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言文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文言文复习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135.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乙】景公①之时,雨②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雨(yù):下。(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臣之妻私臣私:②时时而间进间:③公被狐白之裘被:④晏子对曰对:(2)

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②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3)

齐威王的“善”,带来的最终结果是“”(用原文回答);齐景公的“善”,可以看出他具有

的君主风范。(4)

请结合【甲】【乙】两个语段,简要说说邹忌和晏子是怎样劝说国君的。【答案】【小题1】偏爱,间或,偶尔,同“披”,穿着,回答【小题2】略【小题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从谏如流【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②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③句意: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被,同“披”,穿着。④句意:晏子回答说。对,回答。(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面,当面;刺,指责,议论。句意: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②重点词:乃,于是,就;发,发放;与,给。句意:(景公)就命令人拿出皮衣和粮食,发放给挨饿受冻的人。(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随即发布了三道命令,最后使齐国大治,燕、赵等国前来齐国朝拜。齐景公接受晏子的建议,可见他是一个从谏如流的君主。(4)本题考查对两篇文言文劝谏方式的理解。邹忌用自己被蒙蔽受骗的事例,以小见大、推己及君,劝说齐威王,进而让其明白自己受到更大的蒙蔽。晏子用古代贤德之君治国之道为榜样,然后与齐景公作比较,让齐景公明白自己的不足。答案:(1)①偏爱;②间或,偶尔;③同“披”,穿着;④回答。(2)①所有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的奖赏。②(齐景公)于是就下令把衣服和粮食分发给受冻挨饿的人。(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从谏如流(4)邹忌现身说法,以家事类比说理,委婉劝谏齐威王;晏子以贤君明主为榜样,并与齐景公进行对比,来劝说齐景公。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乙】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还冷着,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很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2.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岳飞学射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1)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标2处)(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______②皆同中

______③再发

______④飞由是益自练习

______(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波浪线句子。(4)

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5)

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答案】【小题1】(1)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小题2】(2)①喜欢、爱好;②都,全;③第二次,又,再一次;④更加。【小题3】(3)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小题4】(4)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天资敏悟,擅长背诵经典。【小题5】(5)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解析】1.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能挽起三百斤的弓箭。“生有神力”省略主语“岳飞”,是一个主谓句,“未冠”做时间状语,二者之间应断开;“能挽弓三百斤”是动宾短语,应和前文断开;故断句为: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2.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句意为: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好:喜欢、喜爱;②句意为:周同都射中靶子。皆:都,全;③句意为:再发一箭又中。再:第二次,又,再一次;④句意为: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益:更加。3.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字词:薪,柴禾;为,当作;达,到;寐,睡觉。句意: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4.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可以概括出第一个原因:少有大志;从“飞由是益自练习”“家贫,拾薪为烛,通习达旦,不寐”可以概括出第二个原因:勤学苦练;从“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可概括出第三个原因:天资聪颖,擅长背诵经典。5.(5)本题考查道理启示。根据“诵习达旦,不寐”“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可知,岳飞从小勤学苦读,家境贫寒,则以点燃柴禾来照明,学习箭术更是刻苦努力,最后终于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真传。由此告诉我们,只有能够经受得住磨砺,勤奋刻苦,才能有所成就。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河南)汤阴人。(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聪慧悟性好,擅长记诵书与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家里比较清贫,捡拾柴禾作为照明工具,背诵复习通宵达旦,不睡觉。(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能挽起三百斤的弓箭。(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发射三支箭都射中靶子,以此示范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术。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3.

阅读回答问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汉沔④,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与海相若。清河⑥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⑦,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⑧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篷户瓮牖⑨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⑩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注】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汉江、沔江。⑤浸灌:水势浩大。⑥清河:张君(张怀民)的家乡。⑦齐安:黄州。⑧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⑨篷户瓮牖:篷户,用篷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⑩乌:哪里。(1)

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百废具兴

______②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③以览观江流之胜

______④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______(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A.属予作文以记之/投以骨B.揖西山之白云/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其流奔放肆大/其正色邪D.或异二者之为/乌睹其为快也哉(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5)

【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古人

______

的人生态度。但两文“乐”的内涵不同,【甲】文之“乐”是

______

,【乙】文之“乐”是

______

。【答案】【小题1】略【小题2】都。,这。,优美的景色。,贬官。【小题3】B【小题4】略【小题5】乐观豁达,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是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也是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断句。句意: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故可断为: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2)本题考查解释词语。①句意: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都。②句意: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是,这。③句意: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胜,优美的景色。④句意:现在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谪,贬官。(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来/把。B.助词,的。C.代词/或许。D.心理活动/是。故选:B。(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①重点词:微,如果没有;斯,这;谁与归,宾语前置。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重点词:至于,到达;若,像。句意: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乙】文第一段从长江水势落笔,写登临亭子能览观江流之胜,暗寓快哉之意。第二段揭出命名的缘由:一是从俯瞰、昼观、夜间、近睹、远眺诸角度,极言观赏亭子周围的山川胜景,足以令人称陕。第三段直议“快哉”:先引《风赋》中的有关文字,点“快哉”的出典,然后就楚王之乐、庶民之忧,联想到“士生于世”的两种不同处世态度,肯定张梦得不以物伤性,自放于山水之间的那种“何适而非快”的乐观倔强的情怀。最后从反面收结,进一步衬托出张梦得旷达胸襟的可贵。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当时苏辙也在贬中,写作此文,亦有自慰之意。由此可知,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古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但两文“乐”的内涵不同,【甲】文之“乐”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之“乐”是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答案:(1)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2)①都。②这。③优美的景色。④贬官。(3)B(4)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5)乐观豁达

后天下之乐而乐

既是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也是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叼咬着小山,吞下了长河,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现在张梦得不把被疑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ㅤㅤ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着为令。ㅤㅤ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ㅤㅤ久之,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会赦复官,卒。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

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

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节)【注】班行:上朝的位次。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1)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累,多次B.帝闻,立命笞之笞,鞭打C.晏殊以笏击人折齿折:使……折断D.而忿躁亡大臣体体,身体(2)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B.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C.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D.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3)

下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曹修古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B.曹修古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C.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因此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改任为工部员外郎。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曹修古死后,连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4)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C【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而忿躁亡大臣体”的意思是:因愤怒急躁而有失大臣的体统。体:体统。不是“身体”。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的意思是:等到太后去世,皇上想到曹修古的忠贞,特别赠官为右谏议大夫,赏赐他家人二十万钱。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依据“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可知,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授官职,也是因为刘从德的遗奏越级授予官阶。选项表达不准确。故选:C。(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重点词:季女,小女儿;白,告诉;以,因为;是,这;累,连累。句意:他的小女儿哭着告诉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连累我父亲的名誉呢!”最终拒绝没有接受。答案:(1)D(2)B(3)C(4)他的小女儿哭着告诉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连累我父亲的名誉呢!”最终拒绝没有接受。参考译文:曹修古,字述之,是建州建安人。凭着考中进士为官,一直升至秘书丞,外任饶州通判。宋绶因他有卓越的才能而举荐他,他被召还朝廷,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兼任监察御史。他上书奏说了四条建议:贯彻法令、审查旧制、爱惜财物、分辨忠奸,言辞十分恳切。又上奏说:“唐代贞观年间,曾经下诏令,规定退休官员朝班的位置在本品现任官员的上列,目的是想使官员知羞耻而勇于退职。近来有人年纪已经超过八十岁,仍然站在朝班行列,精力已经衰弱,对官事有什么补益?请下诏给有关部门,命令文武官员,年龄达到七十的,自己上书提出申请,朝廷特别予以升官退休,仍遵从贞观旧制,即便德高望重和功勋卓著的官员,自当依照惯例退休。”朝廷于是据此制定了法令。曹修古曾经同三院御史一行十二人上早朝,快要到达朝堂的时候,有两个太监骑马不肯回避,有人呵斥他们停止,反而被他们二人责骂。曹修古上奏说:“先前的史籍说,御史台有尊严,天子才有尊严。旧时制度规定,三院御史同行的规格与知杂事相同,如今这两个太监如此轻侮怠慢,请将他们交付主管官员弹劾治罪。”皇上听说此事,立即下令笞打那二人。晏殊用笏板打人,把那人的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书:“晏殊身为宰相,为百官效法的榜样,他却因愤怒急躁而有失大臣的体统。古时候,三公犯法不交官吏查办,前朝陈恕在中书省打人,当即就被罢黜官职。请依照典法对晏殊予以惩治,来平息舆论。”过了很久,外出担任歙州知州,转任南剑州知州,又任开封府判官。未过月,正值太后兄长的儿子刘从德死亡,朝廷录用他的亲族乃至仆役差不多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都因为他的遗奏越级授予官阶。曹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替上奏批评。太后大怒,把奏章交付中书省论罪。大臣请求贬曹修古为衢州知州,其余官员依次处罚。太后认为责罚过轻,命令全部削去官阶一级,任命曹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兼任杭州通判,还未起身,又改任兴化军知军。恰逢天下大赦,官复原位,却仙逝了。他家中贫困,不能把灵柩运回故乡安葬,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以资助办理后事。他的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怎么能因为这件事连累我父亲的名誉呢!”最终拒绝没有接受。等到太后去世,皇上想到曹修古的忠贞,特别赠官为右谏议大夫,赏赐他家人二十万钱。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几则小故事,完成下面小题。(一)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②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雅量二)(二)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③不得住。(雅量三)(三)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雅量十九)(四)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雅量三十五)【注】①东市:指刑场。②靳固:吝啬固守。③跌荡:摇晃跌倒。(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广陵散》于今绝矣

______②文王亦寻悔焉

______③书亦如故

______④如不闻

______(2)

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3)

翻译句子。①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②意色举止,不异于常。(4)

四则故事均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篇,请根据四则故事简要概括雅量的内涵。【答案】【小题1】消失【小题2】随即,不久【小题3】旧的,原来的【小题4】像【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①句意为:《广陵散》从今以后要失传了。绝:消失。②句意为:文王司马昭随即也后悔了。寻:随即,不久。③句意为:照样写字。故:旧的,原来的。④句意为: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如:像。(2)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可据此断句为: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词:以,把;为,当作;许,答应,准许。句意为: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请求拜他为师,朝廷不准许。②重点词:异,不同;于,比;常,平常。句意为: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可知,嵇康面对死亡,一点也不怕,还能弹琴,展现出他直面生死,无忧无惧的品格。结合“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可知,面对突然的雷电,夏侯太初没有惊慌,而是非常镇定,展现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品格。结合“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可知,面对太傅的选胥,王羲之没有拘谨,没有慌张等情绪,表现出随性率真的品格。答案:(1)①消失;②随即,不久;③旧的,原来的;④像。(2)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3)①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请求拜他为师,朝廷不准许。②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4)直面生死,无忧无惧;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随性率真;善于控制情感。参考译文:(一)

中散大夫嵇康在法场处决时,神态不变,要求给他琴弹,弹奏《广陵散》曲。弹完后说:“袁孝尼曾经请求学这支曲子,我吝惜固执,不肯传给他,《广陵散》从今以后要失传了!”当时,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请求拜他为师,朝廷不准许。嵇康被杀后,文王司马昭随即也后悔了。(二)

夏侯太初有一次靠着柱子写字,当时下着大雨,雷电击坏了他靠着的柱子,衣服烧焦了,他神色不变,照样写字。宾客和随从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稳。(三)

太傅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说:“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王逸少,便把女儿嫁给他。(四)

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ㅤㅤ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ㅤㅤ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乙】ㅤㅤ呜呼!

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③人。虽对人主④,必同而后言。毁誉⑤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追求。③假:看待、对待。④人主:君主。⑤毁誉:毁谤和称赞。(1)

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A.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B.又何间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C.得丧若一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D.虽对人主故虽有名马(《马说》)(2)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②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4)

【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5)

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答案】【小题1】D【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名词,诚信、信用/形容词,诚实可信。B.不同,疑问词,可译为“呢”/疑问词,可译为“哪”。C.不同,形容词,相同,一样/副词,全,都。D相同,都是副词,即使。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重点词语有:遍,遍及,普遍;弗,不;从,跟从、顺从。句意:这种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②重点词语有:士,指读书人;以,介词,把;重,重大的事情;任,责任。句意: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到老了退休回家,不曾用言语屈从奉承过别人,用奴颜媚色阿谀过别人。可断句为: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意思是: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写出了曹刿对统治阶级的不信任,决心参与战争。从曹刿与鲁庄公战前、战中、战后的谈话可知,鲁庄公战前认识不足、战中指挥不当、战后认识不清,在曹刿的指导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所以,曹刿和乡人的对话部分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从“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家国的政治热忱。(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甲】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曹刿具有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家国的政治热忱;从【乙】文“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可知,此处以对比手法引出乐全先生以天下为己的品质;由“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可知,乐全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从【甲】文曹刿与鲁庄公战前、战中、战后的谈话可知,鲁庄公战前认识不足、战中指挥不当、战后认识不清,在曹刿的指导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由此可以看出,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从【乙】文“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可知,乐全先生是一个才能出众、品质高尚的人。答案:(1)D(2)①这种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②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3)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4)示例:①写出了曹刿对统治阶级的不信任,决心参与战争(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民对统治者的不信任);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或: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跌宕起伏)。(5)示例:①都是具有爱国之心的人(或: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都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②都有着出众的才能。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乙】唉,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他们在言语方面并非没有功力,在政事文学方面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一旦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自己的秉性,甚至失去平日所坚持的信仰,这些人的气度是狭小的。张公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就有了朝中三公辅相一样的极高声望。从年轻时做官,到老了退休回家,不曾用言语屈从奉承过别人,用奴颜媚色阿谀过别人。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考虑再三后才发言。毁谤和赞誉改变不了他,名利得失一样坦然面对,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

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①以雷兽②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山海经•大荒东经》【乙】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③。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④,二曰员峤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⑥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⑦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疆⑧使巨鳌⑨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⑩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⑪怒,侵减龙伯之国使,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列子•汤问》【注释】①橛(jué):敲。②雷兽:雷神。③归墟:意谓众人之所归,指大海最深之处。④岱舆(dàiyú):古代传说中的仙山。⑤员峤(qiáo):古代传说中的神山。⑥珠玕(gān):珠玉。⑦峙:对立,耸立。⑧禺疆:古代传说中的北海之神。⑨巨鳌(áo):巨大的海龟。⑩数(shù):占卜吉凶。⑪凭:大。(1)

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文言词语方法提示解释①举足不盈数步课内迁移法: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______②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参考成语法:相去甚远______③声闻五百里词类活用法: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④合负而趣归其国查阅字典法:①同“趋”,趋向,奔向。②意向。③同“促”,催促。______

(填序号)(2)

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3)

翻译下面句子。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4)

请根据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探究单。中国古人眼中的海洋世界海上之山山之特点山上之人/物人/物之特点《山海经》流波山遥远夔②______《列子•汤问》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①______仙圣③______探究的结论④______(5)

【乙】文中提到的“龙伯之国”即大人国,在中外许多作品中都能看见其影子。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一本,简述“大人国”的相关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A.《镜花缘》B.《格列佛游记》【答案】【小题1】满。,距离。,使……听到。,①【小题2】略【小题3】略【小题4】体型像牛,没有角,能发光,声音大。,绵长、高峻。,长生不老,会飞,速度快。,海底由奇异的怪兽;有仙人,长生不老;海底的仙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海底由各种奇异的物产。【小题5】略【解析】(1)本题考查解释字词。①句意:抬起脚没走几步。盈,满。②句意:山与山之间距离达七万里。去,距离。③句意:鼓声能传到五百里之外。闻,使……听到。④句意:合起来背上就回到了他们国家。趣,同“趋”,趋向,奔向。故选:①。(2)本题考查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句意:它出入水中时,一定会有风雨相伴,这种兽发出的光像日月一般明亮,它发出的声音像是打雷声,它的名字叫夔。故可断为: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重点词:至,到;犹,还。句意:到伏羲、神农时,那个国家的人还有几十丈高。(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①结合“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句可知,《列子•汤问》中山的特点:绵长、高峻。②结合“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句可知,夔的特点是:体型像牛,没有角,能发光,声音大。③结合“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句可知,仙圣的特点是:长生不老,会飞,速度快。④结合“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句可知,海底由奇异的怪兽;结合“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句可知,海底有仙人,长生不老;结合“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句可知,海底的仙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结合“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句可知,海底由各种奇异的物产。(5)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选择:A.《镜花缘》。大人国每个人脚下都踩着一朵云,好人的脚下是好看的彩云,坏人的脚下是难看的黑云。这个国家对好坏的评价标准是看人的内心,而不是他的身份地位。心善之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脚踩彩云。而作恶之人,无论是多大的官,也只能o踏黑云,被人耻笑唾骂。李汝珍臆想中的大人国,可谓子虚乌有。但人眼是秤,倘若有强烈公德意识的群众眼睛亮起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勤勉作为起来,那就有了识别善恶的云雾,促使恶人恶行者,无处藏匿,能知过改悔,弃恶从善。选择:B.《格列佛游记》。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抄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袭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这个农民发财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当这个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2113把格列佛卖给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5261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4102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1653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大人国,象征着:英国的渺小。作者写大人国,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的极大的讽刺和否定。答案:(1)①满。②距离。③使……听到。④①(2)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3)到伏羲、神农时,那个国家的人还有几十丈高。(4)①绵长、高峻。②体型像牛,没有角,能发光,声音大。③长生不老,会飞,速度快。④海底由奇异的怪兽;有仙人,长生不老;海底的仙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海底由各种奇异的物产。(5)格列佛回家不久,便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这个农民发财心切,带着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格列佛每天要表演10场,累得奄奄一息,当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将格列佛卖给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对国王介绍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格列佛在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将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写作意图:作者写大人国,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的极大的讽刺和否定。【翻译】甲:东海中有一座山,名叫流波山,这座山距离海岸有七千里远。山上有一种兽,它的形状与牛相似,长着苍色的身子,头上没有角,只有一条腿,它出入水中时,一定会有风雨相伴,这种兽发出的光像日月一般明亮,它发出的声音像是打雷声,它的名字叫夔。黄帝得到它之后,用它的皮作鼓面,用雷神身上的骨头来敲打这面鼓,鼓声能传到五百里之外,黄帝以此来震慑天下。乙:在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沟壑,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底的山谷,那下面没有底,名字叫归墟。那里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岱舆山,第二座叫员峤山,第三座叫方壶山,第四座叫瀛洲山,第五座叫蓬莱山。每座山高低延伸周长达三万里,山顶上的平坦处也有九千里。山与山之间距离达七万里,却互相认为是邻居。山上的楼台宫殿都由金银珠王建成,山上的飞禽走兽却是一样的纯白色。珠玉宝石之树长得密密麻麻,花朵与果实的味道都很鲜美,吃了它可以永远不老,永不死亡。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一类,一天一夜就能飞过去又飞回来的人,数也数不清。但五座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跟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不能有一刻稳定。神仙和圣人们都讨厌此事,便报告了天帝。天帝担心这五座山流到最西边去,使众多的神仙与圣人失去居住的地方,于是命令禹强指挥十五只大鳌抬起脑袋把这五座山顶住。分为三班,六万年一换。这五座山才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抬起脚没走几步就到了这五座山所在的地方,一钩就钓上了六只大鳌,合起来背上就回到了他们国家,然后烧的大鳌的骨头来占卜吉凶。于是岱舆和员峤二山便流到了最北边,沉入了大海,神仙和圣人流离迁徙的多得要用亿数来计算。天帝大发脾气,于是逐渐缩小了龙伯国的国土使它越来越狭,逐渐缩小了龙伯国的人民使他们越来越矮。到伏羲、神农时,那个国家的人还有几十丈高。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8.

阅读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①,都人游者,翕然②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③,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墙剪阖④,易檐改途⑤。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ㅤㅤ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注释】①堂皇:广大的堂厦。②翕然:忽然,突然。③颓弛:这里指荒芜。④茨墙剪阖:修补围墙,修剪花草。⑤易檐改途:更换房檐,改变用途。⑥夭阏:堵塞。(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③易其义:

______④君子不必仕:

______(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②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3)

【甲】文作者赏月后抒发感慨的句子是“______”,【乙】文作者从自己买院、修园及辞官等经历悟出的道理是“______”。(4)

【甲】【乙】两文都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答案】【小题1】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改变,做官【小题2】略【小题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②句意: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③句意:但意思变了。易:改变。④句意: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仕:做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但,只是;如,像。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中重点词语有:易,交换;足,足以。句意为:两个事物能够互相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意思“。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可知本句抒发作者感慨;结合“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的意思“两个事物能够互相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可知本句作者从自己买院、修园及辞官等经历悟出的道理。(4)本题考查文章的情感。此题是开放性题,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作答即可。示例: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超脱世俗,洒脱不羁。答案:(1)①考虑,想到。②形容水的澄澈。③改变。④做官。考虑,想到。(2)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两个事物能够互相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4)示例: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超脱世俗,洒脱不羁。【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昭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广大的堂厦,城里人来游玩,盛极一时,给这座园林起名叫作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做江宁县令的时候,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凋谢。我用官俸把它买了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都根据它的丰盛、肃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顺着自然地势选取景色,不让山堵塞。仍叫作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做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不长久是相关联的。两个事物能够互相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9.

请完成“走进苏轼的黄州生活”专题研究相关任务。【甲】二红饭[宋]苏轼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

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A.

然日中腹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①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乙】田家乐[宋]苏轼某②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

识其状,而老妻识之③,曰:“此牛发痘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B.

勿谓仆谪

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④也。

言此,发公千里一笑。【注释】:①杂:掺杂。②某: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昨日有一只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牛的症状。“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语气平常,却有一丝惊喜,他以患难与共的妻子为豪。④黑牡丹:牛的戏称。(1)

请参考表格提示的相关资料,帮小语补全对未知字的答案理解。未知的字可借助的资料或知识思考后的答案乃课奴婢查字典法:①<动>试验,考核。②<动>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③<动>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①______

(填序号)舂以为饭汉字联系法:

如图为“舂”的象形字示意图。②______身耕妻蚕课内外勾连法:“介胄之士不拜”中的“介胄”名词作动词,译为“披甲戴盔”。③______聊以卒岁成语迁移法:聊以自慰。④______(2)

请你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请仿照批注③,为A.B两句话做批注,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4)

乙文结尾处被墨渍污染,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阐明理由。A.发公千里一笑。B.方知农舍生活苦至此也。C.乃忆谪此久矣。(5)

小语想用“苦中作乐”概括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以下哪首诗歌也可收录在其中。请说明理由。【甲】初到黄州[宋]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①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②。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注释】①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②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③尚费官家压酒囊:作者自注:检校官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多得退酒袋。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乙】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①。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释】①白头翁:白发老船夫:②堪笑三句: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并未理解庄子“风是天籁”之说,硬说什么风有雄雌。【答案】【小题1】②【小题2】舂米【小题3】喂蚕【小题4】姑且【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可根据意思来判断:督促奴婢,故选②。②根据图片是人在做米,句意:舂米做成饭。舂,舂米。③利用方法提示来解释加点字的释义。根据提示,是词类活用,即名词作动词,喂蚕;句意:我亲自耕种,我的妻子种桑养蚕。④“聊以自慰”的“聊”是“姑且”的意思,可知加点词也是这个意思。(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嚼它在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他的小儿女互相调笑,说是嚼虱子。故可断句为: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3)本题考查给句子作批注。A句意思是:但到中午肚子饿了,将这些大麦米饭用开水或米汤泡一泡,自然是甘酸浮滑,还是可以充饥的,有西北村落的气味。困苦的生活中,苏轼仍能苦中作乐,而且回忆起西北村落的气味,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