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之痛_第1页
案例-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之痛_第2页
案例-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之痛_第3页
案例-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之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之痛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困扰中国银行业开展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比率。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由于2000年之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被视为机密,从未对外披露过,2000年到2004年间,银行监管当局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没有系统披露过不良贷款情况,因此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到底有多高,各方的说法不一。中国官方给出的统计数字是,1994年后的近十年内四大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平均在25%左右,而外国媒体、境外投资银行和评级公司等所做的估计在40%到70%之间。下列图1是国内学者对四大行1994年至2005年间不良贷款比率所做的估计,是考虑了贷款分类方法变化和对不良贷款进行政策性剥离等因素之后对不良贷款率进行“复原”所得的研究结果。图1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4-2005年不良贷款率资料来源:施华强,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J],金融研究,2005,〔12〕:25-39。图中显示,四大行在2000年时其不良贷款率最高曾经到达55%,到2005年时仍有36%。如此高的不良贷款率说明,从财务角度来分析,如果国家允许用盈利和资本金来冲抵不良贷款,那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早就已经资不抵债,技术上已经破产。为了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促进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开展,国家曾经分两次对四大行的不良资产进行政策性剥离,见材料1和材料2。材料1:1999年到2000年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账面价值收购了四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共计13939亿元不良资产,而这些资产在四级分类中属于“呆滞”类和“呆账”类贷款,比例各占一半。当时,采取账面价值收购,主要是为尽快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但它属于非市场的做法……“谁生的孩子谁抱走”是当时的原那么,华融、长城、东方、信达等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然后进行处置……当时,为收购13939亿元不良贷款,央行发放给国有银行的6000亿元再贷款划转给资产管理公司,年利率为2.25%;同时,资产公司又向四大行定向发行了8200亿元金融债券,该债券期限为10年,年利率为2.25%。——《经济观察报》,2004年6月20日材料2:今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近3000亿元不良资产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这是国家在今年初对这两家银行注资450亿美元之后,再次对他们的股份制改造施以援手。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国家最后一次为两家银行的不良资产埋单……与1999年14000亿元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不同的是,这次剥离是以招标的方式完成的。协议签署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将分3年支付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总共约900亿元资金,也就是说这2,787亿元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将超过30%,高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处置不良资产的平均回收率。据了解,这900亿元资金将由央行通过发行票据和信达公司自己出资共同解决。——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2004年6月30日此外,在2003年底对中行和建行的外汇注资过程中,分别核销了其1400亿元和569亿元的损失类贷款,2005年5月和6月,又把工行共计7050亿元的不良贷款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至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二次大规模剥离不良贷款行动结束,总共剥离出11806亿元的不良贷款。两次大规模剥离不良贷款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商业银行的商业化、市场化运营和为股份制改革清障。鉴于四大行资本金极其短缺的状况,1998年财政部曾经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对其进行注资,2003年底又使用外汇储藏对中行和建行各自注资225亿美元,2005年4月对工行注资150亿美元。外汇储藏注资完成后,三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到达了15%左右,资本实力大大增强。但是仅靠国家财政的注资来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一个问题是财政资金的频繁注资会助长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另一问题是资金来源渠道受限,不能满足国有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需求。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寻找市场化的资本补充方式。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最早在1987年就已出现,20世纪90年代中新成立了数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运营绩效要明显好于国有商业银行。但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量较少、资产规模也较小,对改善整个银行业运营模式的影响有限。到本世纪初,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以拓宽资本来源渠道、增强资本实力的观点终于在学界、业界和政界达成根本共识,2004年后,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实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和股票发行上市等举措,资本金实力得到了较大补充。在进行了注资和不良贷款剥离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开展开始驶入正常轨道。2005年10月,建行在香港上市发行H股股票,共募集资本金715.78亿港元;2006年6月,中行在上海和香港实行A+H上市发行股票,共募集资本金约1061亿港元;10月,工行也实现了上海香港两地同时上市,共募集资本金约1732亿元;2007年9月,建行回归上海发行A股,共募集资本金571.19亿元;2010年7月,农行最后一个实现上市,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共集资约221亿美元,号称是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IPO工程〔见材料3〕。材料3: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刘琳吴雨)继全额行使H股超额配售选择权后,中国农业银行15日发布公告称,农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超额配售选择权已于8月13日行使。此前,农行H股联席簿记管理人已于7月29日全额行使H股超额配售选择权。至此,农行总融资规模到达221亿美元,创下全球IPO新纪录。中国工商银行于2006年首次公开发行集资约219亿美元,为此前全球规模最大的IPO。——新华网2010年8月15日消息四大行在开拓新的资本金补充渠道方面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上市发行普通股的方式,不能否认这对于完善其股权结构、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加强资本实力支持未来业务规模扩张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经过近几年来的高速开展之后,资本金缺乏的问题仍然继续困扰着包括四大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2005年之后,占据中国银行业主体地位的4家国有控股银行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发行普通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式来补充核心资本,间或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券的方式来补充附属资本。如果剔除中国银行业近些年来通过发行普通股募集的资本金数量,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进行估算,中国银行业整体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早就降到监管标准之下了。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发行普通股筹资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融资方式吗?以上海浦东开展银行为例。浦发银行于1999年首次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本金40亿元,其后在2003年和2006年,浦发又通过两次公开增发股票募集资本25亿元和59亿元。2009年9月,浦发银行通过向9家国内法人和自然人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148.26亿元。而这次仅仅6个月后,2010年3月,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准备向中国移动集团广东定向增发股票,筹集资本398亿元。2010年8月底,定向增发完成,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成为仅次于上海国际集团的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无独有偶,2002年进行IPO的招商银行2004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65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2006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筹资205亿元。2009年9月,招行发布公告称,将对所有原股东实行A+H配股融资,拟筹集不少于180亿元的资本金。2010年3月底,配股完成,共募集资本净额215亿元。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做法与这两家类似,已经上市的银行越来越频繁的通过股票市场融资,融资规模也越来越大,还未上市的银行那么千方百计的申请上市。2010年8月,经过两年多积极筹备和反复申请的中国光大银行终于成功登陆上海A股市场。不仅仅是规模中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迫切的需要发行普通股筹集资本,就连年度净利润动辄上千亿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也把股票市场当成是随时满足资本需求的“自动提款机”,详见材料4。材料4:工、中、建、交四家上市大行终于选择了同样的再融资模式:A+H配股。7月28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拟采取A+H股配股方式,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所募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事实上,在中国银行本月初公布A+H配股融资600亿元之后,市场就曾有消息称,工行亦将步中行后尘,选择A+H股配股融资。而28日,工行公告证实了上述消息。至此,此轮大行再融资终于尘埃落定。工行、建行、中行、交通银行四家大行公布的再融资规模总计到达2870亿元。其中,中行A+H配股融资600亿元,外加发行400亿元A股可转债,总计融资1000亿元;工行A+H配股融资450亿元,外加发行250亿元A股可转债,总计融资700亿元;建行A+H配股融资750亿元;交行A+H配股融资420亿元。——《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7月29日中国银行业仅靠内部盈利的转化难以满足资本监管的要求,因此必须借助于外源资本,在中国当前的证券市场体制和机制下,发行普通股股票反而成为一种代价最低的选择。众多商业银行如此频繁的通过发行普通股来补充核心资本,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资产规模的高速扩张,尤其是贷款规模的高速扩张,由此导致对资本金水平的迫切需求。中国银行业的开展模式属于资本消耗型,主要收入来自于存贷款利差,对资本补充的需求很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的利润结构中,有63%来源于存贷款净利差收入,24%来源于投资收益,12%来源于手续费净收入。贷款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从资金需求角度看,在于我国当前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结构中间接融资占比过大,直接融资市场开展严重滞后,社会上的大局部融资需求都不得不通过银行来满足;从资金供应角度看,在于存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存款规模扩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资金运用的压力,我们所做的研究说明,近五年来我国银行业存款的增长速度高于贷款增长速度,因此造成了贷存比数据的下降。继续深究下去,存款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性金融产品缺乏、当前金融结构中银行业的垄断地位、直接融资比重较低等。由此分析可见,我国当前经济金融体系的任何问题都是一个系统问题,不能仅看其表象,只有认清其本质才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案例思考题:根据案例中所述,试思考我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