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家国情怀时代担当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家国情怀时代担当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家国情怀时代担当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家国情怀时代担当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家国情怀时代担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家国情怀,时代担当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素材——家国情怀,时代担当

【解读】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观念,是一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高尚情操。它是使国家或民族傲然挺立,即使处于苦难困境也能获得希望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是苏武留节不辱、颜真卿祭侄季明、岳飞怒发冲冠、文天祥过零丁洋式的爱国爱家,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安得广厦千万间”、“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以我血荐轩辕”时的忧国忧民,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患意识。

正是有了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赋予国人一种大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奋发图强,在忧患中坚忍不拔、昂扬向上,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对时代新人寄以殷切期望,明确指出时代新人身上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责任担当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作为一种民族情怀,是检验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标尺。时代新人理应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素材积累】

一、经典名言

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

2.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习近平

3.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人民网

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5.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又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建构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新农村,才能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刘永好

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7.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8.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蔡元培

9.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李苦禅

10.爱岗敬业也是爱国的表现: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11.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12.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二人物事例与精彩语段

1.梁思礼

“两弹一星”功臣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49年,他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效力,而他的同窗好友林桦选择留在美国。几十年后,林桦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梁的工资只有林的百分之一。但梁思礼一点不后悔,“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父亲梁启超的这句话,梁思礼用一生来铭记和践行。

2.顾方舟

“糖丸爷爷"顾方舟,在研制出第一批小儿麻痹症疫苗时,不惜冒着终生瘫痪的风险亲自试喝。后来需要在儿童身上试验,他又给刚满月的儿子喂下了疫苗。他是不爱惜自己,不爱惜亲人吗?肯定不是。只因当时小儿麻痹症在国内暴发,已经导致千余名儿童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临危受命的顾方舟重任在肩,在亿万人民的“大我”和自己家人的“小我"之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

3.樊锦诗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北大毕业的那一天起,就扎根大漠,潜心考古,一坚守就是半个世纪。为了守护敦煌这块文化瑰宝,她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有人问她“可有心酸不平?"她的回答是“无怨无悔。”她爱自己的“小家”,也爱祖国这个“大家”,正是浓浓的家国情怀,撑起了樊锦诗的“无怨无悔。"

4.陈天华:万里寄血书,舍身赴死为救国

陈天华是中国近代着名的民主革命家。他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03年,陈天华留学日本。当时沙俄军队侵占东北三省,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又谋划同沙俄政府私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陈天华悲愤欲绝,不禁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用血指写道:“救国!"随后,他不停地写,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几十遍,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高呼:“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劝他休息,他不肯,挣扎着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日本寄到湖南各学校。那一封封血书像火炬,点燃了同胞的爱国热情;那一个个带血的字像号角,召唤同胞奔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线!

1905年,为了唤醒国人,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献出自己年仅三十岁的生命。在自杀的前一晚,陈天华写下了《绝命书》,大意是国家处境越发艰难,遭到日本当局轻视侮辱——他认为到了牺牲自己性命的时候,毅然选择用自己的性命唤醒国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当时许多愚昧的国人敲响了警钟,他也成了后世之人学习的榜样。

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时,陈天华身离祖国万里,却不改爱国之心,用血写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是我们永远的座右铭。

5.邵逸夫:兼济天下的赤子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让其再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邵逸夫在公益慈善方面捐款达上百亿港元。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此外,还捐款资助内地的医疗、救灾、文物保护等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可谓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宁波师院邵逸夫图书馆、宁海县人民医院分院门诊楼、宁波市职教中心、宁波市邵逸夫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宁波大学邵逸夫楼……都是邵先生为家乡人民办的好事。邵逸夫凭借他的生意头脑,把自己的影视、慈善事业经营得如他的人生一般历久弥新;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但他毕生写就的慈善传奇却像那传递知识与温暖的“逸夫楼"一样,屹立不倒。在邵逸夫的身上,慈善不只是一朝一夕的善举,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捐助,帮助他人的行世态度。无论是高调捐助还是默默奉献,邵逸夫的大襄善举,值得大力褒奖。

三、精彩语段

1.“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人眼里,家是繁衍生息的场所,是安身立命的港湾;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家奠定国之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

2.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3.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站在时代潮头,活出最美的青春。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传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接续,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亘古绵延的精神密码。

5.国家并非抽象,它是由一个个家庭所组成的共同体。我是我自己,我也不仅仅是我自己;你是你自己,你也不仅仅是你自己。当我们手拉手站在一起,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6.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奋不顾身,共筑家国。正是这样的家国精神,感召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跨过一道道关、迈过一道道坎;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陪伴着我们踏实坚定地走过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7.《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正因为感念个人前进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应该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修身齐家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中国梦与个人梦有机结合,以小我来成全大我。

8.在不同时代下,爱国有着不同的内涵。自古以来,心怀国家的有志之士,他们正是国家的脊梁。革命时期,仁人志士“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以己之力投入到变革的浪潮中;和平年代,爱国是筑建中国梦的基石,我们更应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伟大事业。无论何时,青年学子都应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正处风华正茂的我们,当怀丹心启航新征程。

9.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亦是人最应该拼搏的阶段。“青春的底色是爱国,青春的支点是奋斗。”随心所欲地挥霍青春,便只能在青春逝去之后,叹惋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活力的群体,是建设国家的主力军,是“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该是纯朴的、勤恳的、充满热血的,而不是狡猾的、懒惰的、圆滑世故的。

10.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提出了六个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不畏艰险,砥砺前行。鲁迅先生曾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今天,凝聚着个人追求、民族希望和国家未来的“中国梦”,就是我们最深沉的民族魂,它促使每一个华夏儿女执着前行。社会是由无数的人共同构成的,“中国梦"是国家与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在追逐“中国梦”的路上,每位青年的个人发展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与共。国家繁荣富强,是个人实现人生意义的现实基础,而个人对于幸福生活追求,亦是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基石。

11.“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激荡家国情怀,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范文】

1.

把小我融入大我(题目即论点,凸显思辨性。)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大学的校训,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这句话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意义。1月17日,新时代领路人来到南开大学考察调研,回顾了南开大学百年风雨历程,就如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如何建设专家型教师队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指示。(开篇提出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的话题。)

新时代领路人在南开大学参观校史展览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的张伯苓校长在1935年开学典礼上,曾发出著名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如同长空惊雷,激励着无数师生奋不顾身,投身救亡图存运动。时至今日,仍激励南开师生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而不懈奋斗。(重要性分析。用张伯苓校长的“爱国三问"及无数师生奋不顾身,投身救亡图存运动的事实,论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以德为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在五千年中华历史中,不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读书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读书人。正是有这样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才得以历经磨难浴火重生,阔步行走在伟大复兴的大道上。立德树人,既包含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传统教育观念,也包含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必要性分析。分论点一:立德树人,以德为重。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增加辞采韵味。)

立德树人,关键在人。立德所树之人,应是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是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今日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民族复兴的伟业,亟待一大批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切实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必要性分析。分论点二:立德树人,关键在人。)

立德树人,首推爱国。高等教育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广大青年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大学生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把对祖国的情感转化为建设祖国、捍卫祖国的力量。同时要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为重,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必要性分析。分论点三:立德树人,首推爱国。)

正如新时代领路人勉励学生时所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你们心中总要怀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行的一代,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担在肩上,才能成就壮丽的人生。(号召勉励,照应题目。)

2.

家国情怀,时代担当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我想说,不管身处什么时代,青年人都需要: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沦陷区的弟弟,记挂手足的生死。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倍增思亲之情。山河破碎,“家"何以堪!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渴盼温暖普照天下,国家远离战乱,昌盛安宁。

当然,“家国情怀"不能只是空洞的表白,需要我们用行动兑现承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恰如曹植所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的“百步筑梦"挑战视频中,国旗护卫队擎旗手张自轩的故事令人泪奔。他每天肩扛35斤重的国旗和旗杆,风雨无阻地迎接每一个日出。为了练习贴墙根站立,他负重奔跑,踢坏了一双双皮鞋,身体严重脱水也咬牙坚持,入伍7年没有陪父母过一次年。张自轩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把祖国的荣誉扛在肩上,把个人拼搏和国家形象紧密相连,把对国家的热爱变成日复一日的坚守。

李大钊曾说过,以青春之我,为世界创建文明,为人类创造幸福。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却仍是发展中国家之一。而我们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全面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迅速发展的时代中,辨认行进的方向,把握未来的先机,方能为自己定下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而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应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以万丈豪情拥抱新时代。

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圣先贤告诫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应如戴旭所言:“仗剑直言,血溅文章,为国请命,甘为鹰犬。”使命呼唤担当,梦想照亮未来。秉持使命与担当,方能不负大国情怀。

3.

吾有所爱,其名华夏

吾有所爱,其名华夏。吾爱华夏之锦绣江山,五湖四海。吾爱华夏之悠久历史,传承千年。吾爱华夏之人民英艰苦奋斗。

吾所爱的山河,是闻名世界的中华五岳,是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吾倾倒于东岳泰山之壮美,痴迷于南岳衡山之秀丽,惊奇于西岳华山之瑰异,沉湎于北岳恒山之幽寂,咋舌于中岳嵩山之巍峨。臣服于此“五岳归来不看山"鬼斧神工,赞叹于这“诗成笑傲凌沧洲”的奥妙瑰丽。滚滚长江的浩浩汤汤,滔滔黄河的汹涌澎拜,五千年都未曾停下过脚步。向大洋奔去,向希望奔去,滋润着沿岸的华夏子孙,长江黄河的水击打着岸边的礁石,波涛汹涌,扣人心弦。这些都是吾所爱的景象,岳麓山常青,长江水绿王,江岸离人折杨柳。纵使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完心中感慨万千,

吾所爱的过往,是不曾隔断的中国历史,是璀璨博大的中华文化。翻开历史画卷,吾看到魏晋玄妙的风骨,盛唐包容的气象,还有那开封杭州的温柔,与易水凌列的风,昔日长安的繁华,今日北京的熙攘,正是五千年文明绵延的最佳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古人就会制青铜,甲骨记事,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思想。秦始皇陵的恢宏,金缕衣的巧夺天工,蔡侯纸背负着传承,火药炸出战士们的顽强意志,活字印刷印的是民族豁达的胸怀,指南针指的是国家辉煌的明日。《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牡丹亭》、《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千年底蕴,使我们深沉。这种深沉是我们不惧风浪的底气与盔甲,让我们长风破浪,一路高歌,

吾所敬的英雄,是豪情壮志的常胜将军,是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戚继光光明海上,不畏风浪,横扫倭寇,九战九捷。郑和七下两洋在中华的海洋上铺就了一条条康庄大道,文天祥的宁死不屈,大义凌然的态度,诠释了他对南宋的热爱。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万里云山,一生未归。换来的是两国交好,免去百姓生灵涂炭。文成公主为西藏那荒凉的土地上带去了文明的种子,她的雕像至今仍有藏民供养。昭君主动请缨,献身大漠,挑起民族联姻的大任,中华民族里有无数英雄,或平凡或伟大,他们都是应该被敬重,被牢记的。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吾想,纵使长空为纸,大海为也写不完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