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校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五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的哪一政策?A.罗斯福新政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经济全球化2.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农村乡镇企业3.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感觉不足后,进行的近代化探索主要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5.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彻底破产的标志是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长沙会战6.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改写了法国历史。因为在这天()A.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C.法国建立了共和国 D.拿破仑颁布了《法典》7.小明周末在家看了一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该纪录片一共分为五集:第一集——奉使西洋;第二集——涉沧溟;第三集——云帆高张;第四集——际天极地;第五集——天下同福。该纪录片描写的主人公应是A.岳飞B.郑和C.郑成功D.戚继光8.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B.实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D.主张“多党政治”9.民族友好与融合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主流,下列不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A.文成公主入藏B.鉴真东渡C.回族的形成D.民族区域自治10.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1929年的104.9下降到1932年的48.2,下降了54%.在世界市场上,小麦批发价格下跌了70%,大豆、棉花、黄麻、咖啡等跌价50%以上。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危机B.罗斯福新政C.法西斯政权的建立D.世界大战的破坏1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假如孟子能够穿越历史,来到今天的电视台找工作,他完全可以胜任下列哪一栏目做主持人()A.《人与自然》 B.《爱心世界》 C.《法律纵横》 D.《军事天地》12.第三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有()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生物工程④航天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C.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4.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15.下列图标所示的区域和国际性组织中,中国加入的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探索。洋务派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以下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大生纱厂17.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民国元年1912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崇尚科学的革新精神B.五四运动——英勇奋斗、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C.中共成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D.红军长征——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18.李鸿章认为中国正处于“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jíjí。急迫;急忙)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的局面。为此,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强兵富国的运动。关于这场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D.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9.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材料表明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20.下图所示是德国领土版图的变动情况。其变动的依据是A.雅尔塔会议的决定B.波茨坦会议的决定C.《北大西洋公约》的规定D.《华沙条约》的规定21.《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西方技术C.发展近代工业 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22.下图中的诗歌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背景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黄炎培《天安门歌》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黄炎培《天安门歌》A.开国大典的举办B.抗日战争的胜利C.改革开放的推行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3.西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的和平解放24.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伶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追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6.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____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期间,还派_____出使大秦。27.________(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1919年在________(会议)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事件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材料二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积极发展社会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据材料二,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就?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9.(6分)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M可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古代篇)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其中出现在黄河流域的有.(将文物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材料二:东晋南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以农业是否发展作为考课官吏的标准,还特别注意流民的安置和小农因破产而再流亡的问题。这一时期,北方早已使用的铁犁、牛耕在这里也已经普及。南朝时期,各地农业普遍有所发展,典型的如扬州三①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依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状况如何。分析其原因(近代篇)材料三:在半殖民地条件下,中国农业一方面被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某些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另一方面在装备和技术上并无重大变革,以致地力耗竭,收成下降。——《百度百科》结合材料三,说出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受到冲击的原因。(现代篇)材料四:在和农户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地方干部同意为农户提供土地和农机,收获之后农户上缴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作物作为回报。……这种制度保证了国家对粮食、棉花和其他作物的需求得到满足。农户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种地,只要按合同交够数量,剩余产品便可以自用或拿到集市上出售。——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材料四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0.(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材料二……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材料三……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请回答: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请写出材料二中《人权宣言》的内容。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运行机制。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①②③的具体内容。①享有行政权;②掌握国家的立法权;③掌握国家的司法大权。结合英、法、美颁布的法律文献的内容及影响,请你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故A不符合题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与题干的“西欧经济”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美国于1947年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爆发;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故漫画与马歇尔计划有关。故C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漫画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解析】

根据题中“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新路。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3、B【解析】

由材料中梁启超说“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可知,第二期中国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要事件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其中最早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事件是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从政治制度上向西方学习,所以戊戌变法是政治近代化的开始,B项符合题意;A项是经济近代化的开端,C项是政治近代化的发展,D项是从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4、B【解析】

依据题干“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可见该学派强调道德教化,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故A不符合题意。儒家注重仁和礼,主张道德教化、为政以德,故B符合题意。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和尚贤,故C不符合题意。法家强调法治、改革和集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没有彻底宣告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故A不符合题意。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是总体上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故B不符合题意。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由于战线过长、兵力、物力不足,基本停止大规模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宣告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故C符合题意。长沙会战发生在相持阶段到来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4日,星期二,这一天却改写了法国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而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就代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7、B【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奉使西洋、云帆高张、际天极地、天下同福”可知,此内容与郑和下西游有关。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描绘了我国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反映了郑和乘船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驰骋犹如平地,表现其镇定和自信;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故B符合题意;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奉使西洋、云帆高张、际天极地、天下同福”是解题的关键,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描绘了我国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8、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在农村开始的,BC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不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故选A。9、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体现的是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不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主流,B项符合题意;ACD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主流的事件,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10、A【解析】

依据题干的“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1929年的104.9下降到1932年的48.2,下降了5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最先从美国爆发,在危机的打击下,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严重下降。故A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开始实行,故B不符合题意;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美国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1929到1932年没有爆发世界大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本善”,所以,他应该主持的节目是《爱心世界》。《人与自然》更适合道家学说;《法律纵横》更适合法家学说;《军事天地》适合兵家,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要求学生掌握诸子百家中主要派别:儒、墨、道、法、兵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能够对比区分。12、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其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故D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C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13、A【解析】

BCD都是三个文献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独立宣言》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不是《人权宣言》和《权利法案》的内容。故选A。14、C【解析】

依据题干“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严重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国家不符合题意;故选C。15、D【解析】

依据题干“中国加入"判断①③④,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1991年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但是中国没有加入欧洲联盟,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6、C【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洋务派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是在洋务运动后期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C项符合题意;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运动早期曾国藩创办的军事工业。A项不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是在1865年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B项不合题意;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解题的关键,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辟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17、B【解析】

题干“中华民国八年”,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为民国元年,据此可知民国八年为1919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故B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15年,中共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8、D【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D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洋务运动。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后期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9、A【解析】

依据题干“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景,为了维持苏德战场的战役,德国不得不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获得物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0、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三个大国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内容之一,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二战后在分区占领基础上,英法美三国控制的区域和苏联控制的区域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因此德国领土版图的变动情况。其变动的依据是雅尔塔会议的决定。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不错的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21、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A符合题意;19世纪日本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和努力发展教育都属于明治维新的内容。BCD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不符合题意。故选A。22、A【解析】

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国大典的举办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3、D【解析】

据所学知,1951年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随后,对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西藏的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促进了西藏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就是反映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4、A【解析】

根据材料“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中国同盟会【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26、班超甘英【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7、遵义会议巴黎和会【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919年1月,在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了规定。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的土地改革,既巩固了新政权,又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准备了条件。(2)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提出了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3)只有始终不渝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人民翻身当家作了主人。但是,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只有让他们拥有土地,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的遗留任务,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于是从1950年到1952年,完成了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实行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制度。农民得到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由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时行工业化。于是,在土地改革完成的基础上,1953年到1957年,我国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重工业。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根据所学可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依法治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人民代表大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根据所学可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点睛】必须掌握以下知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注意这个矛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区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9、(1)①③。(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变化原因: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④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国。⑤江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3)半殖民地条件下,中国农业一方面被卷入世界市场,出现了某些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另一方面在装备和技术上并无重大变革。(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5)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重视水利的兴修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其中出现在黄河流域的有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的①③。(2)结合“材料二:东晋南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