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51 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_第1页
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51 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_第2页
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51 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_第3页
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51 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_第4页
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51 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51把握情感内涵——家国情怀,潜心体悟复习任务1.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准确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2.掌握情感题的审答规范。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0全国Ⅰ卷《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整体情感概括①虽然高考重视对诗的思想内容的考查,但对情感的把握仍是它命题的重点。即使不设主观题,也会在选择题中设专项考查。②高考情感题题干用语较为灵活,如“思想感情”(指感情)、“情感态度”“感情基调”“心态”等。有分析与概括两种答题要求。③答题要点不单一,多指向情感的丰富性。④就所考查情感的内涵看,无非三类:一类是关乎己与家的,一类是关乎国与世的,一类是家国交织在一起的。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通过意象间接考查情感2017全国Ⅲ卷《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整体情感分析2016全国乙卷《金陵望汉江》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局部情感分析

知识图要前备知识——古代诗人的人生理想和道路及其情感一、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尤其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于诗作者,要从诗人的身份、遭遇、品性、文化背景、创作意图和动机出发,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二是对中国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作共性梳理,从中把握他们抒发感情的缘由和内涵。1.古代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是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2.古代诗人喜怒哀乐的缘由喜乐自然对自然山水景物的热爱;对春夏秋冬的喜爱人生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悲愤国家山河沦丧;小人当道;报国无门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百姓剥削者压榨人民;人民遭受苦难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未酬等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亲人相思不得相见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相思担忧二、古诗情感分类及答题术语情感分类常见术语被贬[自己]孤独、无奈、苦闷——基本心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生活状态宦海沉浮(仕途数起数落。如辛弃疾、白居易、苏轼)[别人]仕途不顺——生活状态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无人理会)——感叹奸臣当道、小人得志、贤愚不分(皇帝是非不分)[社会]忧国忧民(担心国家和人民)思乡[自己]孤独、无奈、苦闷——情感漂泊羁旅——状态[别人、社会]思乡怀人之情惜春[自己]孤独、无奈、苦闷[社会]对春天的热爱;对春天的挽留之意;惜春(惋惜)之情、伤春(悲伤)之情送别[自己]孤独、无奈、苦闷[友人]惜别、留恋之情;称赞;感谢;友情深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友人未离开:叮嘱(嘱咐友人记得做一些事情);宽慰(安慰,虽然分开,但是不用难过);祝福(多为好友上任);勉励(鼓励)友人走后:思念之情战争战胜(1)战胜,继续作战[自己]勇敢杀敌,必胜的信念[别人]全歼敌人的决心[社会]爱国主义(2)战胜,停止作战[自己]愉悦之情,凯旋[社会]对战争的反思,思归之情战败(1)战败,继续作战(一般是正在打仗的人写的诗)[自己]英勇杀敌,必胜的信念,力挽狂澜的决心[社会]爱国之情(2)战败,停止作战(国破)(将领一般不会说“停止作战”和认输,这样说的大多是文人,诗中多形容“惨状”,即“国破”。少数将领则是诉说战败的无奈)[自己]孤独、无奈、苦闷[别人]对君主无能的痛心,对敌人入侵的痛恨,对百姓离散的同情[社会]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慨,对国家破败的感怀,亡国之痛(可能还会出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国家破败、分裂的感怀等)山水之乐[自己]愉悦之情、归隐之情、闲适淡泊(状态)[社会]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情感)豁达之情困境中依然乐观(困境:被贬、分别、思乡)被贬:先答怀才不遇,再答乐观豁达分别:先答依依惜别,再答乐观豁达思乡:先答孤独、无奈、苦闷、羁旅漂泊,再答乐观豁达[自己]愉悦之情、历经坎坷、乐观豁达功名哲理不贪图功名(一般是由无法得到官职之人所作的诗);人生哲理(结合诗句情境、作者本人与写作对象进行分析);对读者的一种告诫与劝慰(看写给谁,该怎么做)活动一掌握分析概括情感的方法路径(一)词语定情找出“情语”,是最准确、快捷的路径。这些“情语”有哪些呢?(1)直接标明情感的词语。如“喜”“愁”“悲”等字眼。(2)表示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字眼,它们委婉地提示情感。(3)描摹色彩、形态的词,提示了情感内涵。如“黄”“红”等暖色调词,表明心情愉悦;“白”“蓝”等冷色调词,暗示心情伤感。不过,这些词语所标明的乐景有时会反衬哀情。(4)典故词语暗示深刻复杂的情感。(5)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时间词:春(含生机或暮春伤春)、秋(常见悲秋)、西风(秋风,含愁情)、节日(向往团圆)、夜(夜不能寐,心事重重,有所思)。地点词:塞外(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他乡(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之地(仕途坎坷)。圈点出下列诗句中能够提示诗歌情感的关键词,并据此推断出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入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借景察情古诗内容,无非“情”“景”二字,借景抒情是古诗抒发感情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借景察情应当成为学习古诗的基本功。请品读下列写景诗句,说出它们所要表达的情感。(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把握景物中的情感?(1)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这里尤其需要注意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以哀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哀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之景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中捕捉背后的情感。(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所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三)典故挖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积累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①明用典与暗用典。明用典,即在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积累。如“起舞闻鸡酒未醒”,如果有积累,就知道这里是暗用典,它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②正用典与反用典。作者使用典故,有时与典故意一致,叫正用典,如辛弃疾使用“廉颇”的典故;有时与典故意相反,叫反用典,如王维《山居秋暝》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王孙”偏要“留”下来。(3)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四)时空显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注]杜牧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看著白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注正初:冬至日。此诗写于杜牧自请外放湖州任上,诗人时年48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那么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诗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不同的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说明:“咏物传情”参见课时52“活动一”;“‘情’从结构入,抓首尾句”参见课时49“抓情语,明主旨”部分;“知人论世”法参见本课时“前备知识”部分。)活动二掌握情感题的审答规范(202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