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师用书《小说欣赏》_第1页
2020高中语文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师用书《小说欣赏》_第2页
2020高中语文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师用书《小说欣赏》_第3页
2020高中语文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师用书《小说欣赏》_第4页
2020高中语文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教师用书《小说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7-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人们仍有较大影响。课文为《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前两章主要介绍人物及故事的背景。写主人公之一孙少平在1975年二三月间考上了高中,但因家庭贫困,每天都在受着饥饿的煎熬。最让他痛苦的是贫穷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他喜欢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以此获得前所未有的新奇印象。同时,他还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了他无尽的生活信心。他的同学郝红梅也与他处境相似,同病相怜,他们逐渐走到了一起。他有个哥哥孙少安与本村的润叶关系很好,润叶在县城教小学,润叶的弟弟润生和少平一班,这时润叶让润生给少平捎信让他去一趟。课文就是从此开始的。本文主要写少平到润叶二叔家中做客时的所见所闻,再现了人物内心的自尊自强以及人性的善良。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惊蛰(zhé) 2.镢头(jué)3.沟岔(chà) 4.一瞥(piē)5.瓮声瓮气(wèng) 6.揶揄(yéyú)7.抠手指(kōu) 8.烩粉条(huì)9.脸颊(jiá)(二)多音字1.转eq\b\lc\{\rc\(\a\vs4\al\co1(转暖zhuǎn,转悠zhuàn))2.薄eq\b\lc\{\rc\(\a\vs4\al\co1(薄脆báo,单薄bó))3.为eq\b\lc\{\rc\(\a\vs4\al\co1(为难wéi,为了wèi)) 4.磨eq\b\lc\{\rc\(\a\vs4\al\co1(消磨mó,磨面mò))5.咽eq\b\lc\{\rc\(\a\vs4\al\co1(咽喉yān,咽气yàn,哽咽yè)) 6.塞eq\b\lc\{\rc\(\a\vs4\al\co1(塞进sāi,边塞sài,阻塞sè))二、写准字形1.eq\b\lc\{\rc\(\a\vs4\al\co1(kāi揩油,和xié谐)) 2.eq\b\lc\{\rc\(\a\vs4\al\co1(惊zhé蛰,被蜂zhē蜇))3.eq\b\lc\{\rc\(\a\vs4\al\co1(kuài脍炙人口,huì烩菜,市kuài侩)) 4.eq\b\lc\{\rc\(\a\vs4\al\co1(火liǎo燎,lǎo潦水,liáo缭绕))5.eq\b\lc\{\rc\(\a\vs4\al\co1(开lǎng朗,书声láng琅láng琅,酝niàng酿))6.eq\b\lc\{\rc\(\a\vs4\al\co1(wǎn碗筷,wǎn惋惜,委wǎn婉))三、辨析词语反应反映例句目前我省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主要来自医疗机构,很少有企业主动向监管部门反映自己产品的不良情况。辨析反应:①由一件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②人或事物因为自身或外部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变化或反响。反映:①把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②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四、成语释义1.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2.天昏地暗:形容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3.桃红柳绿:泛指春天的景色。4.瓮声瓮气:形容说话的声音粗大而低沉。5.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写的是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北方农村的变迁史,酝酿创作于1982年到1988年这6年间。这6年应该说是农村发展的黄金时代,土地所有制改革刚刚实行,在饥饿线上挣扎了多年的农民有望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靠政治秩序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开始解体,民间伦理重新确立,勤劳者致富,懒惰者受穷,被农村户口束缚了多年的“能人”“精人”们也有了寻求别的生活机会的可能。整部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小说以陕北高原双水岭孙、田、金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为中心,展现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既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历史、对生活、对人生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节选部分,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孙少平内心的扰动,把他的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非常生动。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赏情节1.选文以孙少平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写了哪些情节内容?[明确]文章记叙了孙少平到田润叶二爸家做客的过程,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孙少平的贫困状况和受邀请、内心的矛盾与逃避、做客经过、接受润叶姐的嘱托等内容。这几个方面紧密衔接,一步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本文的结构安排巧妙而严谨,试加以分析。[明确]选文的结构安排是巧妙的。整篇文章以孙少平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赏人物1.文章中的润叶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明确]写作手法内容人物性格特点作用侧面描写对润叶家庭情况的介绍以及村里人对润叶的评价品德高尚、充满爱心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和写作技巧,真实生动地塑造了润叶这一典型形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对比衬托润叶和“村里人”对“户族傻瓜一家”的行为态度的对比心地善良神态描写润叶等少平回来时,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和蔼可亲细节描写少平吃猪肉烩粉条时,润叶借故回避,免得少平尴尬善解人意2.文章通过对孙少平去田晓霞家做客的描写,表现了孙少平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确]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其中既有物质的富足带来的威压,又有超越地位阶层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孙少平内心的扰动,把他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非常生动。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赏环境1.文章是如何写孙少平到县革委会所见到的景象的?有何特点?[明确]作者写县革委会的情况有三个方面:一是看到县革委会一层层的窑洞,觉得这些地方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像一座宏伟的大厦”;二是打量田福军的院子,主要是一瞥之下对于院子格局的描绘;三是打量田家吃饭的窑洞,发现这窑洞没有盘炕,意识到这是专门吃饭的地方。这些描写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写孙少平的感受;二是充满地域的特点,窑洞、盘炕都是黄土高原所特有的居住风貌。2.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的两次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明确]开头写春天的迹象,气候转暖,交代了时令,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少平的心情因气候转暖、不冷不热而开朗了许多。结尾处写灯火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泥土和青草的新鲜味道,表现了少平的内心愉悦,是少平思想萌动的象征。赏语言赏析下面句子语言描写的精妙之处。现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明确]作者通过润叶在孙少平离去前塞给他一把换细粮的粮票这一细节来表现润叶的美好品质。这些都是很平凡的事情,都是人物日常化的举动。然而,正是这样的平淡描写,使得看似平凡的人物和生活显出不平凡来。1.文学评论家评《平凡的世界》作为“现实主义畅销书”的代表作品,《平凡的世界》的文学史价值不仅在于它恪守了现实主义的原则,更在于它发展了现实主义,在向“经典现实主义回归”的道路上达到了其他当代文学作品未曾达到的高度。虽然经过现代派大规模的冲击、洗礼,面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结构,现实主义完全地回到经典的道路上已不可能。与在20世纪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现实主义由经典向现代的转变一样,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也逐步从经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发生转化,在吸收了大量现代主义技巧和文学观念后形成的“现代现实主义”,理应成为未来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主要形态和发展方向。但是对于现实主义的发展在另一个方向上探索的意义和价值,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如果不做出适当的评估和肯定,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有缺憾的。虽说一部作品主要凭借自身的魅力在一两代人之间“默默流传”,这本身就是一种光荣和伟大,但不借助文学史的力量,这样的光荣与伟大迟早会被历史长河淹没得不留痕迹,这对于路遥这样的作家来说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当我们想到,在那个文坛“一窝蜂”地乘坐“火箭”飞离公众的时代,他甘遭“遗弃”,忠心耿耿地为“读者上帝”写作,他以青春和生命写下的作品曾激励了那么多的处于逆境中的读者,而且还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温暖人心。(选自邵燕君《〈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现实主义畅销书”生产模式分析》,《小说评论》2003年第1期)2.文艺座谈会上文艺评论家评《平凡的世界》雷达:《平凡的世界》一直火到今天,不光是因为作品中反映了1975年至1985年中国社会基层结构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作品描写了那种外在贫穷、内心高傲的人,描写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化的东西。“现在很多作家不是不聪明,但是没有和读者站在一个高度上。”白烨:现在很多长篇小说的创作,是血里对水,而路遥的作品是真正的心血之作,甚至是拿生命换来的,“他写作时,因为写的时间太长,手都硬了,只能拿热水泡。这种事情,说出来很多年轻人不相信”。李建军:现在很多人写作就是在电脑上敲字,不过心也不过脑,而路遥是将自己的心点燃起来,用自己的心写。白描:研究路遥,除了研究他的作品本身,应该注重对作家本人的解读,尤其在当下的社会中,研究路遥那种咬定青松不放松的创作态度,研究他的人格。《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1.孙少平孙少平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小说勾画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通过对其周遭社会环境的描写,以史笔的要求记录了一个时代。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即是一个环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家庭、爱情、理想、朋友以及命运等等无不包含在小说中。正因如此,我们才从一个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个平凡的世界。他性格的成功,在于周遭环境、周围人物这一绿叶的扶持。小说中的田晓霞、润叶、少安、红梅、金波、金秀、孙玉厚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他们的爱,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喜怒哀乐无一不牵动着读者,正因为这些外延,正因为少平背后的人物群,可以说少平背后有若干个世界。所以当看到少平敢于拥抱晓霞时,就同时想到少安与润叶的爱情是怎样结束的;当看到少平做工地背石头的小工的辛苦时,同时会想到少安做砖窑的熬煎。少平成了大多数人情感经历的集大成者,其纷繁的生活环境,艰辛的奋斗过程,坎坷的心路历程不正是人物丰富性的体现么?2.田晓霞省报记者,死于洪灾。田晓霞是高官田福军之女,矿工孙少平的女友。田晓霞作为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孙少平与田晓霞结识于高中,不同凡响的学识、气质和求知欲使他们首先是至交,长大成人之后,孙少平历经磨难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苦难生活的理解与心态深深触动田晓霞,以至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他们之间,先友谊而后爱情!田晓霞无疑是漂亮的,她有思想,有文化,在追求爱情上勇于打破世俗!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田晓霞和孙少平没有结局的爱情,因为田晓霞死了,即使她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未来同样难以预测,包括孙少平本人亦是如此想法。田晓霞的死,可能是路遥的一种对世俗的妥协,但是那段感人的爱情,却足以让我们为之泪流满面。3.孙少安孙少平之兄。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骚情”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在富裕起来之后,出巨资为村里翻修学校,并当选为新一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军时一番让“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老指手画脚”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文化大革命”末期搞的“生产承包责任组”,其内容已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差无几。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笨拙(zhuó) 沟岔(chà)一瞥(piē) 迹象(jì)B.连绵(mián) 眩晕(xuán)弥漫(mí) 转暖(zhuǎn)C.惊蛰(zhé) 揶揄(yé)为难(wéi) 惶恐(huáng)D.缀满(zhuì) 脸颊(jiǎ)惊异(jīng) 阻塞(sè)解析:选CA项,“拙”读zhuō;B项,“眩”读xuàn;D项,“颊”读ji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天昏地暗热忱桃红柳绿高梁面B.臭气熏天邀请不知所措父子两C.心慌意乱宏伟善解人意瞎转悠D.瓮声瓮气销磨沟壑纵横难为情解析:选CA项,梁—粱;B项,两—俩;D项,销—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A.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嘘不已。B.人们在钱塘江观潮时,当潮水铺天盖地而来,那滔滔滚滚的景象会立刻让人感到壮观的气势。C.泸州老窖以“1573年始酿”为噱头,结合其一贯的传媒优势势大力沉地撞击市场,在去年的媒体上一鸣惊人,掀起了一股飓风。D.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E.在面对让人心慌意乱的事情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呢?对此,人们会有不同的答案。解析:选BEA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宜用“雪泥鸿爪”。B项,“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C项,“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作起来就有惊人的成就。这里与“一贯的传媒优势”相矛盾。D项,“责无旁贷”与“职责”语义重复。E项,“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4.(重庆高考)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A.①④⑥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⑥解析:选D本题的话题是“机会”,围绕中心词,本题分为三组句子。第三组句子最好确定,联系语境,“尽量发挥你的潜能”应该是“发现机会的存在”的条件,由此,可以选出第⑥句。其次是第二组,可以从连贯性上加以考虑,上文是“你等待多少年”,下文是“(你)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所以应该选择第③句。此时,用排除法,已经可以选择出D项。最难判定的是第一组,考查的是关联词“只”和“则”的区别,“只”强调“只有、仅有”之意,更符合“悲观的人”看问题有局限性的特点。二、阅读鉴赏(36分)(一)课内阅读(19分)阅读课文从“好不容易熬到快要收工的时候”到“另外,他感到他的这身衣服也太丢人了”,完成5~8题。5.“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这一自然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心理描写。揭示了少平接到邀请后激烈的思想斗争,也从侧面介绍了润叶,表现了少平的细心、自卑。6.“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这一自然段文字从什么角度描写润叶?表现了什么?(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侧面描写。写出润叶的高尚道德、善良心地,一个地位高人一等的姑娘能做得比一般人还好,真是不容易。7.选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交代了孙少平接到邀请后的思想斗争和润叶的为人。8.简要概括选文中孙少平的性格特点,并联系《平凡的世界》其他章节探究一下其性格与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心、善良、为人着想、懂事、自卑。(2)提示:注意突出“性格决定命运”这一潜在于文章中的观点。(二)课外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匆匆过客路遥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有删节)9.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B.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C.男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票和青年妇女发生了争执,又被小女孩误解,腮帮子抽动,泪花子在眼里直转,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老人买车票的故事,表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存有大爱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解析:选DA项,“暗示了人物心情和故事结局”错误,故事结局并非沉重和压抑的;B项,“作者细腻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理解不准确,文中并没有细腻描写了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C项,“都表现出他既懊恼又委屈的心理”依据不充分,有委屈、感动的心理。10.小说以买票场景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使故事情节集中、结构紧凑。把情节和人物集中在售票窗口展开和刻画,透过买票的情景,使情节单一集中;②有助于发掘人物深层心理、表现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我买票时的矛盾纠结心理及青年男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买票场景表现出来;③影射出春运买票难的社会现实。售票窗口人头攒动,排队买票的旅客中有人终于排到窗口却买不到票。11.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人。这一人物、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主题。三、语言表达(12分)12.“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木的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像刚开始发育的姑娘一样令人悦目。”课文中描写美好春天的语句很见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力。请参照以上内容,写一段描写春光并表达自己感悟的话。(不少于80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是景物描写,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挖掘深层的内涵。答案: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只有在春天里,柳枝才会在微风中摇曳着自己妩媚的身姿,万紫千红的花儿才会争芳斗艳。春天焕发的是春的气息,是生命的气息!它让你的心情变得愉悦、豁达和开朗!珍惜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寸时光,这是春天给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感悟!13.阅读下面这幅公益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1)给这幅漫画拟个标题。要求:切合漫画寓意,不得用“无题”作标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这幅公益漫画的空白处,写上两句话。要求:与画面文字内容相关、语意连贯、字数相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漫画中有红绿灯,有“家里有盏明灯”“人生有些路口”的话,由此可知漫画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家人的牵挂和惦念,过路口需要注意安全。所以标题可从这个角度拟写,提醒人们过路口要小心。而空白处可以根据前一句的内容进行衔接,“家里有盏明灯”,说明家人等你平安回家;“人生有些路口”,过路口时不要着急。答案:(1)过路口要谨慎(心中要有红绿灯)(3分。意思对即可)(2)等你平安回家无需分秒必争(3分。字数符合,1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主题(主题的概括和分析,标题含义的理解)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1.小说主题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地位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多义性的朦胧美,而“说不尽”的主题又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2.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1)我们应学会透过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形象的具体材料(细节、情节)领悟和体味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寄寓的主题。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2)我们还可以品味“特异语言”,探究主题。“特异语言”即特别的、不同平常的语言,包括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①语言矛盾之处。我们只有通过分析人物表面上矛盾的语言,找到矛盾的原因,才会发现矛盾的内部是和谐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矛盾,探究矛盾的原因,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进而把握文章主题。②对人物着意修饰之处。通过对人物着意修饰的分析,看到其内心世界,并进一步从社会中找到造成他这种怪异性格的原因,揭示主题。③语言有悖常理之处。通过分析人物言行有悖常理之处,可以触到当时社会的“痛处”,展示小说主题。④语言模糊空白之处。运用模糊化的手法,使人物复杂的神情更显复杂,耐人寻味,留与读者猜想、琢磨。3.主题的表现形式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小说通过塑造某某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旨?(2)联系小说所描写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主题。(3)如何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