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中古时期的世界_第1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中古时期的世界_第2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中古时期的世界_第3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中古时期的世界_第4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中古时期的世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中古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就是由某种文字书写在十二块泥板上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拉丁文字2.右图是现藏于法国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他的宝座很像古巴比伦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力的权标;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这体现了古代巴比伦()A.君权神授思想 B.政教合一理念C.具有了成熟的成文法 D.法律至上的治国原则3.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这户人家()A.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B.被允许与武士集团通婚 C.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吠舍 D.处于印度社会的最底层4.处在大河流域的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A.a—《罗摩衍那》 B.b—甲骨文 C.c—《吉尔伽美什》 D.d—楔形文字5.有学者认为:“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雅典民主制具有其独特性 B.雅典民主制有其内在弊端C.雅典的文化成果繁荣昌盛 D.雅典民主制存在时期短暂6.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该帝国()A.确立了封建专制统治 B.宣扬王权来自基督教 C.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D.建立了封建官僚体系7.“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的事业”是指()A.灭亡波斯并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B.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C.把整个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 D.编定《查士丁尼法典》8.兴起于希腊半岛的马其顿王国,在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期间,他建立了大约70座希腊化城市,大量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责,使希腊语成为西亚、北非和南欧的官方语言。这些措施的直接影响是()A.传播希腊文化 B.建立专制统治 C.激化社会矛盾 D.推广雅典民主9.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标志,下面是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该图补充完全正确的是()A.①拉丁字母②腓尼基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B.①腓尼基字母②阿拉马字母③拉丁字母C.①阿拉马字母②拉丁字母③腓尼基字母 D.①腓尼基字母②拉丁字母③阿拉马字母10.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下列属于西欧封建社会表现的是()①政治上形成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③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④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1.欧洲中世纪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是黑暗的、愚昧的、落后的;这个时代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事物是教会、骑士与封建制度,基督教会笼罩着整个思想界,控制着教育、思想、哲学。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的说法正确的是()A.政治权力分散王权始终强大 B.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商品经济C.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城市是封建主领地,没有自治权12.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西欧()A.封建庄园与农奴制盛行 B.专制王权的软弱C.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城市自治的兴起13.1377年编写的《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是俄国编年史中最古老的抄本,它和《伊帕季耶夫编年史》详尽地记载了12世纪时基辅罗斯的历史。通过这两部文献,可以判断()A.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B.莫斯科公国建立统一国家C.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沙皇 D.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14.美国某学者统计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穆罕默德名列百位人物之一。这本书刚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有关穆罕默德的记述,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A.7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 B.完成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使命C.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D.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15.阿拉伯帝国通过扩张,在8世纪中期建立起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A.苏丹 B.哈里发 C.法老 D.沙皇16.日本古代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为志向,期望开设幕府,并且掌握政权。他们在形式上取得了天皇授权,实则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于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之上。这说明日本的幕府统治属于()A.天皇权力至上 B.资产阶级专政 C.封建军事专政 D.封建割据性质17.10世纪,亚洲某个国家积极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据此可知,这个国家是()A.高丽 B.交趾 C.阿拉伯帝国 D.日本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世界上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表明古代文明()A.相互学习、多元一体 B.创立制度、彼此借鉴 C.依靠大河、农耕为主 D.相对独立、多元发展19.下表是地理自然环境与对应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据此分析,早期人类文明()地理自然环境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需要精确计算泛滥日期,埃及进行天文学研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退水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几何学诞生。埃及实现统一,建立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经常泛滥在与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A.洪水泛滥对其产生起决定作用 B.都是依赖农业经济而产生的C.多元特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D.只有靠近大河流域才能发展20.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等地,在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的、小亚细亚的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这反映了()A.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 B.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21.古罗马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由此可知,罗马帝国的形成()①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征服基础上②使《罗马民法大全》得以编纂③客观上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④借助于强有力的官僚体系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22.13世纪时,法国巴黎羊毛织工在行会章程中写明:“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买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军队夺回了诺曼底等封建领地,使法国王室的领地扩大了三倍之多。这说明()A.王权阻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C.城市一定程度上推动王权的加强 D.王权与城市不存在利益的冲突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1分)23.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秦)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二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编者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世纪罗马帝国与东汉交流出现的变化,简析罗马帝国与汉朝交流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在2世纪空前繁荣的原因及4世纪末分裂的主要因素。(10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上自最高统治者,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摘编自郭应德《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材料三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谈谈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8分)(2)综合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8分)25.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材料二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三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摘编自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9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6分)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中古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Ⅰ1.B《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是古代西亚的文明成就,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故选B项。2.A据材料“他的宝座很像古巴比伦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及“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力的权标”可知,汉谟拉比的权力来源于神,体现出君权神授的思想,故选A项;材料体现汉谟拉比的权力来源于神,未强调政教合一,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只是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权力的来源,不是法律至上的治国原则,排除D项。3.C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中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根据材料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可知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故选C项;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的是首陀罗,排除A项;吠舍不被允许与武士集团通婚,排除B项;处于印度社会的最底层的是“贱民”,排除D项。4.C《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是古代西亚辉煌的文化成就,产生于两河流域,而不是尼罗河流域,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项;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史诗,A项排除;黄河和长江流域诞生了古代中国文明,甲骨文是中国文明的象征,B项排除;楔形文字出现在两河流域,D项排除。5.A根据材料“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可知,材料旨在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独特性,是多重原因下诞生的特殊制度,故选A项。6.C波斯帝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故选C项;古代波斯帝国是奴隶制国家,排除A、D两项;波斯帝国宣扬王权来自神,基督教1世纪才出现,排除B项。7.A根据材料“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人物是亚历山大大帝,他在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故选A项;穆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B项错误;曾经把地中海变为内海的国家是罗马帝国,C项错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定了《查士丁尼法典》,D项错误。8.A根据材料“大量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责,使希腊语成为西亚、北非和南欧的官方语言”可知,有利于希腊文化传播,故选A项;希腊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排除B项;材料“使希腊语成为西亚、北非和南欧的官方语言”不会激化社会矛盾,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实行的不是雅典民主制,排除D项。9.B①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由22个字母组成,被称为腓尼基字母;②腓尼基字母向东传播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了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③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选B项。10.A据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在政治上形成封君封臣制度,故①正确;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故②正确;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③正确;中古后期西欧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故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11.C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故选C项;中古西欧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排除A项;中世纪欧洲的基本经济形态是农业,而不是商业,排除B项;城市是封建领主的领地,但是一些城市通过赎买、谈判和武装暴动等形式赢得一定程度的城市自治权,排除D项。12.D根据材料“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一些西欧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而同时期中国的城市则在封建政府的牢牢控制之下,故选D项;材料中未涉及封建庄园和农奴制,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国家的专制王权呈现加强趋势,排除B项;材料与教会无关,排除C项。13.A材料中的两部文献记载了12世纪时基辅罗斯的历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可能在文献中会有所体现,故选A项;莫斯科公国建立统一国家要到16世纪,排除B项;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沙皇是在1547年,排除C项;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排除D项。14.D根据所学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完成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使命,建立了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A、B、C三项的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通过对外扩张,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此时穆罕默德已逝世,故D项符合题意。15.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通过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哈里发,故选B项;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叫苏丹,埃及最高统治者叫法老,沙俄最高统治者叫沙皇,排除A、C、D三项。16.C据材料可知,日本的幕府统治时期,掌握政权的是军事强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于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之上,因此日本幕府统治是封建军事政权,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排除A项;明治维新后日本才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封建军事专政,不是封建割据性质,排除D项。17.A根据“10世纪”“亚洲某个国家积极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效仿中国唐朝的亚洲国家是高丽,故选A项;当时交趾和日本没有效仿唐朝建立三省六部,排除B、D两项;阿拉伯帝国没有效仿唐朝,排除C项。二、选择题Ⅱ18.D据材料“世界上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可知,早期人类文明受到生产力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相对独立、多元发展的特点,故选D项;人类早期文明相对独立,排除A、B两项;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和商业文明,排除C项。19.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由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埃及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诞生了几何学等,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定期泛滥也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以及相关的数学计算,说明不同文明特征的出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故选C项;洪水泛滥只是影响早期部分文明的重要因素,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化,且材料突出自然环境对早期人类文明的影响,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罗马文明是依靠海洋发展起来的,D项表述片面化,排除。20.B据材料“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可知,波斯帝国对巴比伦、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等地的征服,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共处,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希腊文明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并非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排除A项;战争对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有一定影响,但选项中“深刻影响”夸大了波斯帝国征服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波斯帝国的军事征服对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并非单方面继承和发扬东方文明,排除D项。21.D依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的形成是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的,①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罗马的对外扩张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民法大全》”,而且《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是在拜占庭帝国时期,②错误;④材料体现不出。由此可知,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22.C依据材料“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军队……使法国王室的领地扩大了三倍之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后期,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推动了封建王权的加强,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有利于王权的加强,而非王权阻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王权与城市市民利益不同,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排除D项。三、非选择题23.解析:第(1)问变化,根据材料“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可知,由间接交流到直接交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贸易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人的负担、边境压力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变化:由间接交流到直接交流。(2分)影响: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4分)(2)原因: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贸易的发展。(6分)因素:官僚体系和职业军人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增大。(4分)24.解析: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等信息可知,应从兼容并包,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的角度来归纳。原因,从材料一中“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可得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结合阿拉伯帝国的空间位置可得出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从材料二中的“上自最高统治者,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等可得出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和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第(2)问,根据材料三可知“经济”作用应从贸易中转站的角度来归纳;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可知“文化”作用应从文化交流的使者或桥梁的角度来归纳,综合起来则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答案:(1)特点:将东西方文化进行兼容并包,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宗教传统,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4分)原因:地处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