(2)建设城市过街通道能够协调行人与机动车通行之间的关系,保证车辆有序通行,减少交通拥堵。

故选D。(3)修建地下通道有地质、地下管网等因素的限制,而城市空中连廊限制因素少,布局更灵活。

故选B。2、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珠三角的城镇化三十年,尊重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城市化对该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B.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小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2)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是()

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④高新技术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AC【提示】城市化的利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对策。【解答】(1)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A正确;

城市化发展,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业应朝着集约化的城郊农业发展,所以生产活动密度会增加,B错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对降水的滞留作用会降低,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C错误;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环境容量应该减小,D错误。

故选A。(2)目前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③④正确。

故选C。3、“卧城”一般指以居住为主要职能的卫星城,也称“睡城”,其特点是与母城距离较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城内居民大多是母城的通勤职工,每天沿交通线作钟摆式流动。下图为某大城市的卫星城昼夜人口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最可能为“卧城”的是()A.丁B.丙C.乙D.甲(2)腹地范围内,离母城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城镇形成了“卧城”,体现了()A.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B.城市的发展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C.城市的腹地范围在不断扩大D.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答案:CA【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卧城”是大城市周围以居住为主要职能的卫星城,白天人们自“卧城”去母城上班,晚上从母城回“卧城”居住,因此“卧城”人口昼少夜多,根据图例,乙城最符合。

故选C。(2)腹地范围内,离母城近且交通便利的城镇受母城辐射形成以居住为主要职能的“卧城”,而没有形成其他职能的卫星城,这体现了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A正确。

“卧城”的形成没有体现腹地经济特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B错误。

“卧城”本来就在城市腹地范围内,其形成不能反映城市腹地范围在扩大,C错误。

“卧城”中人们白天还要去母城上班,因此不能体现逆城市化现象,体现的是郊区城市化现象,D错误。

故选A。4、图6是某城市各等级超市空间分布演变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该城市各等级超市空间分布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等级超市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B.郊区的人口数量逐渐超过中心城区C.便利的交通促使各等级超市向郊区发展D.中心城区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2)与大卖场相比,便利店和社区店()A.店址数量更少B.人口规模更大C.商品种类更多D.服务范围更小答案:CD【提示】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可知,不同等级之间的超市,相互距离是不同的。且由于交通通达度较高,各等级超市逐渐向郊区扩散。故A项错误,C项正确。等级越大的超市人口规模更大,B项错误。图中无法判断中心城区是否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项错误。(2)服务场所的等级不同,服务范围、种类、数目等也不同。大卖场相较于便利店和社区店等级更高,其数量会更少,人口规模更大,商品种类更多,服务范围更大。故正确选项为D。5、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判断下列各题。

(1)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东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

④东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答案:AA【提示】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由于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交通等压力加大,重工业为降低成本、减轻对城镇的污染,不断向城镇外缘移动。该市位于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东北部地区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利于城镇环境保护。高级居住区一般布局在城镇外缘、环境较好的地区,图中甲地较符合。6、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交通运输的布局,会直接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图示意某地交通方式与城镇聚落形态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该地交通运输发展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2)交通运输方式与聚落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B.交通运输网促进城市带的形成C.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方式无关D.交通运输网促进城市相互联系答案:B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略略【解答】略略7、下图为某城市土地租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Ⅰ处地租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交通通达度高B.环境优美宜人

C.居住人口多D.建筑物高大密集

(2)Ⅱ处可布局()A.化学工业园B.高级住宅区C.物流仓储区D.大型批发市场(3)图中四条曲线不能准确表示该城市主要街道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B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答】(1)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远近,从图中可以看出Ⅰ处地租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其影响因素可能是交通便利,A正确。

故选A。(2)从图中可以看出Ⅱ处形成地租较高,且靠近河流,环境较好,可能布局高级住宅区。

故选B。(3)城市主要街道,交通便利,地租应较高,地租等值线应向外凸,②处部分向中心凸出,不应该是城市主要街道。

故选B。8、由清华大学设计的“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自然”的梦想。下图为“住房4.0”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建设“住房4.0”可以()

①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②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

③增加下渗,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④增加城市绿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①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②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③增大城乡风强度

④减少城市地下径流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DA【提示】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答】(1)“住房4.0”通过墙体植被,可以改善市内大气环流,改善市内大气环境,①选项正确;“住房4.0”通过墙体植被,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②选项正确;该设计增加的是空中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对径流影响小,且“解决”一词不恰当,③选项错误;“住房4.0”通过墙体植被,可以增加城市绿地,④选项正确。

故选D。(2)“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空气湿度;“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降低城市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减小城乡风强度;“住房4.0”增加了绿地,属于墙体植被,对城市地下径流作用不明显。

故选A。9、海草房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我国山东荣成地处沿海,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渔民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独特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冬季抵御严寒,夏季抵御炎热的海草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海草房最可能分布在()A.多雨的南方地区B.寒冷的东北地区

C.干旱的内陆地区D.多风的沿海地区

(2)海草房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海洋水汽的腐蚀B.突显当地人们的生活特色C.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D.屋顶进行修饰,使其更加美观(3)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其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减弱有所减弱B.近海水产养殖增多,人类活动增强,导致海草产量大幅减少C.海草房知名度提高,需要大量保护,不再用于居住D.该地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不愿意居住海草房答案:DCB【提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解析:(1)本题考查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本题考查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3)本题考查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解答】(1)海草房用海草作为原材料之一,具有墙体厚实,冬季抵御严寒,夏季抵御炎热的作用,故可以推测出多分布在多风的沿海地区。

故选D。(2)海草房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

故选C。(3)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主要原因是近海水产养殖增多,人类活动增强,导致海草产量大幅减少。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没有减弱,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说明不需要大量保护,人口迁出增多不是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的原因。

故选B。10、轨道交通TOD模式是以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等)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方式,将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方式紧密结合,以轨道站点为中心,400~800m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办公、居住、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城区,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拓展。据此回答(1)~(3)题。(1)基于轨道交通TOD模式,不适合大规模布局在轨道站点的是()A.仓储物流B.高密度住宅C.零售娱乐D.商业办公(2)城市新建城区,利用轨道交通TOD模式的主要目的是()A.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B.缓解交通拥堵

C.引导城市土地利用布局D.减少环境污染

(3)基于轨道交通TOD模式发展的新城,城市空间形态会形成()A.团块状布局B.同心圆布局C.组团状布局D.串珠式布局答案:AC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CD11、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D【提示】海岸地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答】读图可以看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贝壳堤的形成时间距今不一样,距海的距离有差异,说明在距今几千年中,河流入海口处位置发生多次变化,贝壳堤外主要是由于泥沙的堆积使得距海越来越远,因此说明泥沙沉积量大。

故选D。12、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1)~(2)题。

(1)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甲图上的景观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D.丁图上的景观(2)对乙图景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答案:CB【提示】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丙景观图为广西的桂林山水,该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故选C。(2)喜马拉雅山脉上雄伟壮丽的景观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故选B。13、如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A.下游泥滩B.中游凸岸C.上游凹岸D.入海口处(2)下列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是()A.风蚀蘑菇B.移动沙丘C.冲积扇D.花岗岩风化球答案:BC【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2)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解答】(1)图示砾石景观属于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景观,常见于流速较快的大河中游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B对。

下游泥滩沉积物颗粒细小,砾石沉积很少,A错。

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C错。

入海口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景观,泥沙沉积物颗粒较细,砾石沉积很少,D错。

故选B。(2)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形成,A错误;

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B错误;

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图中砾石滩成因是外力沉积作用在河流凸岸形成。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成因相似,C正确;

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形成的,D错误。

故选C。14、下图为“某一观测者观察土地坍塌的情形图及所在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以观测者所处地形判断,其位置应最接近左下方等高线图中的哪一点()A.甲B.乙C.丙D.丁(2)图示地貌景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D.横断山区答案:CB【提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地貌。【解答】(1)由景观图可知,观测者位于两个土地坍塌地之间且左侧较宽右侧较窄,据此判断观测者位于图中丙地。

故选C。(2)该地区沟谷发育,且多塌方等地质灾害,应处于我国黄土高原。

故选B。15、牛轭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牛轭湖及所在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质较差B.湖水较浅C.平原较多D.流水沉积形成答案:BD【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牛轭湖形成的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地貌。【解答】(1)据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过程中,河道逐渐弯曲,最后自然截弯取直,图②最为平直是开始,然后图④变得弯曲,其次图③变得更加弯曲,最后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是图①,B符合题意。

故选B。(2)牛轭湖湖水较浅,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牛轭湖在山区很少,平原较多,湖水流动性差,导致水质一般较差。

故选D。16、牛轭湖是河曲发育过程中,由于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而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牛轭湖自然演化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发育有牛轭湖的地区常见的地貌特征是()A.山高坡陡B.地势险峻C.地势平坦D.丘陵广布(2)该地区牛轭湖自然演化的四个不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答案:CA【提示】流水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河曲的发育,有明显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山高坡陡、地势险峻、丘陵广布的地区,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形成“V”形河谷。故选C项。(2)牛轭湖形成过程中,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可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四个不同阶段的先后排序为②③①④。故选A项。17、如图是我们旅游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回答下列小题。

(1)该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东部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答案:AD【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图示地貌是溶洞地貌,洞内为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属于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所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因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的特征,A正确;

喀斯特地貌一般出现在比较暖湿气候环境,不具有冰川广布的特征,B错误;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是黄土分布区流水侵蚀的结果,不是喀斯特地貌特征,C错误;

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往往地形崎岖,土层较薄,不具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特征,D错误。

故选A。(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图示景观为喀斯特地貌,我国石灰岩集中分布地区在云贵高原,其中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云贵高原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因此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南方地区,D正确;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典型,A错误;

我国东部地区大多地势低平,多沉积作用,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小,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B错误;

我国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以沉积地貌为主,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C错误。

故选D。18、截至2019年7月,“中国天眼”已发现高质量脉冲星120颗,开启了“中国太空探索的新时代”。“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下图为FAST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稳定,地下水不易下渗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2)该地区喀斯特地貌()A.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D.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答案:CA【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所以需要特殊的地貌以减轻工程量。(2)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解答】(1)A.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溶洞,地下水容易下渗,不符合题意。

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不是影响“天眼”选址的主要因素,不符合题意。

C.该地为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由于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所以是“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D.该区域人口稀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C。(2)A.根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可知,其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所以A正确。

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的是石林,不是石柱,所以B错误。

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笋,不是石钟乳,所以C错误。

D.喀斯特地貌容易形成水土流失,不利于农业发展,所以D错误。

故选A。19、如图为4个地质公园的局部景观。安徽黄山以花岗岩地貌为主,云南路南石林以岩溶地貌为主,广东丹霞山以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为主,黑龙江五大连池以火山熔岩地貌为主。完成下列小题。

(1)构成四个公园的主要岩石类型成因相同的是()A.安徽黄山、广东丹霞山B.云南路南石林、广东丹霞山C.安徽黄山、云南路南石林D.广东丹霞山、黑龙江五大连池(2)形成路南石林奇特造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流水侵蚀答案:BD【提示】流水地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1)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2)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解答】(1)路南石林和广东丹霞山都位于我国湿润地区,降水多,地势起伏大,多峰林,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故选B。(2)云南路南石林以石灰岩为主,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岩溶地貌。

故选D。20、下图是我国禾河又称禾水,发源于赣西武功山麓,流入吉安市禾埠乡,再经神冈山汇入赣江。下面景观图为吉安市某中学学生在该河某山区段研学时拍摄的鹅卵石滩。右图是同学们查阅到的河流流速和搬运物质相关性的资料图。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当河流流速低于200cm/s时,流水所携带的物质中不存在的是()A.细砂B.砾石C.鹅卵石D.黏上颗粒(2)这种卵石滩通常位于河流的()A.河源B.侵蚀岸C.堆积岸D.入海口(3)对该河段推断正确的是()A.夏秋季山洪多发B.有春、秋两个汛期

C.春季有凌汛D.河床横剖面成“V”型

答案:CCA【提示】流水地貌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搬运作用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作用相关知识。(3)本题主要考查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解答】(1)读图可知,当河流流速低于200cm/s时,流水所携带的物质中不存在的是鹅卵石、石块。

故选C。(2)砾石的颗粒较大且通常都是集中出现,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的凸岸,即河流的堆积岸,堆积岸河水流速较为缓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容易堆积,因此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的堆积岸。

故选C。(3)该河段发源于赣西武功山麓,流入吉安市禾埠乡,再经神冈山汇入赣江,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夏秋季节为汛期,山洪多发。

故选A。21、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沉积作用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3)景观④内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

(4)下列我国著名溶洞与所在地区组合正确的是()A.芦笛岩—贵州铜仁B.七星岩—广西桂林

C.冠岩—广东鼎湖山D.织金洞—云南织金县

答案:ADBB【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3)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4)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解答】(1)喀斯特地貌包括地面和地下地貌两部分,地下“神宫”为地下部分。

故选A。(2)喀斯特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溶洞内部,形成石笋、石柱等地貌。

故选D。(3)景观④内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故选B。(4)芦笛岩位于广西桂林西北的光明山,冠岩位于广西桂林南约15千米处,织金洞位于贵州。

故选B。22、雅丹是在河湖相土状沉积物上形成的侵蚀地貌,近年来由于台吉乃尔湖水位上涨,漫延湖泊边缘的雅丹,使之成为“水上雅丹”。下图为青海省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水上雅丹”属于()A.风力堆积地貌B.风力侵蚀地貌C.流水堆积地貌D.流水侵蚀地貌(2)观赏“水上雅丹”景观,最佳的月份是()A.1月B.3月C.5月D.8月答案:BD【提示】风沙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23、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但环境承载力差别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答案: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解答】结合所学知识,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技水平、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差异较小,因此造成两地环境承载力差别很大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

故选B。24、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C.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D.是我国人口的分界线(2)图中序号所在地区与下列民俗文化相关错误的是()A.①地是朝鲜族的聚居区B.②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C.④地有傣族庆典泼水节D.③地喜欢吃麻辣的食物

答案:DA【提示】区域的含义及特征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分界线。(2)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答】(1)图中斜线为黑河—腾冲的连线,为我国人口分布密度差异的分界线,斜线东南地区人口密度大,斜线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小,D正确。

故选D。(2)①地为内蒙古高原地区,是蒙古族的聚居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正确。

②地为黄土高原地区,当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

④地为云南,有傣族庆典泼水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

③地四川盆地居民喜欢吃麻辣的食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A。25、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于东北。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A.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B.人口合理容量变化

C.经济区域专业化D.交通通达度

(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下列形式中的()

A.AB.BC.CD.D答案:AA【提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华北人口之所以迁出,主要是人地矛盾突出,加之连年自然灾害,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弱,环境人口容量变小,饥民被迫移民东北。

故选A。(2)清代华北地区人口稠密,而东北地区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可开垦的土地多,因此大灾之年往往有大批华北人移民至东北。青壮年中男性劳动力人口迁移的能力更强。

故选A。26、我国的陆地几何中心位于(103°49′E,36°03′N)。下图为我国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人口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率地区差异导致人口重心变化B.一直位于陆地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C.2010年后,人口重心变化可能导致西部劳动力不足D.2004-2010年,人口重心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变化大(2)制作我国人口重心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B.RSC.GISD.数字地球答案:BC【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人口重心。(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解答】(1)一直位于陆地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B对;

经济的地区差异缩小导致人口重心变化,A错;

2010年后,人口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转移,说明中西部地区出现了人口的回流,该变化可能导致东部劳动力不足,C错;

2004-2010年,人口重心东西方向比南北方向变化大,D错。

故选B。(2)RS遥感主要对地理事物进行监测,GPS主要起定位导航的功能,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GIS可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制作地图需要借助GIS技术,C对。

故选C。27、深圳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城市。读表及图,完成下面小题。

(1)深圳市非户籍人口比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2)深圳市提高未来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是()A.不断新增城市建设用地B.适度降低市民的生活消费水平C.提高本地资源的利用率D.提高科技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答案:B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深圳市非户籍人口比重大,说明外来人口迁入较多,而吸引外来人口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故选B。(2)资源在一定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靠开采资源或降低生活标准的做法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最合理的提高未来环境承载力的途径是提高科技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

故选D。28、“胡线”即“胡焕庸线”,也就是黑河—腾冲两地间的连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察线路——走“胡线”,该考察线路分四个地段。下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及走‘胡线’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1)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线”的最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差异B.经济水平差异C.社会文化差异D.人口政策差异(2)走“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其中“胡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最显著的地段是()A.东北段B.山西段C.陕西段D.西南段答案:A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胡线”的西北半壁地形崎岖,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所以人口分布较少;东南半壁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耕,适宜人类居住,人口比较密集,所以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线”的最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差异,A正确。“胡线”两侧经济水平差异也是自然环境差异导致的,B错误。“胡线”与社会文化、人口政策没有关系,C、D错误。故选A。(2)东北段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两地人口都比较少,差异不大,A错误。山西段西北为内蒙古高原,东南为山西所在的黄土高原,两地人口都较少,差异不大,B错误。陕西段西北侧为鄂尔多斯高原,东南侧为黄土高原,两地人口相差不大,C错误。西南段西北侧为横断山脉,东侧为四川盆地,横断山脉地形地质复杂,人口稀少,四川盆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人口密度较大,所以该段“胡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大,D正确。故选D。29、读“叶尼塞河和鄂毕河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矿产B.植被C.气候D.土壤(2)21世纪以来,该地区出现人口向北迁移的趋势,主要原因是()A.交通条件改善B.城市化的扩张

C.政策性人口迁移D.矿产资源的开发

答案:C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解答】(1)读叶尼塞河和鄂毕河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可知该区域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区域的南部纬度较低地区,即气温较高地区,所以可知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

故选C。(2)21世纪以来,随着北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该地区出现人口向北迁移的趋势。

故选D。30、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如图2),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世界人口分布最少的地区是()A.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高纬度

C.北半球中低纬度D.北半球中高纬度

(2)南半球人口少于北半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答案:B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最少的地区是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故选B。(2)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由图可知,南半球人口少于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陆地面积较小。故选D。31、下表为2020年春运早期某城市人口流出目的地城市及出行方式所占百分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春运早期,影响该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政策B.经济C.家庭D.交通(2)据表可知,该城市最可能是()A.哈尔滨B.深圳C.武汉D.济南(3)2020年春节接近尾声时,上海、昆明等地前往该城市的人员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工作机会减少B.疫情影响C.大气污染严重D.机票涨价答案:CC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春运早期,受家庭因素影响,在外务工人员大量返乡。

故选C。(2)汽车、火车适合中短途运输,飞机适合长途运输。该城市到江西九江、安徽安庆大多选择汽车、火车,到达上海、昆明、成都大多选择飞机,说明该城市距江西、安徽省较近,武汉可能性最大。

故选C。(3)2020年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国各地实施严格的监管,人口流动大为减少。

故选B。32、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A.8000人B.10000人C.6000人D.4500人(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A.资源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D.最低人口

答案:DB【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根据木桶效应的含义可知,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由材料可知,以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某类要素能供养的最少的人口数量即为当地的环境承载力,所以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4500人。

故选D。(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根据该标准所测定的北京人口最接近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B正确。

该“宜居人口”数量应小于环境承载力和最高人口,高于最低人口数量,ACD错误。

故选B。33、下图为某省省际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2010年该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省外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1.7%,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推测合理的是()A.1990年后一直为人口净流出区B.2010年常住人口约5500万C.流出人口增速较流入人口快D.少儿抚养负担加重(2)该省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人口流入能够解决老龄化

C.人口素质提升缓慢D.流入人口促进城镇化进程

答案:BD【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图表横向代表时间,纵向代表人口数;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该省流入人口大约是1182万,而题目中给出省外流入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1.7%,所以用1182万除以21.7%,得到的数据就是目前常住人口,约5500万。

故选B。(2)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缩小的过程,叫做老龄化过程。在国际上,一般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或者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2010年该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89%,所以该省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流入能延缓该省的老龄化,而非解决。人口流入会促进城镇化进程,其它选项关联度不高。

故选D。34、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针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所反映的情况,我国将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A.控制人口流动B.加快城镇建设C.完善养老服务D.增加就业岗位(2)影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口比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经济发展速度B.计划生育政策C.资源环境差异D.妇女生育意愿答案:CA【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A35、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启,与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给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现象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可分为“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两种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地区中,“人户分离”现象中“有户(籍)无人”现象相对普遍的是()A.广东省B.黑龙江省C.浙江省D.江苏省(2)下列现象与“人户分离”无关的是()A.沿海城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B.暑假期间新疆游客众多C.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压力增大D.南方山区农田撂荒严重答案:BB【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解答】(1)“有人无户(籍)”应该为经济发达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多,但户籍不在本地,江苏、广东、浙江都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所以外来人口应该多,ACD错;黑龙江省经济较其他省份较为落后,外出务工人口多,但是户籍在本地,出现“有户(籍)无人”现象,B对。

故选B。(2)“人户分离”主要是人口流动造成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沿海城市经济发达,人口迁入多,常住人口快速增长,A有关,不符合题意;旅游是短期的人口流动现象,不会影响“人户分离”,B无关,符合题意;春节期间交通运输压力增大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有关,C有关,不符合题意;南方山区农田撂荒严重主要是劳动力外流,D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36、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人口在各个城市之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下表为某网站显示的2019年3月以来某日北京市人口迁入的目的地大数据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相关信息,推测A市最有可能是()A.南京市B.武汉市C.沈阳市D.重庆市(2)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三地之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试推测北京人口流入廊坊市的主要目的是()A.返回居住地B.从事第二产业C.从事旅游业D.返乡探亲答案:DA【提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上海与南京距离较近,北京到南京的出行方式与到上海的接近,A错。

武汉与长沙距离较近,从北京前往武汉的出行方式与前往长沙的接近,B错。

北京距沈阳近,出行方式中乘坐飞机的比重会比较低,C错。

北京和重庆的距离远,且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出行方式应以飞机为主,D对。

故选D。(2)廊坊市位于河北省,距离北京较近,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中,工作在北京,居住地在廊坊成为可能,人口出现钟摆式流动,A正确。

相对来说,北京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人口流向廊坊的主要目的并非寻求第二事业或从事旅游业,B、C错误。

工作地与居住地分离更容易引起人口的流动,D错误。

故选A。37、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我国沿海某地的植被覆盖率降低,将导致该地()A.③增多B.④减少C.⑤增多D.⑥减少(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③环节的影响最为深刻B.在水循环系统中,水的连续运动、转化,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更新状态C.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主要是③④的作用答案:D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③表示陆地上降水,④表示地面径流,⑤表示下渗,⑥表示地下径流。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我国沿海某地的

植被覆盖率降低,植被蒸腾的水汽减少,空气中水汽有可能减少,因此当地降水量有可能略有减少,即③减少,A错误;

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即③减少,则地下径流减少,即⑥减少,地表径流就会相应增加,即④增加

,因此B错误、C错误、D正确。

故选D.(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图)影响最明显、最深刻,对降水(③)环节的影响相对较弱,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在

水循环系统中,各种水体因水的连续运动、转化而处于不断的更新状态,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是推

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使得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

形态,即图中③、④环节的侵蚀作用,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解答】此题暂无解答38、2016年春夏,由于持续的大雨和暴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武汉等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观。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根据材料,完成(1)~(3)题。下列地区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C【提示】城市化的利弊昼夜长短的变化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39、海洋环流可分为表层的风生洋流和深层的温盐环流两部分,后者是由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在北大西洋,海洋环流的表层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造成净热量向北输送,表层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图4为北大西洋海域海洋环流输送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处海水强烈下沉是因为()①北上海水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②北上海水水汽蒸发,使海水盐度升高③海水结冰,使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④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若图中海域温盐环流增强,会导致()A.中美洲沿海地区气温升高B.伊比利亚半岛西海岸地区降水增加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D.阿根廷沿海地区降水大量减少答案:CB【提示】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CB40、为解决缺水问题,某学生依据水循环原理设计了下图所示解决方法。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方法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该方法()A.设备比较简单,适合华北沿海地区推广B.以木材为能源,适合东南沿海地区推广C.收集的淡水有限,适合海岛求生解决水源问题D.消耗能源较多,适合能源丰富地区解决水源问题答案:B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从取水过程来看,木柴燃烧给煮锅加热,锅中海水受热蒸发,因此蒸发环节得到体现;从图来看,由于盛放冷海水的容器底部向下凹

陷,附着在冷海水容器的底部不会直接滴落下来(如果容器底部为水平状态,水滴增大到一定程度则会直接滴落),而是受重力作

用沿着冷海水容器底部向下流到容器最底部再滴落到盛放饮用水的杯子中,这一过程模拟了径流和降水环节,径流和降水环节得

到体现;水汽输送主要依靠大气水平运动来实现,图中气流主要做上升和下沉运动,故未能体现水汽输送环节和下渗环节

,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2)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判断,该方法效率较低消耗的能源较多,收集的淡水有限,主要适合海岛求生解决水源问题。据此判断C正确

故选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可知()A.N处洋流为寒流B.M处洋流为暖流

C.N处洋流向北流D.M处洋流向北流

(2)N处附近形成较大规模的渔场,其最主要原因是()A.寒暖流交汇B.冷海水上泛C.温暖的水域D.充足的光照答案:CA【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1)考查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2)考查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答】(1)结合洋流分布规律,M向南流,为寒流,N向北流,为暖流。

故选C。(2)N处附近为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较大规模的渔场。

故选A。4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为海陆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为水循环环节,a为陆地,b为海洋,则()A.①为降水B.②为蒸发C.③为水汽输送D.④为径流(2)若图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示意图,则洋流①②③④为西风漂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C【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解析:(1)考察水循环的环节和洋流分不规律。【解答】(1)a为陆地,b为海洋,该图表示的是海陆间循环,①为水汽输送,②为海水蒸发,④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2)若图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示意图,①为南赤道暖流,③为西风漂流,若表示南太平洋,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②为秘鲁寒流,若表示南印度洋,②为西澳大利亚寒流,④为马达加斯加暖流,若表示南大西洋,④为巴西暖流,②为本格拉寒流。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南半球中的纬度大洋的西侧暖流,东侧为寒流,北部为南赤道暖流,南部为西风漂流。43、关于海水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答案:C【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解答】海水密度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故选C。44、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B.地下径流C.地表径流D.水汽输送(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B.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增多C.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更新D.使海洋中的水增加答案:DC【提示】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图中甲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丙是地表径流,丁是蒸发,乙是降水,故选D(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更新,C正确。使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A错。

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总量不变,B错,

海洋中的水也是动态平衡,不会增加,D错。故选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5、下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台湾省布袋附近海域冬季表层海水盐度可能为()A.34.1‰B.34.5‰C.34.8‰D.35.0‰(2)图中①海域盐度低于②海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水温度B.河川径流C.海域封闭程度D.大气降水答案:CB【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46、挑战者深渊(11°N,142°E)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2021年10月10日,中国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首次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了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下图示意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附近海域该月份海水温度及海水平均盐度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挑战者深渊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海水热导率低C.地表径流D.海水运动(2)下列深度范围中,挑战者深渊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0~2000mB.2000~4000m

C.4000~6000mD.6000~8000m

(3)挑战者深渊附近海域海水()A.表层密度大于其他纬度海域B.表层密度小于其他海域纬度C.随着深度的增大,密度变化不明显D.1000m以下密度先迅速增大后变化较小答案:BA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即是蒸发因素,B正确,跟降水、地表径流和海水运动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据图可知,0~2000m处海水温度、盐度的垂直变化幅度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海水表层密度跟温度成负相关,挑战者深渊(11°N,142°E)附近海域海水表层密度有大于也有小于其他纬度的,AB错误。通常情况下,中低纬海区的海水密度的变化规律是,1000m以上基本均匀,往下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则海水密度的变化很小,C错误、D正确。故选D。47、2020年5月1日放假期间,小明到四川九寨沟进行研学旅行,欣赏了当地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九寨沟“四绝”景观中,主要由生物要素构成的是()A.彩池B.雪山C.峡谷D.森林(2)近年来,影响九寨沟彩池水量变化的主要循环为()A.生物循环B.水循环

C.岩石圈物质循环D.大气运动

答案:DB【提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的意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彩池主要由水文要素构成;雪山主要由水文和地貌要素构成;峡谷主要由地貌要素构成;森林主要由植被组成,属于生物要素。

故选D。(2)由分析可得,彩池主要由水文要素构成,其水量变化主要是水循环造成的。

故选B。48、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下图示意砂田与裸田的蒸发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农田铺设砂石覆盖层后()A.下渗量减少B.蒸发量减少

C.地下径流量减小D.地表径流量增大

(2)与裸田相比,砂田()A.易出现土壤盐碱化B.易出现土地沙化

C.昼夜温差小D.土壤含水量大

答案:B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2)本题考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解答】(1)农田铺设砂石覆盖层后,由于砂石间的空隙较大,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故下渗量大。由于地表水大量渗入地下,地表径流量减小,故蒸发量也减小,地下径流量大。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由于砂田地表有大量砂石遮挡,故与裸田相比,砂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同时也不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地表覆盖砂石,在大风到来时可以避免地表的细小土壤被吹走,防止土地沙化;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故选D。49、某年8月11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浪,景观十分壮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风B.海底地震C.海底火山喷发D.天体引潮力(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B【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钱塘江潮水运动是潮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天体引潮力。

故选D。(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稻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水为海水,因此不能利用潮汐灌溉稻田。

故选B。50、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多地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7月24日,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共产主义渠出现决口。决口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解放军、武警、当地干部及附近村民等多方救援力量在决口两边进行封堵工作。7月26日上午,决口成功合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此次水灾中水体参与的水循环是()A.全球大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D.海上内循环(2)河道决口、决口合龙中出现变化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蒸发B.降水C.下渗D.地表径流(3)此次水灾中,城市内涝问题极为突出,其原因不包括()A.排水设施欠缺B.地表水下渗困难

C.过度开采地下水D.城区沟渠消失

答案:BD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51、资源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资源问题的发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____(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____、____。答案:

资源禀赋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资源消费需求解析:略5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答案: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解析:略53、下图为某节气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为北半球的____(节气)。(2)该日甲地昼长为____小时,图示时刻甲地地方时为____点。(3)该日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答案:(1)夏至(2)

12

6(3)昼长夜短,且白昼达全年最长解析:本题以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光照图判读、昼夜长短和地方时计算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图中极昼的范围扩展到北极圈,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北半球的夏至。(2)图中甲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因此该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赤道上昼夜等长,6点日出、18点日落;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甲位于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上,故甲地的地方时为6点。(3)读图可知,在北半球的任一纬线,昼弧长于夜弧,说明该日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达最北,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全年最长。54、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____和共同性,属于____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____、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等。答案:

普遍性

全球性

臭氧层的破坏解析:根据环境问题的分类,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分布超越了国家和区域的限制,需要全球共同治理。如全球气候变暖、③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等。小提示:55、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____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答案:快速解析:略56、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圈、________圈、________圈、________圈中,通过________(蒸腾)、________、降水、________、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答案:

大气

岩石

生物

蒸发

水汽输送

下渗解析:略57、下图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近日点相应位置绘制“”。(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代表夏至日的是_____,代表秋分日的是_____。(3)当地球在甲附近时,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4)当地球在丙附近时,南亚盛行_____风(风向),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5)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70华诞,这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从_____(填“甲”、“乙”、“丙”或“丁”)到_____(填“甲”、“乙”、“丙”或“丁”)之间,北半球同一纬线上任一点昼长_____夜长(填“>”、“<”或“=”)答案:(1)下图(2)丙、丁(3)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4)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丁;甲;<解析:解题前需要解读二分二至日图。在判读中容易产生定势思维,按照教科书的位置代入,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讲太阳中心与地心连接,判断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即可是二分还是二至日。甲、丙较为明显,甲为冬至日,丙为夏至日,地球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因此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1)近日点为1月初,在冬至日(12月22日)之后几天。如下图。(2)夏至日为丙,秋分日为丁。(3)移动到甲时为北半球冬半年,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4)丙处附近时说明北半球处于夏季,南亚盛行西南风,其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5)10月1日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即是位于丁到甲之间,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小提示:在不同的季节陆地上形成高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很多同学容易搞混。首先要记住夏季是形成低压中心,印度低压,纬度较低,切断的是纬度较低的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纬度较高,切断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58、阅读兔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略图,左上为甲地土壤剖面图。材料二:17世纪,清廷入关,“尽族西迁”,同时实行封禁,导致东北人口总量较低。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百姓闯入东北开垦土地,东北人口快速增加。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持续七年净流出,共累计减少182.4万。(1)黄河流出太行山后塑造的地貌类型有____、____,简述过程。____(2)甲所在平原典型的土壤为____,其颜色主要由____层(A/B/C/D)决定。从气候、生物角度分析该区域土层深厚、肥沃的原因____。(3)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请将下列资源归类(填代码):①海底通信②贝类③小黄鱼④运输⑤海盐⑥港口建设⑦可燃冰⑧对虾⑨天然气。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____________(4)17世纪和21世纪引起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简述当今人口迁移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____。答案:(1)

冲积扇

冲积平原

流水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地势变缓,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长期堆积,形成冲积平原。(2)

黑土

A

温带季风气候植被茂盛,枯枝落叶多;冬季漫长寒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积累。(3)

⑤⑦⑨

②③⑧

①④⑥(4)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造成人才外流和劳动力缺失;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区域内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解析:该题组以我国北方地区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了地貌、土壤、海洋资源及人口迁移等相关问题。(1)黄河流出太行山,在出山口形成冲积扇,黄河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黄河流出太行山进入下游地区,地势变平缓,河流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2)东北平原典型的土壤是黑土,黑土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富含腐殖质,腐殖质层决定了黑土的颜色。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充沛,雨热同期,植被覆盖率高,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多,有机质来源丰富;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枯草落叶等分解速度慢,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故土层深厚肥沃。(3)海盐、可燃冰和天然气属于海洋矿产资源;贝类、小黄鱼和对虾等多种海洋生物属于海洋生物资源;海底通信、运输和港口建设利用的是海洋空间资源。(4)根据材料信息,17世纪,清廷入关,“尽族西迁”,同时实行封禁,此时引起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21世纪由于东北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大量外迁,影响东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直接导致该地区人才及劳动力缺乏,加速了东北地区老龄化进程,增加了东北地区社会保障负担,不利于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区域均衡发展。59、缩短不同区域间的____距离,影响区域经济活动对其他区域的辐射作用。答案:时空解析:略60、中国“民工潮”的形成背景是什么?答案:地区间经济差距大解析:略61、近日点——____月初;远日点——____月初。答案:

1

7解析:略62、区域要素(1)分类a.自然要素:地质、____、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b.人文要素:包括____、文化、经济等。(2)表现:可以通过____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答案:(1)

地貌

人口(2)景观解析:略63、目前,地球是人类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数码填入图中相应的框内。①适当的自转周期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④液态水⑤光照稳定⑥适宜的温度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⑧安全宇宙环境从左向右依次是____、____和____。(*填数字序号11)答案:

③解析:本题通过框架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知识点的考查,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地球的宇宙环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稳定的太阳光照,二是安全的宇宙环境,因此最左边的空填⑧安全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和适当的自转周期会产生适宜的温度,故中间的空填⑥适宜的温度;地球上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是由于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的,故最右边的空填③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小提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一、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二、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64、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1)________跨国传输(2)废弃物________转移(3)含有毒有害物质的________答案:(1)污染物(2)跨国(3)产品贸易解析:65、发展变化(1)城镇发展初期:城镇的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____分布,并在中心区域____。(2)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____等问题突出。城镇中心的____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改造为____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答案:(1)

混杂

自然集中(2)

污染

工业企业

商业用地解析:略66、区域分布差异(1)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⑤___________、北美东部。(2)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85%。B.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有⑥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