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1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2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3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4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与应对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季成叶2011/1/5太原5/8/2024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定义和基本概念定义: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建立以学校为基点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应急反应机制、预防控制体系5/8/2024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政策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8/2024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1.突发性:突然发生,首次遭遇,对病因病原、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无深刻认识2.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损害,人群普遍易感,一时找不到有效控制手段3.需要政府主导、多学科参与控制社会广泛参与,多部门配合学校发挥重要作用5/8/2024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根据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分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规定的七类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肺鼠疫、肺炭疽大中城市流行,跨省扩散(2)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扩散趋势

5/8/2024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跨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趋势。(4)新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有扩散趋势,或已消灭传染病重新流行(5)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丢失(6)周边国家/地区特大传染病疫情,出现输入性病例(7)卫生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2024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2024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20248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学校

5/8/20249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20241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群体心因性反应

概念:一种群体精神性反应。

因为强烈刺激,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丧失或改变,导致系列性精神症状可在集聚人群迅速扩散,患者症状相同相似流行性癔病、群体精神性疾病、群体性癔病5/8/20241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社会性疾病(Masssociogenicillness,MSI)通常不引起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但是:群体聚集发生和爆发流行倾向,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给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投下阴影引发不良社会影响5/8/20241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因以下四因素藕合:群体共同面临的“危险”情景:预防接种、服用药物、“污染”食物;疲劳或情绪紧张特定背景:大家都接触到某一生疏的物品或药物;食用同一种食物;闻到某奇怪气味;目睹议论某害怕情景5/8/20241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发者:或经历类似情景,或听信谣传,或潜意识中的强烈恐惧感,引发严重紧张焦虑群体有以下共同心理特征易接受心理暗示生活环境闭塞,认知能力差(案例)5/8/20241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临床表现症状多样临床表现和主观症状、客观体征不符个体意识不丧失;精神症状随环境而变可能有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障碍)和躯体障碍(转换障碍)史注意力转移或入睡后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5/8/20241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与阳性体征相对应的实验室证据无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病理反射强暗示性和传染性;良性影响下好转,恶性影响下症状加重;对症或安慰治疗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5/8/20241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14项早期识别特征有诱因,但多无规律性,“意想不到”有间接引发因素:疲劳、体弱,环境拥挤、通气不良、潮湿首发者女性,病例中女性比例高首发者心理“弱势”,如学习成绩不良、工作表现不佳,经常受他人批评、经常受欺压5/8/20241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者相同生活文化背景,关系紧密或相互熟悉,居住地同或相邻,杂居人群中某民族、某生活背景未接触该疑似病因、仅通过暗示、目睹、追问、交谈也可发病时间集中,症状出现和消失时间快;一发都发,一停都停病发顺序和接触疑似病因先后顺序不一致停止接触该疑似病因后,新病例仍继续出现5/8/202418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他场合接触同类、同批次疑似病因的其他人群无类似病例发病以“离心”趋势外展病例非单峰分布,时多时少主诉、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实验室或体格检查结果不符经非特异性治疗(如隔离、精神安慰、心理疏导、注射非特异性药物)后,症状很快好转或消失5/8/202419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处置方法(1)调查和诊断描述性流行病学:疾病分布,病因假设分析发病曲线及分布高峰:同源一次性爆发?非同源性数次爆发?人群分布:发病者性别比、平均年龄、年龄范围场所分布:比较不同餐次、不同供餐单位间发病者/非发病者人数5/8/20242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患者处置隔离:避免互相影响效仿,增加症状顽固性和丰富性,及时转移出现场,置不同房间隔离消除紧张性情绪环境;撤离导致性精神因素消除周围不良暗示,如家属惊恐、焦虑,过度关注和照顾针对高暗示性特征,发挥医生作用引导、帮助周围围观者,帮助建立信心5/8/20242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环境处置:维持正常教学秩序,阻断暗示传播渠道,减少学生情绪波动向师生、家长通报事件相关情况经授权的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引导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遵守职业道德,保护个人隐私,正面宣传真实事件5/8/20242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治疗:对症治疗(如精神反应特强者用镇静剂)为辅,心理支持为主(“心病还须心药治”)移情解释法:鼓励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以转移注意力;引导提高自我意识战胜疾病暗示疗法:语言暗示、药物暗示、催眠疗法语言暗示最重要,贯穿治疗过程始终。多采用间接语言暗示5/8/20242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电刺激治疗、口服安慰剂、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等都有加强暗示治疗作用药物暗示有时效好,但要慎用;一旦失败后易引起不信任感,或反而强化不良暗示作用逐步培养健全人格现身说法:首发者向他人传授经验方法5/8/20242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学校传染病防治与管理

1.定义:指发生在学校,由传染病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和寄生虫通过被感染者、动物或宿主,直接或间接引发、传播传染病2.分类:按传播途径及其条件分四类:5/8/20242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接触传播:直接(皮肤、性接触)或间接(血液、体液)接触发生于宫体或分娩过程,称“围产期传播”(2)空气传播:吸入被病原体污染的空气(3)经食物和水传播:来源于污染食物和水大面积污染可致大规模传染病爆发5/8/20242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经生物媒介(蚊子、钉螺)传播流行规模和病原体的感染力、媒介的分布有关注意:有些病原体根据不同流行条件有不同传播途径。如甲肝主要通过污染食物/水传播,但感染初期也可经输血传播5/8/20242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流行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由三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环节组成:(1)传染源:指体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的人或动物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独特的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健康携带者)或动物宿主(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途径,包括外环境不同传染病有不同传播途径:5/8/202428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麻疹、白喉等: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伤寒、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通过水、食物、苍蝇传播破伤风、炭疽病等:经土壤传播蚊子、跳蚤、白蛉等:吸血节肢动物,是传播疟疾、斑疹、伤寒的中间宿主乙型肝炎、艾滋病:通过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5/8/202429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人群易感性:对某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者称“易感者”其在人群所占比例称“人群易感性”比例越大,人群易感性越高新生儿、易感人群迁入、群体免疫力自然消退,都导致人群易感性上升易感性达到一定水平,又有传染源和适宜传播途径,导致流行5/8/20243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是显著提高人群特异免疫力,降低群体易感性的主要手段一种传染病流行后,患者、隐性感染者可获得免疫,使人群易感性降低该免疫力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视病原体种类而定5/8/20243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影响因素对上述流行三环节的连接和作用起影响作用自然因素:气候、地理、生态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河塘、湖泊干枯,湿地消失;新的降雨格局打破旧有的生态平衡,形成许多新水洼,蚊蝇孳生环境温度上升,促进媒介昆虫繁殖生长。原来只生存于低海拔地区的伊蚊,现在1300米以上海拔的高山地区也能繁殖5/8/20243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温带变成亚热带,亚热带变成热带,导致原来主要生存于亚热带热带的疟疾、登革热、乙脑等开始在温带流行社会因素:人类一切生活相关因素如生活环境、卫生习惯、人口流动、医疗卫生状况、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社会动荡影响传染病的流行、新发、再发全球商贸、物流、旅游、航运发展,有利传染病全球蔓延5/8/20243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化:人口密集,居住拥挤,环境卫生恶化,贫穷、营养不良,缺乏安全饮用水,蚊蝇孳生,传染病流行温床环境变化,森林被伐、滥用化学品,加速环境恶化,使许多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的栖息习性变化;人类对这些物种变异的易感性增大抗生素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性日益增强5/8/20243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美国耐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者人数近30年来增加10倍南美洲蚊虫媒介对杀虫剂耐药,使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病原体肆虐战争、动乱、饥荒、难民潮:加速传染病蔓延。在非洲南撒哈拉地区,HIV和AIDS超过2470万,占全球63%5/8/20243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传染病防治一度受忽视旧中国传染病经常爆发流行,儿童是最大受害人群多年努力,许多恶性传染病被消灭或控制我国5岁以下小儿死亡率1950

1979期间直线下降,35%直接得益于传染病控制儿童死因顺位中,传染病从解放初第2位退居到第10位后;趋势和同期世界趋势吻合5/8/20243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78年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已低于总死亡数的10%乐观情绪蔓延:疾病防治重点、教科书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回升,2002年死亡率重回30%以上四大原因:(1)一些新传染病(如艾滋病)全球猖狂蔓延5/8/20243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腹泻等广泛存在,健康危害大(3)一些传染病仅暂时被控制,病原体并没消灭。在一些相对闭塞经济落后地区仍存在,在适宜的自然、社会条件(如人口迁徙)下死灰复燃90年代初期,白喉在东欧地区流行2007年,我国安徽手足口病流行(4)近年陆续出现的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SARS)、甲型HIN1流感等都5/8/202438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示:伴随病毒不断变异,耐药菌株出现,今后各种新传染病还将不断出现,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克服以往弊习:传染病来临,加大投入,即刻防治措施;一旦控制,防治规划、预案束之高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普遍适用的防治策略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阻断传播策略建立系统性监测、防治体系至关重要5/8/202439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

传染病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病毒性、和细菌性传染病有些病种(如白喉、百日咳等)已多年未大规模流行,但其散发和局部流行持续不断,不排除死灰复燃、重新流行蔓延可能儿童免疫功能低,易感性高;一旦发生流行,往往表现为起病急骤、症状重、病情复杂多变,易导致死亡和不良后遗症5/8/20244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麻疹(2)水痘(3)流行性腮腺炎(4)手足口病(5)百日咳(6)白喉5/8/20244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中小学生常见急、慢性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2)细菌性痢疾(3)腮腺炎(4)病毒性肝炎(5)结核病5/8/20244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肠道蠕虫感染(1)蛔虫感染(2)钩虫感染(3)血吸虫感染(4)蛲虫感染(5)绦虫病和囊虫病5/8/20244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学校传染病预防管理

(一)学校是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场所

2007年上半年,我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的80.9%发生在学校(69.4%发生在乡村学校)传染病流行一直高居榜首原因:无论传染源、传播途径或易感者三环节都有一定的必然性5/8/20244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传染源群体年龄构成从儿童、青少年到成年,庞杂的社会构成体传染源每天从社会各角落进入学校,又从学校分散到这些角落和每个家庭除患者外,还有数倍甚至数十倍健康携带者,使传染源数量、强度显著增长一旦发生流行,学校通常是重要集散地5/8/20244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传播途径学校有几个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特征学生每天上课、活动,生活节奏高度一致,短时间内易感者密度陡增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集中在课堂和其他教学场所;这些场所易出现空气污浊不流通,微生物聚集现象学校各种生活设施、设备,宿舍、食堂、饮用水、洗浴间、厕所、扶梯,短时间内使用频度、密度极高,病原体传播速度快5/8/20244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数传染病流行有季节特征(冬春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肠道传染病为主),和学校生活制度(如寒暑假、开学、复习考试等)密切关联学校通常不是传染病起源地,却为其传播、流行、爆发流行创造条件5/8/20244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易感者学生普遍存在以下易感特质:年龄越小,抵抗力越低低年龄小学生会感染一些主要在学龄前发生的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中学生处于发育剧变青春期,身材高大,貌似成熟,实际上机体特异性免疫力还不完善中毒性痢疾,主要发生在那些免疫反应性过强的个体5/8/202448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种不讲卫生习惯、健康危险行为多见中学生因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不听成人劝阻,常做出冒险行为(如去野外水塘游泳而感染钩虫)群体内基础免疫水平不一,易因人口迁入(如流动人口增加)而导致人群易感性上升5/8/202449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学校传染病预防机制和任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总策略是:预防为主,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发展三级保健网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学校卫生工作者应严格履行以下法定政策、法规和措施5/8/20245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传染病报告制度法定的传染病监测手段,早期发现、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途径法定传染病35种,分三类:(1)甲类:鼠疫、霍乱。一旦发现,城镇应在6小时内、农村不超过12小时内上报(2)乙类,“严格管理传染病”,应在发现后12小时内上报5/8/20245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丙类,“监测管理传染病”,有些应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疫情,有些则以监测点名义按乙类传染病方式报告。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法定管理传染病之列2.针对患者“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经诊断为患者或可疑患者,分级管理5/8/20245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甲类和乙类中的肺炭疽患者需隔离治疗乙类患者根据病情在医院、家中隔离;隔离至临床/实验室证明已痊愈。对传染源影响不大的(如布鲁氏杆菌病)可不隔离丙类传染病中的瘤型麻风患者经临床/实验室证明已痊愈,才可恢复学习疑似患者必须接受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不能拒绝5/8/20245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针对其他传染源的措施病原体携带者:登记、管理,加强随访接触者:接受检疫;检疫期通常按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接受留验(即隔离观察)和医学观察甲类留验应在指定地点,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断、检验和治疗5/8/20245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潜伏期较长(如麻疹)接触者进行预防接种一些恶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必要时药物预防(如青霉素预防猩红热,乙胺嘧啶、氯喹预防疟疾)动物传染源:对经济价值较小的禽、畜类杀灭危害大的野生动物杀后焚烧、深埋有经济价值且危害不大者,隔离治疗家畜、宠物预防接种和检疫5/8/20245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消除传播途径粪便无害化处理消毒被污染物品和周围环境,消除肠道传染病源加强居室通风、空气消毒,避免通过唾液、痰、飞沫等途径传播性生活使用安全套,杜绝吸毒和共用注射器,预防乙肝和艾滋病杀虫是防止虫媒传染病传播重要措施5/8/20245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严格履行政府宏观防控措施: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会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病员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封闭可疑水源,饮水消毒禁止可疑食物、捕杀动物传染源应急接种5/8/20245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保护易感人群(1)免疫预防: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计划免疫是主动免疫核心,对预防传染病发挥关键作用一旦传染病流行,被动免疫可为易感者提供抗体,如注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甲肝等高危人群应急接种(如接触麻疹患者3天内接种)迅速提高群体免疫力,及时制止流行5/8/202458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药物预防:必要时的应急措施,不能滥用;预防时间短,效果不巩固,易产生耐药性(3)个人防护:接触传染病的医务人员、实验室操作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置、使用防护用品可能暴露于传染病生物媒介的人应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腿和鞋套;疟疾流行区使用个人防护蚊帐5/8/202459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校医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任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校医、小学保健教师是中小学校的疫情责任报告人,在本校内履行以下职责:1.发现法定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患者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填写疫情报告卡,及时上报疾病控制中心和主管教育部门5/8/20246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爆发流行后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2.一旦出现传染病流行疫情,按本地疾控中心统一部署:针对传染病传播途径,校园清洁卫生和除四害活动贯彻五早,对患者、可疑患者及时隔离观察;隔离以家庭隔离为主事先家长动员,消除其对隔离影响孩子学习疑虑;协助班主任老师安排家庭作业和补习5/8/20246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学校具体情况,开展晨检、午检晨检有助于及早发现患儿和疑似患儿,消除流行隐患午检便于加强监测、管理,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和有关部门联系,决定是否实施被动免疫对疫点(患者宿舍、学习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包括起始、定期和终末消毒,直至没有发现新患者5/8/20246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广义消毒包括杀虫;狭义消毒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除疫点(疫源地)消毒外,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有物理、化学消毒法。使用后者时注意科学配方,数量、频率合理,不是越多越好,不人为造成新化学污染5/8/20246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经常性预防,常备不懈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增加必要卫生设施,爱国卫生运动制度化制定合理卫生制度,针对不同年龄学生课堂、自习、体育锻炼、课余活动特点,制定系列性规章制度,包括清扫公共场所,岗位责任制、个人卫生监督制、食堂就餐卫生制度等,为防止传染病流行提供保障5/8/20246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水源,提供安全饮用水,加强厕所清洁卫生,强化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师生自我保健能力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疾病抵抗力切实执行计划免疫制度,形成完整免疫屏障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消除顾虑,增强信心5/8/20246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学校传染病管理校医和小学健康教师,在主管校长和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对本校传染病的预防和疫情控制等进行科学管理:1.疫情报告根据本地传染病流行现状和特征,发现可疑患者后第一时间督促家长必要时亲自陪送患儿去医院检查5/8/20246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断或疑似诊断成立,向学校领导汇报用电话或书面报告形式上报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2。按时参加当地传染病防治工作会议上情下达,贯彻落实3.学校疫情发生后,按疾控部门规定格式,疫情报告卡,疫情登记也可按不同传染病自行拟订内容,列成表格注意姓名、年龄、病名、地址、家长联系电话等5/8/20246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诊时间、发病时间尽量准确4.在疫情搜索、疫情登记、疫情报告基础上,建立本校疫情档案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学生年龄、性别、班级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包括年龄、班级、时间分布,传入、传出途径学校自然环境,包括学校地貌景观、周围环境和季节气候等5/8/202468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管理专柜保存疫情登记、分类、统计和分析原始资料不得随意存放和丢失不得随意向社会公布,切实作好传染病疫情保密5.对本校本次流行过程,或对本年度不同传染病治疗、预防、环境卫生、隔离、消毒、家访、计划免疫、被动免疫等状况进行系列管理5/8/202469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好用规范文件方式保存于计算机,随时调用、参考6.传染病流行终末阶段,配合专业机构做好监测、总结工作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病原体种类、型别、特性媒介昆虫、动物宿主种类、分布和病原体携带、人群免疫水平、人口社会学资料本次防治工作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和改善建议5/8/20247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学校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预防

(一)什么是学校食物中毒1.定义: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这些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发生在学校进食环境而引起的个体/集体中毒现象,称学校食物中毒发病急骤、中毒人数多、症状严重、危害面大,称食物中毒爆发,性质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8/20247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分四类:细菌污染:细菌在食物大量繁殖,达到可引起疾病的数量;或细菌污染食物后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中毒真菌污染:食物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达到中毒量化学毒物污染:食物被有毒化学物污染,达到中毒量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有些动物(如河豚)、野生植物(如毒蘑菇)含天然毒素5/8/20247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些植物性食品正常加工、食用安全加工不当(如银杏、四季豆)储存不当(如甘蔗、大白菜、土豆)可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中毒不包括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也不包括暴饮暴食所引发的急性胃肠炎等5/8/20247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食物中毒四大特点(1)暴发性:潜伏期短,势急,短时间内多人发病,发病曲线急剧上升(2)中毒者症状相似: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3)发病与食物有关:所有患者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食物者停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5/8/20247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曲线在一度急骤上升后突然下降(4)中毒患者对健康人无传染性4.学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人群学校历来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场所我国1990年以来,每年发生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起数都仅次于传染病流行起数2/3发生在乡村学校和传染病合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80%左右5/8/20247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食物中毒和学生群体特征有关(1)人数众多,构成一致(2)无生活、社会经验,缺乏自我防护意识(3)就餐时间集中,流量大,食物品种较单一;一旦某食品出现问题,短时间内可出现大批中毒者(4)群体效应大:学生群体/个体在社会、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中毒必然引起各级领导、家长、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5/8/20247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食品中毒事件以变质食品引起者最多见2001年全国食用变质面食引起中毒6起,占中毒起数20%2002年因食用变质饭菜引起中毒5起,占中毒起数36%近年来饮水事故上升,原因:学生饮水渠道由单纯学校烧开水变为自带水、学校自制纯净水、厂家供应大桶水学校水源有城市管网水、二次供水、自备井水等渠道越多,管理和监督难度越大5/8/20247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学校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知识水平低2.不按规范操作加工、储存食品不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食堂卫生条件差采购渠道混乱5/8/202478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无证小卖部、街头摊点易成为销售假冒伪劣、超保质期食品、三无(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保质期)食品窝点安全防范意识差,给投毒犯罪留下可乘之机5/8/202479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学校食物中毒综合防治措施

“三位一体”综合防治模式责任在学校,落实到后勤保障单位主导在(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在卫生监督机构5/8/20248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应采取的食品中毒防治措施1.将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纳入学校行政管理议事日程成立由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细致剖析各后勤管理环节,责任落实到相关食品管理、从业人员;签署岗位责任书5/8/20248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抓源头,从食品原料采购做起:(1)选择来源稳定、可靠,新鲜的原料(2)彻底清洁;按规范操作程序、步骤进行加工(3)改善食堂设备、设施,提供必要消毒处理、防腐储存条件5/8/20248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规范操作:(1)维持良好的日常清洁、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减少细菌污染食品机会(2)直接接触食品者定期接受体检;患皮肤化脓性感染、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治愈前不应接触食品,预防细菌及其内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5/8/20248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海产品应淡水充分冲洗,生熟处理严格分开,防止副溶血弧菌等污染(4)奶制品、冷饮等应以消毒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