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年高二9月份联合考试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C.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D.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是相对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B、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C、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只表现一种性状时,F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C错误;D、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可能是相同基因也可能是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是相同性状也可能是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2.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若将基因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的豌豆和基因型为WW(非甜)、Ww(非甜)、ww(甜)的玉米均按1∶1∶2的比例种植。则自然繁殖一代后,子代高茎∶矮茎、非甜∶甜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A.7∶9、7∶9 B.39∶25、39∶25 C.7∶9、39∶25 D.39∶25、7∶9【答案】C【解析】【分析】玉米为雌雄异花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所以间行种植,相当于自由交配;豌豆是雌雄同花的植物,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不会杂交,所以间行种植,只进行自交。【详解】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故子代高茎植株占的比例为1/4+1/4×3/4=7/16,矮茎植株占的比例为1-7/16=9/16;玉米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自交,也可以进行杂交,故用配子法计算,即亲本产生的配子中W的比例为1/4+1/4×1/2=3/8,w的比例为2/4+1/4×1/2=5/8,子代ww的比例为5/8×5/8=25/64,W_的比例为1-25/64=39/64,即子代高茎∶矮茎、非甜∶甜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7∶9、39∶25,C正确,ABD错误。故选C。3.已知基因型为Ee的植株在产生配子时,含e基因的雄配子死亡率为1/3,雌配子不受影响,某基因型为Ee的亲本植株自交获得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Ee植株产生含e基因的雄配子数为含e基因雌配子的2/3B.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3∶5∶2C.Ee植株作母本与ee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2∶1D.Ee植株作父本与ee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2∶3【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所以即使含e基因的雄配子存在致死现象,雄配子的数量也会多于雌配子,A错误;B、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E∶e=3∶2,雌配子中E∶e=1∶1,故F1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应为EE∶Ee∶ee=(3/5×1/2)∶(3/5×1/2+2/5×1/2)∶(2/5×1/2)=3∶5∶2,B正确;C、Ee植株作母本与ee植株杂交,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E∶e=1∶1,雄配子全为e,故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1∶1,C错误;D、Ee植株作父本与ee植株杂交,亲本产生的雄配子中E∶e=3∶2,雌配子全为e,故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3∶2,D错误。故选B。4.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小鼠(2n=44)体内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或AaaaBBbbB.图乙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所致C.图丙和图丁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图丙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1和23【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发生了异常分裂,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正常分裂。【详解】A、甲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中出现了A和a的分离,该情况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若A突变为a,则其基因型为AaaaBBbb,若a突变为A,则其基因型为AAAaBBbb,A正确;B、图乙A、a所在染色单体均不含来自其同源染色体的片段,故其出现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B错误;C、图丙和图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可组合成体细胞中的基因型,因而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D、图丙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生殖细胞相比,分别为少一条和多一条两种情况,即分别为21条和23条,D正确。故选B。5.如图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种变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图1变异类型,生物体的表型不发生改变B.图1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图2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图1变异类型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D.发生图1和图2变异类型的个体均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从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真核细胞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详解】AB、图1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易位,图2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会使生物体的表型发生改变,AB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均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D、发生题述变异的体细胞中均存在正常的染色体,因此均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D正确。故选D。6.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株甲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B.过程②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C.过程⑤⑦形成植株丙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D.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②③产生等位基因,为诱变;④为杂交;⑤是花药离体培养;⑥是杂交;⑦为花药离体培养。【详解】A、植株甲是三倍体,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故三倍体高度不育,不是新物种,A错误;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C、植株丙是单倍体,故过程⑦是花药离体培养,没有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故过程⑤⑦形成植株丙的方法不是单倍体育种,C错误;D、植株甲为AA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A和AAa两种;植株乙是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植株丙是Aa经花药离体培养的子代,基因型有A和a两种,D正确。故选D。7.S型细菌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动物患败血症;R型细菌对人和动物基本无影响,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然后开展下列五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对照组为①,实验组为②~⑤组B.该实验控制自变量采用的是减法原理C.第②~④组菌落特征光滑的为S型细菌D.第⑤组加入的酶A为DNA酶,实验结果可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艾弗里的实验:第①组:将细胞提取物加入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第②至第⑤组:对细胞提取物分别用蛋白酶、RNA酶、酯酶或DNA酶处理,使第②至第⑤组分别缺少蛋白质、RNA、脂质和DNA。第②至第⑤组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运用了“减法原理”。【详解】A、据图可知,第②~④组用蛋白酶、RNA酶、酯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第⑤组在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加入酶A,因此第①组为对照组,第②~⑤组为实验组,A正确;B、该实验控制自变量采用的是减法原理,即使用相关酶去除相关物质,B正确;C、第②~④组含有S型菌的DNA,可形成S型菌,故形成的菌落特征光滑的是S型细菌,R型菌的菌落表面粗糙,C正确;D、第⑤组加入的酶A为DNA酶,实验结果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两对等位基因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1∶4∶1,说明A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B.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型比例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表型比例为1∶3,则其自交,子代的表型比例应为15∶1D.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5∶3∶3∶1,则其产生的AB雄配子致死【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自合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自由自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型AaBb×aab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1∶4∶1,说明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4∶1∶4∶1,据此判断A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A正确;B、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交,无论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和aaBb均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均会使子代表型比例为1∶1∶1∶1,B错误;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表型比例为1∶3,则根据该比例不能确定1和3各自对应的基因型,故其自交,子代的表型比例可能为15∶1或13∶3或9∶7,C错误;D、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5∶3∶3∶1,即只有双显个体A_B_的数量比值较理论值少了4份,由此可推测:其产生的AB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D错误。故选A。9.某二倍体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甲所示。乙、丙是发生变异后的不同个体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模式图,丁、戊是甲产生的个别配子染色体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与甲相比较,乙个体一般较弱小,且高度不育;丙个体一般茎秆粗壮、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B.乙、丙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乙可以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丙可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C.配子丁发生了基因重组,原因可能是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D.配子戊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A或a缺失【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详解】A、甲是二倍体,乙是单倍体,丙是三倍体,所以与甲相比较,乙个体一般较弱小,且高度不育:丙个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比较大,A正确;B、乙和丙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乙可以通过花粉离体培养获得,丙可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B错误;C、丁是配子,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不含等位基因,但图中含有Bb等位基因。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易位,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配子戊缺少了A或a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D错误。故选A。10.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缺乏蛋白D则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一定是侏儒鼠B.降低发育中侏儒鼠甲基化酶的活性,侏儒症状不一定都能缓解C.Aa基因型的雄鼠为正常鼠,而Aa基因型的雌鼠为侏儒鼠D.基因型为Aa的雌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中正常鼠:侏儒鼠的比例为3:1【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由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详解】A、若侏儒雌鼠(aa)与侏儒雄鼠(Aa,其中A基因来自母方)杂交,雄鼠的精子正常,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小鼠生长发育均正常,故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A错误;B、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导致P序列甲基化程度降低,对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使得发育中的小鼠侏儒症状(基因型为Aa)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症状无法缓解,B正确;C、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故基因型为Aa的雄鼠、雌鼠中若A来自父方,则均为正常鼠,若A来自母方,则均为侏儒鼠,C错误;D、基因型为Aa的雌雄鼠交配,子代正常鼠∶侏儒鼠=1∶1,D错误。故选B。11.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抗体、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D.组织液回渗到血浆的组成成分,与血浆渗出到组织液的组成成分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⑤表示内环境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②表示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转化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转化为淋巴液,④表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C正确;D、组织液回渗到血浆的组成成分包括一些代谢废物和CO2等,血浆渗出到组织液的组成成分包括一些营养物质和O2等,因此二者的组成成分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C。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可以改善现代人的弱酸性体质B.在严重缺氧环境下,丙酮酸在内环境中分解为乳酸,进而引起机体酸中毒C.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稳态D.正常人剧烈运动时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能将人体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所以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不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明显改变,因而不会改善处于亚健康的现代入的弱酸性体质,A错误;B、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下,丙酮酸分解为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稳态,C错误;D、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正确。故选D。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等B.自主神经系统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支配C.球员在快速跑位过程中,心跳和呼吸加快主要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修复等功能,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几乎不受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A正确;B、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B正确;C、球员在快速跑位过程中处于兴奋状态,心跳和呼吸加快主要受交感神经的支配,C错误;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与神经元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D正确。故选C。14.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若只给声音刺激而不给食物,建立的反射将会消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纯喂食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唾液分泌较多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非条件刺激对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维持都是必不可少的D.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新的学习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单纯喂食时,唾液腺分泌唾液增多是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结果,A错误;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因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B正确;C、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如食物的反复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减弱,C正确;D、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正确。故选A。15.“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经检测ALS患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含量比正常人的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LS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Na+内流,导致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B.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C.谷氨酸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目的是防止被细胞内的酶分解,释放的谷氨酸通过主动运输到达突触后膜D.NMDA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分解谷氨酸来治疗该病【答案】A【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LS患者的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突触后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从而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受损,A正确;B、ALS是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导致的,其反射弧的各项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都正常,因此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有感觉但是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故没有反应,B错误;C、释放的谷氨酸在突触间隙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C错误;D、NMDA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从而阻止Na+过度内流,有助于治疗该病,D错误。故选A。二、不定项选择题16.图1表示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其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Ⅰ)、膜电位变化(曲线Ⅱ);图2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电表的两极分别接在②④的膜外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点后,细胞膜内Na+的含量高于膜外B.图1中曲线Ⅱ的峰值与培养液中Na+的浓度呈正相关C.在②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在④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若电表只偏转一次,则可证明兴奋在③处是单向传递【答案】BC【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图1中b点后,细胞膜外Na+的含量仍然高于膜内,A错误;B、曲线Ⅱ的峰值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所以其大小与培养液中Na+的浓度呈正相关,B正确;C、在②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电表左侧电极先兴奋,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右侧电极此时处于静息状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两电极之间具有电位差,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之后左侧电极恢复为静息状态,右侧电极产生兴奋,电表指针向右侧偏转,C正确;D、在④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若电表只偏转一次,说明兴奋不能传到②处,但要证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还要刺激②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D错误。故选BC。17.某雄性动物(体细胞2n=16)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其形成的不同细胞类型如图甲所示(①~③表示有关结构或物质),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③分别表示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B.次级精母细胞先后可用Ⅱ、Ⅲ、Ⅰ细胞类型来表示C.图甲中Ⅱ、Ⅲ细胞类型都处于图乙的BC时期D.图乙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答案】ABD【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①代表染色体,②代表染色单体,③代表核DNA;Ⅰ可代表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的细胞类型是形成的精细胞。2、分析图乙:AB段,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S期)DNA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变成2;CD段,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以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2变成1。【详解】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会出现为0的情况,因此②可代表染色单体,而染色体和DNA的关系表现为1∶1或1∶2,因此①代表染色体,③代表核DNA,A错误;B、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其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可用Ⅲ表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没有染色单体,因而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1,可用Ⅰ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依然不存在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同减数分裂Ⅱ后期,可用Ⅰ表示,Ⅳ表示精细胞,B错误;C、图甲中Ⅱ、Ⅲ细胞类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即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染色单体(DNA分子),因此都处于图乙的BC时期,C正确;D、图乙CD段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细胞中与之前的状态相比,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此时细胞的分裂时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的行为变化,D错误。故选ABD。18.果皮色泽是柑橘(雌雄同株植物)果实外观的主要性状之一、为探明柑橘果皮色泽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利用果皮颜色为黄色、红色和橙色的三株柑橘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子代果皮颜色进行了调查测定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若柑橘的果皮色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实验甲:黄色×黄色→黄色实验乙:橙色×橙色→橙色∶黄色=3∶1实验丙: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2∶1实验丁: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4∶1A.柑橘的果皮色泽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B.实验乙两亲本的基因型相同,子代橙色个体自交,后代黄色个体占1/9C.实验丙中的红色个体若进行自交,子代红色∶橙色∶黄色=9∶6∶1D.实验丁的子代红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黄色柑橘占的比例是1/36【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实验丙代表测交实验,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测交后代性状之比为1∶1,而根据题干信息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2∶1,说明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柑橘的果皮色泽至少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丙中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2∶1,说明子代橙色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红色与黄色的基因型应该是AaBb或aabb,再根据实验乙:橙色×橙色→橙色∶黄色=3∶1可知,黄色的基因型应该是aabb,故实验丙中的红色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子代橙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aaBB)、2/3Aabb(aaBb),自交后代中黄色个体(aabb)的比例为2/3×1/4=1/6,B错误;C、实验丙中黄色、红色的柑橘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子代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子代红色(A-B-)∶橙色(aaB-和A-bb)∶黄色=9∶6∶1,C正确;D、实验丁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子代红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或AaBB∶AaBb=1∶2,实验丁的子代红色个体自由交配,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2∶2∶1∶1或AB∶Ab∶aB∶ab=2∶1∶2∶1,故后代中黄色柑橘(aabb)占的比例是1/6×1/6=1/36,D正确。故选B。19.某单基因遗传病(RP)存在多种遗传方式。下图表示患者甲(家族内RP由基因A、a控制)和患者乙(家族内RP由基因B、b控制)的部分家系图(甲、乙家族均不具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其中乙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乙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乙的致病基因来自Ⅰ4,Ⅱ7,与Ⅱ10的基因型相同D.Ⅲ11与Ⅲ12婚配,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ABC【解析】【分析】根据患者甲家系图可知,父母双方为患者却生出正常儿子,又因为甲的母亲正常,可判断甲所患RP的遗传类型为常染色体显性病;根据患者乙家系图可知,父母双方为正常人,且乙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却生出乙是患者,可判断乙所患RP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B、根据患者甲家系图可知,父母双方为患者却生出正常儿子,又因为甲的母亲正常,可判断甲所患RP的遗传类型为常染色体显性病;根据患者乙家系图可知,父母双方为正常人,且乙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却生出乙是患者,可判断乙所患RP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AB正确;C、乙的致病基因来自Ⅰ4,Ⅱ7与Ⅱ10的基因型相同,C正确;D、Ⅲ11的基因型为AaXBY,Ⅲ12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二者婚配,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2×(1-1/2×1/2)=3/16,D错误。故选ABC。20.甲昆虫的体色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1978年某地区甲昆虫的体色中浅色占70%,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20%。由于环境污染,该区域的甲昆虫浅色个体每年的减少率为10%,黑色个体每年的增长率为10%。现在该区域的甲昆虫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的甲昆虫A的基因频率是指A基因占基因库的比例B.1979年该区域的甲昆虫群体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约为22.9%C.现在该区域甲昆虫a的基因频率几乎为0,说明其进化成了新物种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型,有性生殖更利于生物进化【答案】BD【解析】【分析】1、某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A的基因频率是指A基因占其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A错误;B、假设1978年该地区甲昆虫种群有100个个体,则根据题干信息可确定AA个体数为10,Aa个体数为20,aa个体数为70,一年后AA增加为11个,Aa增加为22个,aa减少为63个,故A的基因频率为(11×2+22)/[(11+22+63)×2]×100%≈22.9%,B正确;C、现在该区域甲昆虫a的基因频率几乎为0,只能说明其发生了进化,但不能因此说其进化成了新物种,C错误;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型,有性生殖增加了生物变异的概率,更利于生物进化,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21.图一表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只标出部分染色体),图二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的乙、丁细胞分别表示_____、_____细胞,其中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_____条。(2)相互易位即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该动物个体是相互易位杂合子,则在减数分裂的_____时期可能会出现丙细胞所示的“十”字形像,一个“十”字形像中有_____个DNA分子。(3)图二中⑥→⑦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_____,请在图一找出对应的细胞_____(填“乙”“丙”“丁”或“无”);该行为_____(填“会”或“不会”)被秋水仙素所抑制。【答案】(1)①.精原细胞(或体细胞)②.初级精母③.2n(2)①.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或联会)②.8(3)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乙③.不会【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小问1详解】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且细胞质是均等分裂,所以可以根据细胞丁来判断该动物为雄性,故丁细胞表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为精原细胞(或体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2n。【小问2详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若该动物个体是相互易位杂合子,则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可能会出现丙细胞所示的“十”字形像,一个“十”字形像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小问3详解】⑥→⑦染色体数目加倍,说明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与之对应;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会影响着丝粒的分裂。22.果蝇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图甲表示果蝇性染色体,其中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Ⅲ、Ⅰ片段分别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果蝇刚毛和截毛(设基因为A、a)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结果分析、A、a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_____,若F2刚毛果蝇中♀∶♂比例为_____、截毛果蝇全部为_____(填“雌”或“雄”)果蝇,则该对基因的位置为后者,此时若让F2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理论上子代中截毛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2)确定A、a基因的位置,也可通过杂交实验,即选择_____(从F1和F2中选择)果蝇进行杂交,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基因的位置为后者。(3)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为了判断B、b基因是否与A、a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雌雄果蝇、请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思路: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不考虑突变和互换):若_____,则说明B、b基因与A、a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_____,则说明B、b基因与A、a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①.Ⅱ片段(或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②.1∶2③.雌④.3/16(2)①.F1中的刚毛雄果蝇与F2中截毛雌②.雌雄果蝇均为刚毛∶截毛=1∶1③.雌果蝇全部为截毛、雄果蝇全部为刚毛(3)①.选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F1雌雄个体进行自由交配,观察F2的表型及比例②.F2中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2∶1∶1③.F2中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9∶3∶3∶1【解析】【分析】若基因位于Ⅰ区域,则F1雌性不会出现刚毛;若基因位于Ⅲ区域,则F1雄性不会出现刚毛;基因位于Ⅱ区域或常染色体,能够出现F1、F2的性状及比例。【小问1详解】根据F1可确定刚毛是显性性状,该基因不可能位于Ⅰ片段,否则雌性没有该性状,也不会位于Ⅲ片段,否则F1会出现截毛雄性个体;假定基因位于Ⅱ片段,即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亲代的基因型为XaXa、XAYA,则F1的基因型为XAXa、XaYA,雌雄相互交配,F2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A、XaYA,刚毛和截毛的比例为3∶1,与杂交结果相同,且刚毛果蝇中♀∶♂比例为1:2,截毛果蝇全部为雌性。若基因位于Ⅱ片段,则F2雌果蝇产生Xa的概率为3/4,雄果蝇产生Xa的概率为1/4,故子代中XaXa个体的比例为3/4×1/4=3/16。【小问2详解】根据第一问可知,A、a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者常染色体,为进一步证明基因A、a的位置,可用雌隐和雄显(杂合子)杂交,因此可用图乙所示的F2中截毛雌果蝇与F1中的刚毛雄果蝇(Aa或者XaYA)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如果基因位于Ⅱ片段,F2中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F1刚毛雄果蝇基因型为XaYA,后代为XaXa、XaYA,即雌性全为截毛,雄性全为刚毛;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截毛雌果蝇基因型为aa,F1中刚毛雄果蝇基因型为Aa,后代为Aa∶aa=1∶1,即无论雌雄都是刚毛和截毛,比例为1∶1。【小问3详解】为了探究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F1雌雄个体进行自由交配,观察F2的表型及比例。若B、b基因与A、a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Ab:aB=1:1,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2∶1∶1,若B、b基因与A、a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AaBb)雌雄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9∶3∶3∶1。23.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均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需要的原料为_____,若①中含有碱基数为m个,其中碱基A的数量为n个,则a过程进行4次,共需碱基G的数量为_____。(2)b过程需要_____酶,该酶沿模板链的_____(填“3'→5'”或“5'→3'”移动、已知该过程非模板链上的部分碱基序列为……CTGGCTTCT……,则该过程合成的②中对应的碱基序列为_____。(3)核糖体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填“向左”或“向右”),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c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的色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4)基因表达包括图中的_____过程,胰岛B细胞中能发生图中的_____过程。【答案】(1)①.脱氧核苷酸②.15×(m/2-n)(2)①.RNA聚合②.3'→5'③.……CUGGCUUCU……(3)①.向右②.T-A替换为C-G(或A-T替换为G-C)(4)①.bc②.bc【解析】【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a过程表示DNA的复制,所需原料为脱氧核苷酸。若①中含有碱基数为m个,其中碱基A的数量为n个,则其中含有G的数量为m/2-n,a过程进行4次,共需碱基G的数量为(24-1)×(m/2-n)。【小问2详解】b过程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由于mRNA链延伸的方向为5'→3',故该酶沿模板链移动的方向为3'→5'。合成②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以当DNA中非模板链上部分碱基序列为……CTGGCTTCT……时,该过程合成的②中对应的碱基序列为……CUGGCUUCU……。【小问3详解】从tRNA移动的方向可知,核糖体在②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c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的色氨酸变成苏氨酸,根据所给密码子判断应是密码子中的U变成了C,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C—G(或A—T替换为G—C)。【小问4详解】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即图中的bc过程;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不能进行图中的a过程,但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即进行图中的bc过程。24.图甲为人体局部组织及体液成分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相应的结构或液体,图乙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体液包括图甲中的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成分,其中含量约占2/3的是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一段时间后,水疱中的液体会渗入到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而使水疱自行消失。(2)图甲中与⑥相比,⑤中CO2浓度较_____(填“高”或“低”);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_____进入⑤会使其pH下降,但因其含有_____物质,又能使其pH稳定在正常范围内。(3)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成分/(mmol/L)Na+K+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