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纪年法、十二生肖、时辰-2024年中考语文常见考点梳理之传统文化专题(素材)_第1页
考点纪年法、十二生肖、时辰-2024年中考语文常见考点梳理之传统文化专题(素材)_第2页
考点纪年法、十二生肖、时辰-2024年中考语文常见考点梳理之传统文化专题(素材)_第3页
考点纪年法、十二生肖、时辰-2024年中考语文常见考点梳理之传统文化专题(素材)_第4页
考点纪年法、十二生肖、时辰-2024年中考语文常见考点梳理之传统文化专题(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纪年法、十二生肖、时辰-2024年中考语文常见考点梳理之传统文化专题(素材)考点纪年法、十二生肖、时辰-2024年中考语文常见考点梳理之传统文化专题

传统文化(四)

文物回归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

一、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也指年次纪年法,该纪年法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多用于春秋战国时期。

例:(1)“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中的“三十三年”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二、年号纪年法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汉武帝在位54年,共用了11个年号,但前面的五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都是后来才追加的,他本人亲自定的第一个年号是“元封"。公元前111年,即他即位30年的夏天封禅泰山后,下诏将第二年定为“元封元年”。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年号纪年不仅是我国的一种纪年法,而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等国。

例:《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湖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十二月"。

三、干支纪年法

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

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己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

例:(1)《五人墓碑记》中的“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其中,丁卯"指公元1627年。

(2)《水调歌头》中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3)近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345678910

十二地支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3456789101112

已知公元数推算干支年号,只需要分两步:

第一,把公元年数减去3,你会得一个新的数字。这个新数字的个位数字(当个位数字为“0”时,当“10")在十位天干中所对应的天干字就是所求的。

第二,把每一次你得到的一个新数字除以12,这样你又会得到一个余数字(当刚好除尽时,余数字取12)。这个余数字在十二地支中所对应的一位地支,即为所求的。

例如:请你确定1980年的干支年号。

先找天干:1980-3=1977。1977的个位数字7在十位天干中对应的天干字为“庚”。

再找地支:1977÷12=164……9,显然余数为9,查9在十二地支中对应的地支字为“申"。

所以,1980年为庚申年。

四、生肖纪年法

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

五、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例:(1)《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2)《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我国现代纪年法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

公元,是纪年法称谓,为纪年体系。该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相当于东汉时期汉平帝刘衍继位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之前的称公元前。所谓的2021年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的两千零二十一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0是自然数,但并不存在公元前0年或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是公元1年,为公元元年。虽然公元前的纪年是倒着数,后面的数目小于前面的数目,例如西汉成立的公元前202年,晚于秦朝成立的公元前221年,但具体到每一年的月份,还是正着数,1月在前,12月在后,日期也如此。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十二生肖的排序:

古代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十二生肖各自对应着一天12个时辰,也就是24小时。

生肖时辰描述

鼠子时(23:00-1:00)老鼠在这个时间段最为活跃,经常偷东西找食物吃,所以称它为“子鼠"。

牛丑时(1:00-3:00)牛在这个时候开始反刍,也就是将白天吃进胃里的食物返回到嘴里咀嚼进行消化,所以叫它“丑牛”。

虎寅时(3:00-5:00)这个时候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如果在山上碰到人,多半会吃掉,古人常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为“寅虎"。

兔卯时(5:00-7:00)这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去寻找食物,所以叫“卯兔”。

龙辰时(7:00-9:00)这个时候很容易起雾,传说龙喜欢腾云驾雾,在这个时候开始施云布雨,所以古代遇到干旱季节,要求雨都会选择在辰时,所以叫“辰龙"。

蛇巳时(9:00-11:00)上午九点以后最适合蛇类行动,这时候大雾散去,太阳当空,因为蛇没有腿,需要肚子贴在地上爬行,所以对地表的气温特别敏感,而这个时候地面温度不冷不热,最适合它行动,所以叫它“巳蛇”。

马午时(11:00-13:00)马在这个时候是需要补充食物的,不然就跑不动了。

羊未时(13:00-15:00)这个时候放羊的人就会赶羊出栏,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候,所以叫“未羊"。

猴申时(15:00-17:00)太阳即将落山,猴子喜欢在此时啼叫,最为调皮,上蹿下跳采野果,去过峨眉山的人最清楚,这个时候游客纷纷下山,可能就会有几只猴子跳到你的身上来,所以叫“申猴”。

鸡酉时(17:00-19:00)这时太阳落山,鸡就会打鸣,提醒农人收工回家,故称“酉鸡"。

狗戌时(19:00-21:00)这时人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准备休息,狗就要开始上班了,帮主人看家,在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称“戌狗”。

猪亥时(21:00-23:00)夜深人静,猪白天睡懒觉,这个时候最起劲,养过猪的人都知道,能听到猪拱槽的声音,所以称为“亥猪"。

十二时辰

一、十二时辰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天地变化,作息时间,皆在其中。

夜半——子时(23:00-1:00)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鸡鸣——丑时(1:00-3:00)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平旦——寅时(3:00-5:00)

老尚贪书课,黎明即下床。——陆游《晨起》

日出——卯时(5:00-7:00)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李白《日出东南隅行》

食时——辰时(7:00-9:00)

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雾露且雰霏。——王质《东流道中》

隅中——巳时(9:00-11:00)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

日中——午时(11:00-13:00)

日中为噬嗑,交易是寻常。——邵雍《日中吟》

日昳——未时(13:00-15:00)

春檐雪乾初日长,帘花深压梅影香。——姚勉《听筝》

晡时——申时(15:00-17:00)

整履步青芜,荒庭院日欲晡。——杜甫《徐步》

日入——酉时(17:00-19:00)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李白《李白》

黄昏——戌时(19:00-21:00)

夕阳虽好近黄昏,香在衣裳妆在臂。——苏轼《浣溪沙》

人定——亥时(21:00-23:00)

百牢关外夜行客,三殿角头宵直人。——白居易《夜深行》

二、五更

一更天——戌时(19:00-21:00)

二更天——亥时(21:00-23:00)

三更天——子时(23:00-1:00)

四更天——丑时(1:00-3:00)

五更天——寅时(3:00-5:00)

习题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

B.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C.“高朋满座”、“鼎力相助"、“不吝赐教”、“蓬荜生辉"、“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D.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喜上眉稍”;用鹤来借指“贺”,鹿来借指“禄”,蝠来借指“福”,葫芦借指“福禄”等。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二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B、古代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其中寅为羊,末为兔。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D、兄弟长幼排序的次序为: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直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5、小明整理到以下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资料,其中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立秋、处暑、寒露和霜降这四个节气都是在秋季。

B.2017年是农历丁酉鸡年,2016年是农历丙申猴年。

C.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民间有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吃汤圆等习俗。

D.家是古代常用谦词,一般用于称呼他人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家母”“家兄"。

6、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琶琶行》“元和十年”,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四月”D.《五人墓碑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7、朱熹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昼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洒聊从容。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鸥鸡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这首诗的特点是()

A.每句表一种生活情趣B.每句指一时辰

C.每句写一个农家事物D.每句隐含一生肖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9、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钓,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用“钓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作出决定。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天启壬戌"为年号干支兼用法。

C.《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风”,《蒹葭》选自“雅”。

D.《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11、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之分,从体裁看,《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属于“修造记”;从题材看,两文都属于“贬谪文"

B.“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以褒贬善恶的称号。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这都是人们对其生平功绩的肯定。

C.“干支纪年法"和“帝王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两种纪年法,《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和《湖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十二月”都采用了“帝王年号纪年法"。

D.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半夜为三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3:00至次日的1:00,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其中“更定"就是指这个时候。张岱对赏雪时间的选择,体现了他作为文人雅士特立独行的一面。

1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点。

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叫小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1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

B.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唐诗、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