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903-2020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及应用指南_第1页
DB32T3903-2020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及应用指南_第2页
DB32T3903-2020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及应用指南_第3页
DB32T3903-2020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及应用指南_第4页
DB32T3903-2020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及应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080

A12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903—2020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及应用指南

Calculationandapplicationguideforemployment/unemployement

earlywariningindex

2020-11-06发布2020-12-06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903-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无锡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无锡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勇、耿修林、范日华、华尹萍、刘洁、王丹丹。

II

DB32/T3903-2020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及应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指数内容、计算方法和指数应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设区地市开展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计算和应用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employment/unemploymentearlywarningindex

就业失业相关指标拟合生成的,反映当前就业形势和失业风险的综合指数。

3基本原则

3.1客观性和稳定性相结合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应客观反映就业形势运行趋势,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所涉及指标应具有良好的统计

基础和稳定的采集渠道。

3.2代表性和灵敏性相结合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所涉及指标与就业形势明显相关,指数计算方法能够灵敏反映就业失业现象的循

环波动。

3.3科学性和完整性相结合

利用就业指标先行效应,将就业指标和失业指标有效结合生成指数,从就业和失业视角科学完整地

反映可能存在的风险。

4指数内容

4.1指数组成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由三类共计15项指标拟合生成。15项指标以月为统计周期,每项指标需采集至少

36个月以上的历史数据。

4.2就业失业类

企业就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新增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长

期失业人数;领取失业金人数、新增领取失业金人数;就业困难人员人数。

1

DB32/T3903-2020

4.3用工备案类

企业录用人数、企业退工人数(解除)、企业退工人数(终止)。

4.4人资供求类

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人数、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求人倍率。

5计算方法

5.1指标数值季节效应调整

对15项指标的时间序列数值实施季节效应调整,计算得出调整后时间序列的指标数值。

x12kxj

ij

x'ijk12

xij

i1j1

式中:

——指标x在第i年第j月的值;

xij

——季节效应调整后的值;

x'ijxij

xj——指标第个月在年内的历史数据均值。

xjk

5.2单项指标标准化评分

5.2.1根据季节效应调整后的指标数值,计算15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得出每项指标同比变化最大增

幅、最小增幅,测评出每项指标的循环波动规律。

5.2.2根据每项指标历年每个月同比增速的区间分布情况,界定每项指标同比增速值的5%分位数、25%

分位数、75%分位数和95%分位数为评分界限。定义同比增速小于5%分位数的评分为5;5%分位数~25%

分位数(含5%)的评分为4;25%分位数~75%分位数(含25%)的评分为3;75%分位数~95%分位数(含

75%)的评分为2;大于95%分位数(含95%)的评分为1,最终将每项指标每个月同比增速值标准化转

化成1~5分值。

5.2.3在指标评分过程中,需考虑指标的正向或逆向特征,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正逆说明见附录A,

正向指标越大越好,逆向指标越小越好,因此在定义逆向指标评分时采用相反的机制,即大于95%分位

数评分为5,以此类推。

5.3单项指标赋权

根据每项指标重要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每项指标拟合就业失业预警指数应使用的权重。层次

分析法确定15项指标权重之和为1,为了确保拟合指数的数值区间明显,将各指标权重乘以15倍,使得

权重之和等于指标数量,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权重说明见附录B。

5.4指数拟合

利用每项指标每个月标准化数值和拟合权重,计算出每个月的就业失业预警指数。

2

DB32/T3903-2020

1215

uijyijq1yijq2yijq15

式中: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u在第i年第j月的值;

uij

1——第1个指标在第i年第j月经标准化转换后的值,由此类推15是第15个指标在第i年第j月经

yijy

标准化转换后的值;

——指标1的所赋权重,由此类推是指标15的所赋权重。

q1yq15y

5.5结果显示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以及每项指标可用表式、动态曲线图,展示计算结果和运行趋势。

6指数应用

6.1指数区间设定

6.1.1就业失业预警指数设五个区域:失业风险区、失业预防区、就业稳定区、就业扩张区、就业高

涨区。鉴于15项指标单项指标评分范围为1~5分,则合成的预警指数最大为15*5=75,最小为15*1=15。

6.1.2就业失业预警指数区间界限计算方法如下:

a)失业风险区界限(下限):15*4+1=61;

b)失业预防区界限(下限):15*(3+4)/2=52.5;

c)就业稳定区界限(下限):15*(2+3)/2=37.5;

d)就业扩张区界限(下限):15*2-1=29。

6.1.3就业失业预警指数区间界限划分如下:

a)失业风险区界限为:大于等于61且小于等于75;

b)失业预防区界限为:大于等于52.5且小于61;

c)就业稳定区界限为:大于等于37.5且小于52.5;

d)就业扩张区界限为:大于等于29且小于37.5;

e)就业高涨区界限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29。

6.2指数结果应用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处于“失业风险区”,表示需要强有力管理措施应对当前失业风险;处于“失

业预防区”,表示需要采取相应预防促进措施防止失业风险;处于“就业稳定区”,表示就业形势处于

相对平稳状态,需要做好日常监测和服务工作;处于“就业扩张区”,表示需要帮助企业缓解用工压力;

“就业高涨区”表示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公共就业服务应侧重满足劳动力供给。

3

DB32/T3903-2020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正逆说明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正逆说明见表A.1。

表A.1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正逆说明

指标+表示正指标

序号指标内容

名称-表示逆指标

1企业就业人数+

2灵活就业人数+

3城镇登记失业率-

4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就业失业5新增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6长期失业人数-

7领取失业金人数-

8新增领取失业金人数-

9就业困难人员人数-

10企业录用人数+

用工备案11企业退工人数(解除)-

12企业退工人数(终止)-

13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人数+

14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

人资供求

以1为基准,大于1表明供大于求,

15求人倍率

小于1表明供不应求。

4

DB32/T3903-2020

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权重说明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权重说明见表B.1。

表B.1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权重说明

指标

序号指标内容权重

名称

1企业就业人数2.5

2灵活就业人数1.8

3城镇登记失业率0.25

4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25

就业失业5新增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25

6长期失业人数0.25

7领取失业金人数1.4

8新增领取失业金人数1.4

9就业困难人员人数1.3

10企业录用人数0.9

用工备案11企业退工人数(解除)0.9

12企业退工人数(终止)0.9

13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人数1.2

人资供求14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0.9

15求人倍率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32/T3903-2020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基本原则.........................................................................................................................................................1

3.1客观性和稳定性相结合.........................................................................................................................1

3.2代表性和灵敏性相结合.........................................................................................................................1

3.3科学性和完整性相结合.........................................................................................................................1

4指数内容.........................................................................................................................................................1

4.1指数组成.................................................................................................................................................1

4.2就业失业类.............................................................................................................................................1

4.3用工备案类.............................................................................................................................................2

4.4人资供求类.............................................................................................................................................2

5计算方法.........................................................................................................................................................2

5.1指标数值季节效应调整.........................................................................................................................2

5.2单项指标标准化评分.............................................................................................................................2

5.3单项指标赋权.........................................................................................................................................2

5.4指数拟合.................................................................................................................................................3

5.5结果显示.................................................................................................................................................3

6指数应用.........................................................................................................................................................3

6.1指数区间设定.........................................................................................................................................3

6.2指数结果应用.........................................................................................................................................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正逆说明...........................................................................4

附录B(规范性附录)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权重说明...........................................................................5

I

DB32/T3903-2020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及应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指数内容、计算方法和指数应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设区地市开展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统计计算和应用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employment/unemploymentearlywarningindex

就业失业相关指标拟合生成的,反映当前就业形势和失业风险的综合指数。

3基本原则

3.1客观性和稳定性相结合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应客观反映就业形势运行趋势,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所涉及指标应具有良好的统计

基础和稳定的采集渠道。

3.2代表性和灵敏性相结合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所涉及指标与就业形势明显相关,指数计算方法能够灵敏反映就业失业现象的循

环波动。

3.3科学性和完整性相结合

利用就业指标先行效应,将就业指标和失业指标有效结合生成指数,从就业和失业视角科学完整地

反映可能存在的风险。

4指数内容

4.1指数组成

就业失业预警指数由三类共计15项指标拟合生成。15项指标以月为统计周期,每项指标需采集至少

36个月以上的历史数据。

4.2就业失业类

企业就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新增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长

期失业人数;领取失业金人数、新增领取失业金人数;就业困难人员人数。

1

DB32/T3903-2020

4.3用工备案类

企业录用人数、企业退工人数(解除)、企业退工人数(终止)。

4.4人资供求类

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人数、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数、求人倍率。

5计算方法

5.1指标数值季节效应调整

对15项指标的时间序列数值实施季节效应调整,计算得出调整后时间序列的指标数值。

x12kxj

ij

x'ijk12

xij

i1j1

式中:

——指标x在第i年第j月的值;

xij

——季节效应调整后的值;

x'ijxij

xj——指标第个月在年内的历史数据均值。

xjk

5.2单项指标标准化评分

5.2.1根据季节效应调整后的指标数值,计算15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得出每项指标同比变化最大增

幅、最小增幅,测评出每项指标的循环波动规律。

5.2.2根据每项指标历年每个月同比增速的区间分布情况,界定每项指标同比增速值的5%分位数、25%

分位数、75%分位数和95%分位数为评分界限。定义同比增速小于5%分位数的评分为5;5%分位数~25%

分位数(含5%)的评分为4;25%分位数~75%分位数(含25%)的评分为3;75%分位数~95%分位数(含

75%)的评分为2;大于95%分位数(含95%)的评分为1,最终将每项指标每个月同比增速值标准化转

化成1~5分值。

5.2.3在指标评分过程中,需考虑指标的正向或逆向特征,就业失业预警指数指标正逆说明见附录A,

正向指标越大越好,逆向指标越小越好,因此在定义逆向指标评分时采用相反的机制,即大于95%分位

数评分为5,以此类推。

5.3单项指标赋权

根据每项指标重要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每项指标拟合就业失业预警指数应使用的权重。层次

分析法确定15项指标权重之和为1,为了确保拟合指数的数值区间明显,将各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