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检测-第4单元世界的气候_第1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检测-第4单元世界的气候_第2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检测-第4单元世界的气候_第3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检测-第4单元世界的气候_第4页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检测-第4单元世界的气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世界的气候一、单项选择题1.“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现象中描述天气的是(C)A.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C.昨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D.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解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描述的内容有一定的稳定性,应为气候;“昨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描述内容变化快,时间短,应为天气。2.(2019苏州)下图是原微信启动画面,图中地球照片是宇航员1972年12月7日在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D)①云层越薄②云层越厚③可能是晴朗天气④可能是阴雨天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白色表示云层,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的可能性越大。3.读懂天气预报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必备技能。下列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组合合理的是(B)解析:A项表示雷雨天气,不适合高空作业;B项表示沙尘暴天气,应该减少出行;C项表示中雪天气,不适合播种小麦;D项表示降雨天气,不适合晾晒衣服。4.如图为一组天气符号,可能导致飞机延误的天气是(D)解析:从天气符号得知,A表示多云,B表示阴,C表示降雨,D表示雾,其中大雾天气可能导致飞机延误。5.(2019泰安)下列关于气温与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B)A.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来测量B.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C.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D.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解析:日平均气温是一天测量四次气温,然后把这四次求平均值。6.读某地气候统计图,由图可知该地所处的半球位置和五带位置分别是(B)A.北半球、北温带 B.南半球、南温带C.北半球、热带 D.南半球、南寒带解析:从气温变化曲线可知,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说明位于南半球;其最低气温接近0℃,说明该地位于南温带。(2019枣庄)下图为“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7.白天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D)A.8℃ B.17℃ C.23℃ D.34℃8.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C)A.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B.高原山地气温低于平原C.内陆气温年较差比沿海大D.沿海降水多于内陆解析:本题组考查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第7题,据图可知,表示白天,表示黑夜。砂石表示陆地,水表示海洋。根据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可知,白天陆地气温高,黑夜海洋气温高。故白天砂石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故选项D符合条件。第8题,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故A项叙述错误;高原山地气温低于平原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不是海陆因素,故B项不符合题意;内陆地区的大陆性比沿海地区大,故其气温年较差比沿海大,C项符合题意;沿海降水多于内陆是海陆因素对降水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9.(2019长沙)“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的气候影响因素是(B)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解析:“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了塞北和江南由于气温(或热量)高低不同,景观不同,这是由于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10.(2019衡阳)《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地理现象(A)A.城市热岛效应 B.全球变暖C.气温的垂直变化 D.降水的差异解析:“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同一时间城市暖于郊区,这就是城市热岛效应。读“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1~12题:11.从上图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C)A.同纬度的①②两地,若①是陆地,②是海洋,此时该地区是冬季B.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C.图中等温线能反映世界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D.图中等温线能反映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12.若①地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下列气温和降水资料反映的气候类型与其一致的是(C)解析:第11题,图中等温线反映世界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即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图中等温线数值向北减小,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同纬度的①②两地,若①是陆地,②是海洋,图示中气温陆地高于海洋,故此时该地区是夏季。第12题,①地位于北半球,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观察气温年变化曲线,位于北半球的是图A.C,图A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图C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故选C。读“某地气候资料表”,回答13~14题:月份123456气温(℃)231614987降水量(mm)4735698971续表月份789101112气温(℃)51015192122降水量(mm)11071532111813.该地气温年较差是(A)A.18℃ B.16℃ C.15℃ D.20℃14.该地的气候类型属于(B)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解析:第13题,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该地气温年较差是23℃-5℃=18℃。第14题,读表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其1月为夏季,炎热干燥;7月为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15~16题: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巴山指今四川盆地一带。15.诗中表明,巴山的夜雨出现在(C)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6.诗中表明,影响当地夜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A.地形 B.地理位置C.季风 D.人类活动解析:第15题,根据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巴山夜雨出现在秋季。第16题,受地形的影响,巴山山谷之中夜晚的温度高于山坡,故大气膨胀上升容易成云致雨。17.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8年12月3日至14日在波兰的卡托维兹举办。大会展示的卫星监测装置模型可以监测到各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大数据支撑。下列关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④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解析:人们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不会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植被破坏,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水污染不会直接导致二氧化碳猛增,故选A项。18.(2019德州)读四地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丁地位于赤道附近B.甲地全年少雨,丙地夏季多雨,丁地冬季多雨C.甲地和丁地位于热带地区,乙地和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D.乙地适宜种植油橄榄、柑橘,丙地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判断四地的气候类型。读四地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A项错误;丁地全年多雨,B项错误;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温带地区,C项错误;乙地为地中海气候,适合油橄榄、柑橘的生长;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故选D项。读“安第斯山脉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19~20题:19.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A)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20.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B)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C.海陆分布 D.太阳辐射解析:根据A地的位置(位于40°S以北大陆西岸)及气候资料图,可知A地为地中海气候。由于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西风仅能影响西部沿海地区,A地降水较多,B地降水较少,所以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二、综合题21.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个、手电筒1个、数据记录及绘图工具等1套。实践过程:(1)按照气温测定要求,将温度计放到百叶箱内(温度计离地面1.5米)。(2)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四次观测记录。(夜晚观测请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3)记录观测结果或绘成图。(注意最高温和最低温时间)(4)计算当日的平均气温。观测结果:上图是一位同学的观测结果。请你分析:当天最高气温约为℃。

归纳分析:一天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时间);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造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拓展延伸:季节变化:一年中,北京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月;同纬度沿海地区的月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月。

空间分布: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原理应用:下图是不同温度带各月气温的变化,能基本反映山东省气温变化的是图,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图,B图所在地属于五带中的带。

解析:根据温度计显示数值可知,最高气温约为15℃。一天中,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原因。我国处于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2月。北京位于北半球的陆地,所以月平均最高温出现在7月,同纬度沿海地区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读原理应用中三幅图可知,A图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为热带;B图四季变化明显,气温年较差大,为温带;C图全年低温,气温年较差大,为寒带。山东省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故B图能基本反映山东省气温变化。答案:观测结果:15(或14.16)归纳分析:正午过后约14时太阳高度的变化拓展延伸:72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原理应用:BA北温2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北半球气温分布图,气温纬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

(2)A处气温数值可能(填“大于0℃”或“小于0℃”),其影响因素是。

(3)某地气候资料图最可能为图示①②③④中的处,该气候区植物叶片小且表面有“蜡质层”,其作用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第(1)题,从图中得知,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第(2)题,从图中得知,A地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其气温数值小于0℃。第(3)题,从“某地气候资料图”得知,该地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与图中序号①相符;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为了减少水分蒸腾,反射太阳光,减少热量的吸收,植物叶片小且表面有“蜡质层”。答案:(1)递减(或逐渐降低)(2)小于0℃地形地势(3)①减少水分蒸腾,反射太阳光,减少热量的吸收23.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四种气候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字母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都为带气候,判断的依据是它们都主要位于。

(2)比较图2中甲与丁两种气候:相同点:;

不同点:。

(3)按图2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与图1中A.B.C.D四种气候的对应关系,将它们用直线连接起来。甲A乙 B丙 C丁 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