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在妇幼卫生的应用_第1页
常用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在妇幼卫生的应用_第2页
常用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在妇幼卫生的应用_第3页
常用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在妇幼卫生的应用_第4页
常用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在妇幼卫生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在妇幼卫生的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李晓松2005年1月14日广西南宁常用统计学与流行病学指标与方法➢常用的相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常用的流行病学指标及其意义➢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妇幼卫生监测资料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常用统计学与流行病学指标与方法一、常用的相对数指标相对数是两个指标之比,常用的有率、构成比和相对比,可用以描述疾病或死亡事件的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1.率频率指标,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是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出生率♦生育率2.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它是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个体数与同一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个体总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孕产妇死因构成:如产科出血: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胎盘滞留、宫缩乏力、子宫破裂等)➢孕产妇死亡地点构成、分娩地点构成、分娩方式构成➢孕产妇死因诊断依据构成(尸检、病例、临床、死后推断)➢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构成(可避免、创造条件可避免和不可避免)➢死亡孕产妇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居住地区构成等➢死亡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构成、计划外孕产妇死亡构成等➢儿童死因构成、死亡儿童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儿童死亡地点构成:医院、途中、家中➢儿童死前治疗情况构成:住院、门诊、未就医➢儿童死前诊断级别构成:省(市)、县(区)、乡(街道)、村

(诊所)、未诊断➢儿童死因诊断依据构成:病例尸解、临床、死后诊断➢各类出生缺陷构成、出生缺陷儿性别、胎龄、体重构成、诊断依据构成等➢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百分比、妇幼卫生经费占卫生经费百分比等3.相对比相对比是两个事物数量的比例。可以是两个同类事物、也可以是两个非同类事物数量的比。➢出生性别比➢人均妇幼卫生经费➢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妇幼卫生技术人员数二、相对数指标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率与构成比的区别平均率的计算问题资料的可比性问题样本率的比较问题1.率与构成比的区别例:某院拟分析出生缺陷儿与母亲年龄的关系,该院出生新生儿4470例,出生缺陷儿为

116例,整理得如下资料。某地出生缺陷儿与母亲年龄的关系母亲(%)年龄

22(岁)2324252627282930313233合计出生缺陷儿

1例数21419241819133111116百分比

0.91.712.116.420.715.516.411.22.60.860.860.86100.0据上表资料得以下结论:“母亲年龄在24岁至29岁时,出生缺陷儿最多,占总数的

92.2%,表明该年龄段孕妇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最大”。甲、乙两地某年孕产妇死亡率(1/10万)活产数孕产妇孕产妇死亡率(万)死亡数(1/10万)甲地204020乙地104040合计308026.702.平均率的计算问题3.资料的可比性问题甲、乙两地各年龄组人口数及乳腺癌死亡率(1/10万)甲地乙地年龄(岁)人口数(千)人口

构成比(%)死亡数死亡率人口数(千)人口

构成比(%)死亡数死亡率0~1756.965.2001725.865.80030~244.99.1124.9289.311.0258.640~251.79.39136.2250.59.612549.950~207.07.7307148.3191.27.3344179.960~143.95.3460319.7114.44.4371324.370~90.33.4292323.451.71.9170328.8合计2694.7100.0116243.12622.9100.0103539.5标准化法就是利用某标准人口构成,来消除不同地区在人口构成指标(如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别。按标准人口构成校正后的率,即标准化率。甲、乙两地乳腺癌死亡率(1/10万)直接法标准化率计算表年龄标准人口甲地乙地(岁)构成死亡率分配死亡率死亡率分配死亡率(1)(2)(3)(4)=(2)×(3)(5)(6)=(2)×(5)0~0.644000030~0.1274.90.68.61.140~0.09636.23.549.94.850~0.071148.310.5179.912.860~0.043319.713.7324.414.070~0.019323.56.1329.06.3合计1.00043.134.439.539.0注意:标准化率只提供了相互比较的基

础,并不反映人群中某现象发生的真实情况,因而在妇幼卫生决策尤其是在决定卫生资源

分配时,不能以标准化率作为依据。4.样本率的比较问题(1)

两样本率差别的假设检验(

检验)例:甲、乙两地1994年分别调查了357和249名孕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

19.6%和14.5%。问甲、乙两地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有无差别?甲、乙两地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地区妊娠合并症例数孕妇人数发生率(%)甲地7035719.6乙地3624914.5甲、乙两地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之四格表妊娠合并症地区发生未发生孕妇数甲地70(a)287(b)357乙地36(c)213(d)249合计106500606(2)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式中:p为样本率,sp为率的标准误,u值为常量,求95%可信区间用1.96,求99%可信区间用2.58。例:某地某年在若干监测点共监测围产儿

195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p=25.9‰,求该地围产儿死亡率的95%可信区间。据上式可计算sp=3.6‰95%可信区间为:即该地围产儿死亡率的95%可信区间为

(18.8‰,33.0‰)。三、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可以是相对数、也可以是绝对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某地1995~2000年妇幼卫生技术人员数年份指标符号妇幼卫生技术人员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累计逐年定基环比定基环比(1)(2)(3)(4)(5)(6)(7)(8)(9)1995a05420——————1996a15608188188103.4103.43.43.41997a25766346158106.4102.96.42.91998a35886466120108.6102.18.62.11999a45991571105110.5101.710.51.72000a56284864293115.9104.915.94.9♦绝对增长量: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增长的绝对值♦累计增长量:以1995年人员数为基数,各年人员数与其相减即得累计增长量。如2000年人员累计增长量=6284-5420=864(人)。见表第(4)栏。♦逐年增长量:即以下一年人员数与上一年人员数相减,见表第(5)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定基比:即统一以某一时间的指标做为基数,以其余各时间的指标与之相比。见表第(6)和第(8)栏♦环比:即以前一个时间的指标做基数,以相邻的后一时间的指标与之相比。见表第(7)栏和第(9)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均为相对比,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的速度变化。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用于概括某一时期的速度变化,即该时期环比的几何均数:式中,a0为基期指标,an为第n年指标。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030-1=0.030(3.0%)该地1995年拥有人员数5420人,至2000年已达到6284人,为基数的115.9%,6年间共增加了864人,增加了15.9%。虽每年人员数均有增加,但发展不平衡,1995~1999年间每年递增105~188人,递增速度1.7%~3.4%,且逐年下降;而2000年递增293人,递增速度达4.9%,此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03.0%,平均增长速度为

3.0%。动态数列分析不仅可总结过去,而且可预测未来,即根据平均发展速度公式计算未来某年达到的指标。如据表中数据预测2002年人员数:,a7=6666(人)即根据该地1995~2000年平均发展速度,到

2002年末,该地人员数可能达到6666人。某地1998~2003年婴儿死亡率(‰)年份 指标 婴儿符号 死亡率绝对增长量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累计逐年定基环比定基环比(1)

(2)

(3)(4)(5)(6)(7)(8)(9)1998

a0

19.94——————1999a118.86-1.08-1.0894.5895.48-5.42-4.522000a216.65-3.29-2.2183.5088.28-16.50-11.722001a315.24-4.70-1.4176.4391.53-23.57-8.472002a415.47-4.470.2377.58101.50-22.421.502003a514.35-5.59-1.1271.9692.76-28.04-7.24该地1998年婴儿死亡率为19.94‰,至2003年下降到14.35‰,为基数的71.96%,6年间共降低了5.59‰,2003年婴儿死亡率在1998年的基础上下降了28.04%。6年间平均下降速度为6.37%,即平均每年下降6.37%。动态数列的其它分析方法➢变化趋势的假设检验:趋势

检验等➢变化趋势的比较:AD

模型等➢变化趋势的预测:ARIMA模型、传递函数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组合预测模型等四、常用的流行病学指标及其意义对妇女、儿童人群中疾病现象(发病、死亡)频率及变动规律的描述,可确定人群中存在的重点卫生问题,进一步分析危险因素和危险人群,进而明确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例如,某县199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5.9‰,它说明围产儿死亡在该县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卫生问题。为了减少围产儿死亡,进一步关心的问题是➢这么高的围产儿死亡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中有多大的比例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如果去除这个“原因”的作用,该县的围产儿死亡率会下降多少?等等。1.相对危险度(RR)在回答“某个卫生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类问题时,常使用RR。它表示某个特定的卫生

问题与某个特定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其数学意

义是表示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危险是非暴露组的

多少倍。例:某县围产保健监测发现,产时胎位为横、臀位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15.4‰,产时胎位为头位的围产儿死亡率为21.8‰。以产时正常胎位的围产儿为正常对照组即非暴露组,以产时胎位异常的围产儿为暴露组,计算产时胎位异常对围产儿死亡的RR。暴露组围产儿死亡率P1=115.4‰,非暴

露组围产儿死亡率P0=21.8‰,相对危险度为:RR=5.29说明产时胎位为横臀位的产妇所生小孩在围产期死亡的危险是产时胎位正

常(头位)产妇所生小孩的5.29倍,或由于胎

位异常使这些围产儿的死亡危险增加了5.29-1=4.29倍。这说明胎位异常对造成围产儿死亡具有重要的病因学意义。2.特异危险度(AR)和人群特异危险度(PAR)在回答“如果去除某一特定原因的作用后,发病或死亡的危险会减少多少?”这类问题时,常使用特异危险度(AR)和人群特异危险度(PAR)两个指标。AR的数学意义是暴露组发病或死亡危险比

非暴露组增加的数额,此数额反映了暴露因素的作用,因此也称归因危险度。还说明,暴露组如果去除暴露因素的作用,发病或死亡危险可以降低多少,即多少暴露者可免于发病或死亡从而得到预防,因此,AR从暴露组角度反映了暴露因素的公共卫生学意义。AR=P1-P2=115.4‰-21.8‰=93.6‰这表明,假如异常胎位在临产前能够全部纠正为正常胎位,就可以使这些胎儿在围产期的死亡率减少93.6‰,换言之,如果该县所有孕期胎位异常的孕妇都得以纠正,则每千名异常胎位围产儿中有94名免于死亡。因此,这一数值反映了纠正异常胎位对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公共卫生学意义。PAR反映了整个人群中由于暴露于所研究因素所造成的发病或死亡危险的大小,也表示该人群中如果去除该因素作用的话,发病或死亡危险将会下降的数值。因此,它说明了消除暴露因素对整个人群中卫生问题的预防作用大小。例:该县围产儿死亡率为25.9‰,正常胎位的围产儿死亡率为21.8‰。PAR=25.9‰-21.8‰=4.1‰说明该县围产儿死亡中有4.1‰是由于产时胎位异常所致,换言之,如该县产妇中所有异常胎位都能得以纠正,则全县围产儿死亡率将会下降4.1‰。AR和PAR说明的问题是同样的,但考虑该问题的角度不同,AR是单纯从暴露者的角度考虑,PAR是从整个人群的角度来考虑。3.特异危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