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7 《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溜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下《溜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溜索》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说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讲述了一群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的故事。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但就是这样一篇“说得少,说得淡,说得轻"的小说,一经作家阿城的讲述,便有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这主要得益于阿城高超的叙事艺术,而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表现为: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笔记小说白描勾勒的笔法和对比映衬的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精妙传神的语言。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小说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能力,在分析情节、人物、环境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语言、写法、笔记小说的艺术特征。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旁批和阅读提示自学交流,提升学生自读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跳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语言特色。

3.细读课文,揣摩环境描写,领略英雄本色。

教学重点

1.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

2.品味语言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聚焦旁批,分析物象的妙处。

2.品味语言,感受人物野性之美。

教法学法

讨论法、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溜索”吗?溜索是一种原始渡河工具,用铁链或粗绳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展示溜索图片)。在云南怒江之上,就有这样的交通工具,两岸的居民主要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手段。

(展示怒江图片)这是怒江,两岸高山险峻,谷底惊涛骇浪,倘若你们用这种方式渡河,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城的笔记小说《溜索》,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检查预习】

盘桓扭绞顷刻滇西

锱铢千钧之力战战兢兢

【整体感知】

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在作家里,他被誉为“中文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那么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借助阅读提示和旁批,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物+地点+事件)

预设:“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这篇小说的故事很简单,相比这单元的前两课,《孔乙己》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变色龙》中强烈的矛盾冲突,《溜索》的故事情节就显得平淡一些。

【细读文本】

这篇文章选自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风流本义为风度,又指风采特异,业绩突出。那么在这篇小说中,在滚滚怒江之上,谁当得起“风流”二字?

1、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有关马帮首领的语句,并说说他为何当得起“风流"二字?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体现了首领谨慎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

(3)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和无畏的精神。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马帮首领沉稳、冷静、身手非凡,他的形象无疑是马帮团队的一个典型,他当得起“风流”二字。

2、马帮是一个群体,其他马帮汉子当不当得起“风流"二字呢?文中有一小段详细写了一个马帮汉子溜索的过程,你能快速找出来吗?

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1)这里写出了马帮汉子什么样的形象?

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英勇无畏、灵活敏捷的马帮汉子。

(2)体会“小”字的精妙。

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说是“小"过去了,现在作动词用了,“小”过去,不仅写出了距离的移动,“嗖的一下小过去"速度也非常快,把溜索人惊险溜索的过程与矫健的身手全写出来了。

所以,这个“小”,小出了时间感,小出了空间感,小出了动态感。非常立体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身手不凡的英雄形象。

精瘦短小的汉子是所有马帮汉子的缩影。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有脾气、有胆气,有能力,他们都当得起风流。

马帮的每一个人都称得起“风流人物”,文章除了正面描写这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作者还用了哪些描写来表现这些人物的“风流”?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1-6段,画出描写怒江以及怒江峡谷的句子,结合文中旁批,朗读并赏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作者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了峡谷高峻、险恶的特点。

在这样的险境中,马帮汉子们却沉着冷静,潇洒自如。环境描写就是为了突出人,为了凸显马帮汉子的野性和彪悍!

让我们齐读第6段,感受环境的险恶。

4、为了突出马帮汉子的“风流”,文章还写了一些动物,我们重点来看一看对牛的描写。

15段旁批有这样一个问题:这里为什么细写牛的情状?

一方面为了衬托出怒江大峡谷的高峻险恶。

另一方面牛的惊恐失态,与马帮汉子们的沉着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溜索的马帮汉子们的勇敢刚毅的硬汉形象。

【自说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地领略了《溜索》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文章除了正面描写人物言行举止,展现人物性格外,还运用了衬托、对比,环境烘托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群沉着冷静、粗野不羁、无所畏惧的马帮汉子形象。

那么他们的形象对于你的生活或学习有什么启迪呢?

拓展延伸:在阿城的故事里,

衔接着漫长历史的无数微小人生

永不泯灭的生命价值。

无论是溜索汉子,还是藏地骑手,

均凸显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华民族正是具备了这种精神特质,

中华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