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165-2021 石油井下取样器-PDF解密_第1页
SYT 5165-2021 石油井下取样器-PDF解密_第2页
SYT 5165-2021 石油井下取样器-PDF解密_第3页
SYT 5165-2021 石油井下取样器-PDF解密_第4页
SYT 5165-2021 石油井下取样器-PDF解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2021—11-16发布2022-02—1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I Ⅱ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组成与工作原理 14.1组成 14.2工作原理 1 2 2 26.2材料 26.3技术性能 3 47.1试验设备 47.2外观检查 47.3原材料检查 47.4耐振性试验 47.5抗冲击性试验 47.6耐压性试验 57.7气密性试验 57.8计时器试验 57.9整机性能试验 58检验规则 5 58.2型式检验 58.3型式检验试验项目及抽样方案 68.4判定规则 69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69.1仪器标志 69.2包装箱标志 7 7 79.5贮存 7Ⅱ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本文件代替SY/T5165—2013《石油井下取样器》和SY/T5098—1991《石油下井仪表用计时器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3年版的第1章);——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3年版的第2章);——更改了仪器规格(见第5章,2013年版的第4章);——增加了最大工作压力和最高工作温度(见表1,2013年版的表1);——更改了橡胶密封件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6.2.2和7.3.2,2013年版的5.2.2和6.3.2);——删除了耐温性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2013年版5.3.4和6.7);——更改了计时器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6.3.5和7.8,2013年版的5.3.6和6.9);——修改了整机性能试验方法(见7.9,2013年版的6.12)。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7年首次发布为SY/T5165—1987,2013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修订时,并入了SY/T5098—1991《石油下井仪表用计时器技术条件》的内容(SY/T5098—1991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Y501石油井下取样器本文件规定了石油井下取样器(以下简称“仪器”)的组成、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井下油气水取样仪器的制造、检验和质量评价。下井用计时器可执行相应条款。过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一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GB/T20972.3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开采中用于含硫化氢环境的材料第3部分:抗开裂耐蚀合仪器由井下仪和地面辅助设备(转样装置、储样瓶、氮气增压装置、气液增压装置及高压管线等)组成。井下仪中的移动活塞被驱替液约束在取样筒底部,当计时器运行到规定取样时间时,触发机构工作,受压的驱替液被排泄到空气室,驱替液压力下降,移动活塞在井压作用下向上推动,慢慢汲取样2品,节流器控制驱替液排泄速率从而控制取样速度。当移动活塞碰到预置关断组件时,井下仪关闭,氮气室的氮气自动作用在移动活塞上,从而使样品始终保持在原相态的压力。井下仪提出井口后,卸掉空气室,取出节流器。把取样筒放置在转样装置上,用高压管线分别连接井下仪和储样瓶,经过排空后,转样装置将同体积的驱替液在井下仪移动活塞的后端注入,样品从活塞的另一端被驱出,继而转入储样瓶。5仪器规格仪器的规格见表1。最大工作压力最高工作温度℃1h计时器有效取样时间5h计时器有效取样时间6要求6.1外观仪器外表面应无明显机械损伤,零部件清洁、无锈蚀,各连接部件无松动,管路畅通,文字、符号和标志清晰齐全。气瓶标志符合GB/T7144、GB/T16804的规定。井下仪所用的金属材料宜优先选用耐腐蚀材料。在含硫化氢(H₂S)环境中应用时,与硫化氢物质接触的金属材料应选用符合GB/T3620.1或GB/T20972.3规定的抗硫化氢材料。O形圈密封件应根据不同工作环境进行不少于20h的低温(硫化氢环境为-15℃,其他环境为-20℃)和高温试验(仪器最高工作温度),试验后将其套在直径为O形圈内径1.2倍的钢制芯棒上,3应无任何破裂或其他损坏,扯断伸长变化率为-30%~+10%。储样瓶应标明材料化学成分,井下仪的外壳、传压管线和密封胶圈的包装盒上均应有“抗硫化仪器在进行振性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振性试验条件如下:a)频率:5Hz~55Hz~5Hz;b)加速度:29.4m/s²;井下仪在进行冲击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冲击试验条件如下:b)半正弦脉冲持续时间:11ms±1msy井下仪和储样瓶在最大工作压力和最高工作温度下,保持时间不少于30min,应无影响性能的变转样装置的管路系统在最大工作压力下,保井下仪和储样瓶在最大工作压力下(氮气),保持时间不少于10min,应无泄漏现象。4——高温高压试验装置;——高低温试验箱;——烘箱;——水槽; ——冲击试验台目测检查仪器的外观,应符合6.1和6.2.3的要求。将至少5个O形圈密封件放入高低温试验箱,分别在最低温度±2℃和下井仪最高工作温度按GB/T12969.1或相关标准规定对抗硫化氢的储样瓶与取样筒制品进行无损检测,并出具探伤b)将仪器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不通电,按6.3.1规定的参数进行试验。c)试验结束后,检查仪器外观,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连接松动等现象;测试仪器性能,仪b)将仪器固定在冲击试验台上,不通电,按c)试验结束后,检查仪器外观,不应有破裂、明显变形或连接松动等现象;测试仪器性能,仪5将井下仪放入高温高压试验装置内,加热至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恒温30min,然后缓慢加压至规定的最大工作压力,保持30min。将储样瓶注液口通过管线与气液增压装置(或手压泵)连接,打开储样瓶抽真空阀,注入耐高温油,当抽真空阀处出液后即关闭抽真空阀,将储样瓶装入储样瓶加热器阀,加热至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恒温30min。然后启动气液增压装置,缓慢加压至规定的最大工作压力,保持30min。将转样装置通过氮气增压装置与氮气瓶连接,打开氮气瓶阀门,启动氮气增压装置,当出口端出液后将出口端用专用堵头封闭,再缓慢加压至最大工作压力,保持30min。通过管线将井下仪注液口与氮气增压装置连接,缓慢加压至规定的最大工作压力,放入水槽中,通过管线将储样瓶样品端注液口与氮气增压装置连接,开启非样品端阀门(排空)。开启样品端阀门,缓慢加压至规定的最大工作压力,放入水槽中,保将计时器固定在试验架上,输出轴上加6.3.5规定的负载力矩,将试验架和计时器一起置于恒温在正常的大气条件下,仪器按规定的操作程序、预选的计时器定时时间进行设置并记录计时器时间,把井下仪放入高温高压试验装置,升温至最高工作温度,恒温30min(升温过程中卸压阀处于开启状态),加压至最高工作压力。通过试验装置上的声音放大器监听计时器开启取样器控制机构时发出的声响情况并记录,计时器开始工作到开启控制机构的时间误差应符合用管线连接转样装置、储样瓶和井下仪,通过转样装置的手压泵和气液样品转入储样瓶,然后关闭储样瓶样品端进液阀和转样装置上与油箱连接的截止阀。开启储样瓶高温试验装置电源,将温度设置为取样试验时的温度,温度达到设置值后恒温30min,然后读取转样装置凡生产的每套仪器都应通过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见表2。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6a)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连续或累积生产150套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d)产品停产2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在8.2中a)、b)、c)、f)情况下,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每10支任取一支,作为被检样本;在8.2中d)、e)情况下,应随机抽取同一批产品中的30%作为被检样本。检验项目检验类别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原材料检查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方可出厂。不合格项目允许返修,并按本文件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