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地球的公转_第1页
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地球的公转_第2页
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地球的公转_第3页
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地球的公转_第4页
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3地球的公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3地球的公转1.极昼和极夜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根据它们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回答问题。(1)每年6月份会出现持续24小时白昼现象的是(

)A.

赤道附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

C.

南极周围

D.

北极周围(2)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赤道

B.

23.5°N

C.

23.5°S

D.

66.5°N2.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回答小题。(1)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绕转中心为太阳

B.

方向为自东向西

C.

周期为一年

D.

地轴空间指向不变(2)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地球处于图中(

)A.

a位置

B.

b位置

C.

c位置

D.

d位置(3)某校于11月上旬举行期中考试,这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

)A.

a,b之间

B.

b,c之间

C.

c,d之间

D.

d,a之间(4)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昼夜现象

B.

昼夜交替现象

C.

地方时的差异

D.

季节变化(5)太阳直射点在图中哪一位置时,惠东的白昼最长(

)A.

a位置

B.

b位置

C.

c位置

D.

d位置3.小明于2016年6月21日(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小题。(1)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

逐渐变短

B.

逐渐变长

C.

先变短再变长

D.

先变长再变短(2)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南回归线4.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地球位于③位置时的日期可能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2)图中①、②、③、④四天中,成都昼最长的是(

)A.

B.

C.

D.

④5.下列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

极光现象

B.

时间的差异

C.

四季的变化

D.

昼夜更替6.“日长长到夏至,曰短短到冬至。”那么冬至日这一天,下列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

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

C.

南半球是夏季

D.

南半球黑夜最长7.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处在A位置时,全球昼长夜短

B.

地球处在B位置时,南北半球季节相同C.

地球由B向C公转期间,赣州的白昼逐渐缩短

D.

地区由C向D公转期间,上海的天气逐渐转凉8.读图“太阳光线照射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日期可能为(

)A.

9月23日

B.

12月22日

C.

3月21日

D.

6月22日(2)此日,北京(

)A.

昼夜等长

B.

昼短夜长

C.

昼长夜短

D.

出现极昼(3)此时北京太阳已经升起,但我国新疆。却仍然笼罩在黑夜之中,这种时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是球体

B.

地球不透明

C.

地球公转

D.

地球自转(4)图中甲位于(

)A.

欧洲

B.

大洋洲

C.

亚洲

D.

非洲9.联系生活常识,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地球运行到图中乙位置时,北半球节气是(

)A.

冬至

B.

春分

C.

夏至

D.

秋分(2)地球运行到图中丙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南回归线附近

B.

北回归线附近

C.

赤道附近

D.

南极圈附近(3)2017年10月18日到24日十九大期间,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之间(

)A.

乙一丙

B.

丙一丁

C.

甲一乙

D.

丁一甲(4)十九大期间,紫金昼夜长短状况是(

)A.

始终夜长于昼

B.

始终昼长于夜

C.

先昼长于夜,后夜大于昼

D.

始终昼夜等分10.下列地理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

月有阴晴圆缺

B.

太阳每日东升西落C.

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

D.

泰安中考期间白天达一年中最长11.某地东侧东半球,西侧西半球,南侧北温带,北侧北寒带.该地位置(

)A.

20°W,66.5°N

B.

160°E,66.5°N

C.

160°E,23.5°N

D.

20°W,23.5°N12.下列地区中热带面积最广的是(

)A.

非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

欧洲13.图为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获取的地球影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通过图,我们可以直观的认识到(

)A.

地球绕太阳公转

B.

地球是一个球体

C.

地球绕地轴自转

D.

地球是天圆地方(2)能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①地球表面积

②陆地平均海拔

⑨地表海洋深度

④地球平均半径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14.以下地理现象是由地球公转导致的是(

)A.

风、雨、阴、晴现象

B.

四季的更替

C.

太阳的东升西落

D.

昼夜更替现象15.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A.

一年

B.

一天

C.

一个月

D.

一光年16.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鳌顺利举行,开幕式于北京时间10日9:30正式开始。读图,完成小题。(1)家住墨西哥城(西6区)的华侨观看开幕式直播的时间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是(

)A.

4月9日19:30;A-B段

B.

4月10日19:30;B-C段C.

4月10日23:30;A-B段

D.

4月11日20:30;B-C段(2)论坛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德州昼短夜长②德州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④南极地区极夜范围逐渐缩小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7.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回答小题。(1)2017年3月3日至1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会议期间地球运行在AB之间

B.

资阳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C.

资阳昼夜变化是昼变长、夜变短

D.

沱江河正处于丰水期(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②此时正是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③资阳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④此时资阳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8.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小题。(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

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C.

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

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A.

昼夜等长

B.

昼短夜长

C.

昼长夜短

D.

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19.读“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如左图所示时,地球运行至右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2)当地球运行至右图中的①处时,北半球的季节为(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3)今天(5月26日),南通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长夜短

B.

昼夜平分

C.

极昼

D.

昼短夜长20.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发射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A.

B.

C.

D.

④21.关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印度是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B.

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C.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D.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无阳光直射22.读下图“光照图”,图中O为北极点,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若经线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且图幅范围在东半球,此时正午太阳直射在(

)A.

(120°E,23.5°N)

B.

(170°W,0°)

C.

(100°E,0°)

D.

(80°W,0°)(2)此时下列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华北平原旱情严重②正是考察南极的最佳季节③松花江水明显上涨④塔里木河进入汛期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23.央视全力推进的2018年《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选取黑龙江黑河、山西大同、云南昆明、湖南张家界和浙江杭州作为演出会场(见下图),这档节目于2月14日在央视综艺频道首播。读左图和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2018年《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首播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B.

地球公转运行在左图中丁甲之间C.

大同的白昼比张家界的长

D.

黑河冰天雪地,昆明春暖花开(2)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春节重要的文化符号。据了解,近年在广州乘火车返乡过春节的总人数中,河南、湖北、湖南的人数居多。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春运期间压力较大的铁路干线是(

)A.

京广线

B.

焦柳线

C.

浙赣线

D.

京九线24.读极地地区图(如图,阴影表示海洋),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各地中,与A岛屿距离最近的是(

)A.

80°N,15°E

B.

15°N,80°W

C.

80°S,15°W

D.

70°N,80°E(2)当A岛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的时刻,下列对淄博市中学生一般生活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宵节看花灯

B.

处在常穿棉衣的季节

C.

清明节郊游

D.

再过几天就放暑假了2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________,B________.(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北极圈内有________现象.(3)一年中,四川省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在________月________日.(4)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5)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_,而且它的空间指向________.(6)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_变化.26.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1)在N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2)A,B两点中________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________点先进入黑夜。昼夜交替的周期为________。(3)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A,B两点所在纬线名称为________。(4)北极圈内出现了_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是北寒带和________带的分界线。27.读“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和“某地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________的多少来划分的,其中B,C温度带的分界线名称是________。(2)右图所示景观主要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填字母)(3)如左图所示太阳光照情况,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4)若左图为3月21日的光照情况,则三个月以后大致为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5)根据海陆分布判断图示半球为________(东半球或西半球)。28.下图为某同学演两示地球运动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则该同学需要将其放置在桌面上________位置(填数字代码);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纬线上。(2)若B图中的M点位于晨昏线上,则该地正在________(日出/日落)。(3)C图中N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其特征是________。29.图1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A地的纬度是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2)从东、西半球看,B地位于________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C地位于________纬度地区。(3)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方向。一天中,A,B两地更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_地。(4)当太阳直射C地时,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________处.此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三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30.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经纬度:①点________;③点________。(2)图中①点在②点的________方向,④点在③点的________方向。(3)图中③点位于________纬度(低、中、高)。(4)地点④位于(

)A.

热带

B.

北温带

C.

热带

D.

南温带31.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一)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二),完成下列各题。(1)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该点一年中有__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2)B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3)B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________附近。(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泰安市的白昼将变________(填“长”或“短”)。32.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1)读出A点的位置________,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________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A点位于________半球。(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当中,属于寒带的是________,属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3)图中④在③的________方向,④在②的________方向。(4)图中④的位置是________(填经纬度)。(5)如图所示,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其前进的方向是________。33.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滨州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米以上。(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________(地形部位)。(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________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________(填数字),原因是________。(5)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说明理由。(6)旅行途中同学们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图。下列①②③图中最能反映地球运动到左图B位置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1)D(2)B【解析】【分析】(1)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综合分析,只有D符合题意。(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即23.5°N。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是春分和秋分,直射23.5°S时是冬至日,66.5°N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故B正确。故答案为:(1)D;(2)B。【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答案】(1)B(2)D(3)B(4)D(5)A【解析】【分析】(1)A.地球公转绕转中心为太阳,A不符合题意;B.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东,B符合题意;C.公转周期为一年,C不符合题意;D.地球公转时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D不符合题意;(2)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太阳直射赤道。读图可知,此时地球处于图中的d位置。故D正确。(3)根据题意,某校于11月上旬举行期中考试,此时位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这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b,c之间。故B正确。(4)季节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的差异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应该不透明的球体产生的。故D正确。(5)惠东位于北半球,夏至日白昼最长。即太阳直射点在图中a位置时。故A正确。故答案为:(1)B;(2)D;(3)B;(4)D;(5)A.【点评】(1)(4)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3)(5)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答案】(1)A(2)B【解析】【分析】(1)太阳高度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影子的变化是逐渐变短,故A符合题意。(2)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说明太阳直射该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2)B。【点评】(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4.【答案】(1)D(2)A【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③位置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其日期是12月22日。(2)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时间是夏至日,从图中可知,①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A。【点评】(1)该小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是常考的重要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记忆并运用。(2)该小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一定难度,也是重要考点,需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分析作答。5.【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的差异.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形成。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地球公转问题,公转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四季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教师需要多给学生演示。6.【答案】D【解析】【分析】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

7.【答案】C【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地球处在A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A不符合题意;B.南北半球季节始终相反,B不符合题意;C.地球由B向C公转期间,处在由秋分向冬至之间,赣州位于北半球,白昼逐渐缩短,C符合题意;D.地球由C向D公转期间,处在冬至向春分,之间上海的天气逐渐转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8.【答案】(1)D(2)C(3)D(4)B【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北回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6月22日前后,故D符合题意。(2)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京位于北半球,故北京此时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C符合题意。(3)当北京太阳升起时,我国的新疆仍处于黑夜当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故D符合题意。(4)从图中可看出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D;(2)C;(3)D;(4)B。【点评】(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做公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3)地球围绕地轴所做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4)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9.【答案】(1)B(2)A(3)A(4)A【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地球运行到图中乙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故B符合题意。(2)当太阳运行到图中丙位置时,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故A符合题意。(3)2017年10月18日到24日之间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乙——丙之间,故A符合题意。(4)十九大期间正值我国的十月份,此时昼夜长短的情况是夜长于昼,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A;(3)A;(4)A。【点评】(1)地球围绕地轴所做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时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赤道。(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别,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10.【答案】D【解析】【分析】A.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转动,月球绕地球转动,两者的转速不一样,出现偏角,使地球掩住了月球的一部分,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B不符合题意;C.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故C不符合题意;D.泰安中考期间白天达一年中最长,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1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某地东侧东半球,西侧西半球,经度应该是20°W;南侧北温带,北侧北寒带,纬度应该是66.5°N。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因此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1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世界海陆分布图可知,四选项中,热带面积最广的是非洲;亚洲、北美洲、欧洲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

13.【答案】(1)B(2)D【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看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故B符合题意。(2)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最大周长和平均半径能够描述地球的大小,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D。【点评】(1)地区的形状是球体,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地球卫星图片确证了地球是球体。(2)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14.【答案】B【解析】【分析】四季的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导致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更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导致的;风、雨、阴、晴现象属于天气,与地球的运动无关。故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5.【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年,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16.【答案】(1)A(2)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墨西哥城(西6区),与北京所在的东8区相差14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4个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当北京(东八区)为2018年10日9:30时,墨西哥城(西6区)为2018年4月9日19:30;从图中得知,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因此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时(4月8日北京时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A-B段。故A正确。(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4月份位于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德州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树影越来越短,南极地区极夜范围越来越大。故B正确。故答案为:(1)A;(2)B。【点评】(1)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7.【答案】(1)C(2)C【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3月3日至15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即BC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四川省的资阳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沱江河处于枯水期。综上所述,C正确。(2)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正是北极考察的绝佳时机,四川省资阳在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资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资阳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故C正确。故答案为:(1)C;(2)C。【点评】(1)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及四川省资阳市的昼夜长短及气候特点,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18.【答案】(1)D(2)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太阳高度角)越小,气温越低;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2)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都是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故A正确。故答案为:(1)D;(2)A。【点评】本题考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及影子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19.【答案】(1)C(2)B(3)A【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在接受太阳照射下,会出现昼夜差别,同时随着地球的自转,会出现昼夜更替,而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各地出现的气温不一样,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当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如左图所示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地球运行至右图中的③处,故选C。(2)当地球运行至右图中的①处时,是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的季节为夏季,故选B。(3)今天(5月26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南通地区位于北温带,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选A。故答案为:(1)C;(2)B;(3)A;【点评】(1)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地球公转的位置,有一定难度,学生一定要理解记忆,不能死记硬背。(2)考查二分二至和四季的关系,比较简单,四个节气对应四个季节,学生比较好记。(3)考查昼夜长短情况,学生只要记住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就长夜就短。20.【答案】B【解析】【分析】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5月21日最接近四节气中的夏至日,即图中的②处附近。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地球公转的位置,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二分二至考查最多,学生要注意。21.【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以上地区的说法,印度是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亚洲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但亚洲和北美洲有阳光直射现象。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各大洲的自然特征,涉及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也比较多,学生一定要加强记忆。22.【答案】(1)D(2)B【解析】【分析】地球上的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而设置的,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1)若经线OA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且图幅范围在东半球,此时昏线(18时)是10°E,所以正午太阳直射在(80°W,0°)线,故选D。(2)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说明这是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是北半球和春分或秋分日,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华北平原春旱严重,还有松花江在春季时冰雪融化快,河水上涨,故选B。故答案为:(1)D;(2)B;【点评】(1)考查半球分界,经纬度计算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综合性非常强,难度很大,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掌握。(2)考查不同季节我国的自然变化,要在第一题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第二题,联系密切,难度也比较大。23.【答案】(1)C(2)A【解析】【分析】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东西跨经度广,降水差异大,各地区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1)A.2018年《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首播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B.此时地球公转运行在左图中丁甲之间,是在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C.此时大同的白昼比张家界的短,因为此季节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故该项说法符合题意;D.此时黑河冰天雪地,昆明春暖花开,故该项说法不符合题意。(2)由题目可知,从广州返程的农民工以湖南省、湖北省和河南省居多,所在运输压力大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该铁路线连接了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和河南省,故选A。故答案为:(1)C;(2)A。【点评】(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有较大难度,需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综合分析解答。(2)该小题考查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分布及经过的省份,难度不大,是常考的基础考点,要求学生结合地图牢记。24.【答案】(1)A(2)D【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岛的经纬度为(80°N,15°E),ABCD四个选项中,与A岛屿距离最近的是A项80°N,15°E表示的地区。(2)读图可知,该地是北极地区,当A岛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的时刻,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淄博市正好是夏季,再过几天就放暑假了。故答案为:(1)A;(2)D。【点评】(1)该小题考查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及距离判读,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利用所给图示提取解题信息的能力,需经过分析作答。(2)该小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过程中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二、综合题25.【答案】(1)夏至;冬至(2)北回归线;极昼(3)12;22(4)略(5)倾斜着;北极星(6)四季【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夏至、冬至。(2)读图可知,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3)四川省位于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在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4)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图中是按逆时针方向。(5)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着,而且它的空间指向北极星附近。(6)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点评】(1)(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4)(5)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6)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26.【答案】(1)(2)B;D;24小时(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如图所示。(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读图可知,A,B两点中,B点位于东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D点位于东方先进入黑夜。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3)读图可知,AB两点都位于同一条纬线——赤道上,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4)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北极圈是北寒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以北是北寒带,以南是北温带。故答案为:(1)(2)B;D;24小时;(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点评】(1)(2)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3)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

27.【答案】(1)太阳光热;北回归线(或北纬23.5°)(2)A(3)昼夜相等(或昼夜平分)(4)夏至(5)东【解析】【分析】(1)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其中B.C温度带的分界线名称是北回归线。(2)右图所示景观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北寒带,是图中A表示的温度带。(3)如左图所示太阳光照情况,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4)若左图为3月21日的光照情况,则三个月以后大致为北半球的夏至日。(5)根据海陆分布判断可以看出,该图是以印度洋为中心,所以图示半球为东半球。故答案为:(1)太阳光热;北回归线(或北纬23.5°);(2)A;(3)昼夜相等(或昼夜平分);(4)夏至;(5)东;【点评】(1)考查五带划分的依据及界限,属于课本知识点再现,比较简单。(2)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图片信息来获取答案,图中信息明显,比较简单。(3)考查太阳直射图,这一块是比较难的地方,老师需要多次讲解,学生需要多多练习。(4)考查地球公转和二分二至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较难。(5)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通过图片展示可以比较容易区分东西半球,难点在于从经度来区分东西半球,学生要注意练习。28.【答案】(1)②;北回归线(2)日落(3)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解析】【分析】(1)若A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则该同学需要将其放置在桌面②,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2)若B图中的M点位于晨昏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可知,该地正在日落位置。(3)C图中N地位于赤道上,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故答案为:(1)②;北回归线;(2)日落;(3)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点评】(1)考查二分二至的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比较难,学生不容易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多用地球仪演示。(2)考查地球自转方向和晨昏线,还是要注重学的理解。(3)考查全球气候分布规律,较难,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好纬度与气候的关系。29.【答案】(1)60°N;20°E(2)东;低(3)正西;B(4)④;冬至;昼短夜长【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A地所在的纬线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因此纬度是60°S;所在的经线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因此经度是20°E。(2)读图分析可知,B地的经度是60°E,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C位于南回归线上,纬度是23.5°S,属于低纬度。(3)读图分析可知,AB位于同一条纬线上,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一天中A,B两地更早迎来日出的是B地。(4)当太阳直射C地,即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④处,三明位于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故答案为:(1)60°S;20°E;(2)东;低;(3)正西;B;(4)④;冬至昼短夜长。【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3)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4)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0.【答案】(1)60°E,23.5°S;180°,23.5°N(2)正北;东南(3)低(4)A【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①点的经纬度是(60°E,23.5°S);③点的经纬度是(180°,23.5°N)。(2)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点在②点的正北方向,④点在③点的东南方向。(3)读图可知,图中③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属于低纬度。(4)读图可知,地点④位于赤道上,属于热带。故A正确。故答案为:(1)60°E,23.5°S;180°,23.5°N;(2)正北;东南;(3)低;(4)A。【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4)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31.【答案】(1)90°E,23.5°N;一(2)东南(3)热带(4)②(5)长【解析】【分析】(1)纬度越向北度数越大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