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毁修复工程民丰沟治理工程等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_第1页
水毁修复工程民丰沟治理工程等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_第2页
水毁修复工程民丰沟治理工程等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_第3页
水毁修复工程民丰沟治理工程等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_第4页
水毁修复工程民丰沟治理工程等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本工程采用化粪池进行处理,在各施工区布置1座化粪池处理生活废水,化粪池清掏期90d,污水停留时间12h。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6)表中的一级标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回用于施工营地及其周边植被的浇灌,基本可以实现生活污水的零排放,处理后的污泥由专门人员定期清理,用于农田施肥。2、施工期大气保护措施本工程环境空气污染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工程开挖过程中的施工扬尘、施工机械、爆破扬尘、道路扬尘以及车辆等燃油机械产生的废气等。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3月1日)、《河南省水利工程施工场地扬尘污染分类防治措施(试行)》(豫水建〔2017〕16号)等省、市相关文件的要求,做好大气环境保护工作。(1)施工粉尘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进度、范围和顺序施工的同时,必须遵循“六个到位”、“六个百分之百”的基本原则。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的要求,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控制扬尘污染责任标志牌,表明扬尘污染控制措施、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监管主管部门等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施工场地采取“围、盖、洒、洗”等措施,严禁敞开式作业;在施工营地设置围挡,并配备喷淋系统,缩小扬尘影响范围及距离;施工现场土方开挖后应尽快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裸露场地,应采取洒水、覆盖等防尘措施;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的土石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采取覆盖措施,并定时洒水维持湿润;土料堆积过程中,堆积边坡角度不宜过大,弃土及时夯实。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实行集中、分类堆放。尽量减少物料搬运环节,搬运时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沙、渣土、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必须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不得露天堆放;施工工地围挡外禁止堆放施工材料、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施工现场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每个工区配备1台洒水设备。洒水频次以施工现场无明显扬尘为准,冬春季晴天一般洒水次数在4次~6次,夏季一般洒水8次~10次。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临时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采取硬化处理措施。建筑物垃圾应当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采取密闭式防尘网遮盖。施工车辆途经临时生活区以及村庄,应限制车速,防止车速过快产生扬尘。(2)燃油废气工程产生燃油废气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及燃油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运输车辆及燃油施工机械需定期检修与保养,及时清洗、维修,确保燃油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管理,执行定期检查维护制度(I/M制度);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排放应执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GB20891-2007)和《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若其尾气不能达标排放,必须配置消烟除尘设备;选用环保型施工机械设备,同时施工机械使用优质燃料;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3、声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在选用机械时应尽量采用低噪声、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适合本项目使用的中小型设备。施工所用的挖掘机、运载车等车辆噪声不应超过《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495-2016)所规定的限值,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如施工作业噪声源强很大时,可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为减少施工期间材料运输、敲击等施工活动声源,施工方应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等措施加以缓解。4、固废保护措施本工程固体废物包括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生产废料等,工程应采取以下措施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各工区安排专人负责生产废料的收集,废铁、废钢筋、废木碎块等应堆放在指定的位置,严禁乱堆乱放;废料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在固体废物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密闭或遮盖措施,避免砂石、土料等沿途洒落。工程建筑垃圾处理依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134-2019)等,应优先考虑减量化、资源化,建筑垃圾中的废钢筋可进行回收再利用;碎石块、废石料、水泥块及混凝土残渣等可用于工程土方填筑,应指定专人负责回收利用;对于不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水泥块、各类建筑残渣,严禁随意堆放,施工现场和施工便道上撒落的泥浆应及时清除,避免其板结凝固,影响路面平整。本工程在各营地分别设置2个垃圾桶和1个垃圾箱。垃圾桶、垃圾箱需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传染媒介滋生;设专人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集中将施工生活垃圾就近运往各工程区附近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5、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时要对工程占地进行严格管理,不准擅自扩大施工场地,避免增加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对施工弃土及早处理,尽快实施土地的复垦,使土地尽快恢复生产力,避免由于人为耽误加剧水土流失。施工场地应尽量布设在距路线较近的地方,营地尽量租用民房,减小对环境的扰动,尽量避免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设置施工营地和场地,严格执行复垦整治措施。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禁止随意弃置生活和生产废物。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清理料场、施工便道和营地内的油污垃圾,平整地面,尽量恢复原有地貌和植被,使工程建设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项目区生态管理制度建设,在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条例、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制订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态保护守则,主要内容为:遵守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各项法规和条例,不从事对区域生态环境不利的活动,爱护树林和草地,保护动物。6、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工程建设中建筑物工程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防治措施设计。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同时做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本水土持设计是在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采取重点治理与面上防治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措施与美化绿化相结合,统筹布局各类水土保持措施,以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防治措施具体配置中,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发挥其速效性和控制性,在重点地段布设工程措施的同时,加强“线”和“面”上的林草建设,保护新生地表,美容新塑地貌,改善和恢复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充分发挥植物措施的后效性和生态效应,实现水土流失的根本治理,进而使工程与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7、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布置的沉淀池、隔油池以及排水沟等,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清洗,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进行填埋处理后进行迹地恢复。8、人群健康保护措施(1)卫生清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占地区、完建后生活营地临建区采取卫生清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主要是场地消毒。时间:施工进场前和退场前。范围及对象:对工程占地区以及施工结束后拆除的临时办公地、生活营地、厕所、垃圾堆放场地等。方法:选用石炭酸药物,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机动喷雾器对施工临时用地范围及其重点污染源旧址进行消毒,同时注意对废物进行清理。(2)公共卫生设施合理布置施工区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环境卫生质量,降低病媒动物密度,预防疾病流行。在施工营地配备垃圾桶,安排清洁工,按卫生要求及时清扫,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对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毒、及时清运并统一处理。(3)卫生防疫计划进场初期全部人员进行卫生检疫,了解施工人员的来源及来源地的地方病和新冠肺炎确诊情况,针对不同来源的施工人员拟定不同的检疫项目进行检查。若发现某种传染病有流行趋势,可扩大检查人数,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在施工区危害较大且易流行的疾病,可采用预防性服药,免疫接种等方法进行防治,以提高施工人员对该疾病的抵抗力,预防疾病蔓延。每天早、晚对全部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指定专人每天汇总员工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安排专人对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活设施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消毒。施工期卫生宣传应重点加强新冠、伤寒、流感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提高施工人群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保护意识。为保证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水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等机制,并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对饮用水定期监测,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加强对施工区食堂的卫生监督与管理,施工区食堂从业人员需持健康证上岗,以保证饮食卫生。定期灭鼠、灭蚊蝇,每季度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工作。工地发生法定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时,工地负责人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及落实消毒、隔离、应急接种疫苗等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流行。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河道水毁修复工程既是一项防洪除涝工程,也是环境保护工程。运营期无任何生产设备,无任何污染物产生及排放。其他无环保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202046万元,来源为政府专项债券。环境保护工程投资2080.54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投资3930.5万元。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内容要素施工期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陆生生态严控临占土地数量,严控施工区域。不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水生生态禁止施工期施工废水直接进入河道;禁止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投入地表水水中。不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地表水环境施工废水经沉淀后用于洒水,洗井废水经沉淀回用于农田灌溉;生活污水洒水抑尘及农灌肥田。不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地下水及土壤环境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方运送至政府主管部门指定弃土场,禁止任意堆放。不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声环境加强管理、机械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振动无无//大气环境施工工地采取“八个百分之百”扬尘控制措施;加强燃油机械车辆的管理;施工区车辆实行限速,在干旱和多风季节加大洒水频次;禁止无环保标志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入场作业。《河南省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标准》DBJ41/T174-20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固体废物采用就地回填措施减少弃方产生;多余弃土弃方运至政府部门指定弃土场处置;运输车辆篷布遮盖,防止物料洒落;生活垃圾由专人定时打扫清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电磁环境无无//环境风险施工时段避开洪水期;加强对弃渣的管理,弃渣分层压实、分层填埋,严禁随意弃渣,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经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