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和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陆地和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2页
陆地和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3页
陆地和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4页
陆地和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单元作业设计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地理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陆地和海洋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大洲和大洋“陆地和海洋”第一节2海陆的变迁“陆地和海洋”第二节(一)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全球●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自选实验材料或使用计算机,设计实验,模拟海底扩张、大陆漂移。2(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大大洲和大洋海陆的变迁陆地和海洋七大洲和四大洋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分布海陆变迁2.内在逻辑本章包括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变迁》两节内容。这一章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它既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三)学情分析对于刚由小学过渡到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相对来说有了一定空间感,而且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相比较第一章的学习要更具体化一些,所以相对来说,学生学起来感觉轻松一些,但在地理技能上,学生读图、绘图填图和用图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依据课标,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1.通过完成作业,同学们会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2.通过作业设置,要求学生能在世界地图上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以及相对位3.要求学生能通过作业在相关地图上判断出六大板块的名称以及世界著名的山系、火山地震带的名称。4.通过作业学生能够把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3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在双减政策之下,既要保证学生课后能及时通过作业掌握当堂所讲的知识重点,又要保证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为此在作业设计上面就要求既精又简。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表2“陆地和海洋”单元作业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量大洲和大洋2组选择题2组综合题1组活动题1组海陆的变迁2组题型书面作业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材料分析题等时间15分钟以内25分钟以内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评价标准和方式设计。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作业1一、作业内容1.(基础题)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宇航员在太空中观察的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这是因为()D.地球表面有71%是海洋2.(基础题)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C.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读北半球图完成3——4题3.(提升题)右图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4.(基础题)跨经度最广的洋是()A.①B.②C.③D.④5.(提升题)1519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为人类海上研究提供重要的方向,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途中依次经过的大洋是()二、时间要求:6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良好合格总结能力掌握世界海陆分布及特点会简单方法估算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掌握各大洲分界线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该题作业,难易适中,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第1题是基础性题目,通过本题的练习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能够使学生很好的达到作业目标。第2题是基础性题目,该题设计凸显教学重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海陆分布观念。第3题是提升性题目,该题设计内容和形式新颖,作业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地球,明辨事物,具有一定的独到见解。第4题是基础性递进题,该题涉及到经度和大洋,设计意图为新旧知识的承接,更是知识能力的一种转化,实现融会贯通。第5题是提升性题目,是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具有探究性,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路线与大洲大洋知识点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作业2一、作业内容6.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45(2)数字⑥是洲,⑦是洲(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填数字和名称)(4)甲地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赤道穿过甲地,请写出甲地的地理坐标参考答案::(1)北冰洋印度洋(3)③欧洲⑤北美洲(2)南美洲(4)20°W南极洲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答题准确率分析问题能力读图能力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读世界全图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点,让学生能从全图上辨别地理事物,以“点”去辨析全图的“面”,培养学生读图、从图中获取第(1)(2)(3)题是基础题,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展示出海陆分布全图,作业便于完成,同时也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凸显地理学科特点,完成教第(4)题是提升性题目,具有探究性,是新旧知识的融合,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意图是复习经纬度,同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辨析各大洲所在的半球位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具有可行性。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作业1一、作业内容材料:“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1.(基础题)根据“沧海桑田”的故事,这个成语原意指的是2.(基础题)根据这个故事,试从我们身边找出两个证据证明海陆是可以变迁的。3.(基础题)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化的,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请把各自原因填在相应的横线上。6②自然原因参考答案:1.海陆变迁2.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或者荷兰填海造陆3.填海造陆、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二、时间要求:5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书写整洁美观情况总结能力知道海陆变迁的实例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该大题作业由3小题构成,难易度适中,容量适中,不过分加重学生负担。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第1小题通过设计首先要学生知道海陆变迁的这个地理事物,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一些成语的古今义各是什么意思,拓展学生知识面。第2小题考查本节教学目标之一是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要求从海变陆和陆变海两个方面,至少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现在的海陆仍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第3小题考查重点知识海陆变迁的原因。在掌握基本知识时引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了解人类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寻求海陆变迁的原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作业2一、作业内容材料一:2022年1月14日上午开始,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屿国家汤加发生了剧烈的火山喷发,此次发生喷发的火山是位于洪阿哈阿帕伊岛的海底火山。材料二:2022年3月16日,日本当地时间23时36分,在日本本州东岸海域发生里氏7.4级地震。材料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7最大的一次地震。1.(基础题)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到的地方发生的火山地震情况,这两个地方都应该位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中的火山、地震带,材料三中的地方位于另一个世界火山、地震带中的火山、地震带。2.(基础题)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根据图观察,日本位于七大洲的洲,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3.(提升题)观察图世界六大板块中,板块几乎全位于海洋中:澳大利亚大陆位于板块。同时把这两个板块名称填在上图相应的位置。4.(提升题)观察板块运动的方向,回答下面问题:(1)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A海洋B.湖泊C.山脉D.裂谷(2)红海面积不断扩大,原因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A.碰撞B.隆起C.分裂D.张裂5.(拓展题)你知道世界最高峰是哪座山峰?它的海拔是不断升高的,为什么它的海拔不断升高?(建议课后有时间有条件的观看电影《攀登者》)6.(拓展题)如果你在四川旅游,正在酒店的10楼休息,此时发生了地震,那么你的避灾逃生行为正确的是()A.迅速乘坐电梯逃生B.从窗户跳下逃生参考答案: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2.亚亚欧太平洋3.太平洋印度洋4.(1)C(2)C5.珠穆朗玛峰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二、时间要求:10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书写整洁美观情况答题准确率分析问题能力读图填图能力8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该题由6个小题组成,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及学生能力情况按比例设计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作业,体现分层,便于选择。作业由材料引出也是希望学生能关注时事,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作业内容和形式能体现正确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第1小题是基础性作业,根据教材分析是本节教学重点,考查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第2小题是基础性作业,日本位于亚洲,考查新旧知识的承接。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考查本节另一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知道板块的交界地带是地壳的比较活跃地带,要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第3小题是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及学生能力特点设计的读图、填图提升题。考查六大板块分布和名称。第4小题是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及学生能力特点设计的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的提升题。考查本节另一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知道板块的交界地带是地壳的比较活跃地带,要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根据板块运动的关系,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本题都选C。第5小题考查本节另一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知道板块的交界地带是地壳的比较活跃地带,要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根据分析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原因是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建议学生观看电影《攀登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第6小题拓展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体现教学宗旨不仅是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思维应变能力,树立安全意识。1.(基础题):2021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8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平凡的一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没有因为疫情冲击而停滞,反而成为提高韧性、传递信心的希望之路。下图示意“东、西半球”,读图完成下列各(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9(2)七大洲中距离南极洲最近的是洲;位于东半球,且赤道横穿中部的是洲。(3)四大洋中纬度最高的洋是洋:形状呈“S”形的洋是_洋。(4)图中看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以我国福建省泉州市为起点,经过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D洋→红海→E运河→地中海→到达A大洲各地。2.(提升题):材料一:"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这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材料二:2022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于3月26日晚8:30拉开序幕,全球有143个国家的城市当地时间晚8:30~9:30顺次参与了熄灯接力活动。本次地球一小时的全球的口号为“关上灯,点亮希望”,落点在点亮希望,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未来。受气候变化、自然衰退和全球疫情的影响,以人为本、以地球为先需要成为“新常态”,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公平的、碳中和的、自然向好的未来。熄灯线路图(1)结合顺序图判断关于这一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B.熄灯的顺序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2)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大洲中说法正确的是()C.七大洲中,丙大洲的面积最大3.(拓展题)通过下述材料,探究总结出黄山在不同时期沧海桑田的变化。材料:在距今6亿年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处于引张的高潮时期,导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长达1.6亿年的时期里,黄山地区基本稳定,但仍是一片到距今约4.05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地壳活动加剧,晚加里东运动使黄山地区上升而成为陆地,海水全部退去,这是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首次露出海面。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又引海水卷土重来,黄山地区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地质专家曾在黄山脚下谭家桥等地发现三叶虫化石,证明黄山地区4亿年前确为海洋。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漫长的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从而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在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天然雕凿下,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1)把你认为的不同时期黄山的变化,是沧海变桑田还是桑田变沧海填在志留纪末期;石炭纪时期:三叠纪末期;(2)同学们根据材料了解到了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