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禾虫高质高效种养结合技术模式_第1页
有机稻-禾虫高质高效种养结合技术模式_第2页
有机稻-禾虫高质高效种养结合技术模式_第3页
有机稻-禾虫高质高效种养结合技术模式_第4页
有机稻-禾虫高质高效种养结合技术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名称:有机稻—禾虫高质高效种养结合技术模式技术要点:种养环境的选择很关键,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独立的高质量稻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要点。1.首先是选址,首选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没有受到工业废水污染的农田;要确保拥有充足、独立的供水水源满足禾虫、水稻生长期间的用水要求。2.需要对农田进行合理布局,每小块农田下足基肥后按照传统整理秧地要求,按3~5米宽整理成畦,田中央留排沟,作排灌及工作沟。3.选种是关键一环,优选再生能力强的优质丝苗米品种,合理安排水稻播种及禾虫投放时间,确保禾虫避免夏日阳光灼伤。4.施肥要科学,水稻成秧后可以每亩用少于5公斤的复合肥及混合禾虫专用有机肥促进水稻分蘖及禾虫发育;8-9月份是禾虫成长关键时刻,每周定期人工撒放禾虫专用生长肥料。5.田水管理要到位,要灌溉无污染的独立(水库)水源,让稻田保持1~3公分水位,盛夏如无禾叶遮挡太阳光,白天可排干田水,晚上回灌,避免水温高于30度;稻田禾虫宜干湿交替,模拟河口潮水涨退。6.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严禁使用杀螺剂杀草剂,禾虫投苗60天后养鸭子防治福寿螺、草蜢等田间害虫及杂草;病虫测报卷叶虫、稻飞虱严重时可以在灌满10公分水的情况下使用适量低毒农药杀虫,杀虫后即排干田水。适宜推广月份:全年适宜推广地区:适用于一切生态环境良好的稻作区。野生天然禾虫资源日趋减少

禾虫又名疣吻沙蚕,喜居稻田,曾是稻田中的常见生物,蛋白质含量高,富含钙、磷等常量元素和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中虫草”。作为一种多毛纲动物,禾虫主要以土壤中的有机碎屑为食,是重要的次级生产力,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生态系统平衡、生物系统演化、动物系统地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因此,禾虫被视为稻田生态环境指示生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营养的美食需求越来越强烈。近10年来,禾虫价值逐渐被市场挖掘,常被作为一种鲜美食材搬上餐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推动了禾虫养殖业的发展。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天然禾虫在稻田中随处可见,在水稻田装禾虫曾经是沿海地区农村孩子童年的美好回忆。后来因为茶麸和其它化学杀虫剂使用增多,致使水域污染,稻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禾虫自然资源逐年枯竭,数量日趋减少。有珠海业内人士介绍,上世纪90年代,珠海水稻田仍有许多天然禾虫,在2000年前后逐渐消失,目前野生禾虫只鲜见于部分滩涂区域。长期以来,禾虫种养只能野生繁殖苗种,没有人工繁育,苗种的不足让禾虫种养难以推广。由于野外禾虫资源日趋减少,禾虫养殖业的发展一直过于依赖天然苗种的矛盾也凸显出来,同时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养殖方式单一等行业问题也严重制约禾虫产业的健康发展。突破禾虫人工育苗关键技术这些问题引起了省内有关高校和企业的关注和研究,并陆续取得了技术突破,攻克了禾虫育苗关键技术工艺,推动了当地禾虫养殖产业的发展。陈兴汉是省内知名的禾虫研究专家,现任职于广东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据介绍,从2012年开始,陈兴汉带领技术团队与多家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聚焦禾虫人工育苗技术、工厂化育苗设施装备设计应用、增养殖技术、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持续攻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多项原创性技术有了重大突破。经过十多年的摸索试验,陈兴汉率领团队攻克了禾虫全人工育苗技术和工厂化的培育技术,实现全人工繁殖催产率达98%、孵化率达95%,使禾虫苗存活率比传统的水花禾虫苗提升300倍以上,平均存活率在85%以上,有的批次能达到95%以上。目前每平方米工厂化育苗池可产出50刚节以上幼体20000尾、年生产可销售规格幼体30亿尾,为后续良种培育奠定基础。尤其是首创禾虫工厂化培育技术体系,创新生态增养殖技术模式,实现了在内陆山区进行“水稻+禾虫”综合种养的重要模式创新,使得大规模推广“水稻+禾虫”综合种养变为可能。据了解,近年来,该技术在广东阳江得到了推广应用。目前阳江当地发展禾虫养殖总面积已突破万亩,每亩田禾虫收入可达3万元,禾虫养殖产业也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示范。无独有偶,在珠海,禾虫养殖也推广开来。近日,《海洋与渔业》在有着“中国禾虫之乡”之称的珠海斗门区莲洲镇采访时了解到,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禾虫苗种培育技术、现代化人工增养殖技术以及经济套养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喜人成果,其中自主育苗苗种孵化率和投放成活率超九成。近年来,随着禾虫人工繁育的突破和种养技术的改进,使得禾虫种养殖从珠三角河口滩涂酸碱田向内陆山区稻田转移发展。据了解,禾虫通过技术淡化之后,能够适应在纯淡水环境中生长,解决了在内陆山区稻田养殖禾虫的苗种问题。据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师傅介绍,目前已在清远英德、韶关新丰、惠州博罗等内陆山区和珠三角部分地区推广禾虫综合种养面积超500亩,禾虫亩产可达300斤/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禾虫产业发展链条有待完善

禾虫一般居于稻田中,腐烂的稻根和茎叶可为禾虫提供营养,水稻的根系及中空茎可为禾虫输送氧气;而禾虫以土壤中微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可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禾虫的粪便更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与水稻有着天然的共生关系。有试验数据显示,“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亩产可达200至600斤。同时,由于有机肥含量增加,基本可以不使用化肥、农药等,稻米品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有业内人士指出,禾虫是环境指示生物,对环境非常敏感,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在水流量稳定、水质无污染、酸碱度合适的环境才能存活。一旦有农药、化肥等工业污染,禾虫就将无法生存,因此禾虫米可与有机米媲美。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专家、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林青山非常推崇禾虫综合种养模式。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创新模式,符合生态绿色发展的理念,有利于产业振兴。推广这种模式,能够产出高端优质的蛋白禾虫稻米,助力高端绿色稻米品牌打造,增加稻农的种植效益,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兴旺、绿色生态和国民营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一举多得。随着养殖成功和规模发展,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开发系列产品,如婴幼儿营养米粉等,推进禾虫深加工产业,提高禾虫的价值。据了解,近年来,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种业集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